六百一十章 忧心
作者:Loeva 更新:2024-08-10 16:08
海棠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
她找马氏打听过去身边擅长针线的人,首先把马有利家的女人踢出去,盖因她们的针线风格不符合她的要求。过后能打听到梅娘子这个人,可以算是个惊喜。
她其实也不确定梅娘子的来历,只是听起来长相、谈吐、礼仪皆不俗,传闻中还是从京城来的,身份神秘,有几分象是宫廷出身的样子,又无儿无女,无亲无故,很方便做文章。况且,就算麻尚仪查出梅娘子不是宫廷出身也无妨,不是说她在京城贵人家中做过事吗?那贵人家里有可能有过宫里出来的嬷嬷,她跟着学了点针线手法,也是很正常的事吧?
反正,海棠只需要这个梅娘子充当工具人,好掩饰自己掌握的那些针线手法和礼仪规矩的来历,就足够了。她可没想到,这梅娘子真的有可能是宫里出来的,还是麻尚仪的故人,这就太出人意料了。
事情真有这么巧吗?
海棠皱了皱眉头,决定要把这个谎圆好了:“这事儿我听着怎么象是做梦似的?世上当真有这么巧合的事吗?如今还做不得准吧?麻嬷嬷想要认阿奶做晚辈,也太早了些。等确定了再说不行吗?不然八字还没一撇呢,咱们家就先认了个长辈,万一最后查明梅娘子不是她的故人,那阿奶岂不是白白吃了亏?”
“可不是么?额听着也觉得不象话。”马氏叹气,“额都跟她说了,梅娘子的年纪不大对得上,不一定是她的姐妹。可她非说梅娘子是改名换姓、乔装改扮,躲到山海关去的,定是连年纪也一并改了,做不得准。额觉得她象是钻了牛角尖似的,想着她那么想找到当年失踪的老姐妹们,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线索,若是硬要告诉她,她找错人了,其实她的姐妹们早就死光了,听起来也太伤人心了些。因此额就没再多话,她说啥额都认了,只把梅娘子的消息告诉她,让她自己派人查去。等到查明梅娘子确实不是她要找的人,她也就死心咧。”
认姨是不可能认的,她都管麻尚仪叫了那么久的老姐姐,怎么可能忽然让自己矮了一辈?只是麻尚仪非要给她那只玉镯子,她要拒绝,麻尚仪还拉着她的手非要给她戴上,她也推不掉。如今只能暂时把玉镯子收下了,日后等麻尚仪查明梅娘子的身份,确定那不是其故人,她再把这玉镯还回去便是。
马氏用力把镯子卸了下来,对着烛火端详了一会儿,叹道:“东西是好东西。麻嬷嬷真不愧是太后娘娘身边出来的人,又是品阶不低的女官,随手拿出来的东西都如此贵重。不过额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还不至于贪她这点财物。她如今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无儿无女的,跟家里人又分开了这么久,子侄孙辈没一个熟悉的,眼下又要住进小金家里,替许娘娘照顾她外甥。等小金考中举人,进京安家去了,她还要搬回自个儿家去,将来养老也不知咋办。就算她侄儿侄孙愿意供养她,她手里也该多留些积蓄才是。没钱又没感情,哪个小辈会真心孝敬她?她有这样的好东西,就该好好收起来,别随便送人哪!”
马氏是真心替麻尚仪着急。虽然不打算认姨,但那好歹是与她相处和睦的新朋友,说话好听,对她又出手大方,她怎能不担心麻尚仪将来的生活呢?但她毕竟是外人,有些话实在说不出口,略提一句,也象是在挑拨人家和亲人的关系似的。可她要是不说,就怕麻尚仪糊里糊涂,将来会吃亏。
海棠瞄了那玉镯子几眼,闻言便笑道:“阿奶也操心太多了。麻家的小辈就算对麻嬷嬷不好,难道镇国公府还能让麻嬷嬷吃了亏?好歹那也是太后娘娘身边的老人,若是麻家人不管她,镇国公府也会让她安度晚年的。”
话虽如此,但镇国公年纪也大了,他与镇国公夫人若是双双去世,镇国公府便换了当家人。几位少将军人品都信得过,可他们大多驻守边城,没几个人是留在长安的,周四将军夫妻也进京去了,将来留在长安镇国公府当家的又是谁?他能把麻尚仪照顾好吗?等周太后也去世,那就真的人走茶凉了。就算主人家对麻尚仪很客气,底下的奴仆又如何?
马氏在长安长大,从小没少听周家的各种八卦小道消息,从来不认为镇国公府就是个太平无纷争的桃花源了。只不过是镇国公府的历任当家人一向正派,因此国公府的行事从来不会太出格罢了,私底下也不是没出过害群之马。
所以,马氏认为麻尚仪应该多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就算手里有许多好东西,也该谨慎些,别四处送人,更不该轻易在外人面前露了富才是。
海棠便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麻尚仪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了,她在宫里经历过那么多艰难险阻,见识过那么多阴谋诡计,怎会还抱着天真的想法,对人性丑恶不作任何提防呢?我认为她对自己的将来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今天会贸然送阿奶这么贵重的东西,一来是相信您的人品,二来……大概是对当年故人失踪之事十分重视,哪怕只有一点似是而非的线索,她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查明吧?
马氏听了这话,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有些事,她从前没怎么关注过,只隐隐约约听说过些传闻。今日有了麻尚仪这位亲身经历者的讲解,她才知道,周太后在成为太后之前,原来受过这么多委屈。
怪不得周家对常家的怨气会那么深呢!
她从前总觉得周家人对海长安以及他的父亲过于苛刻了些,无仇无怨的,只因为他们是常家血脉,便压制着他们的前程。如今她总算明白那是为什么了。在长安,不但周家与常家有旧怨,还有别人与常家有血仇呢!
马氏压低声音跟孙女说起了麻尚仪的往事:“听说当年一块儿从长安陪嫁进宫的八个侍女,有好几个都死得挺惨的,还有人被撵出宫后就下落不明。那些姑娘都是镇国公府的世仆之女,家里父兄争气的,几十年来都挣下了军功,也做了官,当了将军,独立门户了。他们离京城远,救不了自家闺女,咋一看见仇人的子侄来到长安,岂有不迁怒的道理?若不是镇国公事先有吩咐,只怕你二叔他爹早就死了,连你二叔都不可能好好地活到现在。如今二叔只是前程受限,好歹也有份差事在身,跟着额们家不愁吃喝,也顺利娶妻生子了。人家的闺女却回不来了,连尸首都找不着,叫人如何抱怨呢?”
要抱怨,也只能抱怨常家不做人。常贵太妃当年为争宠夺嫡手段太狠,人又死得太干脆了,叫人无处泄愤出气。再怨常家将旁支子弟推出来做出气筒,自家却在京城安享富贵,根本不管旁支血脉的死活。
(本章完)
她找马氏打听过去身边擅长针线的人,首先把马有利家的女人踢出去,盖因她们的针线风格不符合她的要求。过后能打听到梅娘子这个人,可以算是个惊喜。
她其实也不确定梅娘子的来历,只是听起来长相、谈吐、礼仪皆不俗,传闻中还是从京城来的,身份神秘,有几分象是宫廷出身的样子,又无儿无女,无亲无故,很方便做文章。况且,就算麻尚仪查出梅娘子不是宫廷出身也无妨,不是说她在京城贵人家中做过事吗?那贵人家里有可能有过宫里出来的嬷嬷,她跟着学了点针线手法,也是很正常的事吧?
反正,海棠只需要这个梅娘子充当工具人,好掩饰自己掌握的那些针线手法和礼仪规矩的来历,就足够了。她可没想到,这梅娘子真的有可能是宫里出来的,还是麻尚仪的故人,这就太出人意料了。
事情真有这么巧吗?
海棠皱了皱眉头,决定要把这个谎圆好了:“这事儿我听着怎么象是做梦似的?世上当真有这么巧合的事吗?如今还做不得准吧?麻嬷嬷想要认阿奶做晚辈,也太早了些。等确定了再说不行吗?不然八字还没一撇呢,咱们家就先认了个长辈,万一最后查明梅娘子不是她的故人,那阿奶岂不是白白吃了亏?”
“可不是么?额听着也觉得不象话。”马氏叹气,“额都跟她说了,梅娘子的年纪不大对得上,不一定是她的姐妹。可她非说梅娘子是改名换姓、乔装改扮,躲到山海关去的,定是连年纪也一并改了,做不得准。额觉得她象是钻了牛角尖似的,想着她那么想找到当年失踪的老姐妹们,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线索,若是硬要告诉她,她找错人了,其实她的姐妹们早就死光了,听起来也太伤人心了些。因此额就没再多话,她说啥额都认了,只把梅娘子的消息告诉她,让她自己派人查去。等到查明梅娘子确实不是她要找的人,她也就死心咧。”
认姨是不可能认的,她都管麻尚仪叫了那么久的老姐姐,怎么可能忽然让自己矮了一辈?只是麻尚仪非要给她那只玉镯子,她要拒绝,麻尚仪还拉着她的手非要给她戴上,她也推不掉。如今只能暂时把玉镯子收下了,日后等麻尚仪查明梅娘子的身份,确定那不是其故人,她再把这玉镯还回去便是。
马氏用力把镯子卸了下来,对着烛火端详了一会儿,叹道:“东西是好东西。麻嬷嬷真不愧是太后娘娘身边出来的人,又是品阶不低的女官,随手拿出来的东西都如此贵重。不过额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还不至于贪她这点财物。她如今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无儿无女的,跟家里人又分开了这么久,子侄孙辈没一个熟悉的,眼下又要住进小金家里,替许娘娘照顾她外甥。等小金考中举人,进京安家去了,她还要搬回自个儿家去,将来养老也不知咋办。就算她侄儿侄孙愿意供养她,她手里也该多留些积蓄才是。没钱又没感情,哪个小辈会真心孝敬她?她有这样的好东西,就该好好收起来,别随便送人哪!”
马氏是真心替麻尚仪着急。虽然不打算认姨,但那好歹是与她相处和睦的新朋友,说话好听,对她又出手大方,她怎能不担心麻尚仪将来的生活呢?但她毕竟是外人,有些话实在说不出口,略提一句,也象是在挑拨人家和亲人的关系似的。可她要是不说,就怕麻尚仪糊里糊涂,将来会吃亏。
海棠瞄了那玉镯子几眼,闻言便笑道:“阿奶也操心太多了。麻家的小辈就算对麻嬷嬷不好,难道镇国公府还能让麻嬷嬷吃了亏?好歹那也是太后娘娘身边的老人,若是麻家人不管她,镇国公府也会让她安度晚年的。”
话虽如此,但镇国公年纪也大了,他与镇国公夫人若是双双去世,镇国公府便换了当家人。几位少将军人品都信得过,可他们大多驻守边城,没几个人是留在长安的,周四将军夫妻也进京去了,将来留在长安镇国公府当家的又是谁?他能把麻尚仪照顾好吗?等周太后也去世,那就真的人走茶凉了。就算主人家对麻尚仪很客气,底下的奴仆又如何?
马氏在长安长大,从小没少听周家的各种八卦小道消息,从来不认为镇国公府就是个太平无纷争的桃花源了。只不过是镇国公府的历任当家人一向正派,因此国公府的行事从来不会太出格罢了,私底下也不是没出过害群之马。
所以,马氏认为麻尚仪应该多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就算手里有许多好东西,也该谨慎些,别四处送人,更不该轻易在外人面前露了富才是。
海棠便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麻尚仪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了,她在宫里经历过那么多艰难险阻,见识过那么多阴谋诡计,怎会还抱着天真的想法,对人性丑恶不作任何提防呢?我认为她对自己的将来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今天会贸然送阿奶这么贵重的东西,一来是相信您的人品,二来……大概是对当年故人失踪之事十分重视,哪怕只有一点似是而非的线索,她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查明吧?
马氏听了这话,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有些事,她从前没怎么关注过,只隐隐约约听说过些传闻。今日有了麻尚仪这位亲身经历者的讲解,她才知道,周太后在成为太后之前,原来受过这么多委屈。
怪不得周家对常家的怨气会那么深呢!
她从前总觉得周家人对海长安以及他的父亲过于苛刻了些,无仇无怨的,只因为他们是常家血脉,便压制着他们的前程。如今她总算明白那是为什么了。在长安,不但周家与常家有旧怨,还有别人与常家有血仇呢!
马氏压低声音跟孙女说起了麻尚仪的往事:“听说当年一块儿从长安陪嫁进宫的八个侍女,有好几个都死得挺惨的,还有人被撵出宫后就下落不明。那些姑娘都是镇国公府的世仆之女,家里父兄争气的,几十年来都挣下了军功,也做了官,当了将军,独立门户了。他们离京城远,救不了自家闺女,咋一看见仇人的子侄来到长安,岂有不迁怒的道理?若不是镇国公事先有吩咐,只怕你二叔他爹早就死了,连你二叔都不可能好好地活到现在。如今二叔只是前程受限,好歹也有份差事在身,跟着额们家不愁吃喝,也顺利娶妻生子了。人家的闺女却回不来了,连尸首都找不着,叫人如何抱怨呢?”
要抱怨,也只能抱怨常家不做人。常贵太妃当年为争宠夺嫡手段太狠,人又死得太干脆了,叫人无处泄愤出气。再怨常家将旁支子弟推出来做出气筒,自家却在京城安享富贵,根本不管旁支血脉的死活。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