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这是谁做的报告
作者:刹车很及时    更新:2024-04-09 12:19
  其实,从正常工作来说,陆川这个级别是接触不到省厅那个层面的。
  好就好在,这几年刑侦上大力推进智能化系统办公。
  直接好处是,全省的指纹比对系统可以联网。
  除此之外,也有一个附加的鸡肋功能。
  省厅那边搞了一个技术支撑小组,线上的。
  理论上来说,基层单位遇到技术困难,可以通过这个线上小组进行请教,寻求支援。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现实是,技术小组人员有限,下边的问题又太多,所以要排队。
  时间上等不及的……
  那就自己想办法。
  陆川是第一次用这个系统,不知道能不能排上号。
  其实也无所谓,王长江那边已经在逐级走申请,请省厅那边帮忙做骸骨鉴定分析。
  即便他这边没有排上队,也不耽误破案。
  而且,和指纹鉴定分析不同,涉及到骸骨鉴定分析的案子数量不多,资源相对比较宽松。
  人骨熬汤第二天早上。
  李长庚是公安大学的法医学博士生,临近毕业一年时间,都在省厅这边实习。
  和一般的博士生不同,李长庚本科毕业后参加过工作。
  一段时间后,才考了研究生,并且一直攻读到了博士。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博士毕业后,李长庚就能留任省厅,而且是在地位较高的技术鉴定中心。
  达到绝大多数刑警一辈子都达不到的事业高点。
  打开电脑,李长庚照例浏览办公系统中的平台信息。
  这个项目是省厅技术鉴定中心支撑下辖刑侦支队的重要交流平台。
  李长庚现在的工作就是负责平台信息的筛查和上报。
  已经负责筛查平台信息将近半年时间的李长庚,对下边报上来的信息,实际上是有些鄙视的。
  无他,没有新花样。
  十条信息里,九条都是指纹比对分析的请求。
  剩下的一个,十有八九是足迹分析。
  用他上司的话说,就是基层刑侦支队,只要碰到搞不定的指纹,一定会通过平台上报省厅。
  可是,省厅技术鉴定中心的指纹鉴定分析专业,也就两三个人。
  省厅挂号的大案要案的指纹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和精力管下边的案子。
  当然,李长庚曾经就在基层行刑侦支队干过,知道下边的难处。
  经费少,人才少,如果城市发展再一般,留不住人的话,确实发展困难。
  “嗯?”
  刚要关闭系统的李长庚突然看到了一条不太一样的申请信息。
  “鉴定分析报告复核?”
  让省厅领导帮忙,也是有技巧的。
  直接让人家替你做指纹鉴定的可能性,肯定比较小。
  毕竟,真要是大案要案,省厅这边早就插手了。
  但是有些聪明的人,或者说勤快的人,提交到系统里的不是鉴定申请,而是鉴定复核。
  就是说,人家已经把工作干完了,需要专家帮着审核一下,鉴定结果有没有问题。
  这种技术支援的工作量就很小了。
  也是最容易得到上边帮忙的。
  李长庚拖动鼠标,点动信息,准备查看一下具体内容。
  虽然绝大多数的鉴定复核都不能过关,但起码人家努力了。
  李长庚每次都会给予一定的重视,如果能过的了他这一关,那么这份鉴定分析复核申请就会送到专家手里。
  嗯?
  点开信息的具体内容,李长庚再一次有些惊讶。
  “竟然是骸骨鉴定分析报告的复核申请?”
  “这可不常见啊……”
  其实,不是不常见,李长庚来省厅半年了,还是第一次见骸骨鉴定分析的复核申请。
  作为法医,一名在基层刑侦支队工作的法医,李长庚太了解下面关于骸骨鉴定分析,是个什么水平了。
  别说下边刑侦支队的法医,多数都是本科毕业,就是他这个博士研究生,对骸骨鉴定分析方面也只能说稍微了解一点。
  真要让他上手,比下边强,但是也有限。
  省厅技术鉴定中心在这方面的专家也就一人。
  叫张援朝,全省法医第一人,在全国那都是排在最前列的专家级人物。
  李长庚有些迫不及待的点开信息附件,阅读这篇骸骨鉴定分析报告。
  “骶骨特征分析,女性。”
  李长庚点点头,对方起码是专业的,通过骸骨鉴定性别,一般都是通过骶骨、头骨进行。
  “骨轮观测分析,死者死亡时年龄在34岁。”
  接受过正经教育的法医,都知道骨轮的说法,但是真正能从骨轮上看出死者的年龄,这就非常少见了。
  李长庚自己能做到,但是非常费力,而且不保证一定正确。
  “骨龄碳素检测分析,骨龄时间34年。”
  “骨龄探测,结合骨轮观察,推断死者死亡时间在三个月内。”
  李长庚眉头紧皱,这一条分析……
  推动鼠标,李长庚迫不及待的翻阅报告。
  “胫骨长度分析:死者身高一米六三。”
  “骨密度结合身高分析……死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
  李长庚的眉头越皱越深,看到最后,甚至浑身都激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看完这份骸骨鉴定分析报告,李长庚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副完整的人体骨架。BIquGe.biz
  每一根骨头都能说话,告诉人们我是怎么死的。
  通读报告,看了后边关于每一个结论的数据分析和过程后,李长庚双手颤抖,心脏狂跳。
  “这特么该不会是谁把张老的骸骨鉴定分析报告偷过来的吧!”
  李长庚是见过张援朝写的骸骨鉴定分析报告的。
  甚至研究过很多次。
  这篇报告在分析的细致、准确程度上来说,丝毫不比张老分析的差。
  要不是两者文趣÷阁有较大区别,李长庚差点就以为这就是张援朝做的骸骨分析报告了。
  来不及平复心情,李长庚抓起已经打印好的报告,直奔技术鉴定中心顶楼。
  作为全省最牛逼的法医,张援朝这两年已经很少在一线办案。
  倒不是说他架子大了,而是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张援朝重点是带学生,他要把自己的经验传下去。
  让省厅以后有三个、五个、十个“张援朝”。
  办公室里,张援朝正在撰写这些年从事法医工作的心得趣÷阁记,老头想起了十五年前办过的一个骸骨案。
  凭借详细的骸骨鉴定分析,通过几根骨头锁定了被害人重要信息,甚至和艺术学院的两名画家,通过头骨复原了被害人相貌,从而找到了关键破案线索。
  也正是这个案子,彻底奠定了张援朝全省第一法医的地位。
  砰!
  结果,老头正写的开心,办公室大门被暴力推开。
  巨大的声音,吓的张援朝心脏病差点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