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碎尸案:凶手杀我快,还是我查出凶手身份快
作者:三千温言对酒    更新:2024-11-08 05:57
  ()第430章 碎尸案:凶手杀我快,还是我查出凶手身份快
  南城碎尸案中。
  凶手具有医学背景,二十多年前非南城本地人是高泽原有判断。
  凶手待在南城秦河区,是部门中层领导,是情报系统公布情报。
  而凶手在二十多年里可能有其他犯案,是高泽近期多的一条的看法。
  这是从项博杀人案件中获得灵感,项博因进入管理学院遭受折磨,一直心存报复念头,从来没有忘记和放弃。
  报仇是一种强大欲望。
  杀欲未尝不是一种强大欲望。
  像是南城碎尸案中,凶手将岳静尸体切割分成两千多块,还将部分尸块进行了烹煮,绝不是一般的凶手能做到。
  需要有极强心理承受能力,还要能从杀人和肢解中获得快感,才能支撑下去。
  否则即便是医生,都没法承受这种杀人方法。
  吕慧实一直轻轻点头,没有询问高泽为什么会觉得凶手不是南城本地人,又是部门中层管理的推断。
  每个刑侦人员都有自己破案方法思路,都是主观看法,有的就是一种感觉,没有必要去否定,说不定因此就找到了凶手。
  但是一些涉及到具体的判断。
  吕慧实觉得还是提醒高泽为好。
  “高处,凶手可能在二十年间有过其他犯案,这种怀疑以往也有其他刑侦人员提出来过。”
  “但是我们调查了二十年间的分尸案例,都排除了。”
  “排除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没有可能。”
  高泽摇了摇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年碎尸案凶手虽然杀了人,但不是分尸,又或是手法接近于分尸?”
  “我们不能被局限框住,而且凶手只要不傻,在南城碎尸案巨大关注度下,总该知道隐藏自己。”
  “有道理,我相信你的能力。”
  吕慧实点了点头:“要是你都没法侦破南城碎尸案,我们南城乃是省里都没人能查出来,你需要我给你什么支持?”
  “我有个计划。”
  高泽还真需要支持:“从对碎尸案的调查发现,我会搜寻南城过往没有侦破的命案案例,找寻南城碎尸案凶手踪迹线索。”
  “这是常规化的破案缉凶调查。”
  “而非常规化破案缉拿南城碎尸案凶手的计划,我需要媒体和市局帮助,其中有一定风险。”
  “你想怎么做?”
  吕慧实直接道:“只要我能承担的起,我都可以帮忙支持。”
  “做法就是,我想让媒体宣传我对碎尸案的调查发现,告知凶手身份侧写,五十岁上下,医学背景,部门中层管理,二十多年前非南城本地人。”
  “同时市局按照我的身份侧写去调查,在媒体传播时,承认身份侧写受到市局验证。”
  一瞬间。
  吕慧实眉头拧成一个川字。
  这种利用媒体做法,极易引起南城市民恐慌,并且在全国皆知南城碎尸案情况下,一旦南城市局公布承认,就会引发全网空前热议讨论,给市局带去巨大压力。
  “高处,你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我需要搞清楚。”
  “我想逼碎尸案凶手现身。”
  “逼凶手现身?”吕慧实目光一凝,满眼疑惑。
  “是的,南城碎尸案,我们警方没有凶手任何指纹,凶器,以及DNA等证据,即便是最终查出谁是凶手,也没法在法律意义上确定。”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让凶手杀我。”
  高泽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眸光幽深:
  “我相信我对凶手的身份侧写都是正确,只要借媒体宣传讨论,配上市局不断调查,肯定会给凶手带去极大压力。”
  “碎尸案凶手只要不傻,就会意识到,不能让我们继续查下去。
  而阻止我们调查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把我杀了。”
  “高处,你这个方法很危险。”
  吕慧实内心轰隆一震,瞪大双眼:
  “我们现在都不知道凶手是谁,但只要借媒体公布宣传,民众和凶手目光都会集中到你身上。”
  “如果有一天,凶手假扮民众接近你,你防不胜防下就会真的被杀。”
  “那就要看,是碎尸案凶手杀我快,还是查出他身份快。”
  “只要我提前查出他身份,就能对他有所预防。”
  哪怕拥有强大身体素质,格斗和枪法技能,高泽也知道自己并非无敌不死。
  世界上有太多杀人手段,就像是宋晓倩案件,傅浩腾被蓖麻毒素针剂轻轻一扎就死,他也抗不了剧毒,而偏偏碎尸案凶手很可能就是医生,精通药理学和毒理学。
  “行,既然高处你都敢用命冒险,我拿职务承担又算得了什么?”
  深深看了一眼高泽,吕慧实深吸口气:“我会配合支持你的计划,什么时候开始。”
  “今晚我已经约了省电视台记者薛灵。”
  吕慧实同意抗风险,高泽没有意外。
  他们本就是是利益一致的共同体,何况吕慧实还是李闻阳的人。
  现在南城碎尸案有侦破希望,要是风险还由高泽来抗,吕慧实在李闻阳眼里绝不会有任何好印象。
  “高处,你看的真远,我还没同意前,就已经联系好了媒体。”
  吕慧实忍不住轻笑,兼具压力和希望,心里有种干劲十足感觉。
  “希望能侦破南城碎尸案,这些年我们南城没能挺进全国安全城市前十,还是历史包袱太沉重。
  要是南城碎尸案和十二星相杀人案侦破,我们南城进入全国前十,至少能多七八分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