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得无念,得无名(2)
作者:枝呦九    更新:2024-04-03 22:48
  刕鹤春犹如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他不敢再得罪郑大夫,只好跟折绾抱怨。但话还没有起头,折绾就道:“越王说, 你以后别去找他了。”</p>
  刕鹤春就落了脸,“别去就别去,我如今是对他不存一点念想了。”</p>
  他继续絮絮叨叨的抱怨起郑大夫:“我真是受够了!我觉得自己像是任人摆布的鱼肉, 大夫想往我身上洒什么药材就洒什么药。”</p>
  折绾不耐烦的道:“这话你已经说过很多遍了!”</p>
  而后拆发髻的手一顿。</p>
  她记得自己跟素膳也是如此长久抱怨过的。</p>
  药喝得越来越多, 便气息也暴躁了, 有那么一段日子她拉着素膳从天大白抱怨到天彻黑, 晚上还要哭,“我真是无用, 我什么都做不了。”</p>
  素膳便要整宿整宿的安慰她。折绾现在想来都觉得对不起素膳。</p>
  可素膳从未对她不耐烦过。</p>
  她现在有了烦心事也会跟素膳说。</p>
  她以后都要说高兴的话给素膳听才是。</p>
  幸好她已经不会像以前那般抱怨了。</p>
  如今轮到刕鹤春抱怨了。她看着他暴躁的在屋子里面走动, 就好像看见了往常的自己。</p>
  她想, 她是比他强的。她是喝了很多年药才开始暴躁, 但他却一开始就不行了。</p>
  折绾悠悠看着他浮躁不安,道:“我明日要进宫给太后献茶。”</p>
  刕鹤春大事上还是有些聪慧的, 立马深吸一口气,压抑住浮躁, 道:“是你茶园里面的茶叶?闽南的?”</p>
  折绾点头, “是。”</p>
  刕鹤春想了想, 坐下来道:“你煮一壶来给我,我帮你试试看。”</p>
  他自小就长在陛下身边, 深知陛下的口味和习惯。</p>
  “你给太后,肯定要给陛下的。我帮你试试, 便心里有数了。”</p>
  别的不敢说, 但此事他是不会出错的。</p>
  折绾:“不用你,我已经请越王帮我试过了。越王说可行。”</p>
  刕鹤春:“……行吧。”</p>
  他又无精打采起来, “我去书房看书。”</p>
  他如今更忙了。</p>
  而且除了勤快的洗脚,还要勤快的洗澡。有时候怕自己身上有药味被人闻出来,尤其是陛下闻出来,于是搓澡的时候也搓得一层皮下,让他苦不堪言。</p>
  他的衣服渐渐多了起来——他一天要换四五套。</p>
  他专门让松亭给他置办了一个屋子放衣裳。</p>
  因为折绾也有一个屋子专门放衣裳,他还道:“确实衣服一多,就要多个屋子。你还是有先见之明的。”</p>
  又见折绾的衣裳都用衣裳架子撑起来的,于是也让松亭学。</p>
  折绾:“我没见过男人一天换这么多衣裳的。”</p>
  刕鹤春:“那是你没见识过其他人的癖好。就我们都察院的左大人,他就喜欢挂玉佩,整日里叮叮当当,跟个女人一般。”</p>
  折绾:“女人一天并不换四五套衣裳,也不换四五双袜子。”</p>
  刕鹤春叹息,“行吧,我确实换得比较多。”</p>
  但也是为了面圣。</p>
  陛下如今越发器重他了,今日还对他道:“人一长大,心思就多,就你和无功依旧跟从前一般,本心未变。”</p>
  这话刕鹤春不敢接,只敢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陛下,臣愚笨至今,只有您不嫌弃。”</p>
  皇帝亲自扶起他,道:“朕知晓,你父亲和母亲都喜欢你三弟一些,难得你立心颇正。”</p>
  他问:“如今还是天不亮就起床温书呢?”</p>
  刕鹤春点头,“是。”</p>
  陛下便很高兴,“你勤勉多年,不声色犬马,实在是难得。”</p>
  刕鹤春出宫之后一身的汗。</p>
  他知道太子最近纳了三个妾室,也请好几个大臣去骑马了。</p>
  在宫里担惊受怕,回来还要捏着鼻子吃药,他抱怨道:“我都要累死了,迟早有一日要倒下去的。”</p>
  折绾嗯了一声,“那你想要什么棺木?”</p>
  刕鹤春暴跳如雷:“折绾!”</p>
  折绾去宫里了。她把茶带给太后看,道:“一共送了三盒来,我怕这茶不好喝,便亲自尝了尝,又去请越王夫妇尝了,都说好,这才敢送到您的面前。”</p>
  太后乐呵呵的,拍拍她的手,“别的不说,但入口的东西,你可比我懂得多。”</p>
  她接过茶喝了一口,瞬间就亮了眼睛,“确实好喝。入口即甜,回甘持久,是好茶。”</p>
  折绾就彻底松了一口气,道:“如此我就心安了。”</p>
  太后:“这般的好茶,等皇帝来了,我也要让他尝尝。”</p>
  折绾便将另一盒茶叶递到太后的身边放下,“若是陛下喜欢,我便明年多让闽南送些来。”</p>
  今年的茶叶都陈旧了,做不出这般的口味。</p>
  太后:“哟,那倒是好,我跟着你多喝些新茶。”</p>
  她问,“这般的好茶一出来,闽南的地就贵了吧?”</p>
  折绾乐不可支,亲近的倒在太后的肩膀上:“是,这下子,我可就赚大钱了。”</p>
  太后:“闽南话赚大钱怎么说?”</p>
  折绾:“拄大賿。”</p>
  她不好意思的道:“我说的话带口音呢。”</p>
  太后学了一遍,也带着口音,笑盈盈的道:“是,咱们京都人腔调板正,他们的却是软绵绵的。”</p>
  但很是好听。</p>
  太后这里算是过了。如今只剩下陛下那里。但也不着急。</p>
  龙凤茶既然想要进贡的生意,便在京都不能卖。但能卖别的嘛。</p>
  折绾跟周掌柜商量,“你想啊,咱们如今把闽南两个字已经做成了门匾,就挂在铺子上。”</p>
  状元春就是他们的门匾。如今谁不知道状元春?</p>
  折绾:“状元春是咱们自己的茶,可闽南之前也有已经经过沉淀的好茶。”</p>
  比如武夷山肉桂茶。这种茶也好喝,但在闽南种的少,于是没传到京都来。但要是种起来就比种新茶简单。</p>
  周掌柜同意了,“那就这么办。”</p>
  说做就做,大不了就是失败嘛。她还把折绾套进来,“请勋国公夫人这回少取些名字吧。”</p>
  折绾哈哈大笑。</p>
  但孙三娘还是带着雁雁画了不少的画。她道:“状元春卖得好,尤其是文人墨客买得多,我画出来的徽记也是有功的。”</p>
  这回她也要画些别致的徽记出来才行。</p>
  折绾给了她润笔费,还专门给了雁雁一份,她摸摸小姑娘的头,“你真是厉害啊。”</p>
  雁雁不好意思极了,“都是母亲指点我的。”</p>
  她用这笔银子给莹姐儿买了一支毛笔,特意跟着折绾到英国公府给莹姐儿,“你瞧,这支笔可好了。”</p>
  莹姐儿爱不释手,还特意跟升哥儿道:“你要是敢动我这支笔,我就打断你的腿!”</p>
  宋玥娘在一边不敢开口劝。</p>
  她如今可是怕了女儿。动不动就断腿断手的,她听着都害怕。</p>
  她叹息,拉着莹姐儿道:“你去问问你大伯母嘛,问问她当时出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