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敲打温体仁
作者:炖烂的肉汤 更新:2024-04-02 12:06
此刻,襄王府内。
“世子还会读书?”
“之前从不曾听说啊,之前从来没有听见过世子读书写字,今日王爷怎么突然考校起这个来了?”
“不会是上次摔了一跤之后,脑子受什么刺激了吧?”
“嘘……这话可不能乱说。”
“……”
一众的下人和丫鬟们正围拢在一起,看着襄阳王的书房方向,窃窃私语。
而在书房内,
襄王和一个身着长衫长裤,头上带着一顶绣花的帽子,腰间佩戴玉佩的文人正说着什么,时不时的还看一眼朱常淦。
这就是明朝的文人的穿着方式,简洁大方,色彩显眼,细节处也很精致,纹饰精巧,给人清闲脱俗的感觉。
此人乃是和襄王私交甚好的一个老学究,名叫独孤范,曾是万历朝的进士,此天气初年辞官回家养老。
崇祯正在低头奋力急书,只希望赶紧考校完了,自己好回去听皇叔如何治理朝政。
襄王朱翊铭张着嘴巴,“《论语》和《孟子》的考题竟然都对了?”
独孤范点了点头,“不仅过了,而且注释也没有任何错误。”
“这些东西,你什么时候学的?”朱翊铭不由惊奇的问道。
“书就在那里……我就读了。”崇祯想了想,脸微微发红的说道。
朱翊铭看着他写的字,原本已经有些惊讶的面容,更加动容,“那书法呢?你啥时候学的?”
“我……也是闲来没事儿,我就写写。”
他说的是实话,魏忠贤没文化,天启皇帝也差不多,崇祯虽然比天启皇帝小6岁,小时候待遇并不好,但终究是皇子。
还是有老师教授他文化课的,而且皇宫里面藏书不少。
他的文化水平还是有的,后世流传下来的《崇祯帝赐杨嗣昌诗刻》,以及那一句:扫寇氛从此静,还期教养遂民生。
除此之外,崇祯还留下来了一首诗,送给万里勤王的奇女子,女将军,秦良玉。
后世也曾展出过崇祯的书法。
评价:崇祯的行书,大气恢宏、字走如飞,非久研书法者难成此境。
“累了吧,来,坐这边。”朱翊铭的面容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笑着将崇祯从案牍后面拉出来,又朝着外面的丫鬟说道:“还愣着干什么,给吾儿奉茶。”
“吾儿除了看《论语》和《孟子》之外,还看过什么书?”
“这個……还看《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诗经》、《周易》。”
独孤范不由笑着问道:“敢问世子,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这一句是何意啊?”
“这出自《周易·乾卦·文言》,高兴就会有所作为,忧虑就会违背道德;意志坚定、坚韧不拔,就不会动摇,潜龙的品格和修养就是如此。”
“那……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呢?”
“说的是,日常的所有的言论都要讲究诚信,所作所为都要讲究谨慎。避免邪念,保持真诚,做对人有益的事而不自我夸耀,用深厚广博的品德和行为感化人心。”
独孤范不住的点头,看着王爷说道:“这两句都出自《周易》,想不到世子竟然也能理解的如此之好,大善!”
朱翊铭脸色狂喜,猛地干咽了一口唾沫,“吾儿不过是看过几遍,便能有如此悟性,这岂不是乃神童?”
“此乃天大的喜事,通知管家,本王我要大摆筵席。”
“……”崇祯脸色涨的通红,耳朵发烫,他不过是和朱常淦换了身体而已。
朱翊铭拍着他,兴奋的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本朝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了,并且有人取得了进士资格。”
“再过几个月就是乡试的常科开考时间,本王想让你去试试。”
“你要是给本王考一个进士出来,那才叫真的光宗耀祖呢!”
崇祯豁然想起来,他登临大位的第四年,允许宗室子弟以儒生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
但这些宗室子弟几乎都有萌生的资格,可以直接封王或者封个官,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要啊!
似乎是知道他的疑虑,朱翊铭咬牙切齿说道:“咱就是要让那些文官们看看,我们宗藩子弟也是有真材实料之人,不是他们天天口诛笔伐的废物。”
“只是之前父王没有发现你的天赋,耽误了吾儿啊!”朱翊铭一脸的愧疚,随即又打了鸡血一样,“不过,还有时间,我儿年龄还不大,学个三两年,定然能赶超他们。”
……
与此同时,
皇极门,朱常淦看着下面乌压压的跪着的一大片臣子,“这么多的文臣武将弹劾骆养性,那朕真的有必要彻查一下锦衣卫了。”
“王承恩,让高宇顺带着勇卫营去将骆养性擒拿归案,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是,陛下!”
王承恩让小黄门带着旨意快步跑向大殿之外。
崇祯轻咳了一声,“温阁老,钱谦益一案,朕交给伱去办,不知彻查的怎么样了?”
温体仁、黄氏俊等人为首的内阁还有站着的文武百官此时还在发愣,闻言不由再次抬起头。
“回陛下,还在彻查。”温体仁想了一下,却道:“陛下,东厂督主王之心贪腐案发之后,新的督主……”
朱常淦却摆手打断他,“东厂乃朕的近卫,不是朝廷要务,温阁老还是将所有的心神都放在朝廷要务之上,改革兵事继续改革,财政需要主持,朕和群臣的紧张关系也需要弥合。”
“温阁老担任首辅八年之久,却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绩,你自己觉得说得过去吗?”
“……”温体仁呼吸猛地迟滞,瞬间变色,心“咚咚”直跳,额头上的汗水冒了出来。
陛下这话什么意思?这是在敲打自己吗?
皇帝不信任自己了吗?
其他所有的文官、武将也一个个看向温体仁,目光一个个闪烁,意味深长。
所有人都在等着皇帝继续说下去,他们好站队立边。
却朱皇帝却不说了,因为他只是敲打一下温体仁,证据早就攥在了自己手心里,随时可以将他逐出朝堂。
老实说,温体仁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主政的八年间,朝廷没有变好,反而更糟。
当温体仁被崇祯革职以后,京城里不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拍手称快。
但温体仁有治国贤臣的能力吗?
毫无疑问,他是有的,如果放在洪武一朝,这样的人,或许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但在崇祯朝,却八年不做一件实事,任凭朝廷愈发糜烂,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温体仁的可悲,也是崇祯朝的可悲。
使功不如使过……朱常淦想用一下这个人。
朝廷内外的态势早已经糜烂,朱常淦明白就算心换一个首辅上来,也未必可以掌控局势,大概率又会上演新一轮的党争。
朱常淦手里握着张汉儒,握着陈履谦父子,他们已经都指认受温体仁差遣诬告钱谦益。
自己手上拿着铁证,就看温体仁的表现了。
“世子还会读书?”
“之前从不曾听说啊,之前从来没有听见过世子读书写字,今日王爷怎么突然考校起这个来了?”
“不会是上次摔了一跤之后,脑子受什么刺激了吧?”
“嘘……这话可不能乱说。”
“……”
一众的下人和丫鬟们正围拢在一起,看着襄阳王的书房方向,窃窃私语。
而在书房内,
襄王和一个身着长衫长裤,头上带着一顶绣花的帽子,腰间佩戴玉佩的文人正说着什么,时不时的还看一眼朱常淦。
这就是明朝的文人的穿着方式,简洁大方,色彩显眼,细节处也很精致,纹饰精巧,给人清闲脱俗的感觉。
此人乃是和襄王私交甚好的一个老学究,名叫独孤范,曾是万历朝的进士,此天气初年辞官回家养老。
崇祯正在低头奋力急书,只希望赶紧考校完了,自己好回去听皇叔如何治理朝政。
襄王朱翊铭张着嘴巴,“《论语》和《孟子》的考题竟然都对了?”
独孤范点了点头,“不仅过了,而且注释也没有任何错误。”
“这些东西,你什么时候学的?”朱翊铭不由惊奇的问道。
“书就在那里……我就读了。”崇祯想了想,脸微微发红的说道。
朱翊铭看着他写的字,原本已经有些惊讶的面容,更加动容,“那书法呢?你啥时候学的?”
“我……也是闲来没事儿,我就写写。”
他说的是实话,魏忠贤没文化,天启皇帝也差不多,崇祯虽然比天启皇帝小6岁,小时候待遇并不好,但终究是皇子。
还是有老师教授他文化课的,而且皇宫里面藏书不少。
他的文化水平还是有的,后世流传下来的《崇祯帝赐杨嗣昌诗刻》,以及那一句:扫寇氛从此静,还期教养遂民生。
除此之外,崇祯还留下来了一首诗,送给万里勤王的奇女子,女将军,秦良玉。
后世也曾展出过崇祯的书法。
评价:崇祯的行书,大气恢宏、字走如飞,非久研书法者难成此境。
“累了吧,来,坐这边。”朱翊铭的面容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笑着将崇祯从案牍后面拉出来,又朝着外面的丫鬟说道:“还愣着干什么,给吾儿奉茶。”
“吾儿除了看《论语》和《孟子》之外,还看过什么书?”
“这個……还看《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诗经》、《周易》。”
独孤范不由笑着问道:“敢问世子,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这一句是何意啊?”
“这出自《周易·乾卦·文言》,高兴就会有所作为,忧虑就会违背道德;意志坚定、坚韧不拔,就不会动摇,潜龙的品格和修养就是如此。”
“那……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呢?”
“说的是,日常的所有的言论都要讲究诚信,所作所为都要讲究谨慎。避免邪念,保持真诚,做对人有益的事而不自我夸耀,用深厚广博的品德和行为感化人心。”
独孤范不住的点头,看着王爷说道:“这两句都出自《周易》,想不到世子竟然也能理解的如此之好,大善!”
朱翊铭脸色狂喜,猛地干咽了一口唾沫,“吾儿不过是看过几遍,便能有如此悟性,这岂不是乃神童?”
“此乃天大的喜事,通知管家,本王我要大摆筵席。”
“……”崇祯脸色涨的通红,耳朵发烫,他不过是和朱常淦换了身体而已。
朱翊铭拍着他,兴奋的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本朝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了,并且有人取得了进士资格。”
“再过几个月就是乡试的常科开考时间,本王想让你去试试。”
“你要是给本王考一个进士出来,那才叫真的光宗耀祖呢!”
崇祯豁然想起来,他登临大位的第四年,允许宗室子弟以儒生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
但这些宗室子弟几乎都有萌生的资格,可以直接封王或者封个官,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要啊!
似乎是知道他的疑虑,朱翊铭咬牙切齿说道:“咱就是要让那些文官们看看,我们宗藩子弟也是有真材实料之人,不是他们天天口诛笔伐的废物。”
“只是之前父王没有发现你的天赋,耽误了吾儿啊!”朱翊铭一脸的愧疚,随即又打了鸡血一样,“不过,还有时间,我儿年龄还不大,学个三两年,定然能赶超他们。”
……
与此同时,
皇极门,朱常淦看着下面乌压压的跪着的一大片臣子,“这么多的文臣武将弹劾骆养性,那朕真的有必要彻查一下锦衣卫了。”
“王承恩,让高宇顺带着勇卫营去将骆养性擒拿归案,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是,陛下!”
王承恩让小黄门带着旨意快步跑向大殿之外。
崇祯轻咳了一声,“温阁老,钱谦益一案,朕交给伱去办,不知彻查的怎么样了?”
温体仁、黄氏俊等人为首的内阁还有站着的文武百官此时还在发愣,闻言不由再次抬起头。
“回陛下,还在彻查。”温体仁想了一下,却道:“陛下,东厂督主王之心贪腐案发之后,新的督主……”
朱常淦却摆手打断他,“东厂乃朕的近卫,不是朝廷要务,温阁老还是将所有的心神都放在朝廷要务之上,改革兵事继续改革,财政需要主持,朕和群臣的紧张关系也需要弥合。”
“温阁老担任首辅八年之久,却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绩,你自己觉得说得过去吗?”
“……”温体仁呼吸猛地迟滞,瞬间变色,心“咚咚”直跳,额头上的汗水冒了出来。
陛下这话什么意思?这是在敲打自己吗?
皇帝不信任自己了吗?
其他所有的文官、武将也一个个看向温体仁,目光一个个闪烁,意味深长。
所有人都在等着皇帝继续说下去,他们好站队立边。
却朱皇帝却不说了,因为他只是敲打一下温体仁,证据早就攥在了自己手心里,随时可以将他逐出朝堂。
老实说,温体仁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主政的八年间,朝廷没有变好,反而更糟。
当温体仁被崇祯革职以后,京城里不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拍手称快。
但温体仁有治国贤臣的能力吗?
毫无疑问,他是有的,如果放在洪武一朝,这样的人,或许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但在崇祯朝,却八年不做一件实事,任凭朝廷愈发糜烂,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温体仁的可悲,也是崇祯朝的可悲。
使功不如使过……朱常淦想用一下这个人。
朝廷内外的态势早已经糜烂,朱常淦明白就算心换一个首辅上来,也未必可以掌控局势,大概率又会上演新一轮的党争。
朱常淦手里握着张汉儒,握着陈履谦父子,他们已经都指认受温体仁差遣诬告钱谦益。
自己手上拿着铁证,就看温体仁的表现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