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挽民不挽明
作者:梦吴越    更新:2021-11-11 18:30
  有明一代,公爵极少,侯爵也不多。
  从英宗开始算起,公爵侯爵不足百人。世袭,外戚之外,皆是都是军功建立(仇鸾、石亨等人不算)。
  有军功才能封爵,便是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沈一贯、方从哲这样的宰辅,也没有爵位。
  刘招孙率大军一战萨尔浒,力挽狂澜于浑江;二战开原,振奋辽东;三战浑河,扫灭建奴。
  三次大捷,封侯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裂土是什么意思?
  莫非皇上要将辽东封赐給自己。
  不过刘招孙很快否定了这个念想。
  据他所知,大明好像从没有过封赏异姓侯王领地的先例,除了云南沐氏。
  却听袁应泰接着道。
  “刘总兵,本官此行,主要还是为核验军功,圣旨要等司礼监王公公派人来宣读。”
  袁应泰口中的王公公正是司礼监秉趣÷阁王安。
  历史上,此人对魏忠贤有提拔之恩,天启初年,魏忠贤得势后便将王安杀掉,驱逐王安的全部党羽。
  刘招孙的出现,让两个太监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作为当事人,刘招孙不认识王公公是哪个,更没觉察到危险正在向他逼近。
  袁应泰等人当日便进驻沈阳城中,住到了原辽东经略官邸,标兵营两千人驻扎于南门瓮城。
  一连数日,袁经略都和几个辽镇将官在城中视察,期间到过一次北门瓮城,阴沉着脸观看开原军操练。
  十一月初八这天,刘招孙率康应乾、邓长雄、王二虎等开原重要人物,在七星楼宴请经略袁应泰、监军何廷魁、崔儒秀、御史张铨等人,正式给他们接风。
  七星酒楼位于沈阳城东北角的浑河旁边,据康应乾说,是沈阳最高档的酒楼。
  众人坐满整整一层。
  刘招孙所坐的位置,推开窗户便能望见浑河北岸有名的七星塔。
  再往北还能看到七星山,康应乾告诉刘招孙,若在傍晚,可凭楼远眺波光粼粼的浑河,欣赏沈阳八景之一—“浑河夕照”。
  康应乾前些时日往来开原沈阳,短短时间,便对这沈阳掌故了解的颇为清楚,刘招孙自叹不如。
  穿越过来半年多时间,他很少出入这样豪奢的场所。
  倒不是因为缺钱,只是于心不忍。
  自浑江血战起,他便开始带兵,客兵的穷苦超过想象,让人触目惊心。
  刘招孙的所有精力都花费在打仗和凑军饷上,连金虞姬这样的绝色女子都没空去碰。
  补充一句,以后可能不同了。
  前世性格本就宽厚,每当看到部下士卒冻馁,再看看还没凑齐的饷银,自然舍不会去这些地方挥霍。
  不过在康应乾的点拨下,他还是按照官场规矩,包了个两百两的红包给经略大人。
  除了给袁经略红包,给监军何廷魁和崔儒秀各送一百两,给御史张铨送了一百两,给标兵营一个姓樊的参将送了五十两银子,两位来随行辽镇将官,每人也给了五十两。
  就这样,五六百两银子转眼没了,这,还只是见面礼。
  大家对银子都不推迟,这个时代官场潜规则就是送银子,若是不送才是咄咄怪事。
  收了银子,酒楼上气氛缓和了很多,众人看刘招孙也更顺眼了。
  今天这次官场饮宴,本是康应乾提前数日预定的,单是定金就花了二十两。
  宴席一共花费了刘招孙五十两银子,还不包含请戏子唱曲的开销,加起来估计要超过百两。
  康应乾本以为袁应泰是好打发的主,请他们吃顿饭,送几千两银子便能拉拢关系。
  没想到这袁应泰刚来沈阳,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看样子不是几千两银子能打发的。
  康应乾那日在南门被袁经略训斥一顿,灰头土脸,很没面子。
  不过康应乾毕竟是官场老手,今天在宴席上立即又换成一副谄笑模样。
  跑前跑后给经略大人斟酒添菜,时而贴着袁应泰耳朵低语,两人边说边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此人是新任经略的心腹。
  浑河岸边寒风凛冽,屋内却是暖意洋洋。
  雅间四角升起了炭火,在火炭噼里啪啦燃烧声中,每人面前摆起一个小桌。
  有点像后世的自助餐。
  当然,小桌上的菜肴要比自助餐精致的多。
  每人面前的菜肴都是独一无二。
  刘招孙粗略看了眼,有:
  花炊鹌子、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
  还有些干果蜜饯。
  剩下的菜,他就不认识了。
  刘招孙摇头叹息,他前世也算有些见识,却没想到明代饮食可以这样精致。
  “特么郭靖请黄蓉吃的那顿,也没见这么丰盛啊。”
  想到战兵的军饷又被花去一趣÷阁,刘招孙不由感觉心痛。
  两个娇嫩欲滴的戏子唱起了弋阳腔昆曲,好像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刘招孙前世在苏杭游玩时听过昆曲,多少了解一点。
  他颇为诧异,没想到在辽东也能听到昆曲,估计很贵吧。
  望着桌子上的山珍海味,想到城内难民无家可归,开原战兵还在北门瓮城喝西北风,不由摇头低声叹息。
  这些天,康应乾大把大把花银子,一点也不在意刘招孙是否心疼,他凑到袁应泰身前,低声问道:
  “袁经略,这七星楼可是沈阳最有名的酒楼,今日做菜的厨子也是陕西人,不知还合大人口味不?”
  出身陕地的袁应泰抿了口鸭舌羹,眉头微皱,像美食评论家那样,将筷子轻轻放下,评论道:
  “淡了些,比起京师六芳斋,是差了些火候。”
  刘招孙冷冷望着袁应泰。
  袁应泰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担任地方官颇有政绩,平心而论,此人是东林党中为数不多的干才。
  袁应泰任临漳知县期间,筑长堤四十里,捍御漳水;调繁河内穿太行山,引沁水灌溉农田数万顷。
  出任淮徐兵备参议期间,发生大饥荒,设立粥厂救济灾民。
  因为动用额外税、马价银数万两赈济灾民,被言官弹劾“擅移官廪”,辞官而去。
  熊廷弼去职后,朝廷派他经略辽东,是朝廷用人的一大失误。
  无论从哪一方面,袁应泰都无法与熊廷弼比肩。
  他可以做一个好的地方官,却难以胜任辽东经略这样的统帅。
  历史上,袁应泰不顾部下劝阻,放蒙古降兵入城,后来被后金里应外合,破了沈阳。
  袁应泰倒颇有骨气,退守辽阳,后金兵攻入城中后,他身佩官印宝剑,在辽阳东北看花楼自缢而死,仆人唐世名不忍他主人尸首落入后金兵手中,在城楼举火自焚。
  两位监军和御史也在辽沈之战中殉国。
  后人这样评价袁应泰督辽:
  熊廷弼在辽持法严,部伍整肃,袁应泰以宽矫之,用兵非其所长,规划颇疏。(1)
  简单来说,袁应泰不懂用兵,缺乏规划,对外番过于宽容。
  刘招孙对这些历史细节了解不多。
  他只当袁应泰是个东林大佬,不知此人平日收刮可多少民脂民膏。
  “熊蛮子经略辽东,花费皇上百万内帑,据说熊经略雅好美食,单是厨子就有十几个,康监军为何不把他们找来,也让两位监军尝尝手艺。”
  袁应泰推开鸭舌羹,脸上流露出一丝厌恶之色。
  旁边坐着的监军何廷魁和崔儒秀听了这话,只是赔笑,其余众人也嗅到了火药味道,都不敢说话。
  两个辽镇将官挥了挥手,唱杜十娘的戏子连忙退下,周围几个服侍的歌女丫鬟也远远离开。
  康应乾赔笑道:
  “下官亲眼所见,熊经略为官清廉,食不重味,除了官服,连锦衣都没几件,不知这些京师谣传,是哪些言官乱说的。”
  康应乾说罢,转身给袁应泰满上酒,袁应泰将手掌挡在酒杯上。
  御史张铨见他扯到言官,阴阳怪气道:
  “康监军此言差矣,空穴不会来风。我等言官御史,有风闻言事之权,岂能畏惧权势,遮遮掩掩?朝中早有议论,说熊蛮子以辽饷自肥,在沈阳滥杀辽镇将官,吞没辽饷,想必这些传言也是有根源的,可惜现在熊经略下落不明,皇上给他的百万内帑,到底花到哪里也无从查起······”
  刘招孙怒火焚天,熊廷弼尸骨未寒,便被人这般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攥紧拳头,也不管什么接风不接风,准备拎起这御史先揍一顿再说。
  康应乾连忙道:
  “熊经略经略辽东半载,为保全辽沈,可谓殚精竭虑,最后被建奴残害,悲壮殉国,辽人都是看见的,熊经略尸骨未寒,张御史这般胡说,不怕遭报应吗?”
  张铨见有人开口为熊廷弼说话,顿时兴奋起来:
  “哈哈,京师都说,熊经略在辽东有位忘年小友,少年英雄,得了熊蛮子不少好处,银子或许也有吧,康监军,你在辽东监军多年,当比本官更清楚知道此事!”
  康应乾见退无可退,霍然而起,怒道:
  “张铨,你挑拨同僚,构陷忠良,今日宴饮,本是欢乐,若再敢胡言,你这御史怕也要做到头了!”
  “本官说了又如何?你还敢威胁堂堂御史不成?!”
  两边官员同时站起,对面一个辽镇将官竟要拔刀出来,被袁应泰怒喝阻止。
  刘招孙挥手让众人都坐下,神色平静道:
  “经略大人在京师锦衣玉食惯了,自然吃不下这菜肴。本官麾下战兵,每月饷银不过二两银子,今日我们这些酒食花销,够一个战兵十年用度,大人犹嫌无处下箸,本官真无话可说。”
  众人被他气场震慑,顿时鸦雀无声。
  监军御史纷纷朝刘招孙望来,标兵营樊参将脸色一变。
  刘招孙忽然攥紧酒杯,酒杯被捏成碎片:
  “浑河血战,开原军、标兵营、浙兵、川兵、辽镇伤亡接近两万。”
  “本官身受重伤,诸位大人身负皇恩,既然来了,便请抓紧核验军功,给将士们发放抚恤。三万多颗首级赏银暂时不要,战死抚恤银共计二十万两,还请朝廷尽早发放,以免将士寒心!”
  一直没有说话的袁应泰扭了扭身子,抬头望向刘招孙,原本就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哈哈哈,刘总兵,本官知道你骁勇善战,屡立大功,简在帝心,和熊廷弼关系匪浅,这半年来顺风顺水,一路升迁,竟不知这宦海沉浮。”
  “实话给你说了,这抚恤银,本官最多给你十万两,怎么发放,那是你的事,本官多说一句,你在开原做的那些事情,今日也不必给你说破,你年少气盛,先回去自己思量思量。”
  刘招孙第一次被人这样威胁,热血上涌,怒道:
  “袁大人!二十万两银子,都是将士们拿命换来的,每人十两而已,十两银子,不知多少家孤儿寡母等着这十两银子生活,一文也不能少!”
  袁应泰盯着刘招孙,看了好久,别说什么抚恤银,眼下朝廷连九边的军饷都不能足额发放,在他看来,刘招孙这完全是以平辽之功要挟朝廷,实属大逆不道。
  袁应泰知道朝廷艰难,知道皇上没钱。
  他这次来辽东,想着能省就省,尽量少花钱,十万两已经是给足了刘招孙面子。
  没想到刘招孙竟然如此顽固。
  “熊廷弼被弹劾贪墨八十万辽饷,辽镇几位将官都被你们杀了,如今死无对证,本官这次来,除了给你叙功,便是来彻查此事!”
  刘招孙惨然笑道:
  “熊经略惨烈殉国,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下场,可悲!”
  袁应泰不理会刘招孙,瞟了眼后面怒气冲冲的邓长雄和王二虎。
  “萨尔浒时,朝廷与叶赫部族结盟,宣大、蓟镇也在与蒙古商谈贸易。”
  “刘总兵,你却大肆屠戮外番,连叶赫降兵都不放过,这手段,便是白起再世,也不及啊。”
  刘招孙拍案而起,争锋相对:
  “叶赫屠戮辽人数千,本官焉能不管,投降又如何?本官只恨杀得太少!”
  袁应泰摆摆手,不和刘招孙争论,带上众人离开。
  他走出几步,回头对刘招孙道:
  “宣武将军,本官该说的都说了,熊廷弼的亏空,必须有人填上,刘总兵的抚恤银,相信朝廷会及早发放的,将军请拭目以待。”
  注:(1)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四十七《熊廷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