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乐观的人更健康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4 15:10
  为什么乐观的人更健康

  心理活动怎么可能影响肉体的疾病呢?这是我认为最难解的哲学问题。


  宇宙中只存在两种实体: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这是17世纪理性主义大师笛卡尔的观点。那么,这两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笛卡尔是二元论者,他认为心理可以影响身体。后来出现了另一种持反对观点的思想学派,这一学派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这就是唯物论,唯物论者坚决反对那些思想和情绪可以影响身体的说法。


  长期以来,我一直被三个方面的有关健康和希望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说是身心问题的现代化身。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有关原因的。希望真的可以维持生命吗?绝望和无助真的会致命吗?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有关机制的。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希望和无助是怎么运作的?什么样的机制使心理对身体产生了影响?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有关治疗的。改变你的想法可以增进健康,使你延年益寿吗?

  近些年,世界上各个实验室都陆续发表研究报告,宣称心理特质,尤其是乐观可以增进健康。这些证据使我们以前听到的许多老生常谈的话显得更有道理了,例如笑口常开、开朗或生存意志可以增进健康等。


  习得性无助理论从四个层面来强调乐观对健康有益。


  第一是来自维桑泰内的研究报告:有习得性无助感的老鼠比较容易患癌症。这个发现很快被更多、更详细的免疫系统研究证实了。免疫系统中有一种名为T细胞的细胞,它可以辨识入侵者,例如麻疹病毒,然后快速地自我分裂,进而将这些入侵者消灭掉。另一种天然杀手细胞(NK细胞)可以扑杀它们遇见的任何入侵异物。


  研究者在无助的老鼠身上发现,它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了。无助老鼠血液里的T细胞不再快速地分裂,脾脏内的NK细胞也失去了杀死入侵者的能力。这些研究显示,习得性无助不只是影响了行为,它深入细胞层,使免疫系统变得被动。


  这对解释风格来说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解释风格是习得性无助的核心。如前所述,乐观者可以抵抗无助,当失败时,他们不容易变得抑郁,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无助经验越少,免疫系统越强健。所以,乐观影响健康的第一种方式就是防止无助的发生,进而使免疫系统强健有力。


  乐观增进健康的第二种方式是使你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有病及时寻医问药。悲观的人认为生病是永久的、普遍的和人格化的。他们会认为,“我怎么做都没用”“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在一个对100名哈佛毕业生为期35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悲观者比乐观者更不容易改掉抽烟的习惯,更容易生病。乐观者习惯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会采取行动来防治疾病。


  乐观促进健康的第三种方式是减少坏事件发生的次数。统计显示,一个人在某一时期遇到的坏事越多,越容易生病。在6个月内经历搬迁、被解雇和离婚的人患病的概率非常高,甚至得心脏病和癌症的概率也比一般人高。所以即使你自己感觉身体很好,也还是应该在换工作、退休、离婚或亲人死亡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丧偶的人在头6个月的死亡率比平常高出好几倍,所以如果你的母亲去世了,你一定要让你的父亲去做一个全面的体检。


  你可能会想,谁会碰到较多的不幸事件呢?答案是悲观的人。因为他们比较被动,较少主动采取行动来避免不好的事发生,而且在事情发生之后也较少采取行动来终止这些事。所以,悲观的人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比一般人高,而如果不幸事件容易导致疾病的话,悲观的人就较容易生病了。


  乐观可以促进健康的第四种方式是提供社会支持。拥有一份深厚的友谊和爱情似乎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一个中年人如果有一个好朋友,可以在有问题时半夜打电话去谈心,那么他的健康状况会比没有朋友的人好很多。同时,没结婚的人患抑郁症的比率要比结了婚的人高。即使只是一般的朋友,他们也会对抵抗疾病有所助益。


  我母亲70多岁时动了一次手术,有几个月的时间,她必须挂着尿袋。很多人觉得尿袋恶心,所以我母亲深觉羞愧,她躲避朋友,不再打桥牌,也不让我们去看她。不幸的是,在她独居的这段时间里,她的肺结核复发了,她为所谓的寂寞付出了代价。


  悲观者也有同样的问题。遇到挫折时,他们比较被动,很少去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乐观解释风格可以促进健康的第四个理由。


  彼得森最先研究了悲观和疾病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彼得森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教授变态心理学,他让班上的150名学生做了归因风格测试,同时写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几个月中一共去看过几次医生。彼得森追踪了学生一年的健康状况,发现悲观的学生比乐观的学生得传染病的概率高两倍,而且去看医生的次数也多两倍。


  这会不会是因为悲观的人比较喜欢抱怨这里痛那里痛,而不是真的有病?不是的,因为彼得森在学生做测试之前和之后都实际调查过学生生病的次数和去看医生的次数。悲观者生病的次数和看医生的次数的确比较多。


  另一项研究是关于乳腺癌复发率的。有一项英国的研究追踪了69名乳腺癌患者5年,结果发现,没有复发的妇女多半是有战胜疾病意志的人,而那些死亡或复发的妇女多半是无助地接受医生的诊断、默默忍受的人。


  有没有可能那些乐观的人正好病得比较轻,所以活得比较久呢?不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拥有珍贵、详细的病情资料,包括NK细胞活动形态、淋巴结的数目、癌细胞扩散情况等。结果显示,那些活得较久的人的确受益于乐观的解释风格和对生命的享受。


  不过,这种结论也遇到过挑战。1985年,巴里·卡希利斯(Barrie Cassileth)发表了一篇有关绝症患者的研究报告,指出心理变量对患者的存活率没有任何影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副总编马西娅·安杰尔(Marcia Angell)写了一篇社论,对卡希利斯的这篇文章大为赞扬,认为这项研究就是一个证据,告诉我们那些“疾病直接反映出心理状态”的说法其实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我们如何解释卡希利斯的研究与其他显示心理状态会影响疾病的研究之间的不同呢?第一,卡希利斯的心理测验不恰当,她只用了一些广为应用的测验的片段,而不是整个测验。第二,卡希利斯的患者全是癌症晚期的患者。假如你被砂石车轧过,不管你多乐观,恐怕都没什么用;但假如你是被自行车撞了,那么乐观就会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当病情已经严重到癌症晚期时,心理状态就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了;但当肿瘤还小,病情刚刚开始发展时,乐观的确攸关生死。


  唯物论者把免疫系统从它所驻扎的那个人的心理中分离出来。他们认为乐观、希望这种心理变量会像灵魂一样挥发掉,所以不相信乐观、抑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他们忘记了免疫系统是与大脑相连的,而心理状态又跟大脑的状态相关,大脑的状态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大脑的状态又会影响身体状况,所以情绪和思想会影响身体这种观点其实一点也不玄妙。


  大脑和免疫系统不是靠神经连接的,而是靠激素。激素通过血液流遍全身,可以将情绪状态从身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现在已有很多证据指出当一个人抑郁时,他的大脑也会随之改变。在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激素,在抑郁时会变得匮乏。另一种神经递质叫作儿茶酚胺,它在抑郁时也会变得很稀少。


  但什么样的生理事件会使免疫系统知道它的主人正处于悲观、抑郁或悲痛的状态呢?当儿茶酚胺变得很少时,另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的活动就增加了。免疫系统能探测出内啡肽的水平,当儿茶酚胺水平很低时,内啡肽的水平就会变高,免疫系统就会减少自己的活动。


  这只是生物学上的幻想,还是悲伤、抑郁的确可以关掉免疫系统?

  大约1980年,澳洲有一些研究者找了26名刚刚丧妻的男士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为这些被试抽了两次血,第一次是在妻子去世后的第一个星期,第二次抽血是在丧妻后第六个星期。研究者检查了这些男士免疫系统的变化,结果发现悲痛时免疫系统的活动减少了,T细胞没有像原来那样快速地自我分裂。过了一段时间后,免疫系统又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美国的学者同样也证实了这项研究的发现,并且把这项发现又往前推进了一些。


  抑郁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有一项研究检验了37名妇女在经历人生重大变故后或抑郁时,血液中的T细胞和NK细胞的活动情形。她们血液中的NK细胞活动程度都比一般妇女低。她们的抑郁程度越严重,免疫系统的反应就越糟。


  如果抑郁和悲伤会暂时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那么悲观,这个更长期的心理状态,就应该会使免疫系统长期处于低活动状态。如第5章讲到的,悲观的人较容易且更经常地沉溺于抑郁,这表示悲观的人免疫系统功能一般比较差。


  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莱斯利·卡门(Leslie Kamen)、耶鲁的罗丁和我进行了合作,罗丁已经追踪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群老人的健康状况很久了。这些老人平均年龄为71岁,研究者每年多次去详细调查他们的营养、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儿孙的情况。研究者每年都要给这些老人抽一次血,以检查他们的免疫功能。我们把这些资料拿来进行悲观程度分析,然后分析血液数据,看能否预测免疫活动的强弱。正如我们所预期的,乐观者有比较强的免疫功能。此外,我们还发现调查时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抑郁程度都不能预测他们的免疫功能,唯有悲观会使免疫系统的活动减弱。


  综上所述,这些证据很清楚地指出心理状态可以改变你的免疫反应。丧失亲人的悲痛、抑郁和悲观,都会减弱免疫系统的活动。至于这些心理因素如何作用于生理,还没有很完善的解释。不过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前面所谈到的,大脑内有一些神经递质在这些心理状态下被耗尽了或数量变得很少,进而引起内啡肽的增加,人体免疫系统的活动就会减弱。


  如果你很悲观,损害了免疫系统,那么悲观很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