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从狗之尾到骑象人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3 23:57
  推荐序二 从狗之尾到骑象人

  □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


  道德判断,是由感性直觉主导,还是理性推衍结果?历来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莫衷一是,当年我对此亦颇感兴趣,在阅读文献时突然看到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1]:


  茱莉和马克是一对亲兄妹。大学放暑假,两人一起到法国旅行。有一天晚上,他俩独自待在海滩边的小木屋里。他们觉得,如果做爱一定会非常有趣,至少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经历。茱莉吃了避孕药,马克也戴了安全套,应该是安全的。他们享受了性爱,事后决定仅此一次,下不为例。那一晚成了两人之间的秘密,他们的关系也因此更亲密了。


  兄妹做爱,这种事情你能接受吗?


  美国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认为,当人们听到诸如“亲兄妹做爱”之类的故事时,一般很少会有人是经过复杂的道德推理,然后得出结论说亲兄妹做爱不妥的。相反,大多数人会立即说,亲兄妹之间做爱是不对的,然后他们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来支持这一判断。例如,人们指出兄妹之间做爱会有怀孕的危险,虽然两人采用了避孕形式,但没有哪种避孕方式是有百分之一百的成功率的。他们还可能认为,这对亲兄妹也许在以后的情感上会受到伤害,即使故事中明确指出这种伤害是不会发生的。


  海特认为,道德判断主要由直觉引发,理性加工随后为之辩护。如果说道德判断中人的感性像条狗,理性就像那狗之尾,随狗而动。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海特的研究,案例生动,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比喻贴切。


  当读到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时,这种感觉又再次呈现,不过,这次海特不仅仅是谈论道德,娓娓道来的,还有他的另一个研究方向——幸福。


  在道德的研究中,海特认为,“情”是狗,“理”是尾,理性所为有限,更多的是听凭感性的支配。而在这本关于幸福的著作中,“心”是一头大象,而“智”则成了骑象人。象与骑象人,就不再是“狗与尾”那种简单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了,而更多应该体现为协调和合作。由比喻的变换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海特的观念里,幸福的获得不是任“情”驰骋,也不是以“情”“理”相争,而是“心”与“智”相协调,“情”与“理”相合作,最后以“理”驭“情”,骑象人驾象而去,终达幸福彼岸。


  在当下的中国,“幸福”可以说是一门显学,专家学者在谈,平民百姓在议,坊间的相关著述也让人眼花缭乱。海特的这本《象与骑象人》又有何特别之处?


  从内容上看,似乎和一般的“心灵鸡汤”类图书没什么区别。海特亦在谈幸福,谈理性,谈爱,谈逆境,谈美德……然而,这本书又绝非一般的“心灵鸡汤”图书所能比肩。“鸡汤”类的图书,往往“小故事大道理”,讲一段迷离的故事,然后就宣导人们去爱,去幸福,看似清高,实则浅薄,毫无营养。


  而海特的这本《象与骑象人》,在每一则话题的论述中,既有观点,又有故事,更有各种各样基于科学的研究。换言之,“鸡汤”类的图书只是告诉你“想幸福,就要学会爱”,至于为什么,不知道。而这本书,不仅让你“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书中的各种幸福建议背后都有最新的心理学研究的支撑,告诉你是什么,也告诉你为什么,还告诉你如何做。你会看到更多的研究者关于“幸福与快乐”的科学探索,并从中得到真正的人生启示。


  通俗的笔法,专业的视角,回答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我认为,也应该成为更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1]Haidt,J.”The Emotional Dog and Its Rational Tail:A Social Intuitionist Approach to Moral Judgment.,”Psychological Review,108(2001):81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