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3 23:46
结语: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
2016年年底,我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见一个朋友。一天晚上,我和朋友坐在一起思考、交流,其间,朋友为了做笔记,从兜里拿出了一支笔。那支笔的笔尖装有LED灯,可以在黑暗中为写作者提供照明。一开始,我觉得这不过就是个小功能罢了,但是后来从更具隐喻性的角度,我深刻地意识到,这支照明笔具有一些象征意义。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处在黑暗中,需要依靠用光明书写的文字的指引。我问朋友能否把笔送给我。当朋友把笔递给我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现在我可以在黑暗中书写光明了!当然了,我应该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所以我非常认真地问自己:“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有两句话我经常想到,它们也和这个问题有关: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乍一看,这两句话无非是在证明祈祷的有效性,但神明并不只是一个愿望满足者。
我们不应在摔倒或者犯了严重错误时打破物理法则,祈求问题能神奇地消失。相反,我们应当向自己发问:“当下我应该做哪些事情来增加自己的决心,强化自己的人格,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我和我的妻子在长达30年的婚姻里有过很多分歧。当出现很深的分歧时,我们的关系也会出现巨大的裂痕。这种裂痕无法简单地通过沟通来修复,于是我们就会被困在愤怒、焦虑的争吵当中。后来我和妻子约定,今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大家要立刻分开,各自去不同的房间待着。这种约定有时候很难达成,因为在激烈的争吵中,愤怒会驱使我们渴望战胜对方。不过相比有可能失控的争吵,各自冷静是更好的选择。
当和妻子选择各自冷静时,我们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需要为矛盾负哪些责任?不论这种责任有多么微不足道,我之前在这方面确实是做错了。”然后,我和妻子会重新面对彼此,分享自己反思的结果。
问自己这类问题的挑战在于,你必须是真心渴望得到答案的,即使答案有时可能会令你不舒服。当你和别人争吵时,你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所以你认定,需要做出牺牲或者改变的是对方,这是再好不过的可能性了。但如果是你错了,是你需要改变呢?那样你就需要重新审视自我了,包括审视自己过去的记忆、当下的状态以及未来的打算。然后,你需要下决心改变,并且找到改变的方法,再去认真实践。这个过程很辛苦,因为你只有不断地刻意练习才能适应新的感知和行动。相比之下,选择忽视和逃避、拒绝直面问题要容易得多。
你需要在这样的时刻决定,你是想要做对的人还是想要和平1,是选择故步自封还是选择聆听探讨。当你成为对的一方时,你的伴侣就会因为吵架输了而变成错的一方,这也无法为你带来和平,若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婚姻就会破裂。如果要和平,你就需要寻找问题的真相,而不是试图成为对的人,这样,你才能打破自己的顽固预设。这是一切沟通的前提条件,也是对法则二的真正遵循。
我和妻子发现,如果我们向自己发问,并且放下自我,诚心地寻求答案,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浮现出一些有关不久前自己犯过的错误的回忆。于是我们就能通过反思向彼此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真诚道歉,然后再继续理性地交谈。也许正确的方式是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现在我如何才能让事情变好一点?”与此同时,你需要做好准备迎接可怕的真相,直面你不想面对的答案。当你决定面对自己的过错时,你才有可能纠正它们,才能获得人生的启示。这和凭良心做判断的行为类似,多少都是一种与心灵对话的选择。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真诚地问自己:“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然后等待答案的出现。我内心的两个不同部分在进行着对话,而我则认真地聆听着,就好像法则九所描述的那样。这条法则对自己和他人都适用。此刻,我既是那个提问的人,也是那个回答的人,但是提问和回答的不是同一个人,我也不知道答案会是什么。我静静地等待着答案从我的脑海里自动浮现。一个人怎么可能凭空想出自己不知道的想法呢?这些新的想法来自哪里?
既然我拥有了照明笔,那就要好好使用它。很快我得到了答案:“写下你想要镌刻在自己心灵上的文字。”这是个挺好的答案,甚至还带有一些浪漫色彩,于是我把答案写了下来。然后,我打算提高难度,问自己可以想到的最困难的问题。
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明天应该做什么?”答案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善事。”将雄心勃勃的目标和效率最大化地结合在一起,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挑战,我很满意。接下来我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明年应该做什么?”答案是:“确保这一年所做的善事被下一年所做的善事超越。”这也是个很踏实的答案,使前一个答案里的宏伟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延伸。我告诉朋友,我正在用他给的照明笔进行一个严肃的写作实验,我向他朗读了我写下的内容,没想到我的问题和答案也让他产生了共鸣。这鼓励了我继续写下去。
这组问题的最后一个是:“我这一生应该做什么?”“追求目标,专注当下。”我自然很熟悉这话的意思。《木偶奇遇记》里的老木匠盖比特就是这么做的,当他抬头看着凌驾于尘世之上的星星时,许的愿望便是自己制造的木偶有一天不再需要被他人用牵线掌控,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
你必须先找到正确的方向,把目光投向美好和真理,然后才可以专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全神贯注,这能使你更好地完善当下和未来。
接下来,我开始思考和他人的关系,并且和朋友分享了我写下的问题与答案。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妻子?像对待“圣母”一样对待她,这样她就可以养育能拯救世界的英雄。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女儿?支持她、聆听她、保护她、培养她,并且让她知道她也可以做个好母亲。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父母?用行动证明他们过去经受的痛苦是值得的。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儿子?鼓励他成为真正的“上帝之子”。
你需要认可你的妻子作为母亲的神圣之处。一个社会如果忘记这一点,就会很难维系。母亲这一角色会对孩子产生很多重要影响,如对信任的建立等。2也许母亲的职责和母子关系现在并没有得到丈夫、父亲和社会的正确看待。如果一个女人能得到相应的体谅和尊重,那么她或许就会抚养出一个不同的后代。毕竟,世界的命运取决于每一个新生儿,他们现在虽娇小、脆弱,但在未来都有可能用言行影响世间混乱和秩序的平衡。
说到支持我的女儿,我会鼓励她大胆尝试任何她感兴趣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也会真诚地认同她的女性身份,不会去批判她因为家庭而对事业做出妥协的选择。
用行动证明父母受的苦值得,意味着你要铭记父母和所有前人为你做出的牺牲,对由此换来的发展心存感激,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这份铭记和感激。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的人们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有的甚至需要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对这种牺牲报以尊重的态度。
鼓励儿子成为“上帝之子”呢?这意味着你要努力地支持他将做正确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你的儿子决心追求至善,甚至愿意为此向世俗妥协、牺牲个人安全甚至是生命时,重视和支持这样的决定,因为这正是牺牲精神的体现。
我继续提出更多问题,而答案也都很快浮现。我应该怎样对待陌生人?邀请他来我家里,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这样他就真的有可能变成我的兄弟。这么做是在用信任将人最好的一面激发出来,用热情好客创造陌生人之间的美好联系。
我应该怎样对待堕落的人?真诚而谨慎地伸出援手,但切记不要随他一起身陷泥潭,法则三讲的就是这一点。这个法则既能避免你陷入对牛弹琴的困境,又能阻止你用美德伪装自己的罪恶。
我应该怎样对待世界?用行动来体现存在的价值,避免自己因为存在的悲剧而变得痛苦和堕落。这就是法则一想表达的核心意义,即带着勇敢的信念主动迎接世界的不确定性。
我应该如何教育我的学生?和他们分享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这是法则八谈到的,即发自内心地在乎智慧,并且不忘追求、提炼和传播它。下一个问题也和这一点相关:我应该怎样对待一个日益混乱的世界?用谨慎表达的真理重建它的秩序。过去的几年里,这一点变得越发重要。社会正在渐渐分裂,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要避免灾难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真理。这里的真理不是那些合理化我们的意识的争论或者实现个人野心的诡计,而是有关我们存在的纯粹事实。只有当人们看到并思考这些事实时,人们才能找到共同点并继续前进。
我应该怎样对待撒谎的人?让他继续说下去,这样他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这一点在法则九里有谈到。
揭示腐朽,才有实现新生的可能,我们在法则七里说明了这个道理。下面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和这一点相关:我应该怎样看待开悟的人?用真正不断寻求觉悟的人替代他。没有谁是真正开悟的,我们永远都在寻求更大的觉悟。恰当的存在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个终点。它是将未知不断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而不是拼命抓住那永不充裕的确定感的状态。这解释了为什么法则四强调一个人“成为”的过程比他当下的状态更重要。你必须先发现和接纳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着手改善,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却十分有益。
接下来的一组问题和忘恩负义有关。我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不满足?想想那些一无所有的人,厘清自己的现状,努力学会感恩。你可以参考法则十二,也可以想想,也许阻碍你前进的不是机会的匮乏,而是你对已拥有的一切傲慢地视而不见。法则六说的也是这个问题。
我曾和一个年轻人谈到过这个问题。这个年轻人几乎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人,也从未走出过自己生长的省份,但他为了参加我的讲座来到了多伦多。他性格孤僻,同时也饱受焦虑的折磨,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甚至无法开口讲话。但是去年这个年轻人决心改变这一切,从做一个普通的洗碗工开始。他本可以敷衍地对待这份工作,郁郁不得志地活着,但是他选择认真工作,谦逊地对待每一个机遇。现在他已经能够独立生活,不再依赖家人了,而且也有了一些存款。这个年轻人直面社会的勇气使他获益匪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这个年轻人虽然还处在焦虑的状态,但是已经坚定地走在自我转变的道路上了,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变得比现在更出色。他能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他接纳了自己的渺小状态,并心存感激地迈出了微不足道的第一步。这比永远地“等待戈多”要好,也远胜于在傲慢的一成不变中,任凭内心被愤怒和悔恨占据。
我应该怎样对待贪婪?记住,给予比索取更有意义。这个世界是一个等待分享和交换的论坛,而不是一个等待洗劫的宝库。给予就是尽你所能让世界变得更好,当你这么做时,人们内心善的一面也会发出共鸣,大家会支持、模仿、回报和培养这样的行为,然后整个世界也会跟着变得越来越好。
当我污染了自己心中的河流时,应该怎么办?寻找活水,让它来净化。这个问题和答案都让我感到意外,它与法则六最有关联。也许我们应该从心理层面来理解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许当人们厘清自己的问题之后,才能够为环境承担更多的责任,解决更多的问题。4俗话说,统治自己灵魂的人要比统治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因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也许,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只有当人们照顾好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好好对待这个世界。可能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法。
接下来的问题和应对危机与精力消耗有关。
我应该在对手胜利的时候做什么?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且对过往的教训心存感激。从对手的成功中学习,聆听(法则九)他们的批评,从中收集有利于成长的智慧,创造一个甚至都能使你的对手获得启示和成就的世界。
当我疲惫和不耐烦时应该怎么办?大方地接受援助。这条建议有两重含义:一是我们要看到现实和个体的局限性,二是要感恩来自亲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精力耗竭和心情不耐烦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总是有太多要做的事,而时间总是很有限。但是我们不需要孤军奋战,而且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有意义的工作并分享功劳本来就是好事。
我应该怎样面对衰老?用如今的成就替代年轻时的潜力。这个问题可以回溯法则三关于友谊的讨论以及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故事,那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活得彻底才能让人生的不完美值得存在。相比长者的成就,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拥有的是无限的可能性。这两个阶段各有各的好处。威廉·巴特勒·叶芝曾写道:“一个老人不过是无用的东西,像一根竹竿上的破旧衣裳。除非灵魂拍手歌唱,在凡胎肉体里更高声地为每一件破旧衣裳歌唱……”5
我应该怎样面对自己孩子的死亡?拥抱其他你挚爱的家人,抚平他们的伤痛。人们必须坚强地面对死亡,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鼓励我的学生们尽力成为自己父亲葬礼上那个唯一的、可以被哀痛的家人们所依靠的人。获得面对逆境的力量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崇高目标,这和一生平安的愿望有很大的不同。
我在下一个至暗时刻应该怎么做?专注在下一个正确的选择上。我们在法则十里强调过万事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在混乱和不确定的环境里,唯一能够指引方向的,或许就是你通过追求理想和专注当下建设起来的人格。如果你没有完成建设,就无法应对危机,结果就只能听天由命。
上面这一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子女的死亡可能是最可怕的灾难,会导致很多婚姻的破裂,这种破裂可以理解,但也并非不可避免。我见过有些人在失去至亲之后反而会变得更加亲近,加倍努力地建立彼此的联结,更加强调相互支持的重要性。结果便是,这样做的每一个人都多少寻回了一些被死亡夺走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用同情应对哀伤,走到一起共同面对人生的悲剧。当外面寒风肆虐时,我们的家庭就是那个带有壁炉、舒适温馨的客厅。
死亡会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脆弱和有限,有时候这会让人恐惧、恼怒或者想要逃避,但有时这也会让人觉醒,转而更加珍惜爱自己的人。我的父母80多岁了,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他们的计算,结果令我不寒而栗,也让我更加清醒。我每年见父母两次,和他们在一起待几个星期,其他时间我们则会通过电话沟通。但是,80多岁的人的预期寿命只剩不到10年,所以,运气好的话我还能与父母待不到20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可怕的,但是这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机会。
接下来的一组问题关乎人格的发展。我应该对一个失去信念的兄弟说什么?修复世界的最好方式是修复自我,就像我们在法则六里所探讨的那样。除此以外的一切方式都是自以为是的,而且还可能因为你的疏忽或无能适得其反。但这也没关系,因为当下的你确实有很多可以修复的东西,毕竟,每个人都有缺陷,这些缺陷也都会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不过,若对缺陷坐视不管,你的不作为、惰性和玩世不恭会让你更加无法学会化解痛苦,创造和平。这会让事情变得很糟,因为人们有无数理由可以对世界绝望、愤怒,然后怨恨地寻求报复。
当你没有做出适当的牺牲,认清真实的自己或者真实地活着时,你就会变得虚弱,无法在这个世界茁壮成长,最终你我都只能成为一个对自己或他人没有价值的人。由你的愚蠢所导致的失败和痛苦会腐蚀你的灵魂,这是必然的结果。连一帆风顺的人生都有很不容易的时候,更不用说不顺的人生了。我从痛苦的经历中了解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变得更糟糕的,因此,地狱才会是一个无底深渊。当面临最糟糕的情况时,那些不幸的人也许会将自己承受的痛苦归咎于他们过去有意犯下的错误,如背叛、欺骗、冲动、虐待、懦弱的行径,以及视而不见的态度。当发现自己就是造成痛苦的罪魁祸首时,那种感觉无异于被打入了地狱,而一旦进入地狱,人就会变得很容易诅咒存在本身。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但也绝无合理性可言。
在最好或最坏的时刻,在战争或和平当中,人们都需要依赖自我。一个人要如何构建可以信赖的人格,从而才不至于在痛苦时与邪恶为友呢?我继续书写着问题和答案,而它们多少都和这本书描述的法则相关:
我应该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不要撒谎或做你鄙夷的事情。
我应该如何使自己变得更高尚?只遵照你心灵的旨意行事。
我应该如何面对最棘手的问题?将它们视为通向人生之道的大门。
我应该如何帮助落魄的人?用正确的示范来鼓舞他,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当众人皆醉我独醒时应该做什么?坚定勇敢地说出事实的真相。
我写完了。今天,我还保留着这支照明笔,但自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使用过它。也许有一天,我会再度用它书写从我内心深处涌现的想法。不管怎样,是它帮助我找到了结束这本书的恰当言辞。
希望我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希望它能向你揭示一些你虽已经知道但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希望我所探讨的那些古老智慧能带给你力量,点燃你内心的火花。希望你可以整理好自己的思绪,重新审视你的家庭关系,在你的周围创造和平与繁荣。如同法则十一所讲,对于那些你在乎的人,希望你能鼓励他们,使他们越来越强大,而不是让你的过度保护去弱化他们。
祝你一切顺利,也希望你能够祝福他人。
你会用你的照明笔写下什么?
2016年年底,我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见一个朋友。一天晚上,我和朋友坐在一起思考、交流,其间,朋友为了做笔记,从兜里拿出了一支笔。那支笔的笔尖装有LED灯,可以在黑暗中为写作者提供照明。一开始,我觉得这不过就是个小功能罢了,但是后来从更具隐喻性的角度,我深刻地意识到,这支照明笔具有一些象征意义。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处在黑暗中,需要依靠用光明书写的文字的指引。我问朋友能否把笔送给我。当朋友把笔递给我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现在我可以在黑暗中书写光明了!当然了,我应该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所以我非常认真地问自己:“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有两句话我经常想到,它们也和这个问题有关: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乍一看,这两句话无非是在证明祈祷的有效性,但神明并不只是一个愿望满足者。
我们不应在摔倒或者犯了严重错误时打破物理法则,祈求问题能神奇地消失。相反,我们应当向自己发问:“当下我应该做哪些事情来增加自己的决心,强化自己的人格,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我和我的妻子在长达30年的婚姻里有过很多分歧。当出现很深的分歧时,我们的关系也会出现巨大的裂痕。这种裂痕无法简单地通过沟通来修复,于是我们就会被困在愤怒、焦虑的争吵当中。后来我和妻子约定,今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大家要立刻分开,各自去不同的房间待着。这种约定有时候很难达成,因为在激烈的争吵中,愤怒会驱使我们渴望战胜对方。不过相比有可能失控的争吵,各自冷静是更好的选择。
当和妻子选择各自冷静时,我们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需要为矛盾负哪些责任?不论这种责任有多么微不足道,我之前在这方面确实是做错了。”然后,我和妻子会重新面对彼此,分享自己反思的结果。
问自己这类问题的挑战在于,你必须是真心渴望得到答案的,即使答案有时可能会令你不舒服。当你和别人争吵时,你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所以你认定,需要做出牺牲或者改变的是对方,这是再好不过的可能性了。但如果是你错了,是你需要改变呢?那样你就需要重新审视自我了,包括审视自己过去的记忆、当下的状态以及未来的打算。然后,你需要下决心改变,并且找到改变的方法,再去认真实践。这个过程很辛苦,因为你只有不断地刻意练习才能适应新的感知和行动。相比之下,选择忽视和逃避、拒绝直面问题要容易得多。
你需要在这样的时刻决定,你是想要做对的人还是想要和平1,是选择故步自封还是选择聆听探讨。当你成为对的一方时,你的伴侣就会因为吵架输了而变成错的一方,这也无法为你带来和平,若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婚姻就会破裂。如果要和平,你就需要寻找问题的真相,而不是试图成为对的人,这样,你才能打破自己的顽固预设。这是一切沟通的前提条件,也是对法则二的真正遵循。
我和妻子发现,如果我们向自己发问,并且放下自我,诚心地寻求答案,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浮现出一些有关不久前自己犯过的错误的回忆。于是我们就能通过反思向彼此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真诚道歉,然后再继续理性地交谈。也许正确的方式是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现在我如何才能让事情变好一点?”与此同时,你需要做好准备迎接可怕的真相,直面你不想面对的答案。当你决定面对自己的过错时,你才有可能纠正它们,才能获得人生的启示。这和凭良心做判断的行为类似,多少都是一种与心灵对话的选择。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真诚地问自己:“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然后等待答案的出现。我内心的两个不同部分在进行着对话,而我则认真地聆听着,就好像法则九所描述的那样。这条法则对自己和他人都适用。此刻,我既是那个提问的人,也是那个回答的人,但是提问和回答的不是同一个人,我也不知道答案会是什么。我静静地等待着答案从我的脑海里自动浮现。一个人怎么可能凭空想出自己不知道的想法呢?这些新的想法来自哪里?
既然我拥有了照明笔,那就要好好使用它。很快我得到了答案:“写下你想要镌刻在自己心灵上的文字。”这是个挺好的答案,甚至还带有一些浪漫色彩,于是我把答案写了下来。然后,我打算提高难度,问自己可以想到的最困难的问题。
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明天应该做什么?”答案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善事。”将雄心勃勃的目标和效率最大化地结合在一起,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挑战,我很满意。接下来我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明年应该做什么?”答案是:“确保这一年所做的善事被下一年所做的善事超越。”这也是个很踏实的答案,使前一个答案里的宏伟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延伸。我告诉朋友,我正在用他给的照明笔进行一个严肃的写作实验,我向他朗读了我写下的内容,没想到我的问题和答案也让他产生了共鸣。这鼓励了我继续写下去。
这组问题的最后一个是:“我这一生应该做什么?”“追求目标,专注当下。”我自然很熟悉这话的意思。《木偶奇遇记》里的老木匠盖比特就是这么做的,当他抬头看着凌驾于尘世之上的星星时,许的愿望便是自己制造的木偶有一天不再需要被他人用牵线掌控,能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
你必须先找到正确的方向,把目光投向美好和真理,然后才可以专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全神贯注,这能使你更好地完善当下和未来。
接下来,我开始思考和他人的关系,并且和朋友分享了我写下的问题与答案。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妻子?像对待“圣母”一样对待她,这样她就可以养育能拯救世界的英雄。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女儿?支持她、聆听她、保护她、培养她,并且让她知道她也可以做个好母亲。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父母?用行动证明他们过去经受的痛苦是值得的。我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儿子?鼓励他成为真正的“上帝之子”。
你需要认可你的妻子作为母亲的神圣之处。一个社会如果忘记这一点,就会很难维系。母亲这一角色会对孩子产生很多重要影响,如对信任的建立等。2也许母亲的职责和母子关系现在并没有得到丈夫、父亲和社会的正确看待。如果一个女人能得到相应的体谅和尊重,那么她或许就会抚养出一个不同的后代。毕竟,世界的命运取决于每一个新生儿,他们现在虽娇小、脆弱,但在未来都有可能用言行影响世间混乱和秩序的平衡。
说到支持我的女儿,我会鼓励她大胆尝试任何她感兴趣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也会真诚地认同她的女性身份,不会去批判她因为家庭而对事业做出妥协的选择。
用行动证明父母受的苦值得,意味着你要铭记父母和所有前人为你做出的牺牲,对由此换来的发展心存感激,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这份铭记和感激。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的人们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有的甚至需要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对这种牺牲报以尊重的态度。
鼓励儿子成为“上帝之子”呢?这意味着你要努力地支持他将做正确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你的儿子决心追求至善,甚至愿意为此向世俗妥协、牺牲个人安全甚至是生命时,重视和支持这样的决定,因为这正是牺牲精神的体现。
我继续提出更多问题,而答案也都很快浮现。我应该怎样对待陌生人?邀请他来我家里,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这样他就真的有可能变成我的兄弟。这么做是在用信任将人最好的一面激发出来,用热情好客创造陌生人之间的美好联系。
我应该怎样对待堕落的人?真诚而谨慎地伸出援手,但切记不要随他一起身陷泥潭,法则三讲的就是这一点。这个法则既能避免你陷入对牛弹琴的困境,又能阻止你用美德伪装自己的罪恶。
我应该怎样对待世界?用行动来体现存在的价值,避免自己因为存在的悲剧而变得痛苦和堕落。这就是法则一想表达的核心意义,即带着勇敢的信念主动迎接世界的不确定性。
我应该如何教育我的学生?和他们分享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这是法则八谈到的,即发自内心地在乎智慧,并且不忘追求、提炼和传播它。下一个问题也和这一点相关:我应该怎样对待一个日益混乱的世界?用谨慎表达的真理重建它的秩序。过去的几年里,这一点变得越发重要。社会正在渐渐分裂,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要避免灾难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真理。这里的真理不是那些合理化我们的意识的争论或者实现个人野心的诡计,而是有关我们存在的纯粹事实。只有当人们看到并思考这些事实时,人们才能找到共同点并继续前进。
我应该怎样对待撒谎的人?让他继续说下去,这样他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这一点在法则九里有谈到。
揭示腐朽,才有实现新生的可能,我们在法则七里说明了这个道理。下面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和这一点相关:我应该怎样看待开悟的人?用真正不断寻求觉悟的人替代他。没有谁是真正开悟的,我们永远都在寻求更大的觉悟。恰当的存在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个终点。它是将未知不断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而不是拼命抓住那永不充裕的确定感的状态。这解释了为什么法则四强调一个人“成为”的过程比他当下的状态更重要。你必须先发现和接纳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着手改善,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却十分有益。
接下来的一组问题和忘恩负义有关。我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不满足?想想那些一无所有的人,厘清自己的现状,努力学会感恩。你可以参考法则十二,也可以想想,也许阻碍你前进的不是机会的匮乏,而是你对已拥有的一切傲慢地视而不见。法则六说的也是这个问题。
我曾和一个年轻人谈到过这个问题。这个年轻人几乎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人,也从未走出过自己生长的省份,但他为了参加我的讲座来到了多伦多。他性格孤僻,同时也饱受焦虑的折磨,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甚至无法开口讲话。但是去年这个年轻人决心改变这一切,从做一个普通的洗碗工开始。他本可以敷衍地对待这份工作,郁郁不得志地活着,但是他选择认真工作,谦逊地对待每一个机遇。现在他已经能够独立生活,不再依赖家人了,而且也有了一些存款。这个年轻人直面社会的勇气使他获益匪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这个年轻人虽然还处在焦虑的状态,但是已经坚定地走在自我转变的道路上了,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变得比现在更出色。他能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他接纳了自己的渺小状态,并心存感激地迈出了微不足道的第一步。这比永远地“等待戈多”要好,也远胜于在傲慢的一成不变中,任凭内心被愤怒和悔恨占据。
我应该怎样对待贪婪?记住,给予比索取更有意义。这个世界是一个等待分享和交换的论坛,而不是一个等待洗劫的宝库。给予就是尽你所能让世界变得更好,当你这么做时,人们内心善的一面也会发出共鸣,大家会支持、模仿、回报和培养这样的行为,然后整个世界也会跟着变得越来越好。
当我污染了自己心中的河流时,应该怎么办?寻找活水,让它来净化。这个问题和答案都让我感到意外,它与法则六最有关联。也许我们应该从心理层面来理解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许当人们厘清自己的问题之后,才能够为环境承担更多的责任,解决更多的问题。4俗话说,统治自己灵魂的人要比统治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因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也许,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只有当人们照顾好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好好对待这个世界。可能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法。
接下来的问题和应对危机与精力消耗有关。
我应该在对手胜利的时候做什么?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且对过往的教训心存感激。从对手的成功中学习,聆听(法则九)他们的批评,从中收集有利于成长的智慧,创造一个甚至都能使你的对手获得启示和成就的世界。
当我疲惫和不耐烦时应该怎么办?大方地接受援助。这条建议有两重含义:一是我们要看到现实和个体的局限性,二是要感恩来自亲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精力耗竭和心情不耐烦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总是有太多要做的事,而时间总是很有限。但是我们不需要孤军奋战,而且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有意义的工作并分享功劳本来就是好事。
我应该怎样面对衰老?用如今的成就替代年轻时的潜力。这个问题可以回溯法则三关于友谊的讨论以及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故事,那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活得彻底才能让人生的不完美值得存在。相比长者的成就,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拥有的是无限的可能性。这两个阶段各有各的好处。威廉·巴特勒·叶芝曾写道:“一个老人不过是无用的东西,像一根竹竿上的破旧衣裳。除非灵魂拍手歌唱,在凡胎肉体里更高声地为每一件破旧衣裳歌唱……”5
我应该怎样面对自己孩子的死亡?拥抱其他你挚爱的家人,抚平他们的伤痛。人们必须坚强地面对死亡,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鼓励我的学生们尽力成为自己父亲葬礼上那个唯一的、可以被哀痛的家人们所依靠的人。获得面对逆境的力量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崇高目标,这和一生平安的愿望有很大的不同。
我在下一个至暗时刻应该怎么做?专注在下一个正确的选择上。我们在法则十里强调过万事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在混乱和不确定的环境里,唯一能够指引方向的,或许就是你通过追求理想和专注当下建设起来的人格。如果你没有完成建设,就无法应对危机,结果就只能听天由命。
上面这一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子女的死亡可能是最可怕的灾难,会导致很多婚姻的破裂,这种破裂可以理解,但也并非不可避免。我见过有些人在失去至亲之后反而会变得更加亲近,加倍努力地建立彼此的联结,更加强调相互支持的重要性。结果便是,这样做的每一个人都多少寻回了一些被死亡夺走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用同情应对哀伤,走到一起共同面对人生的悲剧。当外面寒风肆虐时,我们的家庭就是那个带有壁炉、舒适温馨的客厅。
死亡会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脆弱和有限,有时候这会让人恐惧、恼怒或者想要逃避,但有时这也会让人觉醒,转而更加珍惜爱自己的人。我的父母80多岁了,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他们的计算,结果令我不寒而栗,也让我更加清醒。我每年见父母两次,和他们在一起待几个星期,其他时间我们则会通过电话沟通。但是,80多岁的人的预期寿命只剩不到10年,所以,运气好的话我还能与父母待不到20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可怕的,但是这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机会。
接下来的一组问题关乎人格的发展。我应该对一个失去信念的兄弟说什么?修复世界的最好方式是修复自我,就像我们在法则六里所探讨的那样。除此以外的一切方式都是自以为是的,而且还可能因为你的疏忽或无能适得其反。但这也没关系,因为当下的你确实有很多可以修复的东西,毕竟,每个人都有缺陷,这些缺陷也都会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不过,若对缺陷坐视不管,你的不作为、惰性和玩世不恭会让你更加无法学会化解痛苦,创造和平。这会让事情变得很糟,因为人们有无数理由可以对世界绝望、愤怒,然后怨恨地寻求报复。
当你没有做出适当的牺牲,认清真实的自己或者真实地活着时,你就会变得虚弱,无法在这个世界茁壮成长,最终你我都只能成为一个对自己或他人没有价值的人。由你的愚蠢所导致的失败和痛苦会腐蚀你的灵魂,这是必然的结果。连一帆风顺的人生都有很不容易的时候,更不用说不顺的人生了。我从痛苦的经历中了解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变得更糟糕的,因此,地狱才会是一个无底深渊。当面临最糟糕的情况时,那些不幸的人也许会将自己承受的痛苦归咎于他们过去有意犯下的错误,如背叛、欺骗、冲动、虐待、懦弱的行径,以及视而不见的态度。当发现自己就是造成痛苦的罪魁祸首时,那种感觉无异于被打入了地狱,而一旦进入地狱,人就会变得很容易诅咒存在本身。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但也绝无合理性可言。
在最好或最坏的时刻,在战争或和平当中,人们都需要依赖自我。一个人要如何构建可以信赖的人格,从而才不至于在痛苦时与邪恶为友呢?我继续书写着问题和答案,而它们多少都和这本书描述的法则相关:
我应该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不要撒谎或做你鄙夷的事情。
我应该如何使自己变得更高尚?只遵照你心灵的旨意行事。
我应该如何面对最棘手的问题?将它们视为通向人生之道的大门。
我应该如何帮助落魄的人?用正确的示范来鼓舞他,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当众人皆醉我独醒时应该做什么?坚定勇敢地说出事实的真相。
我写完了。今天,我还保留着这支照明笔,但自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使用过它。也许有一天,我会再度用它书写从我内心深处涌现的想法。不管怎样,是它帮助我找到了结束这本书的恰当言辞。
希望我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希望它能向你揭示一些你虽已经知道但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希望我所探讨的那些古老智慧能带给你力量,点燃你内心的火花。希望你可以整理好自己的思绪,重新审视你的家庭关系,在你的周围创造和平与繁荣。如同法则十一所讲,对于那些你在乎的人,希望你能鼓励他们,使他们越来越强大,而不是让你的过度保护去弱化他们。
祝你一切顺利,也希望你能够祝福他人。
你会用你的照明笔写下什么?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