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3 23:41
ONCE YOU ARE ALIGNED WITH THE HEAVENS, YOU CAN CONCENTRATE ON THE DAY. BE CAREFUL. PUT THE THINGS YOU CAN CONTROL IN ORDER. REPAIR WHAT IS IN DISORDER, AND MAKE WHAT IS ALREADY GOOD BETTER.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能够专注于当下。
谨慎地对待一切,
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
修复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我养了一只美国爱斯基摩犬。美国爱斯基摩犬是最美丽的犬种之一,有像狼一样的尖鼻子,直立的耳朵,厚实的毛发和卷尾,另外,它们也很聪明。我女儿给我家的狗取名叫Sikko。据她说,这个词在因纽特语里是“冰”的意思。Sikko总是可以很快地学会各种把戏,即使它现在已经13岁了,也依然能学会我教给它的新特技。它能够握手,能够将饼干稳稳地放在鼻子上,我还教会了它同时做这两件事情。我唯一不清楚的是,它是否喜欢做这些游戏。
在女儿米凯拉10岁的时候我们为她买了Sikko。Sikko小时候可爱得不得了,小鼻子,小耳朵,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动作笨拙。这些特质足以触动所有人1,米凯拉也不例外。米凯拉同时还照顾着胡须蜥、壁虎、球蟒、变色龙、鬣蜥以及一只9公斤重、80厘米长、名叫乔治的弗莱明巨兔。乔治喜欢啃食家里所有的东西,而且经常逃出家门,它巨大的体型常常让邻居们惊叹不已。米凯拉养这些宠物是因为她对普通宠物过敏,但Sikko是个例外。
我们总共给Sikko起了50个外号,这些外号的情绪基调差异巨大,有些反映了我们对它的爱,有些则表达了我们对它兽性的沮丧感。其中我最喜欢“狗渣”(Scumdog)这个外号,不过也喜欢叫Sikko“老鼠脸”、“毛球”或者“笨狗”。孩子们也给Sikko取了很多外号,米凯拉目前的首选是Snorbs,而且一定要在Sikko消失一阵子之后用高亢惊讶的语气叫出来。
我之所以写我的狗而不直接谈论猫,是因为我不想与社会心理学家亨利·泰弗尔(Henri Tajfel)的“微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 MGP)系列研究发生冲突。2泰弗尔在实验中先让受试者坐在一个屏幕前,屏幕上会闪过一些点,然后他让受试者估计点的数量;接着,泰弗尔将受试者分为高估者或低估者、准确者或不准确者,并将他们分别放入不同的组里;最后,泰弗尔给了所有人一笔钱,让他们自行决定如何分配。
泰弗尔发现,受试者们明显很偏袒自己小组的成员,希望给自己人分更多的钱,而不是采用更平等的分配方式。其他使用了诸如抛硬币等更加随意的分组方式的研究者发现,结果依然如此。受试者们就算知道了小组分配的方式,也依然更偏向于自己小组的成员。
泰弗尔的研究说明了两个事实。第一,人是社会性的,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群体的成员;第二,人是反社会的,因为他们不喜欢其他群体的成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优化策略,可以解决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竞争和取舍的问题。比如,合作和竞争相互排斥,但两者在社会关系和心理上又都是有可取之处的。合作可以带来安全和陪伴,竞争则可以带来成长和地位。如果一个特定群体太弱小,没有权力和威信,那么从属于这个群体就没有意义。如果一个群体太庞大,那么在这个群体里取得领先也会很难。所以,当人们愿意通过抛硬币来为自己分组时,更深层的需求其实是希望在组织中安排好自己的位置,保护自己,同时能有一定机会在群体中向上流动。当这一点满足后,他们就会喜欢自己的群体,并会支持它发展壮大,因为在一个衰落的群体里努力向上是没有意义的。
泰弗尔的研究让我决定在这个有关猫的章节的开头最好先写写我的狗。否则,光是这章的标题就足以遭到许多爱狗人士的反对了。所以,如果你喜欢抚摸街上遇到的狗,请记得这种行为也是我认可的。我也想向爱猫人士道歉,因为你们一开始以为我会说猫,却读了很多跟狗有关的故事。不过,猫的确能更好地说明我想表达的观点,这些观点我之后会写到,首先让我来说点别的事情。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能够专注于当下。
谨慎地对待一切,
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
修复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我养了一只美国爱斯基摩犬。美国爱斯基摩犬是最美丽的犬种之一,有像狼一样的尖鼻子,直立的耳朵,厚实的毛发和卷尾,另外,它们也很聪明。我女儿给我家的狗取名叫Sikko。据她说,这个词在因纽特语里是“冰”的意思。Sikko总是可以很快地学会各种把戏,即使它现在已经13岁了,也依然能学会我教给它的新特技。它能够握手,能够将饼干稳稳地放在鼻子上,我还教会了它同时做这两件事情。我唯一不清楚的是,它是否喜欢做这些游戏。
在女儿米凯拉10岁的时候我们为她买了Sikko。Sikko小时候可爱得不得了,小鼻子,小耳朵,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动作笨拙。这些特质足以触动所有人1,米凯拉也不例外。米凯拉同时还照顾着胡须蜥、壁虎、球蟒、变色龙、鬣蜥以及一只9公斤重、80厘米长、名叫乔治的弗莱明巨兔。乔治喜欢啃食家里所有的东西,而且经常逃出家门,它巨大的体型常常让邻居们惊叹不已。米凯拉养这些宠物是因为她对普通宠物过敏,但Sikko是个例外。
我们总共给Sikko起了50个外号,这些外号的情绪基调差异巨大,有些反映了我们对它的爱,有些则表达了我们对它兽性的沮丧感。其中我最喜欢“狗渣”(Scumdog)这个外号,不过也喜欢叫Sikko“老鼠脸”、“毛球”或者“笨狗”。孩子们也给Sikko取了很多外号,米凯拉目前的首选是Snorbs,而且一定要在Sikko消失一阵子之后用高亢惊讶的语气叫出来。
我之所以写我的狗而不直接谈论猫,是因为我不想与社会心理学家亨利·泰弗尔(Henri Tajfel)的“微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 MGP)系列研究发生冲突。2泰弗尔在实验中先让受试者坐在一个屏幕前,屏幕上会闪过一些点,然后他让受试者估计点的数量;接着,泰弗尔将受试者分为高估者或低估者、准确者或不准确者,并将他们分别放入不同的组里;最后,泰弗尔给了所有人一笔钱,让他们自行决定如何分配。
泰弗尔发现,受试者们明显很偏袒自己小组的成员,希望给自己人分更多的钱,而不是采用更平等的分配方式。其他使用了诸如抛硬币等更加随意的分组方式的研究者发现,结果依然如此。受试者们就算知道了小组分配的方式,也依然更偏向于自己小组的成员。
泰弗尔的研究说明了两个事实。第一,人是社会性的,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群体的成员;第二,人是反社会的,因为他们不喜欢其他群体的成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直处在争议之中。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优化策略,可以解决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竞争和取舍的问题。比如,合作和竞争相互排斥,但两者在社会关系和心理上又都是有可取之处的。合作可以带来安全和陪伴,竞争则可以带来成长和地位。如果一个特定群体太弱小,没有权力和威信,那么从属于这个群体就没有意义。如果一个群体太庞大,那么在这个群体里取得领先也会很难。所以,当人们愿意通过抛硬币来为自己分组时,更深层的需求其实是希望在组织中安排好自己的位置,保护自己,同时能有一定机会在群体中向上流动。当这一点满足后,他们就会喜欢自己的群体,并会支持它发展壮大,因为在一个衰落的群体里努力向上是没有意义的。
泰弗尔的研究让我决定在这个有关猫的章节的开头最好先写写我的狗。否则,光是这章的标题就足以遭到许多爱狗人士的反对了。所以,如果你喜欢抚摸街上遇到的狗,请记得这种行为也是我认可的。我也想向爱猫人士道歉,因为你们一开始以为我会说猫,却读了很多跟狗有关的故事。不过,猫的确能更好地说明我想表达的观点,这些观点我之后会写到,首先让我来说点别的事情。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