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当下,着眼未来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3 23:14
为存在找到合适的基石
在尼采诞生之前300年,伟大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就开始将怀疑当作一个严肃的学术使命。他将事物分解,提炼本质,试图建立无法被自己的怀疑所渗透的命题。他想要为存在找到合适的基石,并最终在“我思故我在”那个有自我意识的“我”中找到了。不过这个“我”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过了。
数千年前,有意识的“我”是全知的荷鲁斯之眼,荷鲁斯借助它发现和直面腐败,重建国家。在那之前,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创造之神、拥有环绕头颅的眼睛的马尔杜克(Marduk)。之后,“我”则转变成了代表世界可理解规律的逻各斯(Logos)。笛卡儿将逻各斯去宗教化,变成了“有意识和有思想的存在”。简单地说,这就是现代的“自我”概念。不过自我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愿意,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自我的可怕之处,但是它的好则难以定义。自我的一面是意识形态舞台上恶魔的扮演者,是奥斯威辛、布痕瓦尔德和达豪集中营的创造者。这都是必须以极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的,但自我的另一面是什么呢?邪恶的存在会让它的对立面显得更加真实和易于理解,那么这个对立面究竟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被反传统人士钟爱的理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人类的传统有一定相似之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将思考视为进化过程理所当然的延伸。无法思考的生物只能完全肉体化自己的存在,在当下根据本能行动,如果行动无法满足环境的要求,那它就会死去。但人类可以产生处于潜在存在状态的抽象思维,在想象力的剧场中创造一个想法,然后通过自己、他人和世界来验证这个想法。如果验证失败,人们就会放弃它。就如同波普尔所说,人们能够让想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死。然后那个创造想法的自我就可以摆脱先前错误的限制继续前进。
只有相信自我的某些部分不会因为这一系列死亡而改变,自我才能够开始思考。
想法和事实不同,事实本身就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意识、权力、意志或者行为。死亡的事实不计其数,互联网就是死亡事实的坟场。但是占据自我的想法则是活的,它想要表达自己,想要存在于世,因此诸如弗洛伊德和荣格这样的深度心理学家们才坚信人类的心灵是思想的战场。一个想法是有目标的,它需要一些东西,也代表了一个价值体系,相信它追求的比当下拥有的要好。
想法将世界简化为那些有助于或者有碍于目标实现的部分,并同时忽视其他一切不相关的事物,由此区分形象和背景。想法是一个人格,而不是一个事实。
当想法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时,它会让这个人成为自己的化身,并通过行动将它表现出来。有时候这种驱动力会强大到让人愿意用死亡来换得想法的存活。不过这往往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通常来说需要死的是那个想法,而人应该停止扮演想法的化身,改变自己并且继续活下去。
在我们祖先的戏剧化理解里,当痛苦难以忍受时,往往就意味着改变需要发生,那些最根本的信念需要被牺牲了。当下恰当的牺牲可以让未来变得更好,其他物种从未想过这一点,而人类也是花费了数十万年才想明白的。接下来,人们又通过数千年的观察、英雄崇拜和研究将这个想法提炼成故事,之后又花费了同样漫长的时间来评估和整合这个故事。直到今天,我们才能够简洁地说:“如果你自律,并且愿意为了未来牺牲当下,那么你就能让现实变得对你有利。”
但是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一点呢?
1984年,我开始了和笛卡儿一样的道路。那时我不知道我与笛卡儿走的是同一条路,也并没有试图把自己和伟大的哲学家相提并论,但我确实与笛卡儿一样深陷怀疑。当我可以理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便无法再局限于肤浅的宗教。随后我被新兴的思想所吸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同样意识到新兴思想的问题。新兴思想认为,如果换了不同的人拥有金钱,困扰人类的问题就会消失。这分明就是错误的,世界上有许多金钱无法解决,甚至还会使之恶化的问题。有钱人也会离婚、疏远自己的子女、承受存在主义的焦虑、罹患癌症和失智症、孤独而可悲地死去。金钱会让试图戒断的瘾君子重新一发不可收拾,无聊会令没有目标的人几近窒息。
与此同时,我也被战争所折磨。它让我着迷,也为我带来了一系列噩梦,将我赶入心灵深处黑暗的荒漠中。我无法理解世界上不同的派别为什么要试图毁灭彼此。是因为不同的系统都同样专断和腐败,还是只是因为观点不一致?所有的价值体系都只是权力的外衣吗?大家都疯了吗?没人能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像笛卡儿一样充满了怀疑,搜寻着一切无法被辩驳的事物。我需要找到自己信仰的基石,而最终是怀疑帮我找到了它。
有什么是我无法怀疑的?就是苦难的真实性。虚无主义者无法怀疑它,强权主义者无法禁止它,愤世嫉俗者也无法逃避它。痛苦是真实的,而为了让他人痛苦刻意进行的折磨则是错误的,这成了我信仰的基石。在探索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下限,理解了自己也有作恶的可能之后,我明白了“承担世间罪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极大的作恶潜力,人们天生就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但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好的。
如果不好的事情存在,那么好的事情也一定存在。如果最糟糕的罪恶是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那么善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阻止这种罪恶的东西。
有意义地生活
我由此得出了自己基本的道德结论。为善,集中注意力,修复你能修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知识而傲慢。尽力保持谦和,因为强权主义的骄傲会在不包容、压迫、折磨和死亡中体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怯弱、恶意、怨念和仇恨,在指责他人和试图修复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凶残的内心。也许错不在世界,而在你自己。你失败了,错过了目标,这是你犯的罪,而这一切都是你在为世间的邪恶添砖加瓦。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撒谎。
你应该将缓解不必要的痛苦视为一种关于善的人生准则:我会尽我所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痛苦。这样你就能在自己的道德金字塔顶端放置一系列意在改善存在的预设和行动。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了解不这么做的严重后果。
将缓解不必要的痛苦当作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等同于是在完善社会形态和优化个人心态。
荣格认为建设这样的道德体系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这个体系有可能包含混乱和自相矛盾。对荣格来说,处在一个人道德金字塔顶端的是他的终极价值,是他深信和正在践行的东西。体现这个东西的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人格,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两个对立人格之间的选择,是福尔摩斯或者莫里亚蒂、蝙蝠侠或者小丑、超人或者莱克斯·卢瑟、X教授或者万磁王、雷神托尔或者洛基。如果践行的目标是为了崇高的存在,那就是选择了善;如果是为了毁灭存在和散播不必要的痛苦,那就是选择了恶。
权宜之计是只考虑短期利益的盲目冲动,往往通过欺骗来实现,这样的行为不考虑后果,是狭隘、自私、幼稚而不负责任的。意义是比权宜更成熟的替代品,会在冲动被调节、整理和整合之后出现。当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和内在运作价值结构相互作用时,意义就会显现。如果价值结构的目标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存在,那么显现的意义将会是维系生命的。这样的意义能够缓解混乱和痛苦,让一切变得有价值,也变得更好。
如果你行为得体,这会整合你的今天、明天和未来,让自己、家人和身边的人受益。一切都会累积叠加、秩序井然,然后产生最大程度的意义。人类能够感知到这种累积,因为我们能够体验到超越当下由具象感官输入的东西。意义胜过权宜之计,能满足当下和未来的所有冲动,所以我们能够觉察到它的存在。
如果你相信自己虽然遭遇了不公平和痛苦,但是不应该就此产生对存在的怨念,那么你就能发现哪些事情可以帮助你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你会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让一切变得更好一点,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包括处理未拆的信件,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心怀感恩地为家人烹饪美味的食物。
当你遵循这样的道德义务,将改善世界作为终极价值的时候,就能体会到越发深刻的意义感。那种感觉不是幸福或者快乐,更像是在救赎你破碎而又罪恶的存在,在偿还你那难以想象的奇迹般存在所欠下的债务,在为自己作恶的可能性承担责任,主动成为善的传播者。
权宜之计是把骷髅藏在衣柜里,用地毯覆盖你刚刚撒下的鲜血,是逃避责任的表现。这是懦弱、肤浅和错误的选择,不断重复则会让人变成恶魔。追求权宜之计是在将你遭受的诅咒转移给他人或者未来的自己,而这会让你和世界的未来都更加糟糕。这样做的人毫无信仰、勇气和牺牲精神,意识不到行动和预设的重要性,也看不清组成世界的价值体系。拥有有意义的生活胜于得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真的需要什么。意义是自然显现的,你可以为它创造前提条件,然后在它出现的时候跟随它,但你无法刻意地制造意义。
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与混乱,让一切都实现了最好的可能性。
权宜之计只会一时管用,它是及时、冲动而又局限的。相比之下,意义是将原本的权宜之计整理为存在的交响曲。意义是贝多芬的“欢乐颂”中比言语更有力的表达,是诞生于虚无的优美旋律,其中每种乐器各司其职,训练有素的声音叠加其上,涵盖了人类从绝望到兴奋的所有情感。
意义产生于不同层次存在的完美协作。从原子到细胞,从器官到个体,从社会到自然和宇宙,当每一个层面的行为巧妙地相互促进时,过去、当下和未来就能被同时救赎和调和。意义的美妙和深刻就像是一朵从虚无中绽放、向阳光打开自己的玫瑰花蕾;意义是奋力向上生长,穿越阴暗的湖底并在水面绽放的莲花;意义是万物为了让现实得到不断深刻改善而共同进行的狂舞。当这舞蹈热烈到一定程度时,所有过去的恐怖和人性的痛苦挣扎都会变得不可缺失、重要万分,因为它们都成了创造神圣至善过程的一部分。
意义是终极的平衡。
一边是带来变化和可能性的混乱,另一边是创造规则的纯粹秩序。这种平衡通过混乱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秩序,从而实现混乱和秩序之间更持久的平衡。意义是道,是一条丰富多彩的生命之路,是在爱和真理指引之下,你所到达的不受任何欲望侵扰的世外桃源。
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IT'S TIME TO RID YOURSELF OF YOUR CURRENT PRESUPPOSITIONS. IT'S TIME TO LET GO.IT MIGHT EVEN BE TIME TO SACRIFICE WHAT YOU LOVE BEST, SO THAT YOU CAN BECOME WHO YOU MIGHT BECOME, INSTEAD OF STAYING WHO YOU ARE.
你需要放下当前的预设和执念,
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
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
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
存在究竟是好是坏?
你需要冒很大风险,
活在真相或谎言中,直面后果,
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在尼采诞生之前300年,伟大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就开始将怀疑当作一个严肃的学术使命。他将事物分解,提炼本质,试图建立无法被自己的怀疑所渗透的命题。他想要为存在找到合适的基石,并最终在“我思故我在”那个有自我意识的“我”中找到了。不过这个“我”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过了。
数千年前,有意识的“我”是全知的荷鲁斯之眼,荷鲁斯借助它发现和直面腐败,重建国家。在那之前,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创造之神、拥有环绕头颅的眼睛的马尔杜克(Marduk)。之后,“我”则转变成了代表世界可理解规律的逻各斯(Logos)。笛卡儿将逻各斯去宗教化,变成了“有意识和有思想的存在”。简单地说,这就是现代的“自我”概念。不过自我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愿意,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自我的可怕之处,但是它的好则难以定义。自我的一面是意识形态舞台上恶魔的扮演者,是奥斯威辛、布痕瓦尔德和达豪集中营的创造者。这都是必须以极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的,但自我的另一面是什么呢?邪恶的存在会让它的对立面显得更加真实和易于理解,那么这个对立面究竟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被反传统人士钟爱的理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人类的传统有一定相似之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将思考视为进化过程理所当然的延伸。无法思考的生物只能完全肉体化自己的存在,在当下根据本能行动,如果行动无法满足环境的要求,那它就会死去。但人类可以产生处于潜在存在状态的抽象思维,在想象力的剧场中创造一个想法,然后通过自己、他人和世界来验证这个想法。如果验证失败,人们就会放弃它。就如同波普尔所说,人们能够让想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死。然后那个创造想法的自我就可以摆脱先前错误的限制继续前进。
只有相信自我的某些部分不会因为这一系列死亡而改变,自我才能够开始思考。
想法和事实不同,事实本身就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意识、权力、意志或者行为。死亡的事实不计其数,互联网就是死亡事实的坟场。但是占据自我的想法则是活的,它想要表达自己,想要存在于世,因此诸如弗洛伊德和荣格这样的深度心理学家们才坚信人类的心灵是思想的战场。一个想法是有目标的,它需要一些东西,也代表了一个价值体系,相信它追求的比当下拥有的要好。
想法将世界简化为那些有助于或者有碍于目标实现的部分,并同时忽视其他一切不相关的事物,由此区分形象和背景。想法是一个人格,而不是一个事实。
当想法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时,它会让这个人成为自己的化身,并通过行动将它表现出来。有时候这种驱动力会强大到让人愿意用死亡来换得想法的存活。不过这往往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通常来说需要死的是那个想法,而人应该停止扮演想法的化身,改变自己并且继续活下去。
在我们祖先的戏剧化理解里,当痛苦难以忍受时,往往就意味着改变需要发生,那些最根本的信念需要被牺牲了。当下恰当的牺牲可以让未来变得更好,其他物种从未想过这一点,而人类也是花费了数十万年才想明白的。接下来,人们又通过数千年的观察、英雄崇拜和研究将这个想法提炼成故事,之后又花费了同样漫长的时间来评估和整合这个故事。直到今天,我们才能够简洁地说:“如果你自律,并且愿意为了未来牺牲当下,那么你就能让现实变得对你有利。”
但是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一点呢?
1984年,我开始了和笛卡儿一样的道路。那时我不知道我与笛卡儿走的是同一条路,也并没有试图把自己和伟大的哲学家相提并论,但我确实与笛卡儿一样深陷怀疑。当我可以理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便无法再局限于肤浅的宗教。随后我被新兴的思想所吸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同样意识到新兴思想的问题。新兴思想认为,如果换了不同的人拥有金钱,困扰人类的问题就会消失。这分明就是错误的,世界上有许多金钱无法解决,甚至还会使之恶化的问题。有钱人也会离婚、疏远自己的子女、承受存在主义的焦虑、罹患癌症和失智症、孤独而可悲地死去。金钱会让试图戒断的瘾君子重新一发不可收拾,无聊会令没有目标的人几近窒息。
与此同时,我也被战争所折磨。它让我着迷,也为我带来了一系列噩梦,将我赶入心灵深处黑暗的荒漠中。我无法理解世界上不同的派别为什么要试图毁灭彼此。是因为不同的系统都同样专断和腐败,还是只是因为观点不一致?所有的价值体系都只是权力的外衣吗?大家都疯了吗?没人能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像笛卡儿一样充满了怀疑,搜寻着一切无法被辩驳的事物。我需要找到自己信仰的基石,而最终是怀疑帮我找到了它。
有什么是我无法怀疑的?就是苦难的真实性。虚无主义者无法怀疑它,强权主义者无法禁止它,愤世嫉俗者也无法逃避它。痛苦是真实的,而为了让他人痛苦刻意进行的折磨则是错误的,这成了我信仰的基石。在探索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下限,理解了自己也有作恶的可能之后,我明白了“承担世间罪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极大的作恶潜力,人们天生就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但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好的。
如果不好的事情存在,那么好的事情也一定存在。如果最糟糕的罪恶是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那么善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阻止这种罪恶的东西。
有意义地生活
我由此得出了自己基本的道德结论。为善,集中注意力,修复你能修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知识而傲慢。尽力保持谦和,因为强权主义的骄傲会在不包容、压迫、折磨和死亡中体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怯弱、恶意、怨念和仇恨,在指责他人和试图修复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凶残的内心。也许错不在世界,而在你自己。你失败了,错过了目标,这是你犯的罪,而这一切都是你在为世间的邪恶添砖加瓦。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撒谎。
你应该将缓解不必要的痛苦视为一种关于善的人生准则:我会尽我所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痛苦。这样你就能在自己的道德金字塔顶端放置一系列意在改善存在的预设和行动。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了解不这么做的严重后果。
将缓解不必要的痛苦当作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等同于是在完善社会形态和优化个人心态。
荣格认为建设这样的道德体系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这个体系有可能包含混乱和自相矛盾。对荣格来说,处在一个人道德金字塔顶端的是他的终极价值,是他深信和正在践行的东西。体现这个东西的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人格,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两个对立人格之间的选择,是福尔摩斯或者莫里亚蒂、蝙蝠侠或者小丑、超人或者莱克斯·卢瑟、X教授或者万磁王、雷神托尔或者洛基。如果践行的目标是为了崇高的存在,那就是选择了善;如果是为了毁灭存在和散播不必要的痛苦,那就是选择了恶。
权宜之计是只考虑短期利益的盲目冲动,往往通过欺骗来实现,这样的行为不考虑后果,是狭隘、自私、幼稚而不负责任的。意义是比权宜更成熟的替代品,会在冲动被调节、整理和整合之后出现。当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和内在运作价值结构相互作用时,意义就会显现。如果价值结构的目标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存在,那么显现的意义将会是维系生命的。这样的意义能够缓解混乱和痛苦,让一切变得有价值,也变得更好。
如果你行为得体,这会整合你的今天、明天和未来,让自己、家人和身边的人受益。一切都会累积叠加、秩序井然,然后产生最大程度的意义。人类能够感知到这种累积,因为我们能够体验到超越当下由具象感官输入的东西。意义胜过权宜之计,能满足当下和未来的所有冲动,所以我们能够觉察到它的存在。
如果你相信自己虽然遭遇了不公平和痛苦,但是不应该就此产生对存在的怨念,那么你就能发现哪些事情可以帮助你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你会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让一切变得更好一点,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包括处理未拆的信件,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心怀感恩地为家人烹饪美味的食物。
当你遵循这样的道德义务,将改善世界作为终极价值的时候,就能体会到越发深刻的意义感。那种感觉不是幸福或者快乐,更像是在救赎你破碎而又罪恶的存在,在偿还你那难以想象的奇迹般存在所欠下的债务,在为自己作恶的可能性承担责任,主动成为善的传播者。
权宜之计是把骷髅藏在衣柜里,用地毯覆盖你刚刚撒下的鲜血,是逃避责任的表现。这是懦弱、肤浅和错误的选择,不断重复则会让人变成恶魔。追求权宜之计是在将你遭受的诅咒转移给他人或者未来的自己,而这会让你和世界的未来都更加糟糕。这样做的人毫无信仰、勇气和牺牲精神,意识不到行动和预设的重要性,也看不清组成世界的价值体系。拥有有意义的生活胜于得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真的需要什么。意义是自然显现的,你可以为它创造前提条件,然后在它出现的时候跟随它,但你无法刻意地制造意义。
意义的出现表明了你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恰当地平衡了秩序与混乱,让一切都实现了最好的可能性。
权宜之计只会一时管用,它是及时、冲动而又局限的。相比之下,意义是将原本的权宜之计整理为存在的交响曲。意义是贝多芬的“欢乐颂”中比言语更有力的表达,是诞生于虚无的优美旋律,其中每种乐器各司其职,训练有素的声音叠加其上,涵盖了人类从绝望到兴奋的所有情感。
意义产生于不同层次存在的完美协作。从原子到细胞,从器官到个体,从社会到自然和宇宙,当每一个层面的行为巧妙地相互促进时,过去、当下和未来就能被同时救赎和调和。意义的美妙和深刻就像是一朵从虚无中绽放、向阳光打开自己的玫瑰花蕾;意义是奋力向上生长,穿越阴暗的湖底并在水面绽放的莲花;意义是万物为了让现实得到不断深刻改善而共同进行的狂舞。当这舞蹈热烈到一定程度时,所有过去的恐怖和人性的痛苦挣扎都会变得不可缺失、重要万分,因为它们都成了创造神圣至善过程的一部分。
意义是终极的平衡。
一边是带来变化和可能性的混乱,另一边是创造规则的纯粹秩序。这种平衡通过混乱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秩序,从而实现混乱和秩序之间更持久的平衡。意义是道,是一条丰富多彩的生命之路,是在爱和真理指引之下,你所到达的不受任何欲望侵扰的世外桃源。
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IT'S TIME TO RID YOURSELF OF YOUR CURRENT PRESUPPOSITIONS. IT'S TIME TO LET GO.IT MIGHT EVEN BE TIME TO SACRIFICE WHAT YOU LOVE BEST, SO THAT YOU CAN BECOME WHO YOU MIGHT BECOME, INSTEAD OF STAYING WHO YOU ARE.
你需要放下当前的预设和执念,
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
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
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
存在究竟是好是坏?
你需要冒很大风险,
活在真相或谎言中,直面后果,
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