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蒲公英计划
作者:长弓挽月 更新:2024-08-12 14:24
当天晚上宫中摆下家宴,刘琦将习贯宣进宫,与樊凤等一起商议下南洋之事。
当年在荆南时,刘琦就曾说过要探索南洋,出使贵霜,帮助樊凤打听身世,但这些年都忙于战事,此事只能由凤祥号商队和旧部自行摸索,只是寻找旧部就花费了许多时间。
那些老部下生老病死,千余人的船队,只找到二十多人,其中一半已经年迈,也只能提供一些遥远模糊的记忆。
樊凤一度以为刘琦已经忘记此事,再加上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也从不敢提起,没想到他竟还记着此事,不禁大受感动。
这一次有朝廷支持,汉兴堂、凤祥号、茂林堂三大商号联手,让樊凤重燃希望,如今她已年近半百,不再贪恋红尘之事,如果余生能查明身世,便再无遗憾。
自从荀攸去了交州,加上士燮投诚支持,百越已经臣服,但继续向南探索,就要进入深海或者更危险的雨林中,连当年横扫世界的亚历山大都死在印度,刘琦可不敢贸然去冒险。
其实相比于探索南阳,刘琦更关心的还是辽东情况,陆逊出海之后,一直没有消息送来,公孙康那边也未有动静,不知现在局势如何。
按照他的记忆,东海诸岛是最好征服的,横扫辽东半岛后,便可沿海向南,顺着岛屿逐个探索,邪马台已经与公孙度有联络,对付那些还在穴居用石器的小日子,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既然徐福留下的这些秦朝人不靠谱,不如干脆全换成新一批的汉人,接受过系统儒学熏陶的大汉子民到那里,彻底划归为华夏之地。
将东南海域群岛统一汉化,等海军成熟后加强海域管制,也省得后世又被人争抢文明。
此次出航不只为了赚钱,更为宣传东方信息,最重要的瓷器和丝绸当然不能少,另选典籍百套,印刷成册随船同往,将华夏文明传播出去。
刘琦还给他们一个特别的任务,见到其他粮食种子一定要设法带回来,目前中原仅有五谷杂粮,能量产的马铃薯、玉米这些还没找到,棉花也是当务之急,其他水果蔬菜更是多多益善。
孙尚香她们知道樊凤即将远行,这几日刻意避开刘琦,让他与樊夫人、杜灵儿独处,此一去天高路远,或许就是永别,留给大家的念想可能就只剩那一儿一女了。
其实她们并不知道刘琦还有更深的打算,先让樊凤去探索线路,将这一儿一女培养成人后,送往贵霜,如果能在那里打出一片天地,文明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不管将来他们臣服还是自立,只要同源华夏就够了。
这个举动可不局限于皇亲国戚,哪怕是文武大臣,只要愿意开拓海外,刘琦都愿大力支持,不管以后反不反,先把地方占住,用汉字、说汉语这就够了,刘琦将此设想称为蒲公英计划。
离别在即,刘琦将朝政暂时交与太子,与樊凤母女深入交流,这一日正在御花园赏梅,侍卫来报夏侯渊求见。
刘琦将他宣进来,见夏侯渊也是两鬓斑白,心中暗叹,古人寿命都在四五十左右,过了四十老态与日俱增,英雄迟暮莫过于此。
“罪臣夏侯渊参见陛下,吾皇万岁!”夏侯渊领着夏侯衡、夏侯尚跪地参拜。
“将军请起!朕已赦免诸位回乡养老,还有何事未了?”
到了这个身份,刘琦有时候不得不端着,夏侯渊跪拜这个仪式不能少,要想脱离曹魏,归顺汉室,必须要有这个流程。
夏侯渊抱拳道:“罪臣自知罪孽深重,过去是非,无意申辩。然臣祖上先君夏侯氏,本汉室功勋,若就此归田,碌碌残年,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历代祖宗?今陛下季兴,海内望风,臣愿幡然易节,奉帝耀祖,委身朝廷,粉身碎骨亦心甘情愿,万望陛下成全。”
刘琦没想到夏侯渊居然还想打仗,虽然说他这个结局比起历史上已经好了很多,但有此雄心,确实让人佩服,不愧为夏侯婴的子孙。
想着周围战事,基本各处都人满为患,总不能让夏侯渊去了当小弟吧?
命人将地图取来,看了一阵忽然有了主意,言道:“今公孙氏轻犯汉制,残害百姓,暴虐无道,朕欲将其诛灭,辽东无主,将军可有意助我平定辽东之地?”
夏侯渊大喜,再次跪地:“罪臣愿为国朝扫除鲸鲵,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刘琦言道:“今公孙氏已征服辽东扶馀、濊貊、高句丽等,尚有新罗、百济等三韩未平,将军去后,可取三韩之地,功成之后由夏侯氏子孙永世镇守此地,你意下如何?”
“多谢陛下厚恩!”夏侯渊惊喜不已,忙跪地谢恩:“夏侯氏愿世世代代为汉廷效忠,永不背叛。”
刘琦的这个承诺,听起来虽有发配边疆之意,但更重要的是给了夏侯一支安身立命之所,永世镇守那就是封王裂土,这等功勋在汉朝并不多见,如果功成名就,那就是夏侯家千秋万代的事业。
夏侯氏因为曹操父子的影响,没有被诛族问罪已是刘琦宽仁,他这次主动请缨来出兵,也是权衡了两天,与夏侯惇再三商议才决定,毕竟夏侯家是汉室篡逆之臣,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刘琦嫌疑。
没想到刘琦不仅支持他出兵,还给予如此承诺,更有开疆拓土的功名,就算定居海外,比起就这样老死家乡,被万民唾骂也强出百倍,怎能不叫他感激涕零?
刘琦言道:“自陆伯言出海辽东,至今未有消息,不知军情如何。今公孙康被困幽州,必死无疑,朕欲派兵支援,将军可先回家乡祭祖,年后开春人马备齐,自东莱出海,到了辽东见机行事。”
夏侯渊谢恩,又谈了一阵辽东之事,刘琦担心夏侯渊本性难移,鲁莽急躁再出意外,派崔琰族弟崔林为参军随行,崔林大器晚成,秉性淳朴,在海外开拓治政最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选崔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崔家是后世高句丽的先祖,让他们在朝鲜生根发芽,也算是一种宿命,刘琦更希望大汉文明源远流长。
夏侯渊领了圣旨,带着二子弟喜滋滋而去,此一去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刘琦让他们自由发挥,在海外便可大展拳脚,再建功业了。
当年在荆南时,刘琦就曾说过要探索南洋,出使贵霜,帮助樊凤打听身世,但这些年都忙于战事,此事只能由凤祥号商队和旧部自行摸索,只是寻找旧部就花费了许多时间。
那些老部下生老病死,千余人的船队,只找到二十多人,其中一半已经年迈,也只能提供一些遥远模糊的记忆。
樊凤一度以为刘琦已经忘记此事,再加上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也从不敢提起,没想到他竟还记着此事,不禁大受感动。
这一次有朝廷支持,汉兴堂、凤祥号、茂林堂三大商号联手,让樊凤重燃希望,如今她已年近半百,不再贪恋红尘之事,如果余生能查明身世,便再无遗憾。
自从荀攸去了交州,加上士燮投诚支持,百越已经臣服,但继续向南探索,就要进入深海或者更危险的雨林中,连当年横扫世界的亚历山大都死在印度,刘琦可不敢贸然去冒险。
其实相比于探索南阳,刘琦更关心的还是辽东情况,陆逊出海之后,一直没有消息送来,公孙康那边也未有动静,不知现在局势如何。
按照他的记忆,东海诸岛是最好征服的,横扫辽东半岛后,便可沿海向南,顺着岛屿逐个探索,邪马台已经与公孙度有联络,对付那些还在穴居用石器的小日子,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既然徐福留下的这些秦朝人不靠谱,不如干脆全换成新一批的汉人,接受过系统儒学熏陶的大汉子民到那里,彻底划归为华夏之地。
将东南海域群岛统一汉化,等海军成熟后加强海域管制,也省得后世又被人争抢文明。
此次出航不只为了赚钱,更为宣传东方信息,最重要的瓷器和丝绸当然不能少,另选典籍百套,印刷成册随船同往,将华夏文明传播出去。
刘琦还给他们一个特别的任务,见到其他粮食种子一定要设法带回来,目前中原仅有五谷杂粮,能量产的马铃薯、玉米这些还没找到,棉花也是当务之急,其他水果蔬菜更是多多益善。
孙尚香她们知道樊凤即将远行,这几日刻意避开刘琦,让他与樊夫人、杜灵儿独处,此一去天高路远,或许就是永别,留给大家的念想可能就只剩那一儿一女了。
其实她们并不知道刘琦还有更深的打算,先让樊凤去探索线路,将这一儿一女培养成人后,送往贵霜,如果能在那里打出一片天地,文明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不管将来他们臣服还是自立,只要同源华夏就够了。
这个举动可不局限于皇亲国戚,哪怕是文武大臣,只要愿意开拓海外,刘琦都愿大力支持,不管以后反不反,先把地方占住,用汉字、说汉语这就够了,刘琦将此设想称为蒲公英计划。
离别在即,刘琦将朝政暂时交与太子,与樊凤母女深入交流,这一日正在御花园赏梅,侍卫来报夏侯渊求见。
刘琦将他宣进来,见夏侯渊也是两鬓斑白,心中暗叹,古人寿命都在四五十左右,过了四十老态与日俱增,英雄迟暮莫过于此。
“罪臣夏侯渊参见陛下,吾皇万岁!”夏侯渊领着夏侯衡、夏侯尚跪地参拜。
“将军请起!朕已赦免诸位回乡养老,还有何事未了?”
到了这个身份,刘琦有时候不得不端着,夏侯渊跪拜这个仪式不能少,要想脱离曹魏,归顺汉室,必须要有这个流程。
夏侯渊抱拳道:“罪臣自知罪孽深重,过去是非,无意申辩。然臣祖上先君夏侯氏,本汉室功勋,若就此归田,碌碌残年,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历代祖宗?今陛下季兴,海内望风,臣愿幡然易节,奉帝耀祖,委身朝廷,粉身碎骨亦心甘情愿,万望陛下成全。”
刘琦没想到夏侯渊居然还想打仗,虽然说他这个结局比起历史上已经好了很多,但有此雄心,确实让人佩服,不愧为夏侯婴的子孙。
想着周围战事,基本各处都人满为患,总不能让夏侯渊去了当小弟吧?
命人将地图取来,看了一阵忽然有了主意,言道:“今公孙氏轻犯汉制,残害百姓,暴虐无道,朕欲将其诛灭,辽东无主,将军可有意助我平定辽东之地?”
夏侯渊大喜,再次跪地:“罪臣愿为国朝扫除鲸鲵,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刘琦言道:“今公孙氏已征服辽东扶馀、濊貊、高句丽等,尚有新罗、百济等三韩未平,将军去后,可取三韩之地,功成之后由夏侯氏子孙永世镇守此地,你意下如何?”
“多谢陛下厚恩!”夏侯渊惊喜不已,忙跪地谢恩:“夏侯氏愿世世代代为汉廷效忠,永不背叛。”
刘琦的这个承诺,听起来虽有发配边疆之意,但更重要的是给了夏侯一支安身立命之所,永世镇守那就是封王裂土,这等功勋在汉朝并不多见,如果功成名就,那就是夏侯家千秋万代的事业。
夏侯氏因为曹操父子的影响,没有被诛族问罪已是刘琦宽仁,他这次主动请缨来出兵,也是权衡了两天,与夏侯惇再三商议才决定,毕竟夏侯家是汉室篡逆之臣,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刘琦嫌疑。
没想到刘琦不仅支持他出兵,还给予如此承诺,更有开疆拓土的功名,就算定居海外,比起就这样老死家乡,被万民唾骂也强出百倍,怎能不叫他感激涕零?
刘琦言道:“自陆伯言出海辽东,至今未有消息,不知军情如何。今公孙康被困幽州,必死无疑,朕欲派兵支援,将军可先回家乡祭祖,年后开春人马备齐,自东莱出海,到了辽东见机行事。”
夏侯渊谢恩,又谈了一阵辽东之事,刘琦担心夏侯渊本性难移,鲁莽急躁再出意外,派崔琰族弟崔林为参军随行,崔林大器晚成,秉性淳朴,在海外开拓治政最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选崔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崔家是后世高句丽的先祖,让他们在朝鲜生根发芽,也算是一种宿命,刘琦更希望大汉文明源远流长。
夏侯渊领了圣旨,带着二子弟喜滋滋而去,此一去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刘琦让他们自由发挥,在海外便可大展拳脚,再建功业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