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震撼,一波接着一波
作者:天香瞳    更新:2024-03-21 21:02
  最快更新镇北王最新章节!
  此言让所有人都是微微一怔,他们都听出了言外之意。
  同样规模的三十万军队,无法跟镇北军相比,因而只能把军队规模扩大。
  感觉到周边的沉寂,童贯开口道:“镇北军是很强大,但你怎么就确定安北军达不到这种程度?怎么就无法担负守土之责?”
  “你了解镇北军么?”
  关宁反问道:“你知道镇北军每年的伤亡有多大么?你知道蛮荒入侵边境的次数有多频繁么?你了解边境的战事有多艰难么?”
  童贯张口,却哑口无言。
  他确实不知情。
  他现在是兵部右侍郎,可之前并没有相关任职履历。
  关宁不屑道:“还是回去好好了解了解再说话吧。”
  “你……”
  童贯面色涨红,这种质疑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一种羞辱。
  他可是兵部右侍郎。
  “镇北王出事后,关子安将军带兵深入蛮荒,逼迫蛮荒跟我们签订停战合约,也就是说将来边境会一片太平,根本就没有必要安置如此规模的大军。”
  他立即反驳。
  关宁也知道这件事,也正因为如此,让关子安一战成名,因为他带回来一份和约。
  大康跟蛮荒这么多年来争端不休,至于和约更是从未签订过。
  这是第一份。
  而且还是蛮荒主动求和。
  可在关宁看来,却是一种悲哀。
  或许正是因为他爹出事了,对于蛮荒最大的威胁没了,才有了这份合约。
  偏偏朝臣们对关子安无比推崇,为他爹报仇却很少有人提及。
  镇北王府这么多年的付出被抹杀……
  但这些现在还不能提,时机还不够成熟。
  关宁强压了下来,他冷声道:“我看你根本就是白痴!”
  “你……”
  童贯面色难看。
  “你骂人干什么?”
  “注意言辞,这是内朝审议。”
  薛怀仁出言提醒。
  关宁反问道:“薛大人,您相信停战合约么?”
  竟然问到了他的头上。
  薛怀仁眼睛微凝,想要说相信,但说不出口。
  “我想问问列位大人,谁相信停战合约?”
  关宁再次询问。
  没有人说话。
  “看来都不相信。”
  关宁沉声道:“想必各位都是了解蛮荒的,哪怕没有去过,也听过。”
  “那里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常年有北风呼啸,那里环境恶劣,根本无法长时生存,别说是蛮荒一族,就算换成了我们,也会跟他们一样!”
  “蛮荒觊觎中原之心,永不会熄!”
  关宁声音更沉。
  “停战能停多久?”
  “一年,两年,五年,还是十年?”
  无人应答,只有关宁的声音在殿内回响,震荡人心。
  “蛮族一日不灭,边境永无安宁,所以我们只有时刻提高警惕,准备打仗!”
  关宁说着,拿出一摞纸分发给了每个人。
  “这是我写的一篇分析,内里详述蛮荒之危……列位大人可看看。”
  带着好奇之色,众人看了起来。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蛮荒之患,在于其地……”
  几人看着,神色也从好奇变为了凝重,再有惊色,再有感叹……精彩纷呈。
  “这……这真是你写的?”
  卢照龄面色惊疑。
  “是。”
  “好文!”
  “这是一篇策论,还是绝顶策论!”
  内阁大臣历修惊叹道:“文中详述蛮荒之害,论点明确,论述扎实,仅这篇策论而言,足有状元之才!”
  历修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其他人也不由点头认同。
  薛怀仁手不自觉的握紧,他内心震撼到了极点。
  他是纯粹的文官出身,曾是国子监掌学博士,是真正的策论高手。
  哪怕是他,也挑不出丝毫毛病,甚至生出爱才之心。
  “好文章,当真是好文章。”
  几位皇子也感叹连连。
  看到这一幕,冯元忙的也拿了一份送到了帘后……
  “这……”
  童贯身心颤抖,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
  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
  关宁开口道:“如上所述,新成立安北军,应当以最高等级配置,各位还有什么异议?”
  这么多大臣皇子,竟挑不出毛病。
  其实实际情况他们也都清楚。
  “本官有个疑问。”
  户部尚书赵立本开口道:“谁都知道兵力越多越好,可军费支出怎么办?”
  “五十万大军的辎重粮草,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么大的军费支出,你来出钱么?”
  这确实是一个实际问题。
  童贯闻言,也立即反应过来。
  “赵大人说的对,这个问题你怎么解决?你以为说多少就是多少,那我还想要百万大军。”
  人们目光集中在关宁身上,想要知道他如何解释。
  关宁平静道:“可以实行军屯制。”
  “军屯制?”
  人们都露出疑惑神情。
  这个词可是第一次听说。
  “所谓军屯制是指让边境驻守军队实现自给自足,三分守卫,七分屯田,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八个字!
  让所有人都面露惊色,仿若突然开窍了一样,如遭雷击。
  “三分守卫,七分屯田。”
  赵立本呢喃着,眼睛也越来越亮。
  “好,这个好。”
  二皇子楚王项蒙惊喜道:“事实上除去蛮荒边境,其他地域边境并不临战,平素也没有紧密的训练,完全可以屯田种地,自给自足。”
  “大才,关宁当真有大才。”
  西皇子齐王萧铭首接出言。
  段盎的手下意识捏紧了座椅。
  为什么?
  为什么关宁能有这么创造性的策略?
  他这个兵部尚书怎么就想不到。
  面对众人的赞叹,关宁很是平静,军屯制可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制定,又怎么会差?
  他接着道:“军屯制不止可在边境实行,也可在内地实行,如二分守卫,八分屯田,比例可应实际调整,自己解决军饷军粮,这样既减少了财政开支,减轻了老百姓的赋税,同时开发了边境贫瘠地区,可谓一举多得。”
  “诚然,或许有的地方确实贫瘠,实际收获相差,但至少也能减轻一部分负担,再有朝廷地方供给,完全没有问题。”
  关宁看向了赵立本。
  “赵大人,我是不是为你减轻了负担?你是不是该感谢我?”
  赵立本哑口无言……
  Ps:应广大读者提议,设定个暗号,如章节最末端有省略号,则表明接下来还有章节更新,如以句号结尾,则表明今日无更,来日再读。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