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案例分享
作者:一茶三酒    更新:2024-03-21 13:43
  由于某一个消息或者是某一个政策,导致某一个地方获得了很大的益处,那么这个效应会不会外延到产业链的上下游呢?
  比如说某条政策宣布对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些补贴,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率大幅上升,新能源相关的上市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如果我们能买进去自然最好,但如果我们想买的时候发现价格已经涨了不少,那我们要怎么办呢?
  产业链上游有什么?新能源车需要什么呢?需要电池,电池在上游呢?需要各种原材料,比如说锂矿。
  再比如说,当上层需要拉动基础建设的时候,处于新旧时代的交替点,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是会选择以高铁、特高压等为主的新基建还是修桥铺路为主的老基建?
  有必要去跟着战队吗?有必要去跟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吗?完全没有必要,直接去买建筑材料就好了,是高铁、特高压等新基建不需要钢筋?还是修桥铺路等老基建不需要水泥?
  确实我们没有买在风口上,和那些买在风口上的人相比,赚到的钱的数量确实会少一点,但是同样我们也能够赚到钱,我们买的时候依旧是有机会的,最多只是少赚一些而已。
  而如果我们跟风买那些已经涨得很高的风口,那很有可能直接高位站岗,最后被高位套牢,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少赚一些的问题了,就是赔多少钱的问题了。
  所以我教你的这个投资体系原理很简单,操作也很简单,当你发现某条热点新闻或者是某个热点赛道的时候,先去看对应的上市公司有没有涨起来,如果没有涨起来,直接买就可以了,如果已经涨起来了,顺着产业链往上游找。
  看看上游有没有涨起来,如果上游也涨起来了,那么就说明我们得到的信息太晚了,就不要进了,但是如果上游还没涨起来,那么就是我们进场的机会。
  这个投资体系说简单也简单,毕竟这么说出来几句话的是很好理解,说难也难。毕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掌握各行各业的产业链关系。
  明确各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以及各家上市公司所处的产业链和他们的上下游都是什么情况,假设我们掌握了这些之后,给你看一下我之前做过的股票案例。”
  说着,方老打开了看盘软件,在他的自选股中,有一个又一个的集合,上面写着不同的名字,其中有一个集合的名字写着产业链。
  刘安知道,这一个又一个的集合,就是方老用一个又一个的投资体系做完股票的案例,看着那一个又一个的集合,以及集合上各种各样的名字,刘安的眼中放出了光芒。
  他想象着,如果自己都能掌握该有多好。他听说过,不同的投资体系能够适用的市场时间段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只掌握了某一种投资体系,那么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等待,等待市场有符合该种投资体系的行情出现。
  刘安看着方老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画面,不由得想道:“如果我能掌握多种投资体系,那是不是就可以减少等待的时间,甚至每天都有不同的标的可以做,这样每天都能赚钱?
  那就相当于同时操作好多个投资体系。那样的生活该有多好呀?”
  刘安这么想着,眼中流露出了渴望的光芒,看着方老的电脑屏幕,好像看到了满屏的金山银山一样,方老在看盘软件上翻了好久,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内容。
  方老点开了对应的合集,看似随意地找了一只股票说道:“来,你先看看这个,这是陀螺水泥公司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我跟你先说一下当时的市场背景吧,当时市场整体经济不好,大家参照以前的惯例,认为上层要。促进基建,通过基建来大力提振经济。
  相信你应该也很清楚,当年有一段时间,中央4万亿,地方8万亿,一共12万亿的费用用来发展基建,一时之间,各个地方都在修桥铺路。
  这不但大大改善了城市的面貌,提振了基础建设,还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提振了经济,使得经济一度高速发展。
  当时的市场环境不好,人们就认为上层一定也会采用类似的方式发展基建。但是,当时具体发展什么样的基建,一时之间人们陷入了两难。很多人说,还是和以前一样,修桥铺路,发展老基建。
  但是,这样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认同,因为很多桥和路远远没到使用年限,这个时候重新拆掉,重新铺设,虽然确实能提振经济,但未免有些浪费,感觉有些做政绩工程的意思。
  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认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基础建设,除了以前的修桥铺路以外,还有很多应该符合新时代的基础建设。
  比如随着社会上电车的逐渐增多,充电桩就是必不可少,或者说是会被人们逐渐需要的东西。
  再比如说,随着社会的进步,高铁的总里程数越来越多之后,可能会逐渐取代全部的普通铁路,那么高铁轨道的铺设,高铁列车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及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本的电路传输会产生巨大的损耗,相对应的,损耗相对较低的特高压以及相关的电路运输也将会是在新时代里必不可少的一环。
  所以,以高铁特高压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基建。将会获得上层的青睐,将会是本次经济提振的主要发力点,当时的市场一度吵得不可开交,人们充分表达了对新基建和老基建的偏好和各自的态度。
  可以说,当时整个市场几乎都在站队,都在预判上层的选择,这个时候如果预判对了,那么接下来将会赚得盆满钵满,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