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望朝大会
作者:北冥耙耳朵    更新:2024-03-20 05:28
  明月上枝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楚宁坐在廊檐下,看着皎洁月光陷入无限遐思。
  不知何时,温知妍来到了身后:
  “大人,明日不是有朝会吗?怎么还不睡觉?”
  楚宁仰望了一眼星空,头也不回道:“睡不着啊!赵姑娘怎么样了?”
  “已经能下床活动了,赵姑娘还是身子太弱,需得多加调理才是。”
  说着就在楚宁身侧廊椅上坐了下来。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可还是温知妍忍不住先开口了:
  “大人是在烦心什么事呢?”
  楚宁想了想说:“我想让你回青山县去。”
  温知妍倏地一凛:“为何?”
  楚宁这时收回望向星空的目光,慢慢看向了温知妍,叹息一声道:“恐怕这朝堂就要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了。”
  温知妍想也不想地说道:“既如此,那你身边更应该有人保护才是。”
  楚宁摇摇头:“我的意思是,等赵姑娘身体好些了,由你亲自护送她回庆州府。”
  “这个没问题。”
  温知妍一口答应下来,可很快又补充道,“那我还回来吗?”
  “不了!”
  楚宁脱口说道:“我已经给魏满写信了,接下来的事十分凶险,由他来做更为适宜。”
  “可是大人……你,不是说要我做你的贴身侍卫吗?!”
  楚宁很是认真的想了想,最后竟然强挤出一个微笑:
  “但你这个贴身侍卫不合格啊!”
  温知妍:“???”
  ……
  ……
  农历三月十五日。
  天尚未见亮,百官们便从京都各处前往甘露殿参加今日的望朝大会。
  平日里皇帝大多都是以处理奏章的方式,处理公务,并以此了解天下大事。
  比如,哪里受灾了,哪里有了动乱,当地官府是如何处理的,还有哪些需要朝廷拿主意的。
  大多的事务都是由各部堂官处理,给出意见,最后由皇帝批红照准或是驳回。
  除去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被称为朔、望朝会,需要召集三公九卿、文武大臣议事,集体汇总讨论一下近来国内的大事,然后商议出一个处理办法。
  即便是有早朝制,可大多时候皇帝并不用每天上朝。
  而更多的时候,皇帝会召集主要的臣僚商议政务,这才是处理国事的主要方式。
  此时。
  太阳初升,霞光满天。
  在高耸的皇城之巅,百官们身穿华丽的官服,静静的等候在甘露殿外的大坪上。
  甘露殿是皇家宫殿中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
  不多时,鼓声震天,宣布朝会的开始。
  仪仗队手持兵器,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甘露殿前,文武百官整齐排列,井然有序的进入大殿。
  只见大殿之上,唐帝身穿黄袍,头戴玉冠,正襟危坐。M.biquka.com
  他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能将一切尽收眼底。
  不得不说,唐帝是一位勤勉的皇帝,奈何这身子骨太过羸弱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待到百官立定后,唐帝这才面无表情地望着下面的百官。
  整个朝堂充满了严肃的气氛,百官们分别站在左右两排,所有人都带着一副恭敬的面孔,以尊敬的眼神望着皇帝。
  “众爱卿,今日有何要事需要商议的,尽管议论。”
  唐帝的声音深沉而威严,回荡在朝堂之上。
  沉默了一会儿,一位瘦小的官员从人群中走出,深深地鞠了一躬,朗声道:
  “皇上,臣监察御史王立峰有言要奏。”
  “说。”
  唐帝的声音依然没有任何情绪。
  王立峰道:“皇上,自元福三年以来,朝廷的各项税赋便是逐年减少,尤其到了去年,光是盐税一项就减少了七成。八年前盐税每年尚能收入三百万两,可到了去年,盐道司衙门交上来的税银竟只有八十万两。
  “可这些年来,盐道司花了大量的银子制盐、运盐,可盐税却是越来越少,开支越来越大。老百姓买不到官盐,只得去买私盐。可如今市面上贩卖的私盐却是贵如黄金,最贵的时候竟然达到了米价的三十倍,好些平民百姓根本买不起盐,甚至有的一年里都没有盐吃。
  “而今已是昭顺元年,皇上有心推行革制,这样的局面便不可再继续下去。因而臣斗胆谏言应对盐道司各部衙门进行一次全面的彻查,彻彻底底整顿两淮盐税。”
  这番话说完,群臣便是立时炸开了。
  显然,这是奔着韩世荣来的。
  韩世荣掌控着户部,而盐道司衙门官吏基本都是韩世荣任命的亲信。
  大到朝廷,小到地方盐务,都是由韩家的人把持着。
  最为关键的是,韩世荣还是全国商会会长。
  而盐商总会就设立在京都,韩世荣还是名誉会长。
  就在这时,康王当先站了出来,问道:“王大人刚才是说,这七年下来,两淮的盐税亏空已经达到了七成,可是真的?”
  王立峰义愤填膺道:“正是如此。”
  “哼!”康王这时竟是勃然大怒,“朝廷每年还派出巡盐使南下巡盐,可这七年以来落下的亏空却是越来越大,这些人都是怎么为朝廷办的差?嗯?要本王看,这七年来,两任巡盐使都该已死谢罪!”
  话音刚落,一位肥胖的官员当即吓得双腿一软,竟直接摊倒在地。
  此人正是庆州府盐道司盐运使韩忠。
  他身旁的同僚见状连忙扶住了他,却也是惊魂未定。
  其余官员亦是如此,纷纷低头垂目,大气也不敢喘。
  康王冷笑道:“本王不管你们是怎么想的,既然你们是朝廷命官,就必须要为朝廷办实事。”
  说着,康王对着唐帝拱手作揖道:
  “皇上,臣附议王大人所言,应该派人彻查盐道司各部衙门,但凡有贪污受贿者,中饱私囊者,皆因一并抄家论处,所抄没家财一律冲归国库用作军饷。”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众人脸色都变得苍白。
  这七年下来,虽说两淮的盐业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可盐税却是每况愈下。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盐政弊端太大,各级官吏勾结,盐税入不了国库。
  老百姓又吃不起盐,对此更是怨声载道。
  现在康王竟提出彻查两淮盐务,这不摆明了是要向韩世荣开刀了么!
  若是查出一些有损皇权的东西,恐怕他们这些有所牵连的朝臣都难逃一死。
  一时间,朝堂之上,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这一刻,所有官员都觉得脊背阵阵发凉。
  这时,唐帝听罢,微微颔首,淡淡道:“康王说的不错,确实该彻查了,这件事朕就交给王立峰去办。”
  众官员心里早已知道,这件事想必皇帝早都想好了。
  康王见唐帝点头同意,这才放心。
  他转向王立峰,厉声喝道:“王大人,皇上给你机会,你要好好利用。若你办不好这件事,那你的脑袋可就不保了。”
  王立峰赶紧抱拳作揖,“请皇上放心,臣必定不辱使命。”
  “嗯。”
  唐帝闷哼一声。
  王立峰这个人他还是知道的,为人正直无私,敢于直谏。
  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在私底下,唐帝对王立峰一直都很欣赏。
  所以,唐帝还是比较相信他的能力。
  此时,韩世荣的心里则是暗骂不已,康王竟敢当堂对老夫发难,这是有备而来啊!
  不过,韩世荣表面上却依旧镇定如常。
  因为这件事他早就已经有所准备。
  韩世荣的目光落到一名官员身上,那名官员微微点头后,出列道:
  "皇上,臣有要事禀奏。”
  唐帝一看,原来是户部右侍郎宋涛。
  “今天是望朝大会,宋爱卿有话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