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釜底抽薪
作者:庄不周    更新:2021-11-10 11:46
  刘协目光一扫,看到了少府田芬身后的裴茂。
  裴茂正紧张地看着刘协。四目相对的那一刹,裴茂退缩了,垂下了眼皮。
  他的双手拢在袖中,手心全是汗。
  天子这几天一直在城外军营里,他没有求见过,不知道天子对他之前的建议是何态度。
  年号是他的一个试探。
  如果天子能接受这个年号,那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如果天子不同意,就只能再想别的办法。
  刘协看得分明,心中恍然。
  建安排在第一,裴茂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其他人也承认了他的影响力,接受了他的意见。
  看似六个年号可供选择,其实排序已经说明了问题,剩下的只是个过场。
  历史上的建安是不是就这么来的?
  刘协觉得可能性极大。
  毕竟那时候的刘协是真正的丧家之犬,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条件。他记得裴茂后来曾以尚书令的身份持节,督段煨击退李傕、郭汜,还封了侯。
  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和他是河东人应该有关系。
  刘协清了清嗓子。“诸君辛苦了,这六个年号都是极好的。朕思劫难之后,欲建太平,身在安邑,不如就以建安为号,如何?”
  “陛下圣明。”赵温高呼。
  裴茂松了一口气,也跟着众人高呼圣明。
  刘协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右手虚握成拳,轻叩案几。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凝视倾听。
  “尚书令。”刘协再次看向裴茂。
  裴茂心中一紧,连忙起身出列。“臣在。”
  无数双目光看了过来,尤其是那些了解内情的。
  此时此刻,天子点裴茂的名字,自然有所指。
  “朕刚才所许愿望,尚书令觉得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裴茂应声说道:“陛下所许,正是臣等所愿。君臣一心,何难不克?就算比眼前这王屋山难上百倍,臣等也愿与陛下一道,效愚公故事,子孙以继,夷平险阻。”
  刘协微微颌首。
  裴茂很聪明,没把话说死。
  但你还是答得太快了,没看到真正的要害是什么。
  刘协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表情。
  有人激动,有人沉默,有人皱眉,有人从容。
  “有人觉得不可行吗?”刘协嘴角噙起浅笑。“若有不同意见,不妨提出,朕愿与诸君共商。”
  没有人说话,只是有人轻声叹息。
  刘协也没去看。不管是谁叹息,不说话就表示接受了。
  “能得诸君辅弼,朕心甚慰,还望诸君能与朕并力,践行王道,造福万民。一人向隅,举座不欢。若使十人在座,九人不悦,一人焉能安坐?尚书令以为然否?”
  裴茂不明所以,却无从反驳,只得躬身施礼。
  “陛下所言极是。”
  “既得尚书令支持,朕就请尚书令辛苦一趟,持节往白波谷招降,如何?”
  裴茂这才反应过来,不禁苦笑。
  原来天子绕了这么大一个圈,是要他去白波谷招降白波军。
  这有何难?
  “陛下欲招降白波诸将,诚为仁政。臣愿往。”
  “甚好。”刘协的目光看向荀彧。“荀府君。”
  荀彧起身出列。“臣在。”
  “欲招降白波诸军,并为编户,使其安居乐业,田宅必不可少。如今河东有多少空田可耕?又有多少空宅可居?”
  荀彧躬身说道:“回禀陛下,河东本有九万三千余户,如今仅余三万七千余户,空闲田宅甚多,不仅能安置白波诸军,还有大量剩余。”
  “安邑能安置多少户?”
  “安邑本为大县,有户逾万,如今仅余两千三百余户。粗略估计,可安置七八千户。”
  刘协点点头。“安邑既是郡治,又是行在,若无足够户口,难以支撑朝廷开支。招降来的白波诸军就优先安排在安邑吧,剩下的安排在周边各县,以免长途转输,徒增消耗。”
  “唯。”荀彧从容应喏,退了回去。
  “尚书令,你可有增补意见?”
  裴茂额头全是汗珠。
  天子这一招太狠了,让他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招降白波军来填补户口流失留下的田宅,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却大有问题。
  那些流失的户口中,至少有一半只是从朝廷的账面上消失了,其实人和地都在,只是成了大族的部曲、附庸,也就是所谓的隐户。
  如今天子按照上计簿的数字,招降白波军来填补缺口,真损失的户口无所谓,隐户怎么办?
  荀彧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他附和天子,说明他很反感河东大族要挟朝廷,有意为之。
  裴茂迅速考虑了一下,说道:“陛下,流失的户口大多只是逃难,并非死亡。如今陛下龙兴河东,安抚百姓,百姓必闻风而返。若发现家园田宅为人所占,无家可归,必致生怨,反而辜负了陛下的本意。望陛下三思。”
  刘协扬扬眉,沉吟道:“尚书令所言,的确有些道理。诸君可有解决之道?”
  话音未落,刘巴起身。“陛下,臣有计,可解尚书令所言之困。”
  “你说。”刘协很欣慰。
  这外来的没有那么多利益纠缠,就是敢干。
  裴茂也看向刘巴,额头的汗珠更密。
  刘巴却不看裴茂一眼,淡淡地说道:“方才荀府君说河东本有九万余户,的确是事实,但这九万三千余户却不是河东户口最多的数字。河东户口最多时有二十余万户。纵使其时游食之民众,耕地也足以供十五六万户耕种。”
  “果真如此?”刘协惊讶地看向裴茂。
  裴茂无奈地点点头。“的确如此,不过那是三百年前的事了。光武中兴以来,河东户口就没超过十万户。”
  “为何如此?”
  “臣愚钝,不明所以。”裴茂没法回答,只能推不知道。
  刘协也没有追问,重新看向刘巴。
  刘巴接着说道:“且白波诸军本就是河东之民,他们之所以落草为寇,要么是为人所欺,要么是为人所惑,如今天子圣明,赦免其罪,令其归原籍占田,本不必占人田宅。纵有冲突,安置到附近郡县即可。臣一路走来,弘农郡内就有不少抛荒耕地,可安置由荆州返乡之民。”
  刘协看向裴茂。“尚书令以为可否?”
  裴茂叹了一口气。“陛下,此计的确可行。只是人皆恋土重迁,若能安排在原籍,自然还是回原籍最好。”
  刘协点点头。“行,那就宽限几天,春耕之前返乡的,可以回原籍居住。春耕之后返乡的,就安置在附近郡县。安邑不循此例,限于新年之前。”
  “唯。”刘巴大声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