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章 东海舰队首战(300月票加更)
作者:维斯特帕列 更新:2021-10-27 18:37
阿库拉等人已经站不起来了,还是狱卒进去把他们夹出来的,出来后直接送上囚车,一路从天牢送到菜市口,菜市口这边也做好了准备,刑部过来的行刑高手已经磨好了小刀,三法司的代表当场宣读了阿库拉等人的罪孽。
然后宣判将阿库拉等人尽数凌迟处死,以告慰那些在吕宋不幸丧生的百姓在天之灵,阿库拉等人虽然听不懂中国话,可也知道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自己的小命怕是要完了,他们纷纷从失去家族的悲痛中醒来,大声喊叫着求饶。
只可惜在场的人里除了王承恩以及少数闻讯赶来的传教士,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而且就算听懂,三法司的官员也不会在意,令牌丢下,那些手艺世代相传的行刑手们就走到阿库拉等人的面前,除去他们的衣服,用渔网将他们的身体紧紧包裹,再给他们喂上一口参汤吊命,这活儿可是要干好几天的,不能让他们死得太快。
第一刀下去,阿库拉等人发出痛呼,两枚眼皮随即被行刑手丢下,让他们无法闭上眼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片成一片一片的。
围观的人群随即发出欢呼,京城的百姓可还没有忘记建奴围城时候的惨状呢,他们对敢于杀害大明百姓的异族可没有丝毫好感。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在人群里摇头议论着,“以晚生来看,这些百姓离邦去国,背弃祖宗之地前往异邦,就算是死了也是活该。”
“胡说八道!旧港宣慰司什么时候成了异邦?那是我大明的故土,早在成祖时期,那里就归我大明所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说出这般话来,难道是想把我大明的领土送给异邦么?”当即就有人反驳道,自从郑芝龙收复旧港宣慰司之后,这段典故可是在大明广为流传,大家都认为是以西巴尼亚人占据了大明的土地。
“怎么?去其它地方就是背弃祖宗之地?照你这么说,我大明就不能开疆拓土?”也有那亲人被发配到大员、旧港的勋贵子弟表示了不满,他们还盼着自家亲戚在海外建功立业好重回旧土呢,对这种老套的说辞可不感冒。
“朝廷肯为我大明报仇,那是陛下厚待百姓,你这读书人不思忠心为国,反倒在这里胡说八道,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你将来要是运气好科举得中,被派往海外为官,遇到麻烦可别求陛下来救你!”随着旧港、大员等地的拓殖,如今大明前往海外的人可是越来越多了,大家对他的话都很不满意。
当下,这位没什么眼色读书人遭到了周围百姓的群起而攻,把他说得灰头土脸,丝毫不敢反驳,只能捂着脸灰溜溜地逃了出去。
行刑一连持续了三天,每割上十刀就歇上一歇,给阿库拉等人喝一口参汤吊命,然后继续割,三天时间里一共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这些刽子手才最终丧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王承恩这才回宫复命。
回到宫中之后,王承恩见到俞咨皋正在书房里和沈隆说着什么,他俩正看着墙上的海图比划着,似乎又要对那里下手了。
“承恩来得正好,如今俞将军已经把我大明的东海舰队训练好了,现在也该彻底解决建奴的问题了!你们东厂那边有什么最新消息?”沈隆问道。
“启禀陛下,奴婢一回来就翻阅文书,碰巧看到了些建奴的消息。”王承恩回来之后,白天去菜市口监斩,晚上回到东厂还得翻阅最新的情报合集,这番苦工终于没有白费;自从沈隆重整东厂、锦衣卫之后,他们的工作效率可是大大提升。
有了抄家得来的钱财,以及收拾范永斗、王登库等八大晋商之后整理出来的人脉线索,锦衣卫和东厂对辽东的渗透日益增强,反过来建奴在大明内部的情报网则是收到了毁灭性打击,现在大明对建奴的情报非常清楚,建奴对大明却几乎是一无所知。
稍微在脑海中把那些情报过了一遍,然后王承恩细细答道,“如今毛帅和祖将军等人两面夹击,日益逼近沈阳;反观建奴内部,几大奴酋之间的纷争也结束了,奴酋莽古尔泰实力最弱,被多尔衮和多铎兄弟杀死,多尔衮还想以为洪太成功复仇的功绩登上汗位,可惜被代善和阿敏这两个家伙阴了一把,兄弟俩一死一伤。”
“不过代善和阿敏也没落到好去,多尔衮临死反扑,他俩的部众也损伤大半;这几年自相残杀下来,建奴的实力大损,已不足鼎盛时期的一成!”
嗯,看来俺当年砍皇太极那一刀起了大作用啊,要不然莽古尔泰他们也不会内斗这么久,让他们自己杀自己人,总比大明动手好得多。
“而且,自从范永斗等人被拿下之后,建奴那边的粮食、铁器、火药供应就全断了,如今辽东遍地缺粮,斗米已经涨到三十两之多,就连那些白甲兵也快饿得骑不上马了!”王承恩把情况说了一遍。
“如此看来,现在收复辽东的条件已经具备,朕打算派兵北上,彻底扫平建奴!”趁你病要你命,既然你们已经快不行了,那就早点送你们上西天吧!
“陛下,臣愿帅东海舰队北上扫平建奴!”俞咨皋马上跪下求战,郑芝龙在旧港宣慰司待上五年就能封侯了,对此他可是眼热的不行,现在还不容易有了出战的机会,俞咨皋怎么可错过。
“好,此战正需要俞将军出马!”沈隆爽快地答应下来,“传旨,让辽东孙承宗和东江毛文龙同时出兵,然后俞将军装载两万京营精锐北上,断了建奴的后路,朕要一战就彻底解决建奴!为我大明百姓报仇雪恨!”
“微臣领旨!”俞咨皋激动不已,这可是消灭建奴的大功啊,要是能彻底平定建奴,就算拿不到侯爵,那伯爵肯定稳了吧?这可是连他父亲俞大猷都没有的荣耀啊。
然后宣判将阿库拉等人尽数凌迟处死,以告慰那些在吕宋不幸丧生的百姓在天之灵,阿库拉等人虽然听不懂中国话,可也知道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自己的小命怕是要完了,他们纷纷从失去家族的悲痛中醒来,大声喊叫着求饶。
只可惜在场的人里除了王承恩以及少数闻讯赶来的传教士,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而且就算听懂,三法司的官员也不会在意,令牌丢下,那些手艺世代相传的行刑手们就走到阿库拉等人的面前,除去他们的衣服,用渔网将他们的身体紧紧包裹,再给他们喂上一口参汤吊命,这活儿可是要干好几天的,不能让他们死得太快。
第一刀下去,阿库拉等人发出痛呼,两枚眼皮随即被行刑手丢下,让他们无法闭上眼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片成一片一片的。
围观的人群随即发出欢呼,京城的百姓可还没有忘记建奴围城时候的惨状呢,他们对敢于杀害大明百姓的异族可没有丝毫好感。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在人群里摇头议论着,“以晚生来看,这些百姓离邦去国,背弃祖宗之地前往异邦,就算是死了也是活该。”
“胡说八道!旧港宣慰司什么时候成了异邦?那是我大明的故土,早在成祖时期,那里就归我大明所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说出这般话来,难道是想把我大明的领土送给异邦么?”当即就有人反驳道,自从郑芝龙收复旧港宣慰司之后,这段典故可是在大明广为流传,大家都认为是以西巴尼亚人占据了大明的土地。
“怎么?去其它地方就是背弃祖宗之地?照你这么说,我大明就不能开疆拓土?”也有那亲人被发配到大员、旧港的勋贵子弟表示了不满,他们还盼着自家亲戚在海外建功立业好重回旧土呢,对这种老套的说辞可不感冒。
“朝廷肯为我大明报仇,那是陛下厚待百姓,你这读书人不思忠心为国,反倒在这里胡说八道,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你将来要是运气好科举得中,被派往海外为官,遇到麻烦可别求陛下来救你!”随着旧港、大员等地的拓殖,如今大明前往海外的人可是越来越多了,大家对他的话都很不满意。
当下,这位没什么眼色读书人遭到了周围百姓的群起而攻,把他说得灰头土脸,丝毫不敢反驳,只能捂着脸灰溜溜地逃了出去。
行刑一连持续了三天,每割上十刀就歇上一歇,给阿库拉等人喝一口参汤吊命,然后继续割,三天时间里一共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这些刽子手才最终丧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王承恩这才回宫复命。
回到宫中之后,王承恩见到俞咨皋正在书房里和沈隆说着什么,他俩正看着墙上的海图比划着,似乎又要对那里下手了。
“承恩来得正好,如今俞将军已经把我大明的东海舰队训练好了,现在也该彻底解决建奴的问题了!你们东厂那边有什么最新消息?”沈隆问道。
“启禀陛下,奴婢一回来就翻阅文书,碰巧看到了些建奴的消息。”王承恩回来之后,白天去菜市口监斩,晚上回到东厂还得翻阅最新的情报合集,这番苦工终于没有白费;自从沈隆重整东厂、锦衣卫之后,他们的工作效率可是大大提升。
有了抄家得来的钱财,以及收拾范永斗、王登库等八大晋商之后整理出来的人脉线索,锦衣卫和东厂对辽东的渗透日益增强,反过来建奴在大明内部的情报网则是收到了毁灭性打击,现在大明对建奴的情报非常清楚,建奴对大明却几乎是一无所知。
稍微在脑海中把那些情报过了一遍,然后王承恩细细答道,“如今毛帅和祖将军等人两面夹击,日益逼近沈阳;反观建奴内部,几大奴酋之间的纷争也结束了,奴酋莽古尔泰实力最弱,被多尔衮和多铎兄弟杀死,多尔衮还想以为洪太成功复仇的功绩登上汗位,可惜被代善和阿敏这两个家伙阴了一把,兄弟俩一死一伤。”
“不过代善和阿敏也没落到好去,多尔衮临死反扑,他俩的部众也损伤大半;这几年自相残杀下来,建奴的实力大损,已不足鼎盛时期的一成!”
嗯,看来俺当年砍皇太极那一刀起了大作用啊,要不然莽古尔泰他们也不会内斗这么久,让他们自己杀自己人,总比大明动手好得多。
“而且,自从范永斗等人被拿下之后,建奴那边的粮食、铁器、火药供应就全断了,如今辽东遍地缺粮,斗米已经涨到三十两之多,就连那些白甲兵也快饿得骑不上马了!”王承恩把情况说了一遍。
“如此看来,现在收复辽东的条件已经具备,朕打算派兵北上,彻底扫平建奴!”趁你病要你命,既然你们已经快不行了,那就早点送你们上西天吧!
“陛下,臣愿帅东海舰队北上扫平建奴!”俞咨皋马上跪下求战,郑芝龙在旧港宣慰司待上五年就能封侯了,对此他可是眼热的不行,现在还不容易有了出战的机会,俞咨皋怎么可错过。
“好,此战正需要俞将军出马!”沈隆爽快地答应下来,“传旨,让辽东孙承宗和东江毛文龙同时出兵,然后俞将军装载两万京营精锐北上,断了建奴的后路,朕要一战就彻底解决建奴!为我大明百姓报仇雪恨!”
“微臣领旨!”俞咨皋激动不已,这可是消灭建奴的大功啊,要是能彻底平定建奴,就算拿不到侯爵,那伯爵肯定稳了吧?这可是连他父亲俞大猷都没有的荣耀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