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五章 立场问题
作者:董王不懂 更新:2024-03-16 22:28
徐鼎康比董良的年纪要大,已经快要三十岁。
徐家本就是苏州地方上的大商贾,家族生意涉猎丝绸、刺绣还有外贸。都是比较赚钱的行当。
他们家族也有大量的田地。
因此他们家成了陆剑锋眼中的肥羊,一开始徐家还委曲求全。
他们觉得陆剑锋毕竟是朝廷的人,顶多也就是薅一薅羊毛。
可是没想到这个陆剑锋那么贪婪,先是薅羊毛,然后放血,最后直接要将肥羊给杀了吃肉。
徐家这样的家族可能传承了几百年才能够有今天的规模,他们怎么可能乖乖妥协。
好在因为做生意,徐家知道华族的政策。他们以前还排斥华族的均田制。
传统的大家族,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官都热衷于兼并土地。
华族土地国有的政策则直接挖了他们兼并土地的根。
他们发现华族除了均田制对他们不利,其他方面对家族的发展都是非常友好的。
比如华族鼓励工商的政策,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可不是几句空话。
首先,华族治下,道路畅通,没有了原来的厘卡,以前贸易,运送一批货物一路上究竟要交多少钱,连商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各个层级的人都想要吃拿卡要。
现在华族明确了税制,统一了税务机关,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收税的资格。
哪怕有地方上的人私自收钱,商人们也有举报的渠道。
华族的律法对百姓要求严格,对自己人同样要求严格。
其次,商业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个地方的商业活动发展情况成了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那些地方官员都会对商人客客气气的,巴不得那些商人到自己的地盘上开办店铺、工坊,这样还能够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地方上的税收也能够增加。
最后徐家选择了彻底投靠华族。作为徐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徐鼎康得到了家族的鼎力支持。
他也非常争气,很快就是加入了复兴会,成为了正式会员,然后组织各大家族暴动,帮助护卫军轻松解放苏州城。
他就是以此功劳被提拔为复兴会江苏分会的骨干。
就连徐鼎康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走上从政的道路。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就如同梦幻一般,要是他在满清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要多久才能熬到江宁知府的位置上啊?
估计至少要五十岁之后吧。而以他商人的出身估计连考进士都很难。
他想要做官的话大概率要花钱去买。
徐鼎康还是一个有几分傲气的年轻人,年轻人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上海道工作的那段时间,徐鼎康已经感受到了华族的务实精神。
他们看一个人工作的能力,而不在意这人的出身,因为华族高层大都出身草根。
在官员考核的时候也更加注重绩效,而很少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华族的官府做事情都会先做计划、预算,然后确定好完成的日期,责任人,简单明了,责任明确。
在华族做官虽然也要看人情关系,也要站队,但是总体上来说比满清的官场清明多了。
今天开会之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天在南京城,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的时候,他在城内走访调研,会见各界人士,晚上的时候才有时间整理材料。
对于这次机会,徐鼎康非常重视。
他拿出自己手中的文件夹。然后郑重地看了一眼董良说道:“元首,南京城内的户口统计已经完成,城外的土地丈量工作也完成了七成。”
见到董良点了点头,他继续说道:“城内户口的统计工作包括原本各个府邸的奴婢。共计有人口二十一万五千四百口,城内的房舍也统计好了,共计十五万间左右,商铺有五千余套。其中天王府准备改造之后,作为华族政府的新驻地。另外几座王府预计移交给学部用来建设书院。无主的商铺我们准备进行拍卖,我已经联系了沪上商会的人,苏湖和沪上的商团会来参加竞拍,竞拍的收入将作为南京城的重建资金……”
徐鼎康说的话似乎是没毛病,非常符合华族的办事风格,能够用商业手段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政府出钱?
“徐鼎康,你稍微停一下。这次招标只有苏湖和上海商会参加吗?”董良突然间打断了徐鼎康。
“元首,是这样的,目前报名参加的只有这两地的商人。”徐鼎康说道,他的表面上镇定,实际上内心有些紧张。
这次招标时间比较短,他暂时才通知到了这两地。
这里面他是有私心的,苏湖地区的商人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
南京城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作为华族的都城。
不管是安平还是福州都不是华族的都城,事实上华族还没有确定过都城。
但是南京城有很大的潜力作为未来的华族都城。
首先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乃是六朝古都。
其次,这里在位置上能够兼顾内陆,还能勾通海洋。
华族乃是以海立国,都城应该有连通大海的港口。南京城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
再者,南京城可以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这条线上乃是华族此时的精华所在。
以前的王朝喜欢在北方立国,因为北方的民风彪悍,中原地区乃是华夏人口和经济的中心。
但是明清之后,海贸兴盛,经济中心早就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的人口更是超过北方。
所以将都城放在南京有很大的优势。
都城的作用应该是方便控制基本盘。只要搞清楚华族的基本盘是什么,就能够猜到董良将在什么地方建都。
如果有一座现成的大型城市,自然是比新建一座都城要划算。
新建都城只适用于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通过政治中心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在华族初立,手中的资源本就不多,自然不可能新建一座都城。
南京城内有大量新建的建筑群,天王府和东王府都是可以住上几千人的大型府邸。biquka.com
这样的地方丢弃了简直浪费。
华族目前的总部福州,主要的衙门都在满城,随着人员的增多,各个衙门都显得非常拥挤。
而满城内最大的建筑给了董良作为元首府,剩下的大都是民房,采光和规模都不行。
徐鼎康作为南京城的行政总长,自然是希望苏湖地区和上海的商人参与到南京城的重建中来。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因为在这里的任何投资将来都有很大可能性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由这些熟悉的商人来投资,徐鼎康管理起来也更加的容易。
董良却知道财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政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后世的很多国家都是被财阀幕后掌控的。
想要打破这一点,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董良现在做的,将华族官府变成最大的财阀。
将主要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掌控到官府的手中。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搞机会均等,让商人们之间能够公平竞争,防止一家独大。
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搞反垄断,通过国家调控,避免大型财阀的出现。
徐鼎康以为自己做的隐蔽,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董良发现了。
“徐总长,你这个招投标应该重新做。公告最起码要放到华族日报上,还有留出一定的时间。也不要太多,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是是,元首,都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回去之后立马重新组织。”
徐鼎康的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担心董良来上一句:“你到底是谁家的官员,能不能行,不行换别人上。”
董良虽然看出了徐鼎康的小心思,但是并没有准备处理他,因为徐鼎康并没有违反程序。
他要治罪便是师出无名。
而且徐鼎康是内阁选出的官员,他不便打内阁的脸。
“徐总长,你有空的时候要多走到南京城的百姓之间,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咱们官府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才是我们华族的基本盘,只有他们的生活稳定了,华族才能够稳定,他们的生活都富足了,咱们华族才能够变得富有。咱们华族统一之后,将拥有五万万百姓,每家拥有十两银子的财富,我们华族就拥有了五十万万两的财富。”
董良转向众人说道:“你们看问题的格局要大一些。”
“是,元首。”众人说道。
徐鼎康知道元首这是在点化自己,也是在给自己机会。
“元首,属下明白,之前的安排有些急了,主要也是考虑到城内的这些百姓重新组建起家庭,大都缺乏生计。属下想通过这些商人多创造一些岗位出来。”徐鼎康解释道。
“你这么想也不错,说明你是站在百姓的视角上看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原来靠什么生活?确实有一部分是依附于权贵。难道这些权贵都是白白养活他们吗?”
“据我所知,南京城之前在太平军的控制下,每日还能出产数万匹丝绸。还能够在两年时间建造这么多的房子。那么那些女子能不能继续组织她们纺织丝绸,那些男子能不能让他们去修路的,改造城市?”
徐鼎康恍然大悟,元首原来对什么问题都看得那么透彻。
徐家本就是苏州地方上的大商贾,家族生意涉猎丝绸、刺绣还有外贸。都是比较赚钱的行当。
他们家族也有大量的田地。
因此他们家成了陆剑锋眼中的肥羊,一开始徐家还委曲求全。
他们觉得陆剑锋毕竟是朝廷的人,顶多也就是薅一薅羊毛。
可是没想到这个陆剑锋那么贪婪,先是薅羊毛,然后放血,最后直接要将肥羊给杀了吃肉。
徐家这样的家族可能传承了几百年才能够有今天的规模,他们怎么可能乖乖妥协。
好在因为做生意,徐家知道华族的政策。他们以前还排斥华族的均田制。
传统的大家族,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官都热衷于兼并土地。
华族土地国有的政策则直接挖了他们兼并土地的根。
他们发现华族除了均田制对他们不利,其他方面对家族的发展都是非常友好的。
比如华族鼓励工商的政策,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可不是几句空话。
首先,华族治下,道路畅通,没有了原来的厘卡,以前贸易,运送一批货物一路上究竟要交多少钱,连商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各个层级的人都想要吃拿卡要。
现在华族明确了税制,统一了税务机关,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收税的资格。
哪怕有地方上的人私自收钱,商人们也有举报的渠道。
华族的律法对百姓要求严格,对自己人同样要求严格。
其次,商业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个地方的商业活动发展情况成了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那些地方官员都会对商人客客气气的,巴不得那些商人到自己的地盘上开办店铺、工坊,这样还能够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地方上的税收也能够增加。
最后徐家选择了彻底投靠华族。作为徐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徐鼎康得到了家族的鼎力支持。
他也非常争气,很快就是加入了复兴会,成为了正式会员,然后组织各大家族暴动,帮助护卫军轻松解放苏州城。
他就是以此功劳被提拔为复兴会江苏分会的骨干。
就连徐鼎康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走上从政的道路。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就如同梦幻一般,要是他在满清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要多久才能熬到江宁知府的位置上啊?
估计至少要五十岁之后吧。而以他商人的出身估计连考进士都很难。
他想要做官的话大概率要花钱去买。
徐鼎康还是一个有几分傲气的年轻人,年轻人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上海道工作的那段时间,徐鼎康已经感受到了华族的务实精神。
他们看一个人工作的能力,而不在意这人的出身,因为华族高层大都出身草根。
在官员考核的时候也更加注重绩效,而很少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华族的官府做事情都会先做计划、预算,然后确定好完成的日期,责任人,简单明了,责任明确。
在华族做官虽然也要看人情关系,也要站队,但是总体上来说比满清的官场清明多了。
今天开会之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天在南京城,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的时候,他在城内走访调研,会见各界人士,晚上的时候才有时间整理材料。
对于这次机会,徐鼎康非常重视。
他拿出自己手中的文件夹。然后郑重地看了一眼董良说道:“元首,南京城内的户口统计已经完成,城外的土地丈量工作也完成了七成。”
见到董良点了点头,他继续说道:“城内户口的统计工作包括原本各个府邸的奴婢。共计有人口二十一万五千四百口,城内的房舍也统计好了,共计十五万间左右,商铺有五千余套。其中天王府准备改造之后,作为华族政府的新驻地。另外几座王府预计移交给学部用来建设书院。无主的商铺我们准备进行拍卖,我已经联系了沪上商会的人,苏湖和沪上的商团会来参加竞拍,竞拍的收入将作为南京城的重建资金……”
徐鼎康说的话似乎是没毛病,非常符合华族的办事风格,能够用商业手段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政府出钱?
“徐鼎康,你稍微停一下。这次招标只有苏湖和上海商会参加吗?”董良突然间打断了徐鼎康。
“元首,是这样的,目前报名参加的只有这两地的商人。”徐鼎康说道,他的表面上镇定,实际上内心有些紧张。
这次招标时间比较短,他暂时才通知到了这两地。
这里面他是有私心的,苏湖地区的商人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
南京城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作为华族的都城。
不管是安平还是福州都不是华族的都城,事实上华族还没有确定过都城。
但是南京城有很大的潜力作为未来的华族都城。
首先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乃是六朝古都。
其次,这里在位置上能够兼顾内陆,还能勾通海洋。
华族乃是以海立国,都城应该有连通大海的港口。南京城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
再者,南京城可以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这条线上乃是华族此时的精华所在。
以前的王朝喜欢在北方立国,因为北方的民风彪悍,中原地区乃是华夏人口和经济的中心。
但是明清之后,海贸兴盛,经济中心早就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的人口更是超过北方。
所以将都城放在南京有很大的优势。
都城的作用应该是方便控制基本盘。只要搞清楚华族的基本盘是什么,就能够猜到董良将在什么地方建都。
如果有一座现成的大型城市,自然是比新建一座都城要划算。
新建都城只适用于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通过政治中心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在华族初立,手中的资源本就不多,自然不可能新建一座都城。
南京城内有大量新建的建筑群,天王府和东王府都是可以住上几千人的大型府邸。biquka.com
这样的地方丢弃了简直浪费。
华族目前的总部福州,主要的衙门都在满城,随着人员的增多,各个衙门都显得非常拥挤。
而满城内最大的建筑给了董良作为元首府,剩下的大都是民房,采光和规模都不行。
徐鼎康作为南京城的行政总长,自然是希望苏湖地区和上海的商人参与到南京城的重建中来。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因为在这里的任何投资将来都有很大可能性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由这些熟悉的商人来投资,徐鼎康管理起来也更加的容易。
董良却知道财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政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后世的很多国家都是被财阀幕后掌控的。
想要打破这一点,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董良现在做的,将华族官府变成最大的财阀。
将主要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掌控到官府的手中。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搞机会均等,让商人们之间能够公平竞争,防止一家独大。
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搞反垄断,通过国家调控,避免大型财阀的出现。
徐鼎康以为自己做的隐蔽,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董良发现了。
“徐总长,你这个招投标应该重新做。公告最起码要放到华族日报上,还有留出一定的时间。也不要太多,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是是,元首,都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回去之后立马重新组织。”
徐鼎康的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担心董良来上一句:“你到底是谁家的官员,能不能行,不行换别人上。”
董良虽然看出了徐鼎康的小心思,但是并没有准备处理他,因为徐鼎康并没有违反程序。
他要治罪便是师出无名。
而且徐鼎康是内阁选出的官员,他不便打内阁的脸。
“徐总长,你有空的时候要多走到南京城的百姓之间,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咱们官府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才是我们华族的基本盘,只有他们的生活稳定了,华族才能够稳定,他们的生活都富足了,咱们华族才能够变得富有。咱们华族统一之后,将拥有五万万百姓,每家拥有十两银子的财富,我们华族就拥有了五十万万两的财富。”
董良转向众人说道:“你们看问题的格局要大一些。”
“是,元首。”众人说道。
徐鼎康知道元首这是在点化自己,也是在给自己机会。
“元首,属下明白,之前的安排有些急了,主要也是考虑到城内的这些百姓重新组建起家庭,大都缺乏生计。属下想通过这些商人多创造一些岗位出来。”徐鼎康解释道。
“你这么想也不错,说明你是站在百姓的视角上看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原来靠什么生活?确实有一部分是依附于权贵。难道这些权贵都是白白养活他们吗?”
“据我所知,南京城之前在太平军的控制下,每日还能出产数万匹丝绸。还能够在两年时间建造这么多的房子。那么那些女子能不能继续组织她们纺织丝绸,那些男子能不能让他们去修路的,改造城市?”
徐鼎康恍然大悟,元首原来对什么问题都看得那么透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