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建第一座实验中学
作者:蒋英俊    更新:2024-03-15 20:20
  最快更新腾飞吧店口最新章节!
  韩三江见群人激动,生怕韩书记他们生气,不管他们了,个个都不怜惜手中的那点小钱了,他们怕的是韩书记今后甩手不干,一旦甩手不干,他们将面临很多困境。
  以前的关系网,没韩书记的牵线,恐怕要断了,想去广交会的话也可能不受待见,因为他们看中的是韩书记,并不是他们店口这些企业。除了这些外,省里和市里,以及工商联都不会理他们。
  他们深深的知道,韩书记是不可多得的书记,他是一心一意为大家觉想的,自己却两袖清风,却毫无怨言,这样的干部去哪里,也是很难找到的,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有韩书记一样的本领!他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让店口脱胎换骨,从一个贫穷落户的小镇,变成了全地区数一的城镇,成为了全省名列前茅的小镇。
  韩书记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挥之不去的好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他就像一轮明月照亮大家心中,把心中的阴暗面驱除,面对无私奉献的人,他们还能说什么?还有什么好说的。
  韩书记跟大伙笑笑,说:“我知道大家心里的小九九,就是觉得你们出了钱,为什么中小型企业不出一分钱?这是为什么?这说明我们镇领导做得不对,有失公允。实际这话我不说你们也明白,中型企业面临着升级带来的一系列烦恼,大家也知道,虽然我们店口银行多,可是贷款的数额不多,这让转型升级的企业焦头烂额,他们面临的困难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因为你们就从那焦头烂额中走过来的,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只有自己深深体会过了,才明白个中滋味!至于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他有可能随时倒闭的风险!我们店口的小企业到处都是,大街小巷处处都是,去年就倒闭了几十上百家,但这一点点数,根本没人知道!也没人在意他们的死活!他们在夹缝中生存,是很痛苦很艰难的一件事!所以,我们领导也能体谅体谅他们小微企业的苦衷!希望大家明白,我们镇领导的焦虑,理解万岁,是吧?”
  韩书记的这番话,让大家都明白过来了,他们确实是从转型升级中搞得焦头烂额的,因为店口的中型企业有一千多家,要想家家贷款的话,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每家贷款五百万的话,一千多家,就要50多亿,对于那个年代,一个小镇贷款50亿,那绝对是很难办到的,全国的经济在95年还是很穷的,只不过有的地方稍微改变了贫穷的面貌而已。就算上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发达,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只是以片区带动的,整个上海也没有全部成为工业区。
  大家坐在席位上默不作声的,看着韩书记,点头应着,他们不想打断韩书记的话,镇里好久没有开过会了,他们也好想多听听韩书记的声音。
  韩三江接着把话题一转,说:“在座的,大家都听说了吧?海亮建起了海亮教育,他们开起了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全日制教学,海亮建学校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建学校?还有冯海良亲自去江苏苏州请了几位优秀教师过来教课,花重金打造他的学校,这又是为什么?还有这学校第一届,就急于搞全国中学生竞赛,这又是为什么?”
  这么多的为什么,就像爱迪生一样,问得大家都回答不上来了。
  穆春风就说:“大家都不知道,是吧?那让我来给你们一一解答吧!海亮建学校第一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才,而不惜花重金,为自己的将来铺路搭桥,俗话说,培养人才,兴国安邦。人才从哪里来,当然从学校来,因此学校才是人才的基地,说土一点就是根,教育从娃娃抓起,海亮在教育上下狠功夫,也等于在今后的将来,海亮会独步天下,他可以有自己的人才基地,就算没有外部人才的加入,他们每年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进入他们的企业,五年后就能出第一批大学人才,九年后就会出第一批研究生人才,十三年后,他们就可以组建属于自己的博士站,他们是一届一届的把人才输送到自己的企业里去,这样一来,海亮在各行各业都有人才了,他可以把自己今后的路铺得很宽很宽,宽到走向世界的每个地方!”
  江远桥接茬道:“冯海良心胸宽广,他亲自去请那些全国优秀的教师来海亮任教,这说明,他心中的宏图和远见卓识,是我们这些人无法企及的!有了自己的黄埔军校,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能有打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就是海亮!”
  韩三江感叹道:“海亮,确实是把海都照亮了!他能照亮海洋!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样大家觉得好吗?”
  韩三江的话,顿时让与会者有些不知所措,这,海亮照亮了海洋,那我们照亮什么呀?大家窃窃私语起来。
  “海亮办学校,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办学校,他办他的私立学校,我们办我们的店口学校,只要把教育抓好了,我们店口还是会照亮的!”
  “海亮花巨资打造了海亮教育,我们有什么?也跟他一样去全国各地请优秀教师来,教我们的学生?可是我们哪来那么丰厚的资金!”
  “从娃娃抓起是好事,可是,我们店口这么多学校,想每所学校跟海亮一样,请优秀教师来,那我们也花不起这笔巨资呀?这有些力不从心呀!”
  ······
  韩三江见大家都不淡定了,他们也知道从娃娃抓起是好事,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于是就做个噤声的动作,叫大家安静。
  会场上的人看到韩书记噤声的动作,便停止了议论。
  韩三江笑着说:“刚才大家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们店口花不起这么一笔巨资打造跟海亮一样的教育环境,那我们可以浓缩呀?我们店口把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浓缩到一个学校里去,这样一来,人才就凸显出来了吗?”
  江远桥解释道:“韩书记的意思是,叫大家出一点点钱,在店口建一座最好的学校,店口实验中学,有了这座学校,我们店口的生力军就会跟海亮一样,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虽然比不上海亮,但我们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担心今后没有人才,再说人才市场上,也只是大学毕业,成绩平平的,根本谈不上人才两字,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店口已经出了巨资,以3500万元为代价,咱们总不能一直这样,这不太现实呀?四年下来,我们店口连一点基础建设也没完成,所以,我们只能依靠自己,从娃娃抓起,牢牢把握人才,只有这样才是我们店口唯一的出路!”
  “出一点点钱,是多少?”蒋小童最憋不住,第一个站起来问。
  “不多,每个大型企业,出十万,先用这3500万建一所最好的实验中学再说!有了这所学校,我们店口就有了希望!大家觉得呢?”穆春风笑盈盈的回。
  “好,十万,是吧,我明天就把他送到镇政府来!”金柯安站起来表态。
  “好,我今天下午,就把钱送来!”穆德民站起来回。
  “只要有希望,我现在就把十万块交给韩书记!”李路强说着就走到台前,将背包里的钱拿出十扎,全是墨绿色的四个人头的钞票,放到桌上。
  穆春风点钱,江远桥记账,接着其他人身上带着钱的,也都主动上来交钱。
  会场开始忙碌起来,有人干脆去不远的银行取钱过来,也把钱交了,到会议结束,已经凑足了2000万。
  本来韩三江觉得3500万就够了,结果三天后凑足了5000万,一些中型企业三万五万的也纷纷解囊出资,有了这笔巨款,店口的实验中学,马上动工建造,不出一年一座超大的实验中学建成,占地面积上万平米,设施齐全,成为当时一流的德智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