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思路验证
作者:朝着阳光追梦    更新:2024-03-14 11:51
  虽说这次没有撞车,但不代表没有别的团队和他们研究一样的内容。
  陆时羡将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论文全文下载并打印了几份,然后分发到核心实验小组里。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实验思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很快,收到拓印本的梅林和贝拉几人,看到标题都感到很震惊。
  “什么情况?我们被截胡了???”贝拉有点无法接受。
  她最近的努力程度较之前有目共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她的事业心本就较强,不然也不会在这个年纪就在耶鲁评上助理教授职称,还是以女性的身份。
  这次的机遇更是难得,如果能够成功搭上车,至少可以少走十年弯路还不止。
  现在却忽然听闻项目要没了,这让她怎么能不受刺激。
  看着贝拉好像要玩真的,梅林连忙向她解释:“喂!保持冷静。”
  “我都熬夜熬秃了要,你让我怎么冷静?”贝拉双手抱头,已经几乎失去理智。
  陆时羡无语摇头,就知道这女人风风火火的,连内容都不看完。
  “我说,这个项目最大的利害人是我。我都没着急你在这着什么急呢?”
  听到这句话,贝拉才慢慢反应过来,打开拓印本看了一眼,忽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知道事情的原委,他们差点以为这女人失心疯了。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太在乎,所以才会害怕失去。
  “好了,杜克大学的研究成果出现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毕竟我们现在可以排除npr1免疫因子。”
  “与此同时,对照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能够折射出我们目前遇见的许多问题。”
  “你们好好研究一下!”
  话音落下,陆时羡就急冲冲离开了实验室。
  梅林几人见状也不意外,自己分别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这也没办法,作为项目负责人,统领项目立项、执行、结项过程中的所有工作,有时琐事上身,压根没时间呆在实验室。
  不过这次,还真是他们想错了。
  陆时羡并非有什么别的事情,而是突然想起一些以前被他忽视的事情。
  他急切的需要去做个验证。
  如果没记错的话,之前他还在金陵农大费尽心思水论文的时候,在进行文献参考的过程中,偶然接触到一篇wus、stm以及clv3三个关键因子在干细胞里的相互作用模式。
  只是关于论文的具体内容,他已然是记不得了,但关于论文的研究成果大致还是清楚的。
  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很多时候,你就算明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你也仍需要将过程陈列出来。
  现在世界上许多划时代研究成果里,有很多是带着结论去寻找证明方法而出现的。
  这就是数学老师说的过程很重要的原因。
  不然,它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而非定理。
  特别对于数学而言,就算你带着世界顶级难题的证明原稿穿越回去,也无济于事,因为你根本看不懂里面的证明过程。
  这个说法拿到自然科学来说,其实也是大致成立的,唯一的好处大概是可以少走一点弯路。
  这也是他明明知道很多实验室的重磅成果,却依然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无法直接将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用的缘故。
  关于这件事情,只能作为他一个人的秘密而存在。
  无法讲给他人听,只能独自去进行验证。
  抵达耶鲁大学图书馆。
  因为目标比较明确,陆时羡迅速在检索台找到了他的目标。
  最先于1995年,问世的clv3基因相关论文是干细胞的特征基因。
  利用它的这个特性作为标记,就能将区分茎端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与非干细胞。
  随后于1996年,被第一次发现的stm蛋白,则是干细胞的关键激活与维持因子。
  stm蛋白的功能主要为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它的过量表达会使植物的茎端干细胞数量加剧增长,并且抑制其分化产生各种器官细胞的功能。ŴŴŴ.BiquKa.coM
  最后在1998年,wus蛋白一经发现就引发学界的轰动,作为调控植物茎端干细胞的核心细胞因子,它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迅速成为当时植物干细胞领域的热点话题。
  但到了2002年,有关于这三种因子的研究反而像是盛极而衰一样,陷入了瓶颈。
  在这个时间点,连续出现了三篇研究wus蛋白的重要论文。
  只不过,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三篇论文的观点竟然是互相冲突的。
  它们虽然都在表型层面,以wus蛋白为重点对干细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但第一篇的结论是wus蛋白和stm蛋白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第二篇的结论是二者是协同关系。
  第三篇则是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分别调控两个独立的过程。
  因为没有人能够突破这个矛盾,解释这三篇论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至此之后,有关于植物干细胞的研究就几乎陷入停滞。
  再往后,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没有必要看了。
  大多都是一些综述文章或是水刊里的论文。
  看着手里捧着的文献,他的思绪却早已经不知飞到何处。
  “或许可以先放弃在免疫因子里面大海捞针,先试一下这几种有争议的细胞因子。”陆时羡大脑不断的在运转着:“至于,它们存在的遗留问题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14年。
  如此长时间的尘封,足以让这些曾经引起热议的因子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
  如果不是杜克大学将二十年的npr1蛋白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他还真不一定能够想起这回事。
  想到这,陆时羡毫不犹豫,立刻转身朝实验室的方向返回。
  回到实验室时,核心研究小组正在按照他先前的安排,对各种免疫因子如火如荼地进行验证实验操作。
  “现在大家将手里的工作全部停下。”陆时羡的声音骤然在实验室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