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高静的小算盘
作者:朝着阳光追梦    更新:2024-03-14 11:50
  还有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一些寄生性天敌,所以基本不存在补课的可能。
  而高静的回答显然也证实了这一点。
  “那倒没有啦!只是我本来就是学昆虫的,接触一点害虫防治的知识的不过分吧?”
  陆时羡点点头,心中有了计较,内心对高静的评价不由得上升了一些,并安慰了几句。
  “安啦!你说的确实是事实,不过研发有几个好几个维度,除开不太适用的作物品种外,我们这次又不涉及到基因编辑,只是苏云金杆菌菌株筛选及其相关应用和方法而已,难度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高。”
  高静翻着白眼,接受了他的说法,但心里却一直在重复一句话:“我信你个鬼!”
  苏云金杆菌制剂的生产过程,无非就是发酵、浓缩、剂型。
  浓缩和剂型都好说,最关键的是就是发酵,即菌种选育、培养基以及工艺选择优化。
  但现在,大规模制剂轮不到他来操心,他现在要做的是从成千上万把万能钥匙里找或者新配一把钥匙,一把独属于米国白蛾的钥匙。
  这个任务实际上并不如陆时羡嘴上说的那么简单,不然苏云金杆菌近万相关专利与菌株或菌株筛选有关的就不会只有一百多件了。
  前世,他不止一次在讨论中听人讲过,如果没有苏门金杆菌,不知道有多少个科研从业者会饿死。
  这句话虽然是调侃,但话糙理不糙。
  截止到目前,全球通过分离得到的苏门金杆菌菌株一共有接近50000株,在这五万株菌株里,又可以将其分类为62个血清型和亚种。
  这些血清型和亚种都携带有不止一种杀虫基因,而一种菌株可以携带多种杀虫基因,这也是苏云金杆菌具有如此广泛性杀虫效果的真正原因。
  陆时羡在办公室的小黑板写上接下来的实验方案。
  正写着,想到实验材料,他连忙转过头向高静问道:“你待会去帮忙问问,南江大学校内也没有已经分离保存的野生菌株。有现成的话最好,如果没有的话,为了得到足够多的样本,估计这几天我们有的忙了。”
  高静想了想,以一种肯定的口气回道:“应该有吧,这种微生物这么常见,而且安全度又高,我想每个生物实验室都备的有,我找我大舅问问。”
  陆时羡表示了解,然后又问道:“我们之前采集回来的白蛾幼虫,这几天喂的怎么样了?”
  “好吃好喝供着呢,待遇好得很,拿回来才几天就胖了一大圈。”高静没好气地说道。
  陆时羡听出了她心里的不情愿,让女孩子去喂虫子什么的,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毕竟虫子没有小白鼠颜值高。
  但这也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行,不跟这些东西打交道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这些试样的生物不当亲爹供起来,哪来的实验数据?
  没有实验数据,哪来的科研成果?
  不出成果,一辈子也毕不了业。
  相比之下,饲养白蛾幼虫已经比果蝇幼虫或者蟑螂幼虫好太多了。
  两天后,所有的实验材料终于准备齐全。
  这次,陆时羡手里手握五十株野生菌株准备大干一场,其中有十四株来自南江大学,剩三十六株都是他找老马在燕大通过某种特殊渠道加急运过来的。
  南江大学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但亲疏关系摆在这,不可能全力支持一个外校生做什么毕设。
  当然,没人能够想到,这压根就不是什么毕业论文设计,而是某人的一厢情愿。
  最离谱的是,不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毕设就算了,还压根没有立项,也没有项目经费。
  自己花钱花精力买吆喝,不说这在国内的科研圈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起码也是相当罕见了。
  因此,设身处地的想想,在某种程度上,高静能跟着他一起鼓捣这个,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这也坚定了他之前的一个想法,不过却只能等到日后再去实现了。
  没有选择自己分离菌株作为原材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当天上午十点,“惩黑除恶”项目正式开始试验。
  “我们的实验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初步筛选、进行lc50测定和数据处理分析。初步筛选你来做,主要是筛选出野生菌株中对米国白蛾具有高效灭活性的菌株。”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刻,陆时羡也不再嘻嘻哈哈,开始严谨了起来:“我简单说一下流程,将菌株培养到孢晶分离之后,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浓度后全部稀释到一个浓度,然后采用饲毒法进行幼虫活性测定,以标准菌株和无菌样本进行对照实验,统计的数据上死亡数和校正死亡率,对各个菌株的活性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高效菌株。”
  “怎么样,有问题吗?”
  高静听完苦着脸:“我能说我有亿点点问题吗?”
  “这么大的工作量,你知道对于一个女生来说要牺牲多少美容觉的时间吗?”
  陆时羡只好以退为进道:“那要不后面第二步lc50测定你来?”
  只是一句话就让气势汹汹的高静败退下来。
  无他,初筛只涉及到同浓度下和两个对照组的比对,而进一步测定还包含有多个浓度梯度以及不同龄期幼虫的测定,最后还要观察生物学特效以及绘制生长曲线。
  这个工作量远大于第一步,陆时羡这么安排也其实算是照顾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高静心里却暗暗有些惊讶,对于陆时羡给自己安排任务也并不排斥,反而还有些高兴,毕竟这是没拿她当外人了。
  虽然没怎么进行过生物工程实验,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高静心里清楚,对菌株筛选而言,方法是最重要的,基本上专利的核心就在于此。
  只是稍微思考,她居然发现陆时羡提出的这种筛选方案在国内还没见过有类似的。
  虽然不知道其效果,但起码是合理的,至少挑不出来什么实验逻辑错误。M.biquka.com
  这就有些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