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决死一战
作者:公子許    更新:2024-03-06 20:04
  最快更新天唐锦绣房俊最新章节!
  最新网址:    大雨之下,具装铁骑由昭德殿北侧一路向东运动,身后有一支两千余人的叛军紧追不舍,房俊不敢由此向南迂回至昭德殿左侧,万一那里也有叛军堵截,很容易陷入进退维谷的死地,只得沿着东宫宫墙向北,抵达武德殿宫墙之后再向西,缓缓迫近武德门附近。
  此时具装铁骑的体力几乎耗尽,没前行一步都极为艰难,兵卒还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咬牙坚持,战马却没有那种意志,行进途中不少战马纷纷腿软跌倒……
  所幸重甲步卒这个时候也退回武德门附近参与防御,等到具装铁骑抵达,立即上前布阵挡住叛军,给具装铁骑休息恢复体力的时间。
  房俊从战马上翻身而下,摘下兜鍪,任凭雨水淋在早已被汗水湿透的发髻上,再顺着脖颈向下流淌,很是凉快。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回头看看疲惫不堪的兵卒、战马,微微摇头。
  也难怪曾经在历史之上横行一时、不可一世的具装铁骑会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个兵种防御力顶级、冲击力顶级,但由于消耗太大,对于兵卒、战马的体力要求极高,只能作为冲阵或者突袭的手段来使用,想要成为战场之上的正规作战单位,实在是力有未逮,一旦体力耗尽机动性下降,就会成为活靶子……
  虽然在战场上撤不下去,但叛军主力依旧猛攻武德门,根本没有余力继续追剿具装铁骑,一直追在身后的那一支两千余人的叛军攻不破重甲步卒的防御,只能远远的在外围游走而束手无策,这使得房俊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
  李道宗脚步沉稳的步入昭德殿,目光在李治面上停驻片刻,发现这位殿下还算是镇定,略微放心,继而瞥了一眼萧瑀、褚遂良、崔信等人,前两人看不出异常,唯有崔信一张老脸满是惶恐,眉头紧蹙、神思不属。
  不过这也难怪,身为崔氏的家主,在山东地界就好似“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一贯养尊处优生杀予夺,何曾亲身经历如此残酷的战场?
  更何况此番支持晋王起兵,整个山东世家几乎倾其所有,所承受的损失早已超越各自的底线,若晋王成事之后给予大力支持,没有十几二十年也难以恢复元气,若晋王兵败,则山东世家极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三五十年之后,昔日的豪门大阀墙倒屋颓、基业消散,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们也将落魄穷困、泯然众人……
  这对于一个立志将门阀跃升至天下一等的家主来说,的确过于残酷,心中之悔恨固然不足为外人道,但也很难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表情。
  见到李道宗面色苍白,左手紧紧包裹,李治心中一颤,连忙问道:“郡王可是负伤了?要不要紧?本王这就让太医为郡王诊治。”
  既然打定主意要发起兵变夺取皇位,李治早已预料到各种情况,所以一直将晋王府的太医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李道宗摇摇头,沉声道:“多下殿下挂念,不过是小伤而已,已经处置过了。”
  李治又道:“郡王乃国之柱石、本王之肱骨,虽然战场之上难免损伤,但也应当多加小心,不可轻易涉险。”
  现在他就指望着李道宗、尉迟恭两人撑起大局,这两人当中有一人折损,都意味着灭顶之灾。
  李道宗将方才的危险之处述说一遍,继而叹息道:“虽然挡住了具装铁骑的冲击,但微臣与房俊直面相对,一个回合便被其击落马下,实在是惭愧至极。”
  以他的身份、地位、阅历,早已不在乎个人之胜负得失,被房俊击落马下虽然有点丢人,但与整个战局的胜负相比微不足道,能够坦然视之。
  李治则有些愕然。
  以往很多人赞誉房俊什么“诗词双绝”什么“勇冠三军”,前者他倒是见识过,也颇为认可,但是对于后者却不以为然,房俊带兵打仗的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之所以成为“常胜将军”是因为其麾下军队装备天下第一,再加上火器的威力,每每交战都是凭借对敌人的装备碾压而平趟过去,真正的战略、战术未必多么优秀。
  个人之勇武更是扯淡,不过是倚仗有几分力气从而横行霸道、欺凌弱小而已,旁人忌惮他的家世、权势只能忍让,真正到了战场之上刀对刀、枪对枪的搏生死,谁管你是谁?
  而李道宗何等养人?当年追随在太宗皇帝身后立下无数功勋,不知多少次冲锋陷阵,面对的皆是当时天下有数的英雄豪杰,其武力值在整个李唐皇室之内也就仅次于齐王李元吉,整个关陇门阀之内能够稳胜李道宗的也不过宇文成都、裴元庆等寥寥数人,结果现在却被房俊一个回合便打落马下……
  纵然李道宗年事渐长不复当年巅峰之状态,可双方武力相差如此之悬殊,也大大出呼吁李治之预料。
  越是如此,李治就越是悔不当初,早知房俊如此惊才绝艳,当初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网罗在麾下才是,如果今日有房俊以供驱策,何至于走到这般绝境?
  甚至若无房俊之支持,父皇早已废黜太子,登基为帝的就是他李治了,又何须铤而走险将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
  “郡王不必自责,房俊将具装铁骑留在最后显然蓄谋已久,有心算无心之下郡王尚能挡住其铁骑冲锋,不仅力保阵地不失,更使得本王不至于陷身兵乱之中,本王心中唯有感激。”
  现在的局势之下,李道宗、尉迟恭就是他的两条大腿,缺一不可,除了尽力安抚之外,半句有可能引起歧义导致李道宗不满的话语都不能说……
  李道宗也是豁达之人,便揭过此事不提,转而面色凝重道:“李怀勤、刘可满两人已经溃败,安元寿尚不知情形如何,想来也是来不及攻打玄武门的……等到太子左卫率将俘虏安置妥当,必然自玄武门入宫支援武德殿,届时右屯卫再无后顾之忧,且兵力倍增,对咱们极为不利。”
  李治颔首,“极为不利”的言辞已经足够委婉,事实上若不能在太子左卫率入宫之前攻陷武德殿,这场兵变就可以宣告失败了,区区一个右屯卫都打不下来,更何况再加上一个号称“东宫第一率”的太子左卫率?
  李道宗见李治明白当下局势之艰难,略作沉吟,劝谏道:“此地乃是死地,一旦未能攻陷武德殿,退无可退。殿下千乘之躯、金枝玉叶,不可蹈履险地,以微臣之见,不如退回承天门坐镇。”
  身在太极宫内,一旦兵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要么战死、要么被俘,绝无幸免之理。若是退回承天门,发现事不可为之时尚可趁乱遁入长安城内,相信李治事先必然有所安排,皇城也好、各处里坊也罢,只要潜藏起来,一时半会儿很难被发现。
  而后趁乱逃出长安城,无论回到山东重整旗鼓也罢,亦或远遁江南卷土重来,甚至从此隐姓埋名或者漂洋过海……总归能够留得一条命在。
  之所以起兵襄助李治,是因为李道宗认为李二陛下的心愿就是让李治承袭皇位、登基为帝,作为忠于李二陛下的臣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帮助李二陛下完成遗愿。
  若是因此导致李治兵败身亡,是李道宗绝对不能接受的……
  萧瑀也劝谏道:“殿下,江夏郡王之言有理,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坐镇承天门相对安全一些。”
  晋王不走,他们这些人就不能走,虽然早已做了两手准备,即便晋王兵败也有办法在陛下那边分说清楚、消弭影响,并不会承担太多后果,可这兵荒马乱的,万一乱军丛中发生一点什么意外,去哪儿说理?
  总得保得住性命,再论其他。
  一旁的褚遂良、崔信也深以为然,出言劝谏。
  李治默然半晌,他岂能不知眼下之凶险?对于对阵沙场、冲锋陷阵,他也的确深有忌惮,然而若是此刻撤出昭德殿,岂不就是代表着自己已经承认失败?
  连他都承认失败,又怎么寄希望于兵卒将士们视死如归攻陷武德殿?
  深吸一口气,李治摇头道:“本王不走!”
  未等诸人再劝,他摆摆手,沉声道:“本王非但不走,还要亲自上阵与将士们并肩作战,这一战,要么生、要么死,绝对没有任何侥幸!”
  就算兵败之后能够顺利逃出长安又能如何?关陇门阀已经彻底败落、自身难保,山东世家为了支持自己几乎倾尽全力,再无余力东山再起,而江南士族深受皇家水师之影响,根本不敢继续跟着自己卷土重来……
  已经是绝路了。
  难道如同老鼠一般仓惶逃命,从此天涯海角孤苦飘零?
  如若那般,还不如当下拼上一把,纵然是死也落得一个酣畅痛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