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话:打糍粑
作者:树洞里的秘密    更新:2022-09-09 20:56
  “不能逐。”一直没出声的唐老爷子放下老烟杆,沉沉道。
  村长不解,“爹,为啥不能逐?您从前也说了,咱们不会再回祖地了,是要在松山村一辈一辈的生活下去的,这名声坏了,谁还愿意把女儿嫁来咱们村愿意讨咱们村的闺女当媳妇?”
  唐老爷子摇摇头,面上有盘算的样子,“总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逐,松山村二十五户人家,一户都不能少。”
  村长一怔,想多问几句什么的,但看着自家老爹那神色,也知道,就是问,也问不出什么的。
  就比如村祠,比如松山上到底有什么,比如为什么要护着松山村每一户。
  这些事,不到爹闭眼的那一刻,他这个当任村长就不能知道的。
  “那行吧,就再看看。”
  ……
  萝卜块切出来了都用重东西压上,却没这么快的,至少压个三四天的,把水分榨得差不多了才能行。
  宋秋也没打算接着做,等这批的做出来了再慢慢来。
  接下来的两天,村里也忙着呢,忙着打糍粑,打汤圆面。biQuka.Com
  村里有一个大对窝和一个大磨子,就放在村长家。
  这几年吧,少的用,就像去年,整个村里就三家人打了糍粑而已,一上午不到,就打完了的。
  打汤圆面的更是没有。
  因为汤圆面不掺糙米,全得用糯米,糯米贵一半呢,可经不起打的。
  能打点掺糙米的糍粑就不错了。
  但今年不同,村人早都到村长这里做了登记的,竟是每家每户都要打糍粑和汤圆面的,最少的,也是泡了两三斤糯米拿来打汤圆面的。
  所以村长就安排了两天时间来打,二十四户人家,分巴分巴,做两天来。
  糍粑和汤圆面都是一样。
  打得多的先来,老袁氏足足泡了五十斤米打糍粑的,就排在头一天。
  因而初四一大早,宋秋就帮着老袁氏抬着沥过水的米往村长家去了。
  其他不轮到今儿打的,也来凑热闹帮忙的,一村人围在村长家的大院子里,红红火火的,闹热得紧。
  村长家的灶屋里,两口大铁锅都烧上火,坐了水,放了木桶阵子等着蒸米的。
  除了宋家,村里还有几户人家打得也算多的,村长家打二十斤,王屠户家打十五斤,刘才贵家打十五斤,周五斤家打十斤。
  老袁氏和宋秋到时,王婆子和黄菜花来的更早,她们两家的米已经蒸上了。
  便排在后头等着。
  灶屋里忙着烧火的,院子外头洗好的大对窝和两把大木锤子正拿在王大力和刘才贵的大儿子手中等着呢。
  而院子这边两张桌子摆了,洗得干干净净的,上头还铺了一层油纸,刷上一层豆油,免得热滚滚的糍粑打出来沾在桌子上。
  很快,就有一阵子米先蒸好了,两个人将阵子抬出来,王婆子熟手熟脚的扯了边上的纱布帕子,将阵子里的米饭腾到大对窝里,帕子上沾的米粒也得抖干净咯,一点别浪费。
  对窝里一入了米饭,两个负责锤米饭的人就开始动手了,你一锤我一锤的往对窝里去,哎呦!哎呦!
  这米饭可得锤烂实了,做出来的糍粑才更香糯更绵实,所以需要得是力气。
  这一锤子一锤子的,很快都出了汗了,王大力到一边脱了外头衣裳来,又接着捶打。
  这一对窝的捶打烂实,王婆子就蹲着去捧了捶打好的饭团,就着两根大木锤一起,往旁边一挪,放到桌子上去。
  桌子前早就等着的黄菜花几个手上抹了一点油的,双手齐上的把饭团扒拉干净,让木锤子上一点不剩。
  这一大团的分成两半,一张桌子上去一半,老袁氏撸了袖子负责揪剂子,揪出一团来,就有妇人拿过手在手心底下按压起来。
  摁成一个个的圆,从桌角开始摆放好摊着,这热乎的,要是挨一起的,那都全粘住了,可不成的。
  这边另一阵子也出笼了,负责捶打的汉子就没停过,哎呦哎呦的,一个累了就换另一个,总之全村的汉子们得空的都在呢,不怕人手不够。
  妇人们呢,就负责摁糍粑就成。
  满院子,忙活得是热火朝天的。
  宋家的五十斤米一阵子可蒸不完的,分了好几阵子才蒸完。
  宋秋守着自家的米蒸出来,头一笼打瓷实挪上桌给老袁氏揉搓揪剂子时,就忍不住上手去抓了一坨就这样来吃。
  犹记得前世小时候,他们这些小娃子可是最喜欢在大人打糍粑的时候,趁着这刚打好的,不用按,揪下一坨就开吃,那热乎乎的,吃着比啥都好吃。
  且那个年头,米也不是多稀奇的,不管谁家的,你揪一坨去吃也没人说反的,跟这会儿可不同。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统共打这么点的,且好不容易舍得,要是去揪一坨吃,那可心疼死人了。
  所以先前宋秋一直忍着的,等自家的打出来,这才上手抓了一坨吃。
  一入口,这软软糯糯的,吃着可真得劲,香啊!
  回头见一堆娃子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咽口水的样子,宋秋也是暗暗好笑,大手一挥,叫娃子们都过来,让老袁氏先揪了剂子一个娃子一坨都尝尝。
  见宋秋这么大方,娃子们都高兴的围过来,大人们也知趣,不会赶着宋家这大方跟着凑上来要的。
  娃子们尝尝就是了,大人哪能跟娃子抢?
  所幸一村的小娃子加起来也没多少的,大点的都不好意思往上凑,全给到手了,也不过用了一团糍粑的。
  宋秋尝够了味,就撸了袖子来帮着摁糍粑了,她家的糍粑多,得按好一轮的。
  前头按好摊得差不多的糍粑便会一个一个的摞起来,五个一摞的,装进自家带来的簸箕里。
  摁好的家里就先有人端回家去了。
  等宋家这里的糍粑都摁出来,十个一摞的摞起来,都足足用最大的大簸箕装了两大簸箕的。
  老邓氏只泡了七斤米做糍粑,所以排在明儿打,今儿也是来帮忙的,见宋家这么多搬不动,也帮着上手搬回去。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大家都要先回家吃饭,吃好饭下晌再接着打。
  宋家的上午就打好了,下晌老袁氏也是要过去帮忙的,没有自家打好了就不管了的道理。
  这帮忙帮忙,就是互帮互助的,你来我不往,那可不成。
  下晌宋秋就没去了,刚吃过饭,客栈那边杜传福就过来叫,说是有人来找宋秋来了。
  宋秋便急着往客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