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秋收2
作者:穆如清风 更新:2024-03-05 05:16
最快更新女穿男七零爱上女配后我做了赘婿最新章节!
“嗯,喜欢就多喝点。”
“这么好的东西,不能浪费。”
“铛铛铛~”上工的锣声响起。
两人恋恋不舍的告别,白南浔拿着圆扁担去挑麦子,陈竹琳就在保管室这里等着翻晒。
现在路稍微宽一些的地方就用板车一车一车的拉,山上的和路窄的地方只能靠人力来担。
各条小路上都是挑着麦垛的人来来往往,坝子里已经开始给牛套上石磙,准备脱粒,把没有露水的麦子摊开,然后赶着牛在上面一圈一圈的来回碾压,一遍又一遍的,不知多少遍。
直到麦秆成为麦秸,麦秸变得柔软,不再扎手,再用叉将麦秸秆儿挑到一起,下面便漏出厚厚的一层,夹杂着碎麦秸的黄澄澄的麦粒来。
先把麦杆抱走,堆在一边;然后用耙杆,把抱不起来的麦秸爬在一边,最后就是扬麦,借助风的力量,把麦壳都吹走,只剩下啊黄澄澄的麦粒,这样晒一天,用袋子起来就行了。
就如白南浔所料,才秋收的第一天,就有人中暑,不过都是轻微中暑,不过这才第一天,白南浔想着还是要让管姨他们熬点中药,中药这两个字比较敏感,或者叫解暑茶。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在保管室,趁着还没有上工,白南浔站在保管室的站台上。
“乡亲们,让我说两句话,昨天我看已经有人中暑了,昨天才第一天,如果后面再有人中暑不是耽误我们秋收的进度嘛,所以我有一个提议。”
“白知青,你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在食堂翠云婶子这里放了十滴水和藿香正气丸,如果已经中暑,大家要记得来这里吃药。我还有一个预防的方法,就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同意。”
“这有啥不能同意的,白知青都是为了我们好。”
“对,中暑可不是小事,以前村里中暑可是死过人的。”
“白知青,你接着说。”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牛棚里面的人吧?牛棚里面的沈易水和管丽华,两人都是出身医药世家,虽然他们被下放了,但是他们的一身本领还在,我提议让他们就地取材,给全村人熬解暑茶。”
“南浔,这不好吧?他们可是五黑份子。”
“我也是提个意见,毕竟我们村没有村医,而且这只是秋收期间,让他们熬点凉茶,就算革委会知道了,我们也没有出格。”
下面的人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只要他们不往外传,这谁能知道,而且自己的身体比较重要,他们都还是很相信中药的,就算是医院里面也有中医科,就是要祖上家世清白的人才敢做中医。
“南浔,我看这样吧,那个沈易水是男同志,还是要和我们一起劳动,就管丽华和冯珍两人负责全村人的凉茶,上午熬两锅下午熬两锅。管丽华,冯珍你们两个同意吗?”
“同意,同意,能为村里做贡献,我们肯定同意。”她们如果不熬药,只能和壮劳力做一样的活,昨天一天,她和冯珍两人的肩膀就肿了,正愁今天怎么办呢。
现在秋天,地上的薄荷,蒲公英,山上的菊花这些到处都是,做一个消暑的凉茶对她来说简单得多,而且自己也收集了一些药草,这下正好派上用场,终于不用下地了,在心里感谢白南浔。
等人散了,陈敏学就说白南浔了。
“南浔,你这太突然了,虽然是好事,但是你应该先给我说一声。差点刚刚没接上话。”
“叔,这不是昨天晚上才想起嘛,你想想我哪有时间跟你说。早饭十点,午饭三点半,晚饭十一点,吃完就上工,回去后倒头就睡,找不到机会啊。”
“你说的也是,结果是好的就行,那你去地里吧。”
有了管丽华和冯珍两人熬的凉茶,果然村里的人都少了,就算有人中暑,现在都知道管丽华是医生,直接就抬着去找她。
管丽华用缝衣服的针给他们放血,用猪骨给他们刮痧,不过一会儿人就回过来了。
经过这次秋收,村里面的人都知道牛棚的人是有真本事的人。
用了五天的时间,才把全村的麦子都收好,但是他们还不能停,还有大豆和玉米,这些都等着收进仓库,还好的是,在这秋收期间只下过一会儿毛毛细雨。
对于白南浔来说,这场秋收最难的地方是挨饿,他现在的身体,这些活对他来说都不是高强度,难怪说不死都要脱层皮。
整整一个月,白南浔觉得自己都瘦了,身上的腱子肉也更明显了。
还来不及庆祝秋收的喜悦,又要忙着种冬小麦和油菜,还有白菜土豆这些,说是一个月,其实要整整忙两个月左右。
但那又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白南浔推着板车,跟着村里的大部队去村里交公粮,早上四点,天都没亮,他们已经出了村一会儿了。
“大伙加把劲,就剩最后这一哆嗦了,公粮一交,咱们就能分粮了。”陈敏学心里着急啊,这要是去得晚了,排在后面,那不得等下午晚上才能交完。
五点的时候,大部队到了大队。还好他们出发得早,排在了第二,这样只要前面那个村的粮食没有问题,很快就轮得到他们,白南浔看着还没有开门的粮站,走到陈敏学的身边。
“叔,他们还没开门,我去国营食堂买点东西来吃。”
“要吃你自己吃去,这里有这么多人呢,你买的过来嘛。”
“那我给你带两个包子?”
“你等等,问问你三叔。”
陈敏学走到陈三叔的旁边,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陈敏学拿着一块钱回来。
“你回来的时候一人带个二合面馒头回来,大家垫吧垫吧,等交完公粮了我们回去让你婶子擀面条吃。”
“行,那我去了。”
白南浔本来想自己吃碗肉丝面的,想了想还是算了,二合面馒头也不错,自己不能搞得太特殊,走到国营食堂,国营食堂正好刚刚开门,但是馒头还没蒸上气呢。
等了一会儿,拿着第一个蒸屉的二十个馒头,回到粮站和大家一起吃了,一直等到七点半的时候,粮站才开门。
这时粮站的外面已经是人山人海了,随着第一个村的人往里走,小陈家沟的也进到了粮站的院子里。
白南浔还是第一次见到交公粮的场景,他看见排在第一的村长走过去给粮站的收购员发了一根烟。
然后收购员拿着一个铁钎和一个铝制的细孔小圆筛,走到他们的粮食面前,用铁钎扎上装着麦粒的麻袋,麦粒漏出来,用小圆筛子接住。
陈敏学见白南浔目不转睛的看着,一脸的好奇,就走到他身边和他解释:“这是在看粮食里面的杂质,看麦壳啊,石子啊这些有没有筛干净;你看他手里的那个铁钎,我们叫扎心钎。”
“嗯,喜欢就多喝点。”
“这么好的东西,不能浪费。”
“铛铛铛~”上工的锣声响起。
两人恋恋不舍的告别,白南浔拿着圆扁担去挑麦子,陈竹琳就在保管室这里等着翻晒。
现在路稍微宽一些的地方就用板车一车一车的拉,山上的和路窄的地方只能靠人力来担。
各条小路上都是挑着麦垛的人来来往往,坝子里已经开始给牛套上石磙,准备脱粒,把没有露水的麦子摊开,然后赶着牛在上面一圈一圈的来回碾压,一遍又一遍的,不知多少遍。
直到麦秆成为麦秸,麦秸变得柔软,不再扎手,再用叉将麦秸秆儿挑到一起,下面便漏出厚厚的一层,夹杂着碎麦秸的黄澄澄的麦粒来。
先把麦杆抱走,堆在一边;然后用耙杆,把抱不起来的麦秸爬在一边,最后就是扬麦,借助风的力量,把麦壳都吹走,只剩下啊黄澄澄的麦粒,这样晒一天,用袋子起来就行了。
就如白南浔所料,才秋收的第一天,就有人中暑,不过都是轻微中暑,不过这才第一天,白南浔想着还是要让管姨他们熬点中药,中药这两个字比较敏感,或者叫解暑茶。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在保管室,趁着还没有上工,白南浔站在保管室的站台上。
“乡亲们,让我说两句话,昨天我看已经有人中暑了,昨天才第一天,如果后面再有人中暑不是耽误我们秋收的进度嘛,所以我有一个提议。”
“白知青,你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在食堂翠云婶子这里放了十滴水和藿香正气丸,如果已经中暑,大家要记得来这里吃药。我还有一个预防的方法,就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同意。”
“这有啥不能同意的,白知青都是为了我们好。”
“对,中暑可不是小事,以前村里中暑可是死过人的。”
“白知青,你接着说。”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牛棚里面的人吧?牛棚里面的沈易水和管丽华,两人都是出身医药世家,虽然他们被下放了,但是他们的一身本领还在,我提议让他们就地取材,给全村人熬解暑茶。”
“南浔,这不好吧?他们可是五黑份子。”
“我也是提个意见,毕竟我们村没有村医,而且这只是秋收期间,让他们熬点凉茶,就算革委会知道了,我们也没有出格。”
下面的人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只要他们不往外传,这谁能知道,而且自己的身体比较重要,他们都还是很相信中药的,就算是医院里面也有中医科,就是要祖上家世清白的人才敢做中医。
“南浔,我看这样吧,那个沈易水是男同志,还是要和我们一起劳动,就管丽华和冯珍两人负责全村人的凉茶,上午熬两锅下午熬两锅。管丽华,冯珍你们两个同意吗?”
“同意,同意,能为村里做贡献,我们肯定同意。”她们如果不熬药,只能和壮劳力做一样的活,昨天一天,她和冯珍两人的肩膀就肿了,正愁今天怎么办呢。
现在秋天,地上的薄荷,蒲公英,山上的菊花这些到处都是,做一个消暑的凉茶对她来说简单得多,而且自己也收集了一些药草,这下正好派上用场,终于不用下地了,在心里感谢白南浔。
等人散了,陈敏学就说白南浔了。
“南浔,你这太突然了,虽然是好事,但是你应该先给我说一声。差点刚刚没接上话。”
“叔,这不是昨天晚上才想起嘛,你想想我哪有时间跟你说。早饭十点,午饭三点半,晚饭十一点,吃完就上工,回去后倒头就睡,找不到机会啊。”
“你说的也是,结果是好的就行,那你去地里吧。”
有了管丽华和冯珍两人熬的凉茶,果然村里的人都少了,就算有人中暑,现在都知道管丽华是医生,直接就抬着去找她。
管丽华用缝衣服的针给他们放血,用猪骨给他们刮痧,不过一会儿人就回过来了。
经过这次秋收,村里面的人都知道牛棚的人是有真本事的人。
用了五天的时间,才把全村的麦子都收好,但是他们还不能停,还有大豆和玉米,这些都等着收进仓库,还好的是,在这秋收期间只下过一会儿毛毛细雨。
对于白南浔来说,这场秋收最难的地方是挨饿,他现在的身体,这些活对他来说都不是高强度,难怪说不死都要脱层皮。
整整一个月,白南浔觉得自己都瘦了,身上的腱子肉也更明显了。
还来不及庆祝秋收的喜悦,又要忙着种冬小麦和油菜,还有白菜土豆这些,说是一个月,其实要整整忙两个月左右。
但那又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白南浔推着板车,跟着村里的大部队去村里交公粮,早上四点,天都没亮,他们已经出了村一会儿了。
“大伙加把劲,就剩最后这一哆嗦了,公粮一交,咱们就能分粮了。”陈敏学心里着急啊,这要是去得晚了,排在后面,那不得等下午晚上才能交完。
五点的时候,大部队到了大队。还好他们出发得早,排在了第二,这样只要前面那个村的粮食没有问题,很快就轮得到他们,白南浔看着还没有开门的粮站,走到陈敏学的身边。
“叔,他们还没开门,我去国营食堂买点东西来吃。”
“要吃你自己吃去,这里有这么多人呢,你买的过来嘛。”
“那我给你带两个包子?”
“你等等,问问你三叔。”
陈敏学走到陈三叔的旁边,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陈敏学拿着一块钱回来。
“你回来的时候一人带个二合面馒头回来,大家垫吧垫吧,等交完公粮了我们回去让你婶子擀面条吃。”
“行,那我去了。”
白南浔本来想自己吃碗肉丝面的,想了想还是算了,二合面馒头也不错,自己不能搞得太特殊,走到国营食堂,国营食堂正好刚刚开门,但是馒头还没蒸上气呢。
等了一会儿,拿着第一个蒸屉的二十个馒头,回到粮站和大家一起吃了,一直等到七点半的时候,粮站才开门。
这时粮站的外面已经是人山人海了,随着第一个村的人往里走,小陈家沟的也进到了粮站的院子里。
白南浔还是第一次见到交公粮的场景,他看见排在第一的村长走过去给粮站的收购员发了一根烟。
然后收购员拿着一个铁钎和一个铝制的细孔小圆筛,走到他们的粮食面前,用铁钎扎上装着麦粒的麻袋,麦粒漏出来,用小圆筛子接住。
陈敏学见白南浔目不转睛的看着,一脸的好奇,就走到他身边和他解释:“这是在看粮食里面的杂质,看麦壳啊,石子啊这些有没有筛干净;你看他手里的那个铁钎,我们叫扎心钎。”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