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有备无患
作者:玖拾陆 更新:2024-03-03 08:54
最快更新燕辞归最新章节!
衙门封印,圣上却没有全然放下政务。
他依旧如往日一般,早早起身梳洗,坐在了御书房中,翻看着那些并不紧急、才没有在昨日前处置掉的奏折。
内容多是地方衙门提前送上来、问候新年的。
一溜儿的吉祥话。
在这其中,有几本提到了李邵。
圣上看过后,放在了一旁,问曹公公道:「徐简到了吗?」
曹公公往外头去问。
也是巧了,刚迈出御书房,抬头就见到徐简身影。
「圣上问起国公爷。」曹公公忙迎上去。
徐简解了雪褂子,整理了衣摆袖口,这才跟着进到御前,恭谨行礼后,依言坐下。
圣上抿了口茶,道:「前几日事多,朕都顾不上问你,顺天府里待了一阵,有什么心得?」
这一次,徐简没有搪塞什么「混日子」。
实实在在地,他讲了这些时日的所思所见。
顺天府在办哪些事情、推进如何、与其他衙门彼此做了怎样的协调,与他前一回在顺天府「坐镇」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圣上听得极其专注,时不时颔首。
这是圣上关心他在衙门里的成长吗?
徐简清楚,关心确实关心,但关心的背后,是为了太子深思熟虑。
李邵年幼时,圣上可以时常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些事情。
前年,李邵才从圣上寝宫的东配殿搬出去,自立东宫。
离寝宫与御书房并不远,但毕竟不在眼前了。
朝堂繁忙,圣上想多指点些,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者,居上位者,看到的、想到的,与办事的千步廊衙门,与地方官府,并不全然一致。
御书房里听得再多、三孤们讲解再多,那也是纸上谈兵,不比亲临衙门里、认认真真观政来得更直接。
只有弄明白了底下衙门怎么做事,以后坐在御座上才不会两眼摸黑,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来。
叫臣子们笑一笑,丢皇家脸面,那还算小事。
外行人胡乱指点内行,圣命难为,把政务弄得一团糟,那才要命了。
圣上早年间无心帝位,只想当个闲散皇子,压根就没有好好学过那些。.
以至于皇位落在头上了,才意识到不足。
从被册立太子到登上皇位,短短数月而已,他有心学,又能学得了多少?
幸好先帝留下来的老臣们有能耐,手把手教,帮他渡过了最初的几年光景,慢慢才上了正道。
圣上自己走过弯路,自然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
因此,观政是必须的。
可怎么观、能观出些什么见解来,还得靠悟。
而悟,除了自身之外,当然也要有引路同行之人。
这个人……
徐简看了眼圣上。
他清楚,圣上希望他来做这些。
掌握了圣上的心思,要说什么、怎么说,自然是来之前就预备好了的。
语速放缓,徐简说得并不快,甚至偶尔停下来、佯装思考。
圣上并未催促。
今日毕竟空闲些,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听。
徐简说完,观圣上神色,就知道他对这番总结十分满意。
「单卿跟朕夸你,你又跟朕夸他,」圣上笑了起来,「你们相处倒是真融洽。」
徐简垂着眼,道:「单大人掌管顺天府,有他的一套能耐,臣也不是闭着眼乱夸。」
圣上哈哈大笑。
做得好就
夸。
这很正常。
官员间有理有据、条理分明的夸赞,他是很爱听的。
这说明他作为君王,用人有道,合适的位子放上了合适的棋,发挥了作用。
心情舒畅着,圣上又道:「你没有光坐着打发时间,确实看到了些事,想了不少,朕很欣慰。来,替朕看看这几本折子。」
说完,圣上点了点先前挑出来的基本,示意曹公公把它们拿给徐简。
徐简双手接了,打开来看。
抛却那些恭维的、问安的话,这几本折子的共同点便是「李邵」,且都是认为太子年轻,圣上该让他有更多的历练。
有一本不知道是哪个犄角嘎达窝里送出来的,浑然不知道京城里有点眼色的都不会提去年太子代圣上巡视裕门,还在上头赞许太子的这一次历练之行。
待他看完,圣上道:「朕这一年里也颇为犹豫。
一会儿想着邵儿还年轻,跟着三孤多学一些,把基础夯实了,再让他接触实务。一会儿又想,光听不练,想法必然天真又不够踏实。
就是这种天真,让他做事不沉稳、想一出是一出的,要不然,你也不至于受伤。
你替朕分析分析,是让邵儿早些去各衙门观政,多掌握些实务,还是再让他沉下心跟着老大人们。」
徐简抿唇。
「思考」了好一阵子,他才道:「您既私下与臣说这些,当然不想听一些场面话,那臣就不绕圈子,实话实说。」
圣上颔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又不会拿你问罪。」
「您早早立下太子,便是想好了要把天下交到他的手里,哪怕以后其他皇子有出色的能耐,您也不会另立,而您眼下能这么犹豫,全因您正值壮年、身体康健,」徐简顿了顿,大胆道,「您要是身体欠安、太医都不乐观了,您立刻就把太子踢去千步廊里赶紧观政观一圈了。」
曹公公正给圣上添茶,闻言手上险些一抖。
听听辅国公这话!
实话实说,也太实了!
还好圣上不在意,甚至还失笑了声。
徐简继续说道:「臣以为,有备无患,太子说大不大,说小,来年也有十七了,观政岂会观不明白?」
理是这么一个理,就是这「有备无患」……
圣上看了眼自己撑在大案上的手,年轻人用词真就不讲究,说得好像他过几年就要不行了一样。
罢了,他不计较这些细碎的。
况且,徐简说得也对。
十七岁,不够成熟,但也足够看明白政务了。
「依你的想法,开年后让太子先从六部开始观政吧,」圣上本就有此决断,亦顺水推舟一般把徐简牵进来,「你在顺天府做得就不错,把你这套思路、好好与邵儿说一说,年后就跟着他观政吧。」
衙门封印,圣上却没有全然放下政务。
他依旧如往日一般,早早起身梳洗,坐在了御书房中,翻看着那些并不紧急、才没有在昨日前处置掉的奏折。
内容多是地方衙门提前送上来、问候新年的。
一溜儿的吉祥话。
在这其中,有几本提到了李邵。
圣上看过后,放在了一旁,问曹公公道:「徐简到了吗?」
曹公公往外头去问。
也是巧了,刚迈出御书房,抬头就见到徐简身影。
「圣上问起国公爷。」曹公公忙迎上去。
徐简解了雪褂子,整理了衣摆袖口,这才跟着进到御前,恭谨行礼后,依言坐下。
圣上抿了口茶,道:「前几日事多,朕都顾不上问你,顺天府里待了一阵,有什么心得?」
这一次,徐简没有搪塞什么「混日子」。
实实在在地,他讲了这些时日的所思所见。
顺天府在办哪些事情、推进如何、与其他衙门彼此做了怎样的协调,与他前一回在顺天府「坐镇」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圣上听得极其专注,时不时颔首。
这是圣上关心他在衙门里的成长吗?
徐简清楚,关心确实关心,但关心的背后,是为了太子深思熟虑。
李邵年幼时,圣上可以时常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些事情。
前年,李邵才从圣上寝宫的东配殿搬出去,自立东宫。
离寝宫与御书房并不远,但毕竟不在眼前了。
朝堂繁忙,圣上想多指点些,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者,居上位者,看到的、想到的,与办事的千步廊衙门,与地方官府,并不全然一致。
御书房里听得再多、三孤们讲解再多,那也是纸上谈兵,不比亲临衙门里、认认真真观政来得更直接。
只有弄明白了底下衙门怎么做事,以后坐在御座上才不会两眼摸黑,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来。
叫臣子们笑一笑,丢皇家脸面,那还算小事。
外行人胡乱指点内行,圣命难为,把政务弄得一团糟,那才要命了。
圣上早年间无心帝位,只想当个闲散皇子,压根就没有好好学过那些。.
以至于皇位落在头上了,才意识到不足。
从被册立太子到登上皇位,短短数月而已,他有心学,又能学得了多少?
幸好先帝留下来的老臣们有能耐,手把手教,帮他渡过了最初的几年光景,慢慢才上了正道。
圣上自己走过弯路,自然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
因此,观政是必须的。
可怎么观、能观出些什么见解来,还得靠悟。
而悟,除了自身之外,当然也要有引路同行之人。
这个人……
徐简看了眼圣上。
他清楚,圣上希望他来做这些。
掌握了圣上的心思,要说什么、怎么说,自然是来之前就预备好了的。
语速放缓,徐简说得并不快,甚至偶尔停下来、佯装思考。
圣上并未催促。
今日毕竟空闲些,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听。
徐简说完,观圣上神色,就知道他对这番总结十分满意。
「单卿跟朕夸你,你又跟朕夸他,」圣上笑了起来,「你们相处倒是真融洽。」
徐简垂着眼,道:「单大人掌管顺天府,有他的一套能耐,臣也不是闭着眼乱夸。」
圣上哈哈大笑。
做得好就
夸。
这很正常。
官员间有理有据、条理分明的夸赞,他是很爱听的。
这说明他作为君王,用人有道,合适的位子放上了合适的棋,发挥了作用。
心情舒畅着,圣上又道:「你没有光坐着打发时间,确实看到了些事,想了不少,朕很欣慰。来,替朕看看这几本折子。」
说完,圣上点了点先前挑出来的基本,示意曹公公把它们拿给徐简。
徐简双手接了,打开来看。
抛却那些恭维的、问安的话,这几本折子的共同点便是「李邵」,且都是认为太子年轻,圣上该让他有更多的历练。
有一本不知道是哪个犄角嘎达窝里送出来的,浑然不知道京城里有点眼色的都不会提去年太子代圣上巡视裕门,还在上头赞许太子的这一次历练之行。
待他看完,圣上道:「朕这一年里也颇为犹豫。
一会儿想着邵儿还年轻,跟着三孤多学一些,把基础夯实了,再让他接触实务。一会儿又想,光听不练,想法必然天真又不够踏实。
就是这种天真,让他做事不沉稳、想一出是一出的,要不然,你也不至于受伤。
你替朕分析分析,是让邵儿早些去各衙门观政,多掌握些实务,还是再让他沉下心跟着老大人们。」
徐简抿唇。
「思考」了好一阵子,他才道:「您既私下与臣说这些,当然不想听一些场面话,那臣就不绕圈子,实话实说。」
圣上颔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又不会拿你问罪。」
「您早早立下太子,便是想好了要把天下交到他的手里,哪怕以后其他皇子有出色的能耐,您也不会另立,而您眼下能这么犹豫,全因您正值壮年、身体康健,」徐简顿了顿,大胆道,「您要是身体欠安、太医都不乐观了,您立刻就把太子踢去千步廊里赶紧观政观一圈了。」
曹公公正给圣上添茶,闻言手上险些一抖。
听听辅国公这话!
实话实说,也太实了!
还好圣上不在意,甚至还失笑了声。
徐简继续说道:「臣以为,有备无患,太子说大不大,说小,来年也有十七了,观政岂会观不明白?」
理是这么一个理,就是这「有备无患」……
圣上看了眼自己撑在大案上的手,年轻人用词真就不讲究,说得好像他过几年就要不行了一样。
罢了,他不计较这些细碎的。
况且,徐简说得也对。
十七岁,不够成熟,但也足够看明白政务了。
「依你的想法,开年后让太子先从六部开始观政吧,」圣上本就有此决断,亦顺水推舟一般把徐简牵进来,「你在顺天府做得就不错,把你这套思路、好好与邵儿说一说,年后就跟着他观政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