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投稿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2-12-24 03:16
谷雨带着张树成来到小院的一角,伸手指向一小片地的试验田。
现在麦收已经过去了,谷雨种的是玉米。
还有一部分花生。
其实长期以来宁夏被认为不适合花生种植,历史上也只有零星的花生种植记载,而且产量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是从眼前的玉米和花生的长势来看,非常的茂盛。
花生没有对比参照,但玉米却是比墙外地里长得更好。
“添加了蚯引粪之后,试验田的玉米苗苗平均比对照组的高了百分之十,这是因为蚯引粪富含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谷雨给张树成介绍道:“这些微生物不仅使复杂物质矿化为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效物质,而且还合成一系列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同时蚯引粪具有很好的孔性、通气性、排水性和高的持水量;微小的颗粒状还能帮助增进土壤与空气尽可能地接触,因为它们同土壤混合后使土壤不再板结和坚硬,对改善盐碱地和戈壁滩有很大帮助。”
“蚯引粪养分全面,具有单一使用绝不烧根的特点,是各类花卉最理想的肥料,其实从经济效益上来讲,把蚯引粪卖给花卉养殖基地更为划算,不过咱们的国家经济实力还没有发展道那一步,银川太小,花卉需求量不大,至少得十年以后才能考虑。”
张树成笑道:“德宝对经济的判断很有前瞻性啊。不过这已经很好了,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吃饱饭才是第一位的,眼下还是先把戈壁滩的土地改造好,至于开展花卉种植,我想以后有机会的。”
这话当然对,吊庄户们现在肯定要以种粮食为主,其他为辅。
谷雨接着道:“这个我也知道,我考虑咱们玉泉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将来肯定要发展经济作物,不管什么经济作物,蚯引粪都是最好的肥料。”
“德宝我看你心里很有一张蓝图啊,你是不是想把蚯引养殖项目推广出去?”张树成又问道。
“那肯定得推广啊,等这些鸡长大了,咱们店就可以扩大到县里去了。”马喊水比张树成还要着急。
本来他是个人精,很注意在领导面前给两个孩子竖立形象,但是一想到自家的店面,要是再用了自家娃培养出来的更好的鸡,让味道再上一个档次,那生意肯定会更好。
他早就想好了,要是在开分店,就让尕娃在镇上经营,让水旺拿着海吉土鸡的牌子去县城开去。
谷雨看了马喊水一眼,没有附和他,而是认真的说:“张主任,咱们推广是可以推广的,但是为了咱吊庄移民着想,先做几个试点推广,我把他们教会了,等他们也成功了,再继续扩大不迟。”
老百姓虽然生存能力强大,但是在这方面没经验,没技术,容易瞎干,有他盯着指导,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张树成点点头,他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员,所以也不催促,转头对马德福道:“德福,这是就交给你了,你们兄弟俩强强联手,兄弟同性,其利断金。”
“好,主任。”马德福点点头。
方法他想好了,先在金滩村推广,然后以吊庄办的名义组织人学习,谁考试过了谁养。
张树成拍拍谷雨的肩膀:“德宝,你是咱吊庄户的明星典型,你还有什么需要,尽管给我说。”
谷雨想了想道:“张主任,额还真的有个需求。”
“你说。”
“我研究蚯引养殖有好几个月了,也有些心得,所以写了两篇论文想发表,但是我才十四五,所以我想用我哥的名义发表。”
张树成看了看马德福,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便点头同意了。
等张树成离开之后,马德福问谷雨:“德宝,你为什么一定要用我的名义发表论文?”
谷雨道:“一方面让你深度参与这项工作,为你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乃是农校出来的学生,具体工作中研究出这样的论文,符合现实逻辑。”
马德福摇摇头道:“你还知道你这番动作,不符合现实逻辑啊?”
谷雨不以为然摆手道:“写论文,发表论文需要现实逻辑,但现实不需要逻辑,我有本事,还想把这套本事传给大家,那是我乐意。”
马德福直接无语了。
……
《宁夏农林科技》杂志社位于自治区首府,是省农林科学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杂志。
杂志每两个月发行一次,主要刊登节水农业、生物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御、林木培育、作物栽培等农业方面的论文。
其中侧重适合在自治区开展的农业项目,接受自治区内外外研究机构及个人研究者的投稿。
当然,宁夏在全国内经济比较落后,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资金不多,开展农业技术研究的机构和从业人员也少,所以几乎每期都要为合格的稿件而头疼。
要不然早就和其他省份的期刊一样,改成月刊了。
现在距离下一期定稿还有两星期时间,但杂志社依旧没有收集到足够的合格稿件,《宁夏农林科技》杂志主编王永江又开始头疼了。
“小丽,你去看看信箱里还有稿子没?要是还没有,那就只能让老曹、老何他们写几篇出来了。”王永江催促着杂志编辑王丽。捌戒仲文网
“好的。”王丽跑着去了。
“哎。”王永江继续发愁。
对于一份农业科技期刊来说,最缺的是什么,经费啊!
要是等刊登有质量的论文,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既可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又能在省里露脸,要是得到了表彰,杂志社的经费就不成问题了。
那么杂志社就有希望由双月刊变成月刊,他王永江也算对得起《宁夏农林科技》的列祖列宗了。
正琢磨着呢,王丽拿回来一批稿件,和王永江一起审稿。
王丽负责初审,确定论文行文符不符合规范,有没有明显的漏洞;王永江则从专业角度进行复审,确定论文有没有价值。
俩人边看边聊,在评审过程中,王永江还不时点评几句,既是给王丽解释自己拒稿或者录用的原因,也是借机给她上课。
和往常一样,今天收到的稿件数量不多,没过多久,就快看完了,让王永江感到遗憾的是,稿件的质量依旧不高,看样子只能想着找农科院的几位研究员帮忙写几篇文章,好填补上版面的空缺了。
“主编,这篇文章看着挺不错的,就是投稿人的身份有点问题,不是高校,也不是研究机构的!到底该怎么处理?”
“哦,拿过来我看看!”王永江伸手要过论文,一看标题——《蚯引低成本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
再看作者栏——海吉县玉泉营吊庄办公室马德福。
现在麦收已经过去了,谷雨种的是玉米。
还有一部分花生。
其实长期以来宁夏被认为不适合花生种植,历史上也只有零星的花生种植记载,而且产量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是从眼前的玉米和花生的长势来看,非常的茂盛。
花生没有对比参照,但玉米却是比墙外地里长得更好。
“添加了蚯引粪之后,试验田的玉米苗苗平均比对照组的高了百分之十,这是因为蚯引粪富含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谷雨给张树成介绍道:“这些微生物不仅使复杂物质矿化为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效物质,而且还合成一系列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同时蚯引粪具有很好的孔性、通气性、排水性和高的持水量;微小的颗粒状还能帮助增进土壤与空气尽可能地接触,因为它们同土壤混合后使土壤不再板结和坚硬,对改善盐碱地和戈壁滩有很大帮助。”
“蚯引粪养分全面,具有单一使用绝不烧根的特点,是各类花卉最理想的肥料,其实从经济效益上来讲,把蚯引粪卖给花卉养殖基地更为划算,不过咱们的国家经济实力还没有发展道那一步,银川太小,花卉需求量不大,至少得十年以后才能考虑。”
张树成笑道:“德宝对经济的判断很有前瞻性啊。不过这已经很好了,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吃饱饭才是第一位的,眼下还是先把戈壁滩的土地改造好,至于开展花卉种植,我想以后有机会的。”
这话当然对,吊庄户们现在肯定要以种粮食为主,其他为辅。
谷雨接着道:“这个我也知道,我考虑咱们玉泉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将来肯定要发展经济作物,不管什么经济作物,蚯引粪都是最好的肥料。”
“德宝我看你心里很有一张蓝图啊,你是不是想把蚯引养殖项目推广出去?”张树成又问道。
“那肯定得推广啊,等这些鸡长大了,咱们店就可以扩大到县里去了。”马喊水比张树成还要着急。
本来他是个人精,很注意在领导面前给两个孩子竖立形象,但是一想到自家的店面,要是再用了自家娃培养出来的更好的鸡,让味道再上一个档次,那生意肯定会更好。
他早就想好了,要是在开分店,就让尕娃在镇上经营,让水旺拿着海吉土鸡的牌子去县城开去。
谷雨看了马喊水一眼,没有附和他,而是认真的说:“张主任,咱们推广是可以推广的,但是为了咱吊庄移民着想,先做几个试点推广,我把他们教会了,等他们也成功了,再继续扩大不迟。”
老百姓虽然生存能力强大,但是在这方面没经验,没技术,容易瞎干,有他盯着指导,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张树成点点头,他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员,所以也不催促,转头对马德福道:“德福,这是就交给你了,你们兄弟俩强强联手,兄弟同性,其利断金。”
“好,主任。”马德福点点头。
方法他想好了,先在金滩村推广,然后以吊庄办的名义组织人学习,谁考试过了谁养。
张树成拍拍谷雨的肩膀:“德宝,你是咱吊庄户的明星典型,你还有什么需要,尽管给我说。”
谷雨想了想道:“张主任,额还真的有个需求。”
“你说。”
“我研究蚯引养殖有好几个月了,也有些心得,所以写了两篇论文想发表,但是我才十四五,所以我想用我哥的名义发表。”
张树成看了看马德福,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便点头同意了。
等张树成离开之后,马德福问谷雨:“德宝,你为什么一定要用我的名义发表论文?”
谷雨道:“一方面让你深度参与这项工作,为你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乃是农校出来的学生,具体工作中研究出这样的论文,符合现实逻辑。”
马德福摇摇头道:“你还知道你这番动作,不符合现实逻辑啊?”
谷雨不以为然摆手道:“写论文,发表论文需要现实逻辑,但现实不需要逻辑,我有本事,还想把这套本事传给大家,那是我乐意。”
马德福直接无语了。
……
《宁夏农林科技》杂志社位于自治区首府,是省农林科学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杂志。
杂志每两个月发行一次,主要刊登节水农业、生物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御、林木培育、作物栽培等农业方面的论文。
其中侧重适合在自治区开展的农业项目,接受自治区内外外研究机构及个人研究者的投稿。
当然,宁夏在全国内经济比较落后,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资金不多,开展农业技术研究的机构和从业人员也少,所以几乎每期都要为合格的稿件而头疼。
要不然早就和其他省份的期刊一样,改成月刊了。
现在距离下一期定稿还有两星期时间,但杂志社依旧没有收集到足够的合格稿件,《宁夏农林科技》杂志主编王永江又开始头疼了。
“小丽,你去看看信箱里还有稿子没?要是还没有,那就只能让老曹、老何他们写几篇出来了。”王永江催促着杂志编辑王丽。捌戒仲文网
“好的。”王丽跑着去了。
“哎。”王永江继续发愁。
对于一份农业科技期刊来说,最缺的是什么,经费啊!
要是等刊登有质量的论文,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既可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又能在省里露脸,要是得到了表彰,杂志社的经费就不成问题了。
那么杂志社就有希望由双月刊变成月刊,他王永江也算对得起《宁夏农林科技》的列祖列宗了。
正琢磨着呢,王丽拿回来一批稿件,和王永江一起审稿。
王丽负责初审,确定论文行文符不符合规范,有没有明显的漏洞;王永江则从专业角度进行复审,确定论文有没有价值。
俩人边看边聊,在评审过程中,王永江还不时点评几句,既是给王丽解释自己拒稿或者录用的原因,也是借机给她上课。
和往常一样,今天收到的稿件数量不多,没过多久,就快看完了,让王永江感到遗憾的是,稿件的质量依旧不高,看样子只能想着找农科院的几位研究员帮忙写几篇文章,好填补上版面的空缺了。
“主编,这篇文章看着挺不错的,就是投稿人的身份有点问题,不是高校,也不是研究机构的!到底该怎么处理?”
“哦,拿过来我看看!”王永江伸手要过论文,一看标题——《蚯引低成本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
再看作者栏——海吉县玉泉营吊庄办公室马德福。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