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修复瓷
作者:意万重 更新:2022-09-12 19:23
叶晋连忙说:“二位先别争了,这只香炉我暂时还想研究一下。”
难得有一只精品香炉作为参考,怎么着,也得等他研究透彻了,才会卖掉。
二人没有强求,不过纷纷表示,如果将来叶晋有意转让,一定要通知他们,叶晋也答应下来。
接着,李弘奇让董海雁将铜钱拿了出来,一一仔细看过:“这些都算得上是小精品,看来你爷爷生前应该也是收藏爱好者吧?”
董海雁神色忧伤:“是的,我爷爷收藏古玩好些年了,不过我奶奶说,要不是他喜欢收藏古玩,可能就不会生病了。”
“她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李弘奇觉得挺奇怪的,什么时候收藏古玩会导致生病了,难不成是因为经常接触化学做旧的古玩?
董海雁有些语塞,过了半晌,才说道:“我爷爷上半年买……请了一尊鎏金佛像……”
听到这里,叶晋率先反应了过来,和李弘奇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明白了,这不就是昨天他们在交流会上,闲聊时听说的一个故事嘛。
这不能说太巧,毕竟湖兴的古玩圈子就这么大,相互之间认识或者听说的可能性很大。
李弘奇当即问道:“你爷爷是不是叫董言伦?”
董海雁连连点头:“对呀,你认识他吗?”
李弘奇表示见过一面:“你要处理这些铜钱,其实应该找你爷爷的朋友,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董海雁弱弱地说:“我平时不关注古玩收藏的。”
李弘奇听了这话,这个话题也不用继续下去了,既然董海雁什么都不懂,他也省得多费口舌,直接说道:“这些铜钱我都可以收下,一共算五千五怎么样?”
“啊!”董海雁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有这么多吗?”
李弘奇笑着说:“我也不瞒你,我出这个价,多少还有些赚头,但话又说回来,这是朋友之间的价格,古玩这个行业,没有渠道,什么东西都卖不出价。你如果同意,我现在就把钱给你。”
董海雁连连点头,本来她连一块钱一枚都想卖掉了,现在高兴还来不及呢,哪会拒绝。
李弘奇当即从包里取了钱,让董海雁当面点清,董海雁第一次拿了这么多现金,感觉手都在发抖,数了三遍才数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她的小挎包。
叶看见董海雁这个样子,问道:“雁子,你家住哪?”
董海雁回道:“就在蓝湖苑,离这边步行应该也就十多分钟,一会我走回去就行了。”
叶晋说:“安玉佳,要不你先陪着雁子先回去吧。”
安玉佳虽然想留下来,但看到董海雁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还是一口答应了。
叶晋送她俩到茶馆门口,返回自己的座位,就听李弘奇说:“明明捡了漏,是件喜事,最后却变成了丧事,还真是人生无常啊。”
“这就是命吧。”
陆振光指着他买到的瓷器说:“就像这件瓷器,本来价钱都已经讲好了,买家却没带够钱,回去拿钱,我都以为我没机会了,过了一个小时再去那个摊位,没想到东西还在,一问才知道,之前那个买家一直没来,这不就说明,我跟它有缘吗!”
李弘奇说道:“不是我故意讲晦气话啊,你难道就没想过,万一之前那个买家是觉得它有问题,故意不来呢?”
陆振光笑呵呵地说:“我玩收藏都好几年了,怎么会连这一点都没想到,我之前就仔细看过,胎釉等方面,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叶晋说:“陆老师,能不能让我看一下?”
李弘奇表示没问题。
叶晋捧起了这件造型看起来有些奇特的瓶子,只见它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而且有五根之多,通体施豆青釉。
普通人第一眼看到这种瓶子,很难想象用它做什么,其实这种特殊的瓶子发源于东汉,历经三国西晋、南朝、五代、两宋、元和清代,其间不断发展变化。
这种器型的瓷器一开始也不是只有五根管,而是多管瓶。这个器形呢最初代表的是五谷丰登,属于明器用来装粮食的,所以管只是装饰不与器体相通。这种瓶子以五管为主,还有四管、六管、七管、十管和十五管的,据说有通天地的作用。
当到了宋朝,这种瓶子因为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发展出了新用途,插花,之后用途就一直没有变过。
这件五管瓶,从胎釉等特征来看,应该是乾隆时期的官窑作品,他看了一圈,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地方,确实是一件真品。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件瓷器给他的感觉怪怪的,古玩这一行,直觉很重要,有些时候,哪怕眼力不济,凭借直觉也可以摆脱走眼的厄运。
但现在不是买卖,他总不能以直觉为由,说这件瓷器不对,况且直觉也是会出错的。
“可能还是我水平不够吧。”
叶晋正想把瓷器放回去,手扶的地方,突然感觉有些异样,连忙仔细摸了摸,大脑灵光一闪,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又用手指轻轻弹了弹,果然,声音有一种断裂、停顿感。
李弘奇也听到了声音,疑惑地说道:“怎么回事,我好像觉得声音有些不对呀。”
“声音不对?怎么可能!”陆振光不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否则他就好像是个小丑了。
“陆老师,要不你自己听一下。”叶晋将瓷器放到陆振光面前。
陆振光神色稍显犹豫,半晌,还是用手指轻轻弹了弹,果然声音不对劲,这让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关于陶瓷的声音,古代文献中有诸如“声如馨”、“声音清越”、“声音悠扬”、“声如击木”等描述,说明古人已经注意到声音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
不过,陶瓷由于胎、釉、烧制火候等多方面原因,声音必然会有一定差别,而且声音鉴定只是一种感觉,所以不能用来鉴定新老瓷器,仅限于检测陶瓷器物是否带有冲线、裂痕或大块缺肉等伤残。
一般而言,完整器的声音,听起来圆转清脆,余音较长;伤残器的声音,缺乏流畅感和完整性,伤残较重的器物在敲击时还会发出破声。
这也是为什么,陆振光听了声音后,脸色不好看的原因,这件瓷器居然是一件修复器。ŴŴŴ.BIQUGE.biz
“怎么会是修复器呢?”
陆振光还是不愿意相信这一点,直到叶晋指出了修复过的地方,他仔细看过后,才长叹了一声:“这人的修复水平,怎么这么高啊!”
“我看看。”
李弘奇观察了修复过的地方,啧啧称奇:“水平确实高啊,如果不经过细致的观察,根本就发现不了破绽,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叶晋说道:“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有一种新办法,用石膏等材料填补器物的残缺部位,恢复器物的原有形状和纹饰,再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由于采用了喷枪和透明的仿瓷漆,如果色彩调制较好,可以接近完好无损的效果。”
陆振光苦笑道:“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造假技术也越来越高,或许要不了多久,连专家都看不出来了吧。”
李弘奇说:“老陆,你也不要杞人忧天,我一贯认为,假的永远是假的,总会有破绽,只是咱们可能一时水平不到,才看不出来。看不出来不要紧,一直学呗,咱们跟造假人一起提升就行了。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
难得有一只精品香炉作为参考,怎么着,也得等他研究透彻了,才会卖掉。
二人没有强求,不过纷纷表示,如果将来叶晋有意转让,一定要通知他们,叶晋也答应下来。
接着,李弘奇让董海雁将铜钱拿了出来,一一仔细看过:“这些都算得上是小精品,看来你爷爷生前应该也是收藏爱好者吧?”
董海雁神色忧伤:“是的,我爷爷收藏古玩好些年了,不过我奶奶说,要不是他喜欢收藏古玩,可能就不会生病了。”
“她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李弘奇觉得挺奇怪的,什么时候收藏古玩会导致生病了,难不成是因为经常接触化学做旧的古玩?
董海雁有些语塞,过了半晌,才说道:“我爷爷上半年买……请了一尊鎏金佛像……”
听到这里,叶晋率先反应了过来,和李弘奇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明白了,这不就是昨天他们在交流会上,闲聊时听说的一个故事嘛。
这不能说太巧,毕竟湖兴的古玩圈子就这么大,相互之间认识或者听说的可能性很大。
李弘奇当即问道:“你爷爷是不是叫董言伦?”
董海雁连连点头:“对呀,你认识他吗?”
李弘奇表示见过一面:“你要处理这些铜钱,其实应该找你爷爷的朋友,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董海雁弱弱地说:“我平时不关注古玩收藏的。”
李弘奇听了这话,这个话题也不用继续下去了,既然董海雁什么都不懂,他也省得多费口舌,直接说道:“这些铜钱我都可以收下,一共算五千五怎么样?”
“啊!”董海雁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有这么多吗?”
李弘奇笑着说:“我也不瞒你,我出这个价,多少还有些赚头,但话又说回来,这是朋友之间的价格,古玩这个行业,没有渠道,什么东西都卖不出价。你如果同意,我现在就把钱给你。”
董海雁连连点头,本来她连一块钱一枚都想卖掉了,现在高兴还来不及呢,哪会拒绝。
李弘奇当即从包里取了钱,让董海雁当面点清,董海雁第一次拿了这么多现金,感觉手都在发抖,数了三遍才数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她的小挎包。
叶看见董海雁这个样子,问道:“雁子,你家住哪?”
董海雁回道:“就在蓝湖苑,离这边步行应该也就十多分钟,一会我走回去就行了。”
叶晋说:“安玉佳,要不你先陪着雁子先回去吧。”
安玉佳虽然想留下来,但看到董海雁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还是一口答应了。
叶晋送她俩到茶馆门口,返回自己的座位,就听李弘奇说:“明明捡了漏,是件喜事,最后却变成了丧事,还真是人生无常啊。”
“这就是命吧。”
陆振光指着他买到的瓷器说:“就像这件瓷器,本来价钱都已经讲好了,买家却没带够钱,回去拿钱,我都以为我没机会了,过了一个小时再去那个摊位,没想到东西还在,一问才知道,之前那个买家一直没来,这不就说明,我跟它有缘吗!”
李弘奇说道:“不是我故意讲晦气话啊,你难道就没想过,万一之前那个买家是觉得它有问题,故意不来呢?”
陆振光笑呵呵地说:“我玩收藏都好几年了,怎么会连这一点都没想到,我之前就仔细看过,胎釉等方面,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叶晋说:“陆老师,能不能让我看一下?”
李弘奇表示没问题。
叶晋捧起了这件造型看起来有些奇特的瓶子,只见它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而且有五根之多,通体施豆青釉。
普通人第一眼看到这种瓶子,很难想象用它做什么,其实这种特殊的瓶子发源于东汉,历经三国西晋、南朝、五代、两宋、元和清代,其间不断发展变化。
这种器型的瓷器一开始也不是只有五根管,而是多管瓶。这个器形呢最初代表的是五谷丰登,属于明器用来装粮食的,所以管只是装饰不与器体相通。这种瓶子以五管为主,还有四管、六管、七管、十管和十五管的,据说有通天地的作用。
当到了宋朝,这种瓶子因为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发展出了新用途,插花,之后用途就一直没有变过。
这件五管瓶,从胎釉等特征来看,应该是乾隆时期的官窑作品,他看了一圈,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地方,确实是一件真品。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件瓷器给他的感觉怪怪的,古玩这一行,直觉很重要,有些时候,哪怕眼力不济,凭借直觉也可以摆脱走眼的厄运。
但现在不是买卖,他总不能以直觉为由,说这件瓷器不对,况且直觉也是会出错的。
“可能还是我水平不够吧。”
叶晋正想把瓷器放回去,手扶的地方,突然感觉有些异样,连忙仔细摸了摸,大脑灵光一闪,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又用手指轻轻弹了弹,果然,声音有一种断裂、停顿感。
李弘奇也听到了声音,疑惑地说道:“怎么回事,我好像觉得声音有些不对呀。”
“声音不对?怎么可能!”陆振光不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否则他就好像是个小丑了。
“陆老师,要不你自己听一下。”叶晋将瓷器放到陆振光面前。
陆振光神色稍显犹豫,半晌,还是用手指轻轻弹了弹,果然声音不对劲,这让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关于陶瓷的声音,古代文献中有诸如“声如馨”、“声音清越”、“声音悠扬”、“声如击木”等描述,说明古人已经注意到声音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
不过,陶瓷由于胎、釉、烧制火候等多方面原因,声音必然会有一定差别,而且声音鉴定只是一种感觉,所以不能用来鉴定新老瓷器,仅限于检测陶瓷器物是否带有冲线、裂痕或大块缺肉等伤残。
一般而言,完整器的声音,听起来圆转清脆,余音较长;伤残器的声音,缺乏流畅感和完整性,伤残较重的器物在敲击时还会发出破声。
这也是为什么,陆振光听了声音后,脸色不好看的原因,这件瓷器居然是一件修复器。ŴŴŴ.BIQUGE.biz
“怎么会是修复器呢?”
陆振光还是不愿意相信这一点,直到叶晋指出了修复过的地方,他仔细看过后,才长叹了一声:“这人的修复水平,怎么这么高啊!”
“我看看。”
李弘奇观察了修复过的地方,啧啧称奇:“水平确实高啊,如果不经过细致的观察,根本就发现不了破绽,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叶晋说道:“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有一种新办法,用石膏等材料填补器物的残缺部位,恢复器物的原有形状和纹饰,再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由于采用了喷枪和透明的仿瓷漆,如果色彩调制较好,可以接近完好无损的效果。”
陆振光苦笑道:“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造假技术也越来越高,或许要不了多久,连专家都看不出来了吧。”
李弘奇说:“老陆,你也不要杞人忧天,我一贯认为,假的永远是假的,总会有破绽,只是咱们可能一时水平不到,才看不出来。看不出来不要紧,一直学呗,咱们跟造假人一起提升就行了。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