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颜色字号[很大]
第二百七十一章 林黛玉入金州
作者:键盘战斗家    更新:2022-10-05 23:22
  金江镇对蛮族了如指掌,蛮族对金江镇也了如指掌。
  六七年前。
  唐清安靠海而神出鬼没,在漫长的海疆,打的蛮族无可奈何,放弃了沿海。
  如今金江镇上了岸,且占据了大量的地方,而蛮族如今在辽左的底盘,都深处内地。
  此利大减。
  至于奴儿干司,乃至关外草原,更不是现在的金江镇能够的到的地方。
  所以蛮族从各方面,对金江镇的实力都极其了解。
  粮食每年所获多少都有定数。
  皇台吉在海州留了杜度,多铎,兵力充足,足够防御,因此营口这月余来,的确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营口各部,最多突袭到塔山,就算能绕过塔山,还有大河挡道,根本无力威胁到海州。
  杜度虽然年轻,可是因为其父的事情,很早就被老奴重用,又有阿济格这等猛将。
  以此几人同心协力,把海州布防的极为稳固。
  他们主守,阿济格则以攻代守,和营口的镇江军各部,互相阻击厮杀。
  大仗不多,小仗不断。
  各处战斗的汇报,包括探马之间的交锋,合计不下于百次。
  哪怕是阿济格都感到疲惫。
  远道而来的金江军各部,更为疲困。
  终归还是选择退回营口,修整一段时日,积蓄军力。
  营口后方是盖州。
  盖州兵多,营口兵少。
  加上营口又处于前线,需要防守的耀州驿,梁房口关,平山等都不敢疏忽。
  因此营口本身也只调了两千兵,然后是李如靖,徐聚费,赵学颜,潘驯,葛世峰等年轻小将。
  他们各队加起来合计还有数百人,总共不到三千人。
  军中旁的将领可能会对这些军中子弟有些优待,郑刚却不会。
  他在军校两年,接触的都是军中子弟。
  对这些桀骜的军中子弟,他只有一个手段,落到他手中的,打。
  这些人出身高。
  见识,家传等等优势,都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这是他们的优势,改变不了。
  所以郑刚不认为他们缺的是学习,认为他们缺的是畏惧。
  酷面教官郑刚。
  军校子弟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被郑刚逮住。
  以此,李如靖,徐聚费,赵学颜,潘驯,葛世峰等人,被郑刚揪来他面前。
  毫不留情面的,唾沫都飞到众人的脸上,痛骂他们。
  “哈,这就是你们的本事?”
  骂完后,郑刚鄙视了一句。
  赵学颜因为其父的原因,最是受不得别人的嘲讽,哪怕畏惧郑刚,也忍不住反驳。
  “我们杀敌最多。”
  不提此事还好,听闻,郑刚大怒,上前就踢。
  “将军好像说过,不准无故打人。”
  潘驯小声提示道。
  郑刚冷笑两声,放过了赵学颜。
  潘驯见郑刚向自己走来,面色大变,此人如何这般粗蛮,自己不过说了一句话而已。
  果不然。
  郑刚上前就踢。
  “老子就打你了,你去跟将军告状,我等着你。”
  唐清安的确提倡过。
  可是军队的事,有些事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的清的,因此对于打骂,金江军仍然不少将领习惯如此。
  潘驯一声不吭。
  告状是肯定不可能的。
  不然他在军中是留不住了的。
  郑刚把潘驯的神色看在眼里,知道这等人心思最复杂,冷笑两声。
  “你这个狗东西,心里肯定暗骂老子,认为你和赵学颜都是赵缑用的后辈。
  因此老子只敢拿你们两个出气,老子说的可对?”
  潘驯立马摇头。
  对于这个话题,军中一向避免,从来没人在他们两人面前谈此事。
  将军虽然对他们二人一视同仁,可是有些猜疑还是避免不了。
  他反正无所谓,倒是好兄弟赵学颜极为敏感。
  闻言,赵学颜眼睛瞪了起来。
  他忍不住了。
  他可以接受被打,但是绝对不会接受此话。
  “哼。”
  郑刚指着两人骂道。
  “你们两个不服气,老子也不服气你们这些人,把自己的手下当做袍泽还是向上爬的草芥?
  别处杀敌少,但是全须的回来了,你们呢?
  我今天明话告诉你们,你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就都跟老子滚,将军的面子我也不卖。”
  这话一出来。
  别说其余人,就是赵学颜都立马低头。
  此人委实太牛逼了。
  牛逼一词,他们是跟将军学的。
  很对味。
  因此通过这些子弟的口,传的军中都在用。
  敢说不给将军面子的人,这种话都能当众说出来,果然不愧是前些年能做出那等事的人。
  “在我这里,只有遵守军令,心中有袍泽的人,你们这等有关系的子弟。
  想要在我这里,通过士兵的性命来立功向上爬,你们尽可以试试看。”
  李如靖稳得住。
  听闻此人的言论,心里也不再奇怪。
  难怪此人来营口替代李胜虎将军,短短的时日,军中军心极强,威望甚重。
  葛世峰也被骂醒。
  因为只想着报仇,他倒是杀的猛,可是手下士兵同样伤亡惨重,已经打残了。
  把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郑刚暗自点了点头。
  军校立校几年了。
  一代不如一代。
  他们教官常如此评价。
  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原来军校的学生,都从困苦,血泪中走来,吃的苦,忍的委屈,哪怕有刺头,同样也是出众的。
  如今的军校。
  刺头越来越多,却变了味。
  是真刺头了。
  就像刚才他用了心思的大骂,换成现在军校的学生,绝对不会像眼前几人。
  同样的不敢反抗,却不会认真的沉思。
  原来军校的刺头。
  是有才的。
  如今军校的刺头。
  是顽劣子弟。
  变了形势,现在军校的听话努力学习的学生,才是有才的。
  可是比起最初几代的一些刺头,又少了坚韧和灵活。
  总之。
  郑刚对眼前几人,其实还真的很满意。
  虽然如此,他面不改色,没有因为几人的服气就改口,同样大骂了半日。
  把众人骂得,吓得面色苍白,才饶了他们。
  营口战事渐停,动静不大却激烈的战事,士兵伤亡不少,且人人精疲力尽。
  唐清安收到郑刚的军报,只能按下了。
  批示。
  自己把控。
  郑刚收到将军的回复,也不在顾虑,完全照自己的心意来办。
  骚扰海州。
  不能以凭白浪费军士为代价。
  在他看来,为朝廷如此的损兵,完全不值当。
  锦州。
  真的要靠自己了。
  唐清安也得知了京城如今的形势,有些看不懂。
  按照红楼的描述。
  锦州应该是没有失去的,不然自己舅舅为贾府打理的庄子可就保不住了。
  这也是唐清安,结合现实,参考红楼推断的大势。
  他早就认为北镇保不住。
  因为红楼中,他舅舅今年年底入京,为贾府送租子,贾珍埋怨租子少。
  乌进孝回只有七八处庄子。
  而贾府在辽东的庄子原来有三个地方,沈辽一片,自己入辽东前就被卖了。
  然后就是北镇旁大小黑山。
  最后则是宁远附近的庄子。
  宁远附近的宁国府的庄子,也就是七八处。
  所以北镇在红楼中,肯定是已经陷落了的,因此唐清安一开始,也认为北镇是保不住。
  可是他到底搅动了很大的局面,锦州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变动,导致陷落。
  他有些拿不准。
  看起来诸事都符合,例如史鼐两回外放,第一回外放就是无功而回,正好贴合他赴辽东。
  又正好符合他前番被召回京城。
  如果没有变,他还有第二回外放。
  这些轨迹,仍然都符合红楼原文中的事宜,那么锦州就应该不会陷落。
  可是自己到底也参与其中,不可能没有变化,如此复杂的形势,有些令他分不清。
  也不敢把希望都放到这些上面。
  毕竟形势不一样了。
  看不透锦州的未来,令唐清安有些烦闷。
  到了他这等地步,委实不该如此,不过这些年习惯了如此,一时有些不适应。
  皇帝肯定是夺权了。
  怎么夺权的他不知道,所以太上皇是不是死了,他也不敢肯定。
  但是应该没有。
  红楼中只写了太妃死,可没写太上皇死,而且也没有描述京城政变等。
  这同样令唐清安搞不懂。
  如果太上皇没死,以他的本事,如何会被人夺权呢。
  这几年。
  唐清安对于太上皇的内斗方面的谋略一道,还是极为佩服的。
  林如海早就应该死了。
  因为自己的关系,早早的派去了神医,以此逃过了一劫,没有想到还有一层劫难。
  唐清安也搞不懂。
  林如海最后的结局。
  营口方面积蓄了半个月,又开始陆续动兵了。
  还没收到郑刚的军报,先收到了贾府送来林如海的求救。
  “此人的确有才。”
  唐清安把书信交给了贾鉴。
  贾鉴扫了两眼,明白了其用意。
  “国家流放罪官,一处是海南,一处则是辽东,此人倒是能断尾求生。”
  贾鉴称赞道。
  如今的局面,此人如果还想求免罪,那不但不能免罪,反而一定会死。
  但是把关系提前都用来操作流放之事上,保住性命倒是不难办成。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看穿并且能主动放下,也是有些魄力。
  “既如此,你帮我写封奏疏,让他来,都是贾府的姑爷嘛。”
  唐清安笑道。
  一番操作下来。
  林如海全家被抄,流放辽东。
  林黛玉作为其女,理当一同流放,可毕竟有贾母在,保住林黛玉还是可以办到的。
  林黛玉哭哭啼啼。
  “祖母,放我去辽东吧,我想要亲自照顾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