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人心之下路早已注定
作者:坟土荒草 更新:2024-08-24 11:10
<script>app2();
对于这个答案,所有的羌族头人都是一个感觉,那就是难以置信,但是在接受这个现实之后去思考,却发现貌似每一次羌汉冲突,都不是缔结契约的那些部族和汉室之间引起的。
甚至说的过分一点,那些和汉室缔结契约的部族在发现羌汉矛盾之后甚至还左右奔走,尽可能在协调,但最后少不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羌族和汉室之间的那根弦绷的太紧了,所谓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绷断,然后双方肯定开战。
至于缔结契约的那些个部族为什么没有首先和汉室发生冲突实在太简单不过了,对于这种首批投靠过来的部落总需要做一个样板,给后来人予以自信,怎么可能乱来,自然不可能出现冲突。
当然这些话荀攸是不可能告诉这些羌人头人,他现在只是诱导性的将羌人引到他需要的思考角度而已。
有了这么一个事实之后,所有的羌人头人对于以前接连不断的冲突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原来不是汉室不讲理,而是我们双方根本没说清楚。
零羌和汉室缔结的誓约,零羌肯定遵守,而汉室也同样遵守,但是别的部落可不知道这些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汉室弄不明白零羌和别的羌族的区别,自然要求那些部落也遵守,如此矛盾自然出现了。
荀攸的话虽说有偷换概念的地方,但是大致上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这么短短一瞬间羌族头人是不可能寻找更正确的答案的。
这个回答让所有的羌人头人都站在了一个同样的角度。看问题的统一性高了很多,也同样明白这件事该怎么解决,聪明的羌人头人已经开始看向任羌王马超了。
就如之前荀攸话中特意的暗示一般,羌族每一个部落的头人都明白。他们任何一个部族和汉室都不对等,他们和汉室缔结的契约其实只能约束他们自己,而不可能约束所有的羌族。
问题是对于汉室来说,约束一个部落的契约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需要的是约束整个羌族,或者大多数羌族的契约。
羌族部落以前和汉室签订的约定一直都是以自己部落签订的。而汉室则认为是和整个羌族签订的,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玩意,根本就是鸡同鸭讲。
没一个部落能代表羌族,那就是当时羌族的实际情况,守卫祖地的大长老也不能代表羌族,他们代表各自的部落。最多他们的部落更强大一些,但是他们无法代表一整个的羌族。
任何一个独立的部落不会让其他部落代表自己,毕竟这代表着臣服和依附,同样也不会有任何一部落去代表非自己臣属的部落,因为这意味着挑衅。
唯一一个能代表羌族的只有羌王,同样能代表汉室的也只有汉天子,或者假节钺的丞相。
也就是说现在要缔结一个羌汉和谐共处的契约。一个不是以武力为保证,而是以信任为约束的契约,必须要由羌王和汉天子来签署。
马超虽说并不聪明,但是到了这种情况,哪里还能不明白法正的棋路是怎么走的,他现在是羌王,缔结这个契约横竖都绕不过他。
天子现在虽说已经脱出牢笼,但大权依旧旁落。马超作为羌王缔结这个契约,对于刘协的声望有着极大的好处,天子虽少,然则登基不久便做出这种利国利民的决策,可以说瞬间就给刘协铺平了路。
加之天子不可能出长安,而时间又那么的紧张,以马超的心性必然是自己亲自去拜见天子,登基不久之后就有外邦前来觐见,更是外邦国主亲来,这对于现在的汉室可以说是重振国威的大好消息。
对于这一方面,没有什么好说的,马超几乎是非去不可,因为以他国主的身份前去,见到刘协之后更容易获得公平的条款,其他人就未必会有这样的好处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情况非常紧迫,曹操的兵力不足,两面作战根本没有余力,可以说这个时候羌族选择倒向汉室,瞬间雍凉从两面受敌变成了联手御敌,这个时候的曹操根本不会去拒绝这种大好事。
【直到现在汉室依旧有无数忠贞之辈在为之努力吗?】马超默默地想到,自觉已经明白了法正的想法,不由得想起自己父亲对于汉室复杂的心情,以前很难理解这些的他,现在也微微有些明了。
马超完全没有想过法正实际上是为了坑曹操所以才如此做的,毕竟法正已经从刘晔那里了解到刘协完整的性格,所以才会给刘协送上一份大礼。
有了这么一份大礼,原本还能按捺住自己内心冲动的刘协绝对不可能再继续忍耐下去了,原本还算和谐的双方关系,很快就会在这份催化剂的作用下冲突起来。
以法正的判断刘协是必输无疑的,而之后不管曹操如何处理刘协都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光会给于刘备借口,还会造成曹操麾下人心的问题。
就算曹操将这件事做的再好,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也会是一根刺,一根永远留在心头的刺,就算他日对方发觉一切的事实,也免不了心头那根刺。
法正能明悟人心,却又不懂人心,这是智力和阅历以及情商之间的问题,他的计谋从人心出发,却又会因为人心而终结,毕竟人心无比复杂。
“我说的话,可能诸位还有非常多的疑虑,不过双方已经反复了无数次,恐怕也不介意再多一次,万一这次有了改变呢?”荀攸话中的嘲讽不言而喻,但是却让所有的羌人头领不得不去思考。
事实也是如此,既然已经反复背叛了这么多次,也不介意再多一次,破罐子破摔,已经无所谓再反复了,既然这次有希望,失败了也不过是再次如以前一样,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在这种思考方式的带动下,羌人头人都一脸希冀的看着马超,而马超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点头认可了这个方案,看着下面的羌族贵族,马超心下感叹,这件事做成奠定的不光是刘协的威望,还有他马超羌王的威望!(未完待续。。)
PS: 默默地求月票,但求再进入前五十啊……<!-110->
<script>app2();
对于这个答案,所有的羌族头人都是一个感觉,那就是难以置信,但是在接受这个现实之后去思考,却发现貌似每一次羌汉冲突,都不是缔结契约的那些部族和汉室之间引起的。
甚至说的过分一点,那些和汉室缔结契约的部族在发现羌汉矛盾之后甚至还左右奔走,尽可能在协调,但最后少不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羌族和汉室之间的那根弦绷的太紧了,所谓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绷断,然后双方肯定开战。
至于缔结契约的那些个部族为什么没有首先和汉室发生冲突实在太简单不过了,对于这种首批投靠过来的部落总需要做一个样板,给后来人予以自信,怎么可能乱来,自然不可能出现冲突。
当然这些话荀攸是不可能告诉这些羌人头人,他现在只是诱导性的将羌人引到他需要的思考角度而已。
有了这么一个事实之后,所有的羌人头人对于以前接连不断的冲突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原来不是汉室不讲理,而是我们双方根本没说清楚。
零羌和汉室缔结的誓约,零羌肯定遵守,而汉室也同样遵守,但是别的部落可不知道这些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汉室弄不明白零羌和别的羌族的区别,自然要求那些部落也遵守,如此矛盾自然出现了。
荀攸的话虽说有偷换概念的地方,但是大致上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这么短短一瞬间羌族头人是不可能寻找更正确的答案的。
这个回答让所有的羌人头人都站在了一个同样的角度。看问题的统一性高了很多,也同样明白这件事该怎么解决,聪明的羌人头人已经开始看向任羌王马超了。
就如之前荀攸话中特意的暗示一般,羌族每一个部落的头人都明白。他们任何一个部族和汉室都不对等,他们和汉室缔结的契约其实只能约束他们自己,而不可能约束所有的羌族。
问题是对于汉室来说,约束一个部落的契约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需要的是约束整个羌族,或者大多数羌族的契约。
羌族部落以前和汉室签订的约定一直都是以自己部落签订的。而汉室则认为是和整个羌族签订的,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玩意,根本就是鸡同鸭讲。
没一个部落能代表羌族,那就是当时羌族的实际情况,守卫祖地的大长老也不能代表羌族,他们代表各自的部落。最多他们的部落更强大一些,但是他们无法代表一整个的羌族。
任何一个独立的部落不会让其他部落代表自己,毕竟这代表着臣服和依附,同样也不会有任何一部落去代表非自己臣属的部落,因为这意味着挑衅。
唯一一个能代表羌族的只有羌王,同样能代表汉室的也只有汉天子,或者假节钺的丞相。
也就是说现在要缔结一个羌汉和谐共处的契约。一个不是以武力为保证,而是以信任为约束的契约,必须要由羌王和汉天子来签署。
马超虽说并不聪明,但是到了这种情况,哪里还能不明白法正的棋路是怎么走的,他现在是羌王,缔结这个契约横竖都绕不过他。
天子现在虽说已经脱出牢笼,但大权依旧旁落。马超作为羌王缔结这个契约,对于刘协的声望有着极大的好处,天子虽少,然则登基不久便做出这种利国利民的决策,可以说瞬间就给刘协铺平了路。
加之天子不可能出长安,而时间又那么的紧张,以马超的心性必然是自己亲自去拜见天子,登基不久之后就有外邦前来觐见,更是外邦国主亲来,这对于现在的汉室可以说是重振国威的大好消息。
对于这一方面,没有什么好说的,马超几乎是非去不可,因为以他国主的身份前去,见到刘协之后更容易获得公平的条款,其他人就未必会有这样的好处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情况非常紧迫,曹操的兵力不足,两面作战根本没有余力,可以说这个时候羌族选择倒向汉室,瞬间雍凉从两面受敌变成了联手御敌,这个时候的曹操根本不会去拒绝这种大好事。
【直到现在汉室依旧有无数忠贞之辈在为之努力吗?】马超默默地想到,自觉已经明白了法正的想法,不由得想起自己父亲对于汉室复杂的心情,以前很难理解这些的他,现在也微微有些明了。
马超完全没有想过法正实际上是为了坑曹操所以才如此做的,毕竟法正已经从刘晔那里了解到刘协完整的性格,所以才会给刘协送上一份大礼。
有了这么一份大礼,原本还能按捺住自己内心冲动的刘协绝对不可能再继续忍耐下去了,原本还算和谐的双方关系,很快就会在这份催化剂的作用下冲突起来。
以法正的判断刘协是必输无疑的,而之后不管曹操如何处理刘协都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光会给于刘备借口,还会造成曹操麾下人心的问题。
就算曹操将这件事做的再好,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也会是一根刺,一根永远留在心头的刺,就算他日对方发觉一切的事实,也免不了心头那根刺。
法正能明悟人心,却又不懂人心,这是智力和阅历以及情商之间的问题,他的计谋从人心出发,却又会因为人心而终结,毕竟人心无比复杂。
“我说的话,可能诸位还有非常多的疑虑,不过双方已经反复了无数次,恐怕也不介意再多一次,万一这次有了改变呢?”荀攸话中的嘲讽不言而喻,但是却让所有的羌人头领不得不去思考。
事实也是如此,既然已经反复背叛了这么多次,也不介意再多一次,破罐子破摔,已经无所谓再反复了,既然这次有希望,失败了也不过是再次如以前一样,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在这种思考方式的带动下,羌人头人都一脸希冀的看着马超,而马超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点头认可了这个方案,看着下面的羌族贵族,马超心下感叹,这件事做成奠定的不光是刘协的威望,还有他马超羌王的威望!(未完待续。。)
PS: 默默地求月票,但求再进入前五十啊……<!-110->
<script>app2();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