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自动进化的工业化进程!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3-20 01:12
最快更新堡宗别闹最新章节!
出了京畿,南下抵达天津,有两条选择,一个是进入山东,走陆地通过青州府、莱州府,进入登州府,一个是从天津入海,穿过渤海湾在登州府登陆。
朱见济对大海其实有点畏惧,大概是深海恐惧症。
尽管渤海湾并不深。
而且天子出行用的船坚固异常,但他还是没有走海路。
可以顺便视察沿途。
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现在大明的沿海城市发展起来的可不止是福建、广东、浙江一带了,山东这边的港口城市都出现了海贸从业井喷的繁华景象,沿海城市之繁华,甚至可以媲美京畿了。
所以朱见济要视察一下,对这些地方的经济改革,做出重要指示。
毕竟大明当下走的路子,需要他这个掌舵人。
不过返程的时候,朱见济就只有走海路,这样能尽快赶到宣府去。
一路视察。
在视察中,朱见济发现各地海贸虽然发展得不错,但基本上都是通过商行去购买全国各地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山东这边主打对外进行蜀绣贸易。
因为不是山东自己的特产产业,只能算是个中间商。
利润虽然还是很高。
但前景被局限了。
所以朱见济很快做出重要批示,让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尽快和农部沟通,利用海外贸易带回来的苹果种子,在莱州府周边区域大量种植,争取以后成为海贸主打产品。
莱州就是后世的烟台部分区域。
而山东特产里就有个烟台苹果。
只不过现在是十五世纪,苹果还没有大范围传入中国,目前也只有农科院利用丝绸之路从中亚、西亚那边带回了种子,正在培养和研发种植技术。
不过朱见济隐约记得,山东是各项农产品的伊甸园。
印象中有德州扒鸡、东阿阿胶、绿茶、山药等,嗯,目前龙山的黑陶瓷器也不错,这些都可以迅速发展,形成山东自己的贸易特产。
而不是一直依靠着蜀绣和江西陶瓷来做海贸的蛋糕。
这一趟视察下来,朱见济发现自己成立农部,并建立农科院实在是太明智了——这个时代,工业产品能海贸的少之又少。
真正在海贸中占主体地位的瓷器、茶叶、丝绸中,在海外的中层和高层阶级中,迟早会达到饱和,那面对海外普通百姓的产品,就只有农产品了。
而且这个时代,农产品也是最重要的物资。
所以农科院那边要大量培养各种水果、谷麦等作物,不仅能满足国内暴增人口的需求,也能让海贸更加丰富。
一路批示,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的陪同下,很快抵达登州府。
登州府也是倾城迎驾。
整个府城如临大敌。
倒不是说因为局势紧张,而是因为登州府历来是倭寇侵扰的重点对象之一,登州府内有不少日本那边安插过来或者是直接收买反骨仔作为细作。
哪怕现在日本那边处于战国纷乱,而且有大顺朝在日本当搅屎棍,山东这边也不敢大意。
各沿海卫所的防倭兵倾巢而出。
配合锦衣卫。
确保广安帝陛下每一步都是平安的,绝不让“帝王一步平安,匹夫十万青血”的状况出现,换言之,就是不给倭寇细作一丁点的机会!
先在登州府府衙指导了工作。
登州府的工作比较复杂。
既要坚定的发展海贸,提高府内的经济,又要确保登州造船厂这个巨无霸的运作,需要全方位的为登州造船厂服务。
朱见济详细了解后,对登州知府给以了高度评价!
是个有能力的地方大员。
登州知府沈元信,寒门出身,景泰二年的二甲进士,二十一年的仕途生涯,如今才是登州府知府,仕途并不算顺畅。
甚至可以说是仕途不得志。
但沈元信并没有怨天尤人。
而是在登州府衙勤勤恳恳的治理政事,廉政爱民,在山东一带颇有美誉。
大明走向工业之路后,沈元信在山东这边,第一个率领登州百姓加入海外贸易的大潮中,由官府牵头到全国各地去购买瓷器、茶叶和丝绸,由官府牵头,登州的富贾们联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商贸合作会,在统一安排下进行海外贸易。
有钱人赚了更多的钱。
也便愿意听沈元信的话。
于是在沈元信的呼吁下,拥有大量土地的有钱人经常给租户免租,让百姓的日子也能轻松些,同时,百姓还能参与到海外贸易的各项工作,赚一笔工钱提高生活水平。
因为登州府在海外贸易中走在了前面,而且它独有的商贸合作社模式减少了内耗,大家都和气生财,使得整个登州府的经商气氛极好。
山东不少富贾、权贵都来这边加入商贸合作社。
进一步促使了人口流入。
再加上朱见济的战略布局,登州造船厂重启之后,流入大量工人,以及周边的配套人员,使得整个登州府的人口再度暴涨。
人口就是经济。
登州府这几年着实有钱。
而沈元信可不止是一个地方官,毕竟也是二甲进士,饱读兵书,从山东都司和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那边知悉登州造船厂的一些内幕后,沈元信相信,登州造船厂迟早会大举动工,到时候会需要巨量的钢铁等物资,那么官道必须要改善。
所以沈元信说服商贸合作会,让商贸合作会出了一大笔钱,又以登州官府的名义,从大明银行贷款百万两之巨,又主动去找到工部道路交通司,请求道路交通司的配合,登州府地方出钱、出人,道路交通司出技术,修了一条链接京广路和登州府的水泥官道。
如今这条官道已经通车。
朱见济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沈元信更是赞不绝口。
觉得此人仅仅是个知府,屈才了。
现在简在帝心。
沈元信注定要高升了。
朱见济问了一下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都觉得沈元信有能力、远见,可以担任布政使司的高官,为整个山东的发展掌舵。
朱见济表示回去着令吏部考功,明年擢升。
他心里很欣慰。
不敢奢望大明地方官员都能像沈元信一样,但只要出现这么一批人,就意味着一个趋势:大明的工业化进城,已经学会自己走路了。
也就是说,不需要自己强行推动,它也能自己发展,只要这个进程不被打断,随着北大和清华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没准几十年后,大明就自己进入了工业时代。
这就叫进化,自己这个天子,充当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工业化的自行发展,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时代的必然。
挺好!
之后,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参议、参政,已经登州知府、知府同知的陪同下,在登州造船厂主事李顺达的引领下,去往造船厂在海边的基地。
出了京畿,南下抵达天津,有两条选择,一个是进入山东,走陆地通过青州府、莱州府,进入登州府,一个是从天津入海,穿过渤海湾在登州府登陆。
朱见济对大海其实有点畏惧,大概是深海恐惧症。
尽管渤海湾并不深。
而且天子出行用的船坚固异常,但他还是没有走海路。
可以顺便视察沿途。
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现在大明的沿海城市发展起来的可不止是福建、广东、浙江一带了,山东这边的港口城市都出现了海贸从业井喷的繁华景象,沿海城市之繁华,甚至可以媲美京畿了。
所以朱见济要视察一下,对这些地方的经济改革,做出重要指示。
毕竟大明当下走的路子,需要他这个掌舵人。
不过返程的时候,朱见济就只有走海路,这样能尽快赶到宣府去。
一路视察。
在视察中,朱见济发现各地海贸虽然发展得不错,但基本上都是通过商行去购买全国各地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山东这边主打对外进行蜀绣贸易。
因为不是山东自己的特产产业,只能算是个中间商。
利润虽然还是很高。
但前景被局限了。
所以朱见济很快做出重要批示,让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尽快和农部沟通,利用海外贸易带回来的苹果种子,在莱州府周边区域大量种植,争取以后成为海贸主打产品。
莱州就是后世的烟台部分区域。
而山东特产里就有个烟台苹果。
只不过现在是十五世纪,苹果还没有大范围传入中国,目前也只有农科院利用丝绸之路从中亚、西亚那边带回了种子,正在培养和研发种植技术。
不过朱见济隐约记得,山东是各项农产品的伊甸园。
印象中有德州扒鸡、东阿阿胶、绿茶、山药等,嗯,目前龙山的黑陶瓷器也不错,这些都可以迅速发展,形成山东自己的贸易特产。
而不是一直依靠着蜀绣和江西陶瓷来做海贸的蛋糕。
这一趟视察下来,朱见济发现自己成立农部,并建立农科院实在是太明智了——这个时代,工业产品能海贸的少之又少。
真正在海贸中占主体地位的瓷器、茶叶、丝绸中,在海外的中层和高层阶级中,迟早会达到饱和,那面对海外普通百姓的产品,就只有农产品了。
而且这个时代,农产品也是最重要的物资。
所以农科院那边要大量培养各种水果、谷麦等作物,不仅能满足国内暴增人口的需求,也能让海贸更加丰富。
一路批示,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的陪同下,很快抵达登州府。
登州府也是倾城迎驾。
整个府城如临大敌。
倒不是说因为局势紧张,而是因为登州府历来是倭寇侵扰的重点对象之一,登州府内有不少日本那边安插过来或者是直接收买反骨仔作为细作。
哪怕现在日本那边处于战国纷乱,而且有大顺朝在日本当搅屎棍,山东这边也不敢大意。
各沿海卫所的防倭兵倾巢而出。
配合锦衣卫。
确保广安帝陛下每一步都是平安的,绝不让“帝王一步平安,匹夫十万青血”的状况出现,换言之,就是不给倭寇细作一丁点的机会!
先在登州府府衙指导了工作。
登州府的工作比较复杂。
既要坚定的发展海贸,提高府内的经济,又要确保登州造船厂这个巨无霸的运作,需要全方位的为登州造船厂服务。
朱见济详细了解后,对登州知府给以了高度评价!
是个有能力的地方大员。
登州知府沈元信,寒门出身,景泰二年的二甲进士,二十一年的仕途生涯,如今才是登州府知府,仕途并不算顺畅。
甚至可以说是仕途不得志。
但沈元信并没有怨天尤人。
而是在登州府衙勤勤恳恳的治理政事,廉政爱民,在山东一带颇有美誉。
大明走向工业之路后,沈元信在山东这边,第一个率领登州百姓加入海外贸易的大潮中,由官府牵头到全国各地去购买瓷器、茶叶和丝绸,由官府牵头,登州的富贾们联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商贸合作会,在统一安排下进行海外贸易。
有钱人赚了更多的钱。
也便愿意听沈元信的话。
于是在沈元信的呼吁下,拥有大量土地的有钱人经常给租户免租,让百姓的日子也能轻松些,同时,百姓还能参与到海外贸易的各项工作,赚一笔工钱提高生活水平。
因为登州府在海外贸易中走在了前面,而且它独有的商贸合作社模式减少了内耗,大家都和气生财,使得整个登州府的经商气氛极好。
山东不少富贾、权贵都来这边加入商贸合作社。
进一步促使了人口流入。
再加上朱见济的战略布局,登州造船厂重启之后,流入大量工人,以及周边的配套人员,使得整个登州府的人口再度暴涨。
人口就是经济。
登州府这几年着实有钱。
而沈元信可不止是一个地方官,毕竟也是二甲进士,饱读兵书,从山东都司和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那边知悉登州造船厂的一些内幕后,沈元信相信,登州造船厂迟早会大举动工,到时候会需要巨量的钢铁等物资,那么官道必须要改善。
所以沈元信说服商贸合作会,让商贸合作会出了一大笔钱,又以登州官府的名义,从大明银行贷款百万两之巨,又主动去找到工部道路交通司,请求道路交通司的配合,登州府地方出钱、出人,道路交通司出技术,修了一条链接京广路和登州府的水泥官道。
如今这条官道已经通车。
朱见济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沈元信更是赞不绝口。
觉得此人仅仅是个知府,屈才了。
现在简在帝心。
沈元信注定要高升了。
朱见济问了一下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都觉得沈元信有能力、远见,可以担任布政使司的高官,为整个山东的发展掌舵。
朱见济表示回去着令吏部考功,明年擢升。
他心里很欣慰。
不敢奢望大明地方官员都能像沈元信一样,但只要出现这么一批人,就意味着一个趋势:大明的工业化进城,已经学会自己走路了。
也就是说,不需要自己强行推动,它也能自己发展,只要这个进程不被打断,随着北大和清华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没准几十年后,大明就自己进入了工业时代。
这就叫进化,自己这个天子,充当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工业化的自行发展,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时代的必然。
挺好!
之后,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参议、参政,已经登州知府、知府同知的陪同下,在登州造船厂主事李顺达的引领下,去往造船厂在海边的基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