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地方改制!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1-10-27 15:07
一晃数日。
这一日午后,太子朱高炽和吏部尚书蹙义联袂来到乾清殿,结果康宁守在殿外,对朱高炽和蹙义道:“太子殿下,蹙尚书,您二位可能要等一下了,陛下还在午睡。”
朱高炽气喘兮兮的抹了一把额头的汗。
康宁赶紧示意一个护卫,去找个椅子过来给太子殿下坐一下,要不然站着等陛下,那得把太子等晕倒在地。
这责任背不起。
康宁暗暗叹息,太子殿下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又胖了许多,现在走路都需要人全程搀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恐怕连路都走不了。
这太子……愁啊。
也难怪当年陛下死活不愿意立大殿下为太子。
确实卖相差了些。
蹙义看了看天色,问康宁,“康大监,陛下还在午睡?”
康宁点头,“是的,蹙尚书。”
蹙义面色略有担忧。
这都申时了,陛下怎么还在睡,以前陛下午睡,最迟未时中就醒过来了,最近陛下午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是个好兆头。
朱高炽缓缓坐下,沉默不语。
这确实不好。
听说自母后宾天后,父皇夜里经常睡不着,倒不是在年轻妃嫔身上折腾,就单纯的睡不着,可白天午睡又睡不醒,母后的宾天对父皇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等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殿内才传来朱棣的咳嗽声。
康宁急忙进殿。
一刻后,康宁来到殿门处,“宣,太子朱高炽,礼部尚书蹙义觐见。”
太子内侍急忙扶起朱高炽。
然后蹙义本来也想帮忙去扶太子进殿,然而转念一想,这样不妥,会让陛下认为太子太无能,于是暗暗对太子朱高炽道:“殿下,能自己进殿么?”
朱高炽一愣,旋即恍然,苦笑,“还能撑一下。”
示意内侍在外等着。
父皇年迈,自己不能表现得连走路都走不了,这样如何让父皇安心,作为太子,必须要表现出能撑起大明一切的精气神来。
进殿,行礼。
免礼。
朱高炽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用爬字来形容比较妥帖。
朱棣正坐在凉榻上在喝茶。
看了两人一样,“关于各区域总司的建立,吏部和太子东宫拿出的方案,朕上午已经看过了,大体上没什么问题,不过尚需要补充一点,总司里不仅要设立左右总司使,还需要有一个督察御史,负责监督整个总司的职权行使。”
就是地方三司分权制的翻版。
反正就是互相掣肘。
朱高炽道:“之前和蹙尚书商讨个这个设定,认为缺人,就没打算设立督察御史——都察院本来就没几个人了,再者,若是用内侍去任这个职位的话,恐有宦官专权的隐患,不过父皇既然提了,儿臣倒是认为,督察御史确实不够的情况下,这个监督职责,可由该区域的诸多布政司使逐年权兼,拥有监督、弹劾总司使之权。”
朱棣颔首,“这个不错,就可以斟酌。”
总司设立的方案,吏部和东宫联手制定的方案,其实也简单:在亦力把里设立一个总司;漠北瓦剌、鞑靼、兀良哈设立两个总司,其中一个在北固城,一个在撒儿都鲁,兀良哈的长平布政司,划归撒儿都鲁;漠北那边,要设立三个总司,交趾和澜沧区域一个,吴哥和大成一个,占城、满剌加和八百大甸一个;金帐汗国将设立三个总司,因目前对金帐汗国还没有形成绝对掌控,所以只在萨莱设立一个总司;奴儿干那边设立一个总司,将会辖领以后的女真区域——反正女真迟早是要打下来的。
而每个总司将会有两个总司使。
大体上如此。
也就是说,即将建立八个总司衙门,需要十六位总司使,再加上一众属官,大概需要近百名人才——这才是要面对的难题。
这些年科举是放的开,但外扩太快,加上医疗改革、货币改革、农业改革在外扩领地都要设立部门,需求缺口太大,而人才培养太慢。
导致满足不了需求。
朱棣看向蹙义,“吏部那边可有各总司的举荐人选?”
蹙义叹了口气,“没有。”
真凑不够人。
朱棣沉默了一阵,说了句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啊。
人才的培养太慢。
各种十年寒窗,各种府试乡试会试,一套流程走下来,一个读书人要想进入仕途,少说也要二十来岁,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刘宁然和于谦这样的才华,十几岁就能独当一方了。
沉默了一阵,道:“这样罢,交趾和澜沧的总司,于谦担任总司左使,右使邀请黎族的黎利出任,满剌加和八百大甸的总司,由刘宁然担任总司左使,右使由沐晟举荐一个人去担任,澜沧和吴哥的总司,由于谦权兼左使,刘宁然权兼右使——摩诃黛维举荐一个人吴哥大臣担任督察使即可。”
总体上,还是保持刘宁然和于谦总领中南半岛政事。
蹙义和朱高炽领旨。
朱棣继续道:“亦力把里的总司,本来是想用范闲的,但范闲资历太浅,先擢升成一位布政司使,那边的总司左使……把撒儿都鲁的黄观调过去担任,右使空缺,至于监督以及一众属官,朕稍后宣召异密忽歹达,让他举荐本地官员。”
蹙义和朱高炽犹豫了下,“本地官员监督大明官员,这会不会不妥当?”
朱棣冷笑,“这才是最妥当的!”
本地人,总会有故乡情结,不会由着大明外派过去的官员胡作非为,更能尽到监督的职责。
继续道:“北固城总司,由黄淮权兼,太平任督察使。”
“撒儿都鲁的总司,由黄观举荐罢。”
“金帐汗国那边,萨莱总司人选,左使由太平布政司使吴笙游迁任,右使由在中南半岛担任布政司使的陈洽迁任,监督人选的话,让投靠了黄昏的脱儿迷失去担任即可,嗯,这人是个贵族,朕会着令王聪、火真先将脱儿迷失的兵权收了。”
朱高炽眉头一跳,“父皇,吴笙游……”
朱棣冷哼一声,“瞻基没给你说么?”
朱高炽不说话了。
他儿子就是朱瞻基,而朱瞻基那日是在场的,所以他当然知道那日父皇和黄昏之间到底说了什么,老实说,朱高炽是不太相信黄昏能跑到海外去建立一个中国文明的国度。
朱棣继续道:“总司左右使,一个正一品,一个从一品,督查使从二品,其余属官,按照相应规矩制定官阶即可,亦从本地选拔精通大明官话的官吏充斥。”
想了想,“另,总司不能干涉当地都司,只涉民政。”
蹙义立即领旨。
朱棣大袖一挥,“迁任的布政司使的补缺者,由迁离者举荐,原则上,从布政司参政中选,并且必须是进士出身,有翰林经历。”
毕竟是大明的一二品官员,档次不能丢了。
这一日午后,太子朱高炽和吏部尚书蹙义联袂来到乾清殿,结果康宁守在殿外,对朱高炽和蹙义道:“太子殿下,蹙尚书,您二位可能要等一下了,陛下还在午睡。”
朱高炽气喘兮兮的抹了一把额头的汗。
康宁赶紧示意一个护卫,去找个椅子过来给太子殿下坐一下,要不然站着等陛下,那得把太子等晕倒在地。
这责任背不起。
康宁暗暗叹息,太子殿下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又胖了许多,现在走路都需要人全程搀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恐怕连路都走不了。
这太子……愁啊。
也难怪当年陛下死活不愿意立大殿下为太子。
确实卖相差了些。
蹙义看了看天色,问康宁,“康大监,陛下还在午睡?”
康宁点头,“是的,蹙尚书。”
蹙义面色略有担忧。
这都申时了,陛下怎么还在睡,以前陛下午睡,最迟未时中就醒过来了,最近陛下午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是个好兆头。
朱高炽缓缓坐下,沉默不语。
这确实不好。
听说自母后宾天后,父皇夜里经常睡不着,倒不是在年轻妃嫔身上折腾,就单纯的睡不着,可白天午睡又睡不醒,母后的宾天对父皇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等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殿内才传来朱棣的咳嗽声。
康宁急忙进殿。
一刻后,康宁来到殿门处,“宣,太子朱高炽,礼部尚书蹙义觐见。”
太子内侍急忙扶起朱高炽。
然后蹙义本来也想帮忙去扶太子进殿,然而转念一想,这样不妥,会让陛下认为太子太无能,于是暗暗对太子朱高炽道:“殿下,能自己进殿么?”
朱高炽一愣,旋即恍然,苦笑,“还能撑一下。”
示意内侍在外等着。
父皇年迈,自己不能表现得连走路都走不了,这样如何让父皇安心,作为太子,必须要表现出能撑起大明一切的精气神来。
进殿,行礼。
免礼。
朱高炽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用爬字来形容比较妥帖。
朱棣正坐在凉榻上在喝茶。
看了两人一样,“关于各区域总司的建立,吏部和太子东宫拿出的方案,朕上午已经看过了,大体上没什么问题,不过尚需要补充一点,总司里不仅要设立左右总司使,还需要有一个督察御史,负责监督整个总司的职权行使。”
就是地方三司分权制的翻版。
反正就是互相掣肘。
朱高炽道:“之前和蹙尚书商讨个这个设定,认为缺人,就没打算设立督察御史——都察院本来就没几个人了,再者,若是用内侍去任这个职位的话,恐有宦官专权的隐患,不过父皇既然提了,儿臣倒是认为,督察御史确实不够的情况下,这个监督职责,可由该区域的诸多布政司使逐年权兼,拥有监督、弹劾总司使之权。”
朱棣颔首,“这个不错,就可以斟酌。”
总司设立的方案,吏部和东宫联手制定的方案,其实也简单:在亦力把里设立一个总司;漠北瓦剌、鞑靼、兀良哈设立两个总司,其中一个在北固城,一个在撒儿都鲁,兀良哈的长平布政司,划归撒儿都鲁;漠北那边,要设立三个总司,交趾和澜沧区域一个,吴哥和大成一个,占城、满剌加和八百大甸一个;金帐汗国将设立三个总司,因目前对金帐汗国还没有形成绝对掌控,所以只在萨莱设立一个总司;奴儿干那边设立一个总司,将会辖领以后的女真区域——反正女真迟早是要打下来的。
而每个总司将会有两个总司使。
大体上如此。
也就是说,即将建立八个总司衙门,需要十六位总司使,再加上一众属官,大概需要近百名人才——这才是要面对的难题。
这些年科举是放的开,但外扩太快,加上医疗改革、货币改革、农业改革在外扩领地都要设立部门,需求缺口太大,而人才培养太慢。
导致满足不了需求。
朱棣看向蹙义,“吏部那边可有各总司的举荐人选?”
蹙义叹了口气,“没有。”
真凑不够人。
朱棣沉默了一阵,说了句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啊。
人才的培养太慢。
各种十年寒窗,各种府试乡试会试,一套流程走下来,一个读书人要想进入仕途,少说也要二十来岁,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刘宁然和于谦这样的才华,十几岁就能独当一方了。
沉默了一阵,道:“这样罢,交趾和澜沧的总司,于谦担任总司左使,右使邀请黎族的黎利出任,满剌加和八百大甸的总司,由刘宁然担任总司左使,右使由沐晟举荐一个人去担任,澜沧和吴哥的总司,由于谦权兼左使,刘宁然权兼右使——摩诃黛维举荐一个人吴哥大臣担任督察使即可。”
总体上,还是保持刘宁然和于谦总领中南半岛政事。
蹙义和朱高炽领旨。
朱棣继续道:“亦力把里的总司,本来是想用范闲的,但范闲资历太浅,先擢升成一位布政司使,那边的总司左使……把撒儿都鲁的黄观调过去担任,右使空缺,至于监督以及一众属官,朕稍后宣召异密忽歹达,让他举荐本地官员。”
蹙义和朱高炽犹豫了下,“本地官员监督大明官员,这会不会不妥当?”
朱棣冷笑,“这才是最妥当的!”
本地人,总会有故乡情结,不会由着大明外派过去的官员胡作非为,更能尽到监督的职责。
继续道:“北固城总司,由黄淮权兼,太平任督察使。”
“撒儿都鲁的总司,由黄观举荐罢。”
“金帐汗国那边,萨莱总司人选,左使由太平布政司使吴笙游迁任,右使由在中南半岛担任布政司使的陈洽迁任,监督人选的话,让投靠了黄昏的脱儿迷失去担任即可,嗯,这人是个贵族,朕会着令王聪、火真先将脱儿迷失的兵权收了。”
朱高炽眉头一跳,“父皇,吴笙游……”
朱棣冷哼一声,“瞻基没给你说么?”
朱高炽不说话了。
他儿子就是朱瞻基,而朱瞻基那日是在场的,所以他当然知道那日父皇和黄昏之间到底说了什么,老实说,朱高炽是不太相信黄昏能跑到海外去建立一个中国文明的国度。
朱棣继续道:“总司左右使,一个正一品,一个从一品,督查使从二品,其余属官,按照相应规矩制定官阶即可,亦从本地选拔精通大明官话的官吏充斥。”
想了想,“另,总司不能干涉当地都司,只涉民政。”
蹙义立即领旨。
朱棣大袖一挥,“迁任的布政司使的补缺者,由迁离者举荐,原则上,从布政司参政中选,并且必须是进士出身,有翰林经历。”
毕竟是大明的一二品官员,档次不能丢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