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永乐不可欺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1-10-27 15:02
胡一元缓缓的道:“在陛下出兵安南之前,贵国有个叫高贤宁的读书人,跟随我国黎族一位叫黎利的年轻人来到安南,这件事陛下可曾知晓?”
朱棣嗯了声,点头示意胡一元继续。
胡一元见朱棣面无表情,也揣摩不出他什么态度,但这并不妨碍胡一元在死前给大明留根刺,淡然道:“罪臣没记错的话,当日陛下靖难攻打济南,屡攻不下,写了一封劝降书,没曾想到,城内有个读书人回了陛下一封《周工辅成王论》把您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个读书人就是高贤宁。”
朱棣微恼。
鼻音:“嗯?!”
你找死?
哪壶不开提哪壶。
胡一元却毫无畏惧,笑道:“臣之将死,言之无忌,也是如此,陛下才能听见罪臣肺腑之言,身为君王者,又能听见多少肺腑言论?”
这是君王之间的共鸣。
朱棣忍不住笑了,这胡一元有点意思,难怪从以臣子身份,最重问鼎安南之王,如果不是因为还有宗主国大明,胡一元必定是名垂青史的开国太祖。
可惜他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王莽。
道:“你继续说。”
胡一元道:“高贤宁和黎利回到安南之后,我当时就感觉此时蹊跷,一个读书人,离开繁华大明跑到安南来做甚,于是着人密切监视黎族和高贤宁的动静,陛下可知黎族和高贤宁在安南做了什么?”
朱棣略有不解,“做了什么。”
这个真不知道。
胡一元道:“黎族出钱,出地皮,在安南那边建立了诸多时代商行的分行,且大肆造势,如果罪臣所料不差,只等安南出现新王,或者是陛下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黎族建立的时代分行就会全部铺上大明时代商行的货品,到时候黎族会赚个盆钵满盈,大明时代商行的东家黄昏也将富可敌国,这便罢了,毕竟只是生意,而罪臣也听过,贵国黄昏所赚之钱,皆慷慨的拿了出来助力陛下,所以此事对于陛下而言,是好事。”
朱棣无语的看了看屋顶。
那你说个锤子。
胡一元却笑道:“但高贤宁做的事就值得陛下去品味了,高贤宁不参与时代商行的事情,他只是在黎族的引荐下,不断的和安南本地乡绅会面,尤其是和乡绅之中类如黎利那种有眼见的人相谈甚欢,至于谈了什么,罪臣无从得知,毕竟罪臣对安南的掌控还没达到陛下对大明的这般事无巨细。”
胡一元可没锦衣卫这样的机构。
朱棣眉头渐渐蹙起。
胡一元见状暗喜,起效了,朱棣开始怀疑高贤宁了。
怀疑高贤宁就是怀疑黄昏。
而按照大明某位位高者的说法,怀疑黄昏就是在怀疑大明当今的东宫太子,天子和太子不和,大明岂能不乱。
于是继续道:“不过罪臣知道一件事,高贤宁在见过那些乡绅之后,很快的,由各地乡绅出资,包括黎族在内,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高贤宁已经在安南建立了十数座学堂,表面上是讲授安南的学问,实际上也在暗暗的传授大明科举经义,高贤宁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朱棣陷入沉思。
目的是什么?
难道高贤宁是想去开化安南民智?
胡一元却道:“世间任何一个说不通的事情,只要找到它的目的和动机,就都能解释,高贤宁的学堂如果开枝散叶,那么高贤宁就会在安南成为圣人一样的存在,等待陛下将来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高贤宁这样的人才,陛下是不是会听黄昏及其势力的举荐,让他在安南出仕?如此一来,高贤宁更加如鱼得水,时日若是长久下去,罪臣敢断言,高贤宁就是下一个云南沐家!”
云南沐家!
四个字瞬间打动朱棣,朱棣信任沐家,但不代表对沐家没有戒心。
朱棣若有所思的道:“几家学堂,能有这效果?”
胡一元哈哈一笑,“陛下,莫要自欺欺人。”
深呼吸一口气,继续道:“高贤宁在安南做的可不只是几家学堂这么简单,他在做的是认同感,让安南黎民对大明的认同感,或者直接一点的说,是对他高贤宁的认同感,对时代商行的认同感,所以罪臣以为,如果将来真按照高贤宁的计划发展,陛下今年的出师安南,不过是徒然为他人做嫁衣!”
谁是他人?
朱棣脑海里冒出了两个人。
黄昏。
太子。
太子夜访黄昏,这其中没有猫腻?
黄昏在盐官镇布局,为何非得把老大推到太子那个位置上去,这其中有没有权益交易?
如今黄昏在安南如此布局,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让安南对大明有认同感,以便大明能将安南永久的纳入版图?
恐怕没这么简单。
也许黄昏和太子有更大的野望,所以在安南布局,不过是一着退路!
一念及此,朱棣心头杀意沸腾。
问胡一元,“还有事要说否?”
胡一元摇头,“该说的已经说了,话已至此,不知道这些消息能否救下吾儿一命?”
朱棣颔首,“待安南之事尘埃落定,胡汉苍可至军器院任职,并享受侯爷俸禄,其子孙后人,也可在大明科举入仕,如此,你且放心去罢。”
胡一元哈哈大笑。
都是面子话,他会信朱棣的鬼,儿子胡汉苍大概能善始善终,但要说子孙后人能在大明科举入仕,那就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同为君王,他会不了解朱棣的心态。
不外乎是面子罢了。
免得后人说他这个大明天子没有容人之度量——自己父子二人,终究是安南的王,若是被大明苛待,后人会认为朱棣无雅量。
待胡汉苍父子退下,朱棣坐在那里陷入沉思。
黄昏难道真的想助老大提前登基?
确实有这种可能。
自己登基之后,手段强势,黄昏要想达到他心中的野望,只能辅佐自己,千年之后的青史之上,黄昏的名字始终被自己的光辉遮掩。
而老大不一样,仁慈软糯不够果断,如果老大登基,以黄昏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朝中主宰。
到时候大明天下他就可以只手遮天。
然而这只是胡一元的一面之词。
朱棣还是不愿意相信,他最信任也最青睐的臣子会这么对他。
所以……
必须搞清楚这件事。
若是搞不清楚……
那就杀!
宁可错过,不可放过!
靖难之后,世人只知朱棣仁慈,但这一次,永乐大帝朱棣,决意对世人露出他的獠牙,告诉朝野臣工,永乐不可欺!
朱棣嗯了声,点头示意胡一元继续。
胡一元见朱棣面无表情,也揣摩不出他什么态度,但这并不妨碍胡一元在死前给大明留根刺,淡然道:“罪臣没记错的话,当日陛下靖难攻打济南,屡攻不下,写了一封劝降书,没曾想到,城内有个读书人回了陛下一封《周工辅成王论》把您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个读书人就是高贤宁。”
朱棣微恼。
鼻音:“嗯?!”
你找死?
哪壶不开提哪壶。
胡一元却毫无畏惧,笑道:“臣之将死,言之无忌,也是如此,陛下才能听见罪臣肺腑之言,身为君王者,又能听见多少肺腑言论?”
这是君王之间的共鸣。
朱棣忍不住笑了,这胡一元有点意思,难怪从以臣子身份,最重问鼎安南之王,如果不是因为还有宗主国大明,胡一元必定是名垂青史的开国太祖。
可惜他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王莽。
道:“你继续说。”
胡一元道:“高贤宁和黎利回到安南之后,我当时就感觉此时蹊跷,一个读书人,离开繁华大明跑到安南来做甚,于是着人密切监视黎族和高贤宁的动静,陛下可知黎族和高贤宁在安南做了什么?”
朱棣略有不解,“做了什么。”
这个真不知道。
胡一元道:“黎族出钱,出地皮,在安南那边建立了诸多时代商行的分行,且大肆造势,如果罪臣所料不差,只等安南出现新王,或者是陛下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黎族建立的时代分行就会全部铺上大明时代商行的货品,到时候黎族会赚个盆钵满盈,大明时代商行的东家黄昏也将富可敌国,这便罢了,毕竟只是生意,而罪臣也听过,贵国黄昏所赚之钱,皆慷慨的拿了出来助力陛下,所以此事对于陛下而言,是好事。”
朱棣无语的看了看屋顶。
那你说个锤子。
胡一元却笑道:“但高贤宁做的事就值得陛下去品味了,高贤宁不参与时代商行的事情,他只是在黎族的引荐下,不断的和安南本地乡绅会面,尤其是和乡绅之中类如黎利那种有眼见的人相谈甚欢,至于谈了什么,罪臣无从得知,毕竟罪臣对安南的掌控还没达到陛下对大明的这般事无巨细。”
胡一元可没锦衣卫这样的机构。
朱棣眉头渐渐蹙起。
胡一元见状暗喜,起效了,朱棣开始怀疑高贤宁了。
怀疑高贤宁就是怀疑黄昏。
而按照大明某位位高者的说法,怀疑黄昏就是在怀疑大明当今的东宫太子,天子和太子不和,大明岂能不乱。
于是继续道:“不过罪臣知道一件事,高贤宁在见过那些乡绅之后,很快的,由各地乡绅出资,包括黎族在内,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高贤宁已经在安南建立了十数座学堂,表面上是讲授安南的学问,实际上也在暗暗的传授大明科举经义,高贤宁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朱棣陷入沉思。
目的是什么?
难道高贤宁是想去开化安南民智?
胡一元却道:“世间任何一个说不通的事情,只要找到它的目的和动机,就都能解释,高贤宁的学堂如果开枝散叶,那么高贤宁就会在安南成为圣人一样的存在,等待陛下将来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高贤宁这样的人才,陛下是不是会听黄昏及其势力的举荐,让他在安南出仕?如此一来,高贤宁更加如鱼得水,时日若是长久下去,罪臣敢断言,高贤宁就是下一个云南沐家!”
云南沐家!
四个字瞬间打动朱棣,朱棣信任沐家,但不代表对沐家没有戒心。
朱棣若有所思的道:“几家学堂,能有这效果?”
胡一元哈哈一笑,“陛下,莫要自欺欺人。”
深呼吸一口气,继续道:“高贤宁在安南做的可不只是几家学堂这么简单,他在做的是认同感,让安南黎民对大明的认同感,或者直接一点的说,是对他高贤宁的认同感,对时代商行的认同感,所以罪臣以为,如果将来真按照高贤宁的计划发展,陛下今年的出师安南,不过是徒然为他人做嫁衣!”
谁是他人?
朱棣脑海里冒出了两个人。
黄昏。
太子。
太子夜访黄昏,这其中没有猫腻?
黄昏在盐官镇布局,为何非得把老大推到太子那个位置上去,这其中有没有权益交易?
如今黄昏在安南如此布局,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让安南对大明有认同感,以便大明能将安南永久的纳入版图?
恐怕没这么简单。
也许黄昏和太子有更大的野望,所以在安南布局,不过是一着退路!
一念及此,朱棣心头杀意沸腾。
问胡一元,“还有事要说否?”
胡一元摇头,“该说的已经说了,话已至此,不知道这些消息能否救下吾儿一命?”
朱棣颔首,“待安南之事尘埃落定,胡汉苍可至军器院任职,并享受侯爷俸禄,其子孙后人,也可在大明科举入仕,如此,你且放心去罢。”
胡一元哈哈大笑。
都是面子话,他会信朱棣的鬼,儿子胡汉苍大概能善始善终,但要说子孙后人能在大明科举入仕,那就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同为君王,他会不了解朱棣的心态。
不外乎是面子罢了。
免得后人说他这个大明天子没有容人之度量——自己父子二人,终究是安南的王,若是被大明苛待,后人会认为朱棣无雅量。
待胡汉苍父子退下,朱棣坐在那里陷入沉思。
黄昏难道真的想助老大提前登基?
确实有这种可能。
自己登基之后,手段强势,黄昏要想达到他心中的野望,只能辅佐自己,千年之后的青史之上,黄昏的名字始终被自己的光辉遮掩。
而老大不一样,仁慈软糯不够果断,如果老大登基,以黄昏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朝中主宰。
到时候大明天下他就可以只手遮天。
然而这只是胡一元的一面之词。
朱棣还是不愿意相信,他最信任也最青睐的臣子会这么对他。
所以……
必须搞清楚这件事。
若是搞不清楚……
那就杀!
宁可错过,不可放过!
靖难之后,世人只知朱棣仁慈,但这一次,永乐大帝朱棣,决意对世人露出他的獠牙,告诉朝野臣工,永乐不可欺!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