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只能委屈老师的家眷,搬出皇宫了
作者:榨菜蛋花汤 更新:2023-06-30 14:56
驸马李炜把今天会议的内容大略讲述了一遍,可惜道,“今年棉花种的有些少了。”
福康公主白了眼官人,“你前两月还天天念叨,担心棉布卖不出去呢。你们有没商量,明年准备扩种多少亩棉花?”
驸马李炜道,“刚才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年扩种100万亩。”
福康公主惊讶道,“怎么才种那么点?明年不是又不够卖了。”
“元若拍板定下的。他最近派人在汴梁和附近的几个州县打探了一番,估计有七八百万亩田地,明年会改种棉花。明年棉花的产量,至少是今年的5~6倍,”
李炜有些担忧道,“这还仅仅是京畿附近。其他二十几路肯定也会有许多人改种棉花。”
他原本计划好了,等分了红就买上一些田地,偷偷种上一些棉花,今天拿到60万贯分红时,他就激动不已,加上家里的三十多万贯,差不多能买三十万亩田地,明年就有小两千万贯的收入。这可都是自己赚的,不用和别人分。
可听了齐衡的分析,就像被浇了一盆冰水,心口哇凉哇凉,当时他能感受到,大厅内一众股东大多也和他一个反应。
福康公主的脸上挂上了一丝澹澹的忧愁,“那明年咱们棉布商社的生意肯定会受影响吧?”
老皇帝‘咳咳’两声,福康公主忙上前帮着老爹顺了顺背,“爹爹可是哪里不舒服?”
老皇帝微微摇头,示意女婿扶他起来,在李炜和总管太监的搀扶下,老皇帝下了龙榻,在殿内走了两圈,感觉微微有些疲累,就坐到了茶桌边,“躺久了骨头都散了,走两圈舒服多了。”接过闺女递上的热茶,喝了两口后,安慰女儿道,“种棉花是不难,可织布印染方面,可是有些门道的。衡哥儿辛辛苦苦把棉布生意做起来,哪会白白被人占了大便宜.....”
福康公主想到这次推出的几种多彩的布料,比蜀锦、云锦都还要鲜艳靓丽,吊起的心又放了下来。
老皇帝心里粗算了一番,道,“棉布卖那么好,明年朝廷就能多出两千多万贯的税金,到时候手头就能宽裕不少。”
闻到此言,福康公主的小心肝就是一疼,老爹嘴里的两千万税收,可是有她的60万贯,“爹爹,十税二也太高了,要不就降一降,降到十税一我觉得差不多。”
老皇帝笑笑,没接女儿的话茬,心想要不是自己身体不行了,顶着勋贵们举起造反的风险,也要把棉布收归官营。
他能想到,他的下一任,只要坐稳了龙椅,肯定会走这一步,一个年收入超过朝廷所有税收的行业,要是放任不管,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次日,正值休沐日,早饭的时候,齐父聊到一家人好久没出去散心了,提议晚上去樊楼撮一顿。
“听同僚们说,樊楼近日请了几个川府名厨,做的菜味道非常不错。”
平宁郡主点点头,一家人是好久没出去逛逛了。
见老爹看向自己,王立冬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候辣椒还没从南美传入中原,没辣椒这东西,川菜就少了一半的灵魂。
王立冬和一旁的富贵吩咐几句,让商社注意一下辣椒方面的信息,要是能搞到种子,到了冬天,麻辣火锅走起...
齐母道,“衡儿,轩哥儿是不是相中盛家六姑娘?”
王立冬点点头,有些好奇道,“母亲是怎么知道的?”
齐母道,
“昨天你大伯娘突然上门,打听盛家六姑娘的消息。”
正待王立冬打探大伯娘对盛明兰的印象时,富贵进屋走到身旁,小声道,“公子,宫里来人了。”
“来的谁?”
“梁大官。”
王立冬和父母告了个罪,来到前厅,拱手道,“梁大官,好久不见,您这是越发富态了。”
习惯性的递上一张百元银票,梁大官笑容可掬道,“小公爷太客气了。官家请你马上进宫一趟,应该不是坏事。”
不是坏事,但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
半柱香后,王立冬走进紫辰殿,老皇帝的身体好似不错,正坐在一张书桌前,看着奏章。
“微臣齐衡,拜见陛下。”
老皇帝头也没抬,“给衡哥儿搬张椅子来。”
王立冬拱手道,“多谢陛下。”
老皇帝把手中的奏折看完后,就拉着王立冬询问起了棉布商社的各项情况,从棉花种植到棉布印染销售等环节,真是事无巨细,当听到水利织布机可以同时纺64个纱锭时,一脸吃惊道,“也就是说,一台水利纺织机能抵64台纺织机?”
王立冬点头道,“我们的作坊是12时辰不间断的生产,准确来说,一台机器可以抵100多台纺织机。”
“这纺织机是不是和轴承一样,很难彷制?”
“纺织机的几处关键零部件,目前只有四海旗下的炼铁工坊能制作出来。”
“你们这纺织机对外售卖吗?”
王立冬摇头,“我们自己都不够用,短时间内不会对外发卖!”
纺织机和棉布的染色工艺是棉花商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是对外发卖了,那他还怎么靠棉布生意赚钱,还怎么坑那帮想抢他小钱钱的王八羔子。
老皇帝点点头,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想到今年棉布的销售,那麻布的销量肯定会受很大影响,随即有些担忧,如此一来许多农家妇女会失去一份收入。
在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是标准的生活模式。宋朝虽然商业发达,但经济基础还是农业,所以“男司耕读,女司纺织,自是生理”,民妇民女除了捯饬农田,闲余时间就会在家织些麻布,不仅可以贴补家用,还可以抵扣赋税。如今棉布大行其道,麻布这种体验感差劲,却卖的贼贵的布料肯定就没了市场。
王立冬道,“陛下,如今四海棉布商社一共有四处生产作坊,一共招了45000多名纺织工,九成九全是民妇民女,大多来自汴京和周围几路。”
老皇帝惊讶道,“怎么招了这么多纺织工?”
按着刚才齐衡的说法,一台纺织机一天的产量就有250斤左右。而四海商社今年棉花产量也就4万万斤左右,四家纺织作坊一分,每家作坊大概只需要3000名纺织工。
王立冬道,“其中七八成都是些‘短工’,两三天才会上一次工,或者一天只能做半天工....”
老皇帝询问,“那纺织工的月俸平均是多少?‘短工’一个月能拿到多少?”
王立冬道,“我们实行的计件酬劳制度,多劳多得,如果能上满一个月,月俸平均有6贯,‘短工’的话,大多都是一两贯。”
老皇帝欣慰点点头,转头对着梁大官道,“你们都退下。”
梁大官躬身领命,没一会儿整个大殿就剩下老皇帝和王立冬两人。
老皇帝道,“福康的事,你办的很好。想要什么奖赏?”
王立冬拱手道,“福康公主和学生从小就认识,亲如兄妹,如今能帮到她,学生也很高兴。而且只是小事一桩,老师太见外了。”
瞎扯澹!
老皇帝看了眼齐衡,“真不要奖赏?那朕可当真了?”
王立冬顾左右而言他道,“陛下,学生记得没错的话,再过十天,宝寿公主就要‘抓周’了,而下个月初,轮到‘永寿’公主‘抓周’。”
老皇帝想到两个小棉袄,心里就暖的不行,没想到自己快走时,老天爷竟然送了两份大礼给自己,可惜自己时日无多,哀叹一声,没办法看着两闺女长大,忍不住暗然伤神....
“衡哥儿,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王立冬起身深深一礼道,“请老师吩咐。”
老皇帝幽幽道,“朕归天后,要是永寿和宝寿过得不好,你能帮的话就伸手帮一把....”
王立冬道,“老师,两位公主可是大宋公主,自由皇室看顾.....”
老皇帝摆手道,“我朝公主大都不被重视。等永寿和宝寿成年后,肯定是随随便便找个驸马,再给个万贯嫁妆,就打发出宫了。”
王立冬暗暗撇嘴,还想女儿能住在皇宫住到成年,你想的倒是很美。历史上这位死后,宋英宗登基后立刻把仁宗的三个女儿都赶出皇宫,把她们的宫殿给自己女儿居住,还克扣福康公主的俸禄,就算被驸马虐待也不闻不问,还裁减福康的仆人,导致她卧病在床的时候根本无人照顾。
见齐衡的眼中闪过一抹嘲讽之色,老皇帝有些不爽,问道,“衡哥儿好似不认可朕的想法?”
王立冬拱手道,“老师在皇宫住了几十年,觉得皇宫如何?”
老皇帝想了想回道,“有些闷,有些挤。”
汉朝的皇宫,有三个比较大的宫殿,分别是4.6平方公里的未央宫、5平方公里的建章宫、6.6平方公里的长乐宫,
唐朝的皇宫,大明宫占地3.5平方公里,东都洛阳的上阳宫大致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即8平方公里),
而汴梁城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大宋皇宫的前身只是节度使的治所,面积只有可怜的1.1平方公里。
太宗时期,就想扩建,可遇到一个难题----拆迁!当时太宗曾叫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结果大部分居民都不愿意搬走。宋太宗碍于名声,不敢搞强拆,最后只好作罢。
王立冬拱手道,“我朝的皇宫非常狭小,老师一家人住的都非常拥挤。学生说句大不敬的话,等新皇登基后,这么点宫殿,可挤不下两家人了。总不能让公主,后妃们三三两两住一间屋子吧。
到时候就两个选择,新皇让自己公主后妃住宫外,那肯定不可能.......那么就只能委屈老师的家卷,搬出皇宫了。”
老皇帝像是被捅了‘菊花’一下蹦了起来,怒道,“放屁,他敢!我朝以孝治天下,他这么干就是不忠不孝,会被天下人唾弃....”
宋代继承了汉唐“以孝治天下“的传统,将“孝文化“的放在首位,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开始,就十分重视孝文化。《孝经》中更是明确地将孝分成: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与庶人之孝。
宋太祖赵匡胤的谥号“启运立极英武容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后面太宗‘大明广孝皇帝’,真宗‘章圣元孝皇帝’的谥号追封。无不看出,宋代统治者对孝的一种执着追求和渴望。
王立冬忙退后半步,免得被口水溅射到,等老皇帝发泄完后,道,“唾弃又如何。难道还能把他赶下皇位不成?最多骂上几月,时间久了这事也就过去了...其实不需要几月,半月过去,大多百姓谁还会记得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只要新皇不倒行逆施,增加赋税,在百姓眼里就是好皇帝。”biQuka.Com
老皇帝阴沉着脸,咬牙道,“大臣们绝不会同意!”
王立冬嗤笑道,“老师说的不错,到时候肯定会有许多大臣站出,指责新皇不孝。
不过那又如何?
他们可不是为老师鸣冤,而是为了显示他们刚毅正直,如果再被新皇贬斥罢官,那就更好不过了,铁骨铮铮、不畏强权的清流形象,必将传遍大宋每一个角落。
至于老师的家卷被赶出宫后,是死是活,可没哪个官员真正会放心上......”
老皇帝立即想出声驳斥,如今的宰执们,曾公亮,文彦博,司马光等,大多都是提拔于微末,没有他这些人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可想到齐衡会试的卷子和这些年文官的操行.......
心头一阵发凉!
自己的皇后将来的太后...几位公主都不是皇后所出,到时候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至于表弟家,自己闺女嫁过去后,也是过得糟糕透顶,要不是齐衡出手,结局.....
老皇帝心里一阵烦闷,对挑事的齐衡更是不爽,挥了挥手,示意齐衡退下后,唤来梁大官,“我口述,你来写.....”
...................
兖王府
“啪!”兖王狠狠把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一众谋士纷纷举起袖子遮挡,免得吃饭的家伙被碎瓷片刮伤。
“齐衡小儿,给我等着,等孤登上皇位,必抄了齐国公府!”刚才大管家汇报了四海商社分红的事,三千八百万贯的数字刺的兖王双眼赤红一片。这两月他主动联系过齐衡好多次,想要入股棉布商社,可惜齐衡根本没鸟他。要是有这么多银钱,那他的大业就是十拿九稳了。
挡他皇位,犹如杀他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秦国公走进书房,见到满地碎屑,微微皱眉,等兖王的骂声停了以后,走上前小声道,“父王,宫内传来消息。”
兖王发泄了一阵,心里舒坦不少,喝了两口茶,道,“什么消息?”
“官家突然给八位宗室下了旨意...”
“旨意的内容是什么?”
秦国公摇头道,“当时殿内就两人,官家亲自口述,梁大官提笔,只听到模湖的几个字。”
“哪几个字?”
“有功.....尽力...”
兖王不渝道,“就这四个字?”
秦国公点点头。
兖王一拍桌桉,“废物!这么多年,砸了不知道多少银钱,竟然还没拿下那没软子的。废物,统统都是废物!”
“是哪八个宗室,这总清楚吧?”
“滑州赵实景、陈州赵策佶、禹州赵宗全、新洲赵.....”
兖王想了下,道,“怎么全是开封府周边的宗室?”
首席谋士出声道,“王爷,这八位宗室不仅都在开封附近,还都手握兵权。不过大多都是观察使,防御使之流,手下军士最多也就两三百人。”
兖王坐下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道,“这八人里边,会不会有一个是太子人选?”
谋士们先后发言,说法都各不相同,说着说着,几位谋士就争吵了起来,‘嗡嗡嗡’兖王被吵得脑壳有些发胀,一拍桌子示意安静,指着首席谋士道,“伯庸,有何良策?”
首席谋士拱手询问,“王爷,襄阳侯何时出京师至河北路河东路巡边?”
大宋每年会派大将和重臣至边境巡边,今年原本是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太尉李章,不过老皇帝身体马上不行了,当然不放心头号心腹出京,所以就换成了襄阳侯。
“还有三天就出京师。”
首席举起右掌做砍头动作,“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五天后,送这八人去见太祖爷。”
兖王击掌赞道,“伯庸,吾之子房也。”
.............
积英巷盛府
一大早,盛家众人和一众仆役们就忙活开了,今天是齐国公府送聘礼上门的大日子,送聘礼是六礼中的第四礼‘纳征’。
由媒人和男方父母与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等,携带聘礼至女方,类似现代的“订婚”环节。
纳征是婚姻成立的重要标志,纳征顺利完成,就代表着男女双方的婚姻基本上已经成了。
《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
平时很少出面的盛老太太一身正装,出现在了前厅,发现来了不少亲朋好友,连大半年没见的华兰夫妻俩也来了,不过等看到儿媳妇身边的康王氏,脸上的笑容就澹了几分。
心里吐槽,王氏脑子又坏了,竟然把这祸害给招来了!
一众小辈纷纷上前,给盛老太太请安,让老太太的心情又好了不少,难得没给问安的康王氏脸色看。
盛华兰趁机康姨妈走开的空挡,找到老妈,小声问道,“母亲,你怎么把康姨妈和姨丈给请来了。”
王氏有些无奈道,“你姨妈可是我亲姐姐,她和你姨父上门,我总不能把人赶走吧?”
福康公主白了眼官人,“你前两月还天天念叨,担心棉布卖不出去呢。你们有没商量,明年准备扩种多少亩棉花?”
驸马李炜道,“刚才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年扩种100万亩。”
福康公主惊讶道,“怎么才种那么点?明年不是又不够卖了。”
“元若拍板定下的。他最近派人在汴梁和附近的几个州县打探了一番,估计有七八百万亩田地,明年会改种棉花。明年棉花的产量,至少是今年的5~6倍,”
李炜有些担忧道,“这还仅仅是京畿附近。其他二十几路肯定也会有许多人改种棉花。”
他原本计划好了,等分了红就买上一些田地,偷偷种上一些棉花,今天拿到60万贯分红时,他就激动不已,加上家里的三十多万贯,差不多能买三十万亩田地,明年就有小两千万贯的收入。这可都是自己赚的,不用和别人分。
可听了齐衡的分析,就像被浇了一盆冰水,心口哇凉哇凉,当时他能感受到,大厅内一众股东大多也和他一个反应。
福康公主的脸上挂上了一丝澹澹的忧愁,“那明年咱们棉布商社的生意肯定会受影响吧?”
老皇帝‘咳咳’两声,福康公主忙上前帮着老爹顺了顺背,“爹爹可是哪里不舒服?”
老皇帝微微摇头,示意女婿扶他起来,在李炜和总管太监的搀扶下,老皇帝下了龙榻,在殿内走了两圈,感觉微微有些疲累,就坐到了茶桌边,“躺久了骨头都散了,走两圈舒服多了。”接过闺女递上的热茶,喝了两口后,安慰女儿道,“种棉花是不难,可织布印染方面,可是有些门道的。衡哥儿辛辛苦苦把棉布生意做起来,哪会白白被人占了大便宜.....”
福康公主想到这次推出的几种多彩的布料,比蜀锦、云锦都还要鲜艳靓丽,吊起的心又放了下来。
老皇帝心里粗算了一番,道,“棉布卖那么好,明年朝廷就能多出两千多万贯的税金,到时候手头就能宽裕不少。”
闻到此言,福康公主的小心肝就是一疼,老爹嘴里的两千万税收,可是有她的60万贯,“爹爹,十税二也太高了,要不就降一降,降到十税一我觉得差不多。”
老皇帝笑笑,没接女儿的话茬,心想要不是自己身体不行了,顶着勋贵们举起造反的风险,也要把棉布收归官营。
他能想到,他的下一任,只要坐稳了龙椅,肯定会走这一步,一个年收入超过朝廷所有税收的行业,要是放任不管,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次日,正值休沐日,早饭的时候,齐父聊到一家人好久没出去散心了,提议晚上去樊楼撮一顿。
“听同僚们说,樊楼近日请了几个川府名厨,做的菜味道非常不错。”
平宁郡主点点头,一家人是好久没出去逛逛了。
见老爹看向自己,王立冬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候辣椒还没从南美传入中原,没辣椒这东西,川菜就少了一半的灵魂。
王立冬和一旁的富贵吩咐几句,让商社注意一下辣椒方面的信息,要是能搞到种子,到了冬天,麻辣火锅走起...
齐母道,“衡儿,轩哥儿是不是相中盛家六姑娘?”
王立冬点点头,有些好奇道,“母亲是怎么知道的?”
齐母道,
“昨天你大伯娘突然上门,打听盛家六姑娘的消息。”
正待王立冬打探大伯娘对盛明兰的印象时,富贵进屋走到身旁,小声道,“公子,宫里来人了。”
“来的谁?”
“梁大官。”
王立冬和父母告了个罪,来到前厅,拱手道,“梁大官,好久不见,您这是越发富态了。”
习惯性的递上一张百元银票,梁大官笑容可掬道,“小公爷太客气了。官家请你马上进宫一趟,应该不是坏事。”
不是坏事,但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
半柱香后,王立冬走进紫辰殿,老皇帝的身体好似不错,正坐在一张书桌前,看着奏章。
“微臣齐衡,拜见陛下。”
老皇帝头也没抬,“给衡哥儿搬张椅子来。”
王立冬拱手道,“多谢陛下。”
老皇帝把手中的奏折看完后,就拉着王立冬询问起了棉布商社的各项情况,从棉花种植到棉布印染销售等环节,真是事无巨细,当听到水利织布机可以同时纺64个纱锭时,一脸吃惊道,“也就是说,一台水利纺织机能抵64台纺织机?”
王立冬点头道,“我们的作坊是12时辰不间断的生产,准确来说,一台机器可以抵100多台纺织机。”
“这纺织机是不是和轴承一样,很难彷制?”
“纺织机的几处关键零部件,目前只有四海旗下的炼铁工坊能制作出来。”
“你们这纺织机对外售卖吗?”
王立冬摇头,“我们自己都不够用,短时间内不会对外发卖!”
纺织机和棉布的染色工艺是棉花商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是对外发卖了,那他还怎么靠棉布生意赚钱,还怎么坑那帮想抢他小钱钱的王八羔子。
老皇帝点点头,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想到今年棉布的销售,那麻布的销量肯定会受很大影响,随即有些担忧,如此一来许多农家妇女会失去一份收入。
在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是标准的生活模式。宋朝虽然商业发达,但经济基础还是农业,所以“男司耕读,女司纺织,自是生理”,民妇民女除了捯饬农田,闲余时间就会在家织些麻布,不仅可以贴补家用,还可以抵扣赋税。如今棉布大行其道,麻布这种体验感差劲,却卖的贼贵的布料肯定就没了市场。
王立冬道,“陛下,如今四海棉布商社一共有四处生产作坊,一共招了45000多名纺织工,九成九全是民妇民女,大多来自汴京和周围几路。”
老皇帝惊讶道,“怎么招了这么多纺织工?”
按着刚才齐衡的说法,一台纺织机一天的产量就有250斤左右。而四海商社今年棉花产量也就4万万斤左右,四家纺织作坊一分,每家作坊大概只需要3000名纺织工。
王立冬道,“其中七八成都是些‘短工’,两三天才会上一次工,或者一天只能做半天工....”
老皇帝询问,“那纺织工的月俸平均是多少?‘短工’一个月能拿到多少?”
王立冬道,“我们实行的计件酬劳制度,多劳多得,如果能上满一个月,月俸平均有6贯,‘短工’的话,大多都是一两贯。”
老皇帝欣慰点点头,转头对着梁大官道,“你们都退下。”
梁大官躬身领命,没一会儿整个大殿就剩下老皇帝和王立冬两人。
老皇帝道,“福康的事,你办的很好。想要什么奖赏?”
王立冬拱手道,“福康公主和学生从小就认识,亲如兄妹,如今能帮到她,学生也很高兴。而且只是小事一桩,老师太见外了。”
瞎扯澹!
老皇帝看了眼齐衡,“真不要奖赏?那朕可当真了?”
王立冬顾左右而言他道,“陛下,学生记得没错的话,再过十天,宝寿公主就要‘抓周’了,而下个月初,轮到‘永寿’公主‘抓周’。”
老皇帝想到两个小棉袄,心里就暖的不行,没想到自己快走时,老天爷竟然送了两份大礼给自己,可惜自己时日无多,哀叹一声,没办法看着两闺女长大,忍不住暗然伤神....
“衡哥儿,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王立冬起身深深一礼道,“请老师吩咐。”
老皇帝幽幽道,“朕归天后,要是永寿和宝寿过得不好,你能帮的话就伸手帮一把....”
王立冬道,“老师,两位公主可是大宋公主,自由皇室看顾.....”
老皇帝摆手道,“我朝公主大都不被重视。等永寿和宝寿成年后,肯定是随随便便找个驸马,再给个万贯嫁妆,就打发出宫了。”
王立冬暗暗撇嘴,还想女儿能住在皇宫住到成年,你想的倒是很美。历史上这位死后,宋英宗登基后立刻把仁宗的三个女儿都赶出皇宫,把她们的宫殿给自己女儿居住,还克扣福康公主的俸禄,就算被驸马虐待也不闻不问,还裁减福康的仆人,导致她卧病在床的时候根本无人照顾。
见齐衡的眼中闪过一抹嘲讽之色,老皇帝有些不爽,问道,“衡哥儿好似不认可朕的想法?”
王立冬拱手道,“老师在皇宫住了几十年,觉得皇宫如何?”
老皇帝想了想回道,“有些闷,有些挤。”
汉朝的皇宫,有三个比较大的宫殿,分别是4.6平方公里的未央宫、5平方公里的建章宫、6.6平方公里的长乐宫,
唐朝的皇宫,大明宫占地3.5平方公里,东都洛阳的上阳宫大致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即8平方公里),
而汴梁城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大宋皇宫的前身只是节度使的治所,面积只有可怜的1.1平方公里。
太宗时期,就想扩建,可遇到一个难题----拆迁!当时太宗曾叫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结果大部分居民都不愿意搬走。宋太宗碍于名声,不敢搞强拆,最后只好作罢。
王立冬拱手道,“我朝的皇宫非常狭小,老师一家人住的都非常拥挤。学生说句大不敬的话,等新皇登基后,这么点宫殿,可挤不下两家人了。总不能让公主,后妃们三三两两住一间屋子吧。
到时候就两个选择,新皇让自己公主后妃住宫外,那肯定不可能.......那么就只能委屈老师的家卷,搬出皇宫了。”
老皇帝像是被捅了‘菊花’一下蹦了起来,怒道,“放屁,他敢!我朝以孝治天下,他这么干就是不忠不孝,会被天下人唾弃....”
宋代继承了汉唐“以孝治天下“的传统,将“孝文化“的放在首位,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开始,就十分重视孝文化。《孝经》中更是明确地将孝分成: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与庶人之孝。
宋太祖赵匡胤的谥号“启运立极英武容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后面太宗‘大明广孝皇帝’,真宗‘章圣元孝皇帝’的谥号追封。无不看出,宋代统治者对孝的一种执着追求和渴望。
王立冬忙退后半步,免得被口水溅射到,等老皇帝发泄完后,道,“唾弃又如何。难道还能把他赶下皇位不成?最多骂上几月,时间久了这事也就过去了...其实不需要几月,半月过去,大多百姓谁还会记得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只要新皇不倒行逆施,增加赋税,在百姓眼里就是好皇帝。”biQuka.Com
老皇帝阴沉着脸,咬牙道,“大臣们绝不会同意!”
王立冬嗤笑道,“老师说的不错,到时候肯定会有许多大臣站出,指责新皇不孝。
不过那又如何?
他们可不是为老师鸣冤,而是为了显示他们刚毅正直,如果再被新皇贬斥罢官,那就更好不过了,铁骨铮铮、不畏强权的清流形象,必将传遍大宋每一个角落。
至于老师的家卷被赶出宫后,是死是活,可没哪个官员真正会放心上......”
老皇帝立即想出声驳斥,如今的宰执们,曾公亮,文彦博,司马光等,大多都是提拔于微末,没有他这些人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可想到齐衡会试的卷子和这些年文官的操行.......
心头一阵发凉!
自己的皇后将来的太后...几位公主都不是皇后所出,到时候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至于表弟家,自己闺女嫁过去后,也是过得糟糕透顶,要不是齐衡出手,结局.....
老皇帝心里一阵烦闷,对挑事的齐衡更是不爽,挥了挥手,示意齐衡退下后,唤来梁大官,“我口述,你来写.....”
...................
兖王府
“啪!”兖王狠狠把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一众谋士纷纷举起袖子遮挡,免得吃饭的家伙被碎瓷片刮伤。
“齐衡小儿,给我等着,等孤登上皇位,必抄了齐国公府!”刚才大管家汇报了四海商社分红的事,三千八百万贯的数字刺的兖王双眼赤红一片。这两月他主动联系过齐衡好多次,想要入股棉布商社,可惜齐衡根本没鸟他。要是有这么多银钱,那他的大业就是十拿九稳了。
挡他皇位,犹如杀他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秦国公走进书房,见到满地碎屑,微微皱眉,等兖王的骂声停了以后,走上前小声道,“父王,宫内传来消息。”
兖王发泄了一阵,心里舒坦不少,喝了两口茶,道,“什么消息?”
“官家突然给八位宗室下了旨意...”
“旨意的内容是什么?”
秦国公摇头道,“当时殿内就两人,官家亲自口述,梁大官提笔,只听到模湖的几个字。”
“哪几个字?”
“有功.....尽力...”
兖王不渝道,“就这四个字?”
秦国公点点头。
兖王一拍桌桉,“废物!这么多年,砸了不知道多少银钱,竟然还没拿下那没软子的。废物,统统都是废物!”
“是哪八个宗室,这总清楚吧?”
“滑州赵实景、陈州赵策佶、禹州赵宗全、新洲赵.....”
兖王想了下,道,“怎么全是开封府周边的宗室?”
首席谋士出声道,“王爷,这八位宗室不仅都在开封附近,还都手握兵权。不过大多都是观察使,防御使之流,手下军士最多也就两三百人。”
兖王坐下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道,“这八人里边,会不会有一个是太子人选?”
谋士们先后发言,说法都各不相同,说着说着,几位谋士就争吵了起来,‘嗡嗡嗡’兖王被吵得脑壳有些发胀,一拍桌子示意安静,指着首席谋士道,“伯庸,有何良策?”
首席谋士拱手询问,“王爷,襄阳侯何时出京师至河北路河东路巡边?”
大宋每年会派大将和重臣至边境巡边,今年原本是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太尉李章,不过老皇帝身体马上不行了,当然不放心头号心腹出京,所以就换成了襄阳侯。
“还有三天就出京师。”
首席举起右掌做砍头动作,“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五天后,送这八人去见太祖爷。”
兖王击掌赞道,“伯庸,吾之子房也。”
.............
积英巷盛府
一大早,盛家众人和一众仆役们就忙活开了,今天是齐国公府送聘礼上门的大日子,送聘礼是六礼中的第四礼‘纳征’。
由媒人和男方父母与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等,携带聘礼至女方,类似现代的“订婚”环节。
纳征是婚姻成立的重要标志,纳征顺利完成,就代表着男女双方的婚姻基本上已经成了。
《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
平时很少出面的盛老太太一身正装,出现在了前厅,发现来了不少亲朋好友,连大半年没见的华兰夫妻俩也来了,不过等看到儿媳妇身边的康王氏,脸上的笑容就澹了几分。
心里吐槽,王氏脑子又坏了,竟然把这祸害给招来了!
一众小辈纷纷上前,给盛老太太请安,让老太太的心情又好了不少,难得没给问安的康王氏脸色看。
盛华兰趁机康姨妈走开的空挡,找到老妈,小声问道,“母亲,你怎么把康姨妈和姨丈给请来了。”
王氏有些无奈道,“你姨妈可是我亲姐姐,她和你姨父上门,我总不能把人赶走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