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狭隘的江湖与真正的‘大侠’
作者:王三省 更新:2022-09-01 02:17
和辛弃疾一比,沈行知甚至觉得自己的系统太次了,果然是有点东西,但东西真不多。
面对至少是融会境的大伏魔拳,沈行知也没有束手待毙,他转而使出摧心掌,用这种力量集中一点的武学,来对抗势大力沉的大伏魔拳。
“咦,你会的武功还不少,这掌法也不错,还有什么都使出来。”辛弃疾看到沈行知使出摧心掌,兴致变得更高,竟然要沈行知将武功都展示出来。
沈行知也不藏着掖着,依言又使出了摧坚神爪,白蟒鞭法,甚至是落英神剑掌。
不过任凭他用什么武功,都能被辛弃疾轻松化解,并且指出他修炼中的缺陷。
“你用上内力,我好像知道你修炼的是什么武功了。”忽然辛弃疾郑重的说了一句,这次要求沈行知用内力了。
短短这片刻交手,沈行知已经获益匪浅了,他知道这是辛弃疾在指点自己,随即便用上了内力。
“果然是《九阴真经》,你练的是黄裳的九阴真经!”辛弃疾收手而立,一语道破沈行知武功来历。
“先生也知道《九阴真经》?”沈行知也收了手,对着辛弃疾躬身一拜。
“演山先生大作,岂会不知?不过老夫更喜他所作长短句,他用词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辛弃疾很爽快的说道,不过只提了一句与九阴真经有关,后面又评论起黄裳写的词来了。
演山是黄裳的号,宋词也是后人的叫法,当时人们常称词为长短句。
在辛弃疾眼中,黄裳是北宋文官,和他一样都属于士大夫,属于文学圈子,和武林还真没什么关系。
沈行知一时有些不知道怎么接话了,他意识到眼前这位可是词坛宗师,自己不管说什么都是班门弄斧。
好在此时刘克庄出来缓解了尴尬:“学生听闻,当年演山先生校对《道藏》而悟出武学,原本也只是用之吐纳调息,后来奉旨剿灭明教,才逐渐将武学部分完善,成了九阴真经。”
沈行知很意外的看向刘克庄,心道:“兄弟你咋知道的这么清楚?感觉比江湖中人还明白?”
倒是刘克庄这么一说,沈行知明白九阴真经为什么分上下两部了,感情黄裳原本只编了上部,就是用来调息养气的。后来是实战中才编了下部,那些武功招式好多还是从敌人身上学来的。
“原来真正的底蕴还是在朝廷啊,恐怕辛弃疾一身惊人的武学也是这样来的吧?”沈行知一瞬间想通了很多东西。
毕竟朝廷是掌握一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如果武学也是生产力,那么最先进的应该也在朝廷,江湖中那些所谓的高手,可能只是没影响到朝廷的统治,不想管而已吧?
“九阴真经确实是门不错的呼吸吐纳法,讲究阴柔绵长,其目的是要做到阴极生阳,最后阴阳互济,达到道家所讲的先天境界。可惜黄裳自己都练不到阴极生阳,这也是为什么里面的武功都是至阳至刚的路子,我想应该是黄裳晚年想要以外功的阳刚之气与内功呼应,达到阴阳互济吧?”辛弃疾看向沈行知大有深意的说道,虽然是在点评九阴真经,可明显也是在点拨沈行知。
“阴阳互济?那如果再同时修炼一个至阳至刚的内功,不是也可以吗?”沈行知忽然想到了九阳神功,他觉得辛弃疾可能就是在提醒他这个。
“理论上是没错,但同时修炼一阴一阳两种内功,这谁受得了?更何况能与九阴真经媲美的至阳至刚内功本就不多。”辛弃疾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显然在他看来要完善九阴真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今天这一趟沈行知感觉是来对了,在辛弃疾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更关键是眼界完全和以前不同了。
“这么说《九阴真经》也难以修炼至化境,晚辈观先生已至化境,不知先生修炼的是何种功法?”沈行知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至于九阴真经什么的他其实不太在意,毕竟自己是个挂逼,就算九阴真经走不通,以后能修炼的还多。
“我没修炼什么功法,非要说修炼的话,那就是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惜我终其一生,也只练成了修身、齐家,不能治国,更不能平天下.......”辛弃疾有些唏嘘的说道,他望向北方,眼中满是遗憾与不甘。
按理说辛弃疾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可沈行知感觉自己还是听不懂,但又不是完全不懂,隐约能感觉到好像有什么难以言说的东西。
听不懂没关系,那只是自己层次不够,但不妨碍心生敬仰。
沈行知和刘克庄同时对着辛弃疾躬身一拜,也几乎同声说道:“多谢先生教诲。”
“教诲谈不上,只是比你们多活了些年岁,我像你们这么大时,也曾年少轻狂,也曾心比天高。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什么叫达则兼济天下?当你们实力不够时,先不要去妄图改变什么,先努力让自己通达起来吧,只有真正拥有兼济天下的实力时,再说去改变天下,去重塑乾坤.......”辛弃疾摆着手说道,像一位喝醉的老人,说着说着他又跌坐在了竹椅上,再看时又只是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辛弃疾又拿起了身侧的书籍,这明显是送客的意思了,沈行知和刘克庄都懂,便再次躬身,说了告辞的话。
两人转身往外走去,心中都是五味杂陈,刘克庄有济世之志,但在听了辛弃疾一番话后,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沈行知没有济世之志,但他也不是咸鱼,他的路途是诸天万界,将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状况,要面对和选择的只会更难。
“或许这个世界真正值得回味的并不是那荡气回肠的江湖,而是无数个像辛弃疾这样的人,他们为百姓请命,为家国奉献一生,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侠’!”沈行知忽然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所谓江湖,或许是自己以前认知太狭隘了。
两人已经走出了大门,又都同时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向那破败的寒碜的府邸。
忽然一阵古韵悠扬的诵唱声响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的吟诵,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是他在总结自己的一生,又像是在激励沈行知和刘克庄。
面对至少是融会境的大伏魔拳,沈行知也没有束手待毙,他转而使出摧心掌,用这种力量集中一点的武学,来对抗势大力沉的大伏魔拳。
“咦,你会的武功还不少,这掌法也不错,还有什么都使出来。”辛弃疾看到沈行知使出摧心掌,兴致变得更高,竟然要沈行知将武功都展示出来。
沈行知也不藏着掖着,依言又使出了摧坚神爪,白蟒鞭法,甚至是落英神剑掌。
不过任凭他用什么武功,都能被辛弃疾轻松化解,并且指出他修炼中的缺陷。
“你用上内力,我好像知道你修炼的是什么武功了。”忽然辛弃疾郑重的说了一句,这次要求沈行知用内力了。
短短这片刻交手,沈行知已经获益匪浅了,他知道这是辛弃疾在指点自己,随即便用上了内力。
“果然是《九阴真经》,你练的是黄裳的九阴真经!”辛弃疾收手而立,一语道破沈行知武功来历。
“先生也知道《九阴真经》?”沈行知也收了手,对着辛弃疾躬身一拜。
“演山先生大作,岂会不知?不过老夫更喜他所作长短句,他用词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辛弃疾很爽快的说道,不过只提了一句与九阴真经有关,后面又评论起黄裳写的词来了。
演山是黄裳的号,宋词也是后人的叫法,当时人们常称词为长短句。
在辛弃疾眼中,黄裳是北宋文官,和他一样都属于士大夫,属于文学圈子,和武林还真没什么关系。
沈行知一时有些不知道怎么接话了,他意识到眼前这位可是词坛宗师,自己不管说什么都是班门弄斧。
好在此时刘克庄出来缓解了尴尬:“学生听闻,当年演山先生校对《道藏》而悟出武学,原本也只是用之吐纳调息,后来奉旨剿灭明教,才逐渐将武学部分完善,成了九阴真经。”
沈行知很意外的看向刘克庄,心道:“兄弟你咋知道的这么清楚?感觉比江湖中人还明白?”
倒是刘克庄这么一说,沈行知明白九阴真经为什么分上下两部了,感情黄裳原本只编了上部,就是用来调息养气的。后来是实战中才编了下部,那些武功招式好多还是从敌人身上学来的。
“原来真正的底蕴还是在朝廷啊,恐怕辛弃疾一身惊人的武学也是这样来的吧?”沈行知一瞬间想通了很多东西。
毕竟朝廷是掌握一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如果武学也是生产力,那么最先进的应该也在朝廷,江湖中那些所谓的高手,可能只是没影响到朝廷的统治,不想管而已吧?
“九阴真经确实是门不错的呼吸吐纳法,讲究阴柔绵长,其目的是要做到阴极生阳,最后阴阳互济,达到道家所讲的先天境界。可惜黄裳自己都练不到阴极生阳,这也是为什么里面的武功都是至阳至刚的路子,我想应该是黄裳晚年想要以外功的阳刚之气与内功呼应,达到阴阳互济吧?”辛弃疾看向沈行知大有深意的说道,虽然是在点评九阴真经,可明显也是在点拨沈行知。
“阴阳互济?那如果再同时修炼一个至阳至刚的内功,不是也可以吗?”沈行知忽然想到了九阳神功,他觉得辛弃疾可能就是在提醒他这个。
“理论上是没错,但同时修炼一阴一阳两种内功,这谁受得了?更何况能与九阴真经媲美的至阳至刚内功本就不多。”辛弃疾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显然在他看来要完善九阴真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今天这一趟沈行知感觉是来对了,在辛弃疾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更关键是眼界完全和以前不同了。
“这么说《九阴真经》也难以修炼至化境,晚辈观先生已至化境,不知先生修炼的是何种功法?”沈行知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至于九阴真经什么的他其实不太在意,毕竟自己是个挂逼,就算九阴真经走不通,以后能修炼的还多。
“我没修炼什么功法,非要说修炼的话,那就是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惜我终其一生,也只练成了修身、齐家,不能治国,更不能平天下.......”辛弃疾有些唏嘘的说道,他望向北方,眼中满是遗憾与不甘。
按理说辛弃疾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可沈行知感觉自己还是听不懂,但又不是完全不懂,隐约能感觉到好像有什么难以言说的东西。
听不懂没关系,那只是自己层次不够,但不妨碍心生敬仰。
沈行知和刘克庄同时对着辛弃疾躬身一拜,也几乎同声说道:“多谢先生教诲。”
“教诲谈不上,只是比你们多活了些年岁,我像你们这么大时,也曾年少轻狂,也曾心比天高。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什么叫达则兼济天下?当你们实力不够时,先不要去妄图改变什么,先努力让自己通达起来吧,只有真正拥有兼济天下的实力时,再说去改变天下,去重塑乾坤.......”辛弃疾摆着手说道,像一位喝醉的老人,说着说着他又跌坐在了竹椅上,再看时又只是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辛弃疾又拿起了身侧的书籍,这明显是送客的意思了,沈行知和刘克庄都懂,便再次躬身,说了告辞的话。
两人转身往外走去,心中都是五味杂陈,刘克庄有济世之志,但在听了辛弃疾一番话后,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沈行知没有济世之志,但他也不是咸鱼,他的路途是诸天万界,将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状况,要面对和选择的只会更难。
“或许这个世界真正值得回味的并不是那荡气回肠的江湖,而是无数个像辛弃疾这样的人,他们为百姓请命,为家国奉献一生,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侠’!”沈行知忽然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所谓江湖,或许是自己以前认知太狭隘了。
两人已经走出了大门,又都同时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向那破败的寒碜的府邸。
忽然一阵古韵悠扬的诵唱声响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的吟诵,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是他在总结自己的一生,又像是在激励沈行知和刘克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