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作者:石头与水 更新:2022-09-01 00:52
最快更新千金记最新章节!
吴双吴玉,兄弟两个都姓吴啊,他们亲爹却不姓吴,而姓冯。
古怪不只这一点,最要命的是,兄弟两个亲自推着冯爹到帝都府,冯爹亲自跟帝都府的府尹说,十五年前凌云街青云胡同的纵火案,烧死的并不是当年兴国侯府的嫡长孙冯继远与他的外室儿女,他还活着,他的儿子们也都还活着。不但活着,如今还双双考中了状元。
此言一出,满帝都皆惊。
兴国侯府尚未反应过来,武安侯夫人听到这消息已命人套车备马,火速的赶到状元府去。冯继远安坐于轮椅之上,头上戴着帽子,半边脸覆着一个银制的面具,露在外面的半张脸犹是疤痕累累。
武安侯夫人一望之下,便心下大恸,浑身颤抖,张张嘴,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武安侯夫人已经是做祖母的人了,发间早生银丝。见她这般伤心,吴双忙上前扶了一把,将武安侯夫人搀到榻上坐下,劝道,“您莫要太过伤感。”
冯继远开口,声音都是被熏坏的沙哑,“姑姑。”
武安侯夫人上前握住冯继远被烧伤后的疤痕累累的双手,这双手,曾经写得锦绣文章,使得刀枪剑戟……武安侯夫人望着冯继远被毁的面容,心下痛楚难以形容,忍不住放声痛哭。
望着痛哭的姑姑,冯继远最终只是一声长叹,“这些年,我很好。”
武安侯夫人咬紧牙关,眼泪仍是止不住的流下来。良久,武安侯夫人方轻轻道,“我知道,我一直不信,你就那么死了。我绝不相信,当年帝都府的忤作结果。你祖父过逝时,我问他,到了地下,阿兄问他继远哪里去了,他要怎么回答阿兄?”
冯继远沙哑的叹息,“都过去了。”
望着冯继远伤痕累累的脸,武安侯夫人哽咽道,“在我的心里,一辈子都过不去。”
武安侯夫人在状元府呆到傍晚,武安侯亲自来接老妻,冯继远并未见武安侯。武安侯夫人在吴家兄弟的劝解下方与武安侯回去了。
原本,武安侯在衙门当差,虽然听到此事也颇觉不可思议,事关老妻,正想细打听一二。结果,一回家便听说老妻到状元府来了,便前来接老妻回家。路上,武安侯问,“继远可还好?”多少年未见到老妻落泪了,武安侯打量着老妻的神色,问了一句。
武安侯夫人摇头,“怎么会好?”
武安侯道,“不知他们是个什么打算?”老妻早与娘家断绝关系,这些年,武安侯府与兴国侯府也没有多少往来。不过,当初老妻与娘家一刀两断,便是因冯继远之事起。冯继远虽然父亲早亡,不过,他是嫡子嫡孙,兴国侯府的嫡脉,继承人乱在庶出叔父之上。冯继远不明不白被烧死在外室,武安侯夫人不肯罢休,死活要为侄子讨回一个公道。闹到最后,便是与娘家老死不相往来。
“什么打算?”武安侯夫人冷声道,“我宁可兴国侯府夺爵,也不要这爵位落入畜牲手中!”
武安侯不说话了,转而劝道,“瞧着两个孩子出息的很,你放心吧,日后会好的。”夺爵什么的,是两败俱伤的打法。武安侯倒是觉着吴双吴玉兄弟这般出色,若是运作得当,不怕夺不回兴国侯之爵。
宋家也听说了文武状元家的千折百回的故事,这事儿,还是宋荣亲口对家人说的。倒不是宋荣碎嘴八卦,只是,事关亲戚家,到底是个什么缘故,自然要家人知道个明白,日后方好打交道。
宋嘉言反应极快,道,“这样说,吴双吴玉是我们的表哥了?”武安侯夫人出身兴国侯府,不过,与娘家早断绝了往来。但是,冯继远不一样,冯继远是武安侯夫人嫡亲的侄儿。武安侯夫人的兄长是老武安侯的嫡长子,只是,这人比较没福,一年帝都时疫,一病殁了。留下了十来岁的嫡子冯继远,照样是侯府顺位第一继承人。
话说当年冯继远也是帝都有名的才俊,偏偏,命不大好。据说冯继远年轻时在外置了外宅,结果,外宅失火,冯继远就给烧死了。后来,武安侯的爵位就落在了庶子的头上。
反正,武安侯夫人不与娘家来往多年,就是当年老兴国侯死后,武安侯夫人也没去娘家哭一哭。便是纪闵等几个儿女,也从不与兴国侯来往,这是帝都人近皆知的事。
宋荣对小纪氏道,“明天,备些补品,带着孩子们去瞧瞧岳母。”
小纪氏忙应了。
宋老太太一时还是没闹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宋嘉言细细的说给老太太听了。老太太一拍大腿,直接道,“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哪儿就那么巧,一把火正烧死人家正经的嫡长孙啊。定是那小老婆出的庶子干的断子绝孙的缺德事。”
这事儿,七八成的人都得这样想,但是,尚未有结论之前,毕竟关系到兴国侯府,二皇子三皇子的母族,实不好乱说。宋荣笑,“母亲,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事儿,叫大理寺来断也不好断个明白。”
老太太不以为然,说儿子,“亏你还做官儿呢,怎么还不如我脑袋灵光。以前咱们村东头儿阿旺家两个小子,分家时可不就为一头猪的事儿,打的头破血流,险没出了人命。气得阿旺一刀把猪捅死,一家一半这才消停。那还只是一头猪,这么大的爵位,谁不动心呢。”
老太太内心十分可怜武安侯夫人,对宋嘉言道,“去了好生劝劝你外祖母,那坏人哪,得不了好报。老天爷长着眼呢,要不然也不能叫人家兄弟都中了状元。”
冯继远之事,牵扯到两个状元一个侯府,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冯家的事。只是,帝都府断没本事断此案的,直接上报,请求御裁。
既然吴家兄弟都在,昭文帝就召了他们兄弟来问个一二。吴双道,“具体的事,臣那时年纪小,记得不大清楚。只记得是小时候元宵节,母亲身体不适,父亲带了我们兄弟去看花灯。回到家时,就见房子着了火。父亲想去救母亲,不妨暗处已经布了弓箭手。臣当时年幼,右肩上曾中过一箭,故此,臣如今都是左手执笔。不得已,臣父带着臣与二弟只得躲进已经起火的宅子里,当年,是臣父将臣与二弟护在身下,臣与二弟方得以保全。而臣父,已在当年的火中容貌尽毁。其他的事,臣也记不清了,很多的时间,都是在仓皇逃命。后来,方辗转在永嘉安顿下来,一住多年。”
对于那场有名的大火,昭文帝倒还有些印象,道,“朕记得,那时朕尚未登基,青云胡同的一场大火烧去了十几户人家。其中就包括了老兴国侯的嫡长孙,听说冯继远的外宅就安在那里。不想,却有如此内情。”
“既然有此冤屈,怎么不早说?”
“若臣与弟弟一日不能取得功名,一日不敢说出这其中内情。”吴双低声道,“陛下,臣实在怕有人再放一把火。”
昭文帝命三司重审当年青云胡同大火一案,当然,同时也要重新认证冯继远的身份。
冯继远只一句话便将如今的兴国侯一脉打入尘埃,冯继远用沙哑的声音道,“如今兴国侯府祠堂,锦程继远的御赐额匾上面放有一个锦匣,取下既知。”
有许多事,是吴家兄弟也不知道的。
昭文帝还见了冯继远一面,冯继远亲自对昭文帝道出其中内情,“当年,臣被弓箭手所逼,带着吴双吴玉躲进火海中,救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祖父。只是,臣容貌尽毁,双腿也受了伤,即便再回兴国侯府,也再不能袭爵。祖父担心我们再为人所害,便安排我们离开帝都。离开前,祖父曾言,他会将所有事情写成奏章,放于祠堂额匾之上。若我们有运道再回帝都,自可申冤。若是不幸死在外面,也是我们的命。”
“祖父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恨二叔所做的一切,却要顾忌当年已经身为陛下侧妃的小姑姑。他深为我而伤心,救我性命,但,他又不能给我一个公道。”冯继远叹道,“冯家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冯继远已经毁面残疾,昭文帝本欲将兴国侯之爵让吴双承袭,吴双却是推辞了,道,“想一想,臣父一世的波折坎坷皆因爵位之事而起。陛下为臣父申冤,使得臣父冤屈得以真相大白,臣父子三人感激不尽。臣自有才学为陛下效力,不愿意袭侯爵之位。便是日后儿孙,有本事便出将入相,若才能平庸,安安分分的做一介草民亦是福气。何况,臣的生母并非父亲名媒正娶之人,说来,臣与二弟都是庶出。臣实不愿袭此爵位,望陛下成全。”
吴双执意推辞,昭文帝倒也没亏了他们,将先兴国侯下大狱问斩之后,把兴国侯的田地财产都赏给了冯继远。能教出这样文武双全的儿子来,可想而知,冯继远当年是何等的惊才绝艳之人。吴双整理后,奉父命俱捐给了国库。
这种品性德行,昭文帝直接点了吴双为侍读学士,依旧是正五品,却是御前服侍,清贵的很。
一时间,吴家兄弟的名声比之先前愈发响亮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哭死,我家继远~~~~第三更稍晚~~~~~
吴双吴玉,兄弟两个都姓吴啊,他们亲爹却不姓吴,而姓冯。
古怪不只这一点,最要命的是,兄弟两个亲自推着冯爹到帝都府,冯爹亲自跟帝都府的府尹说,十五年前凌云街青云胡同的纵火案,烧死的并不是当年兴国侯府的嫡长孙冯继远与他的外室儿女,他还活着,他的儿子们也都还活着。不但活着,如今还双双考中了状元。
此言一出,满帝都皆惊。
兴国侯府尚未反应过来,武安侯夫人听到这消息已命人套车备马,火速的赶到状元府去。冯继远安坐于轮椅之上,头上戴着帽子,半边脸覆着一个银制的面具,露在外面的半张脸犹是疤痕累累。
武安侯夫人一望之下,便心下大恸,浑身颤抖,张张嘴,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武安侯夫人已经是做祖母的人了,发间早生银丝。见她这般伤心,吴双忙上前扶了一把,将武安侯夫人搀到榻上坐下,劝道,“您莫要太过伤感。”
冯继远开口,声音都是被熏坏的沙哑,“姑姑。”
武安侯夫人上前握住冯继远被烧伤后的疤痕累累的双手,这双手,曾经写得锦绣文章,使得刀枪剑戟……武安侯夫人望着冯继远被毁的面容,心下痛楚难以形容,忍不住放声痛哭。
望着痛哭的姑姑,冯继远最终只是一声长叹,“这些年,我很好。”
武安侯夫人咬紧牙关,眼泪仍是止不住的流下来。良久,武安侯夫人方轻轻道,“我知道,我一直不信,你就那么死了。我绝不相信,当年帝都府的忤作结果。你祖父过逝时,我问他,到了地下,阿兄问他继远哪里去了,他要怎么回答阿兄?”
冯继远沙哑的叹息,“都过去了。”
望着冯继远伤痕累累的脸,武安侯夫人哽咽道,“在我的心里,一辈子都过不去。”
武安侯夫人在状元府呆到傍晚,武安侯亲自来接老妻,冯继远并未见武安侯。武安侯夫人在吴家兄弟的劝解下方与武安侯回去了。
原本,武安侯在衙门当差,虽然听到此事也颇觉不可思议,事关老妻,正想细打听一二。结果,一回家便听说老妻到状元府来了,便前来接老妻回家。路上,武安侯问,“继远可还好?”多少年未见到老妻落泪了,武安侯打量着老妻的神色,问了一句。
武安侯夫人摇头,“怎么会好?”
武安侯道,“不知他们是个什么打算?”老妻早与娘家断绝关系,这些年,武安侯府与兴国侯府也没有多少往来。不过,当初老妻与娘家一刀两断,便是因冯继远之事起。冯继远虽然父亲早亡,不过,他是嫡子嫡孙,兴国侯府的嫡脉,继承人乱在庶出叔父之上。冯继远不明不白被烧死在外室,武安侯夫人不肯罢休,死活要为侄子讨回一个公道。闹到最后,便是与娘家老死不相往来。
“什么打算?”武安侯夫人冷声道,“我宁可兴国侯府夺爵,也不要这爵位落入畜牲手中!”
武安侯不说话了,转而劝道,“瞧着两个孩子出息的很,你放心吧,日后会好的。”夺爵什么的,是两败俱伤的打法。武安侯倒是觉着吴双吴玉兄弟这般出色,若是运作得当,不怕夺不回兴国侯之爵。
宋家也听说了文武状元家的千折百回的故事,这事儿,还是宋荣亲口对家人说的。倒不是宋荣碎嘴八卦,只是,事关亲戚家,到底是个什么缘故,自然要家人知道个明白,日后方好打交道。
宋嘉言反应极快,道,“这样说,吴双吴玉是我们的表哥了?”武安侯夫人出身兴国侯府,不过,与娘家早断绝了往来。但是,冯继远不一样,冯继远是武安侯夫人嫡亲的侄儿。武安侯夫人的兄长是老武安侯的嫡长子,只是,这人比较没福,一年帝都时疫,一病殁了。留下了十来岁的嫡子冯继远,照样是侯府顺位第一继承人。
话说当年冯继远也是帝都有名的才俊,偏偏,命不大好。据说冯继远年轻时在外置了外宅,结果,外宅失火,冯继远就给烧死了。后来,武安侯的爵位就落在了庶子的头上。
反正,武安侯夫人不与娘家来往多年,就是当年老兴国侯死后,武安侯夫人也没去娘家哭一哭。便是纪闵等几个儿女,也从不与兴国侯来往,这是帝都人近皆知的事。
宋荣对小纪氏道,“明天,备些补品,带着孩子们去瞧瞧岳母。”
小纪氏忙应了。
宋老太太一时还是没闹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宋嘉言细细的说给老太太听了。老太太一拍大腿,直接道,“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哪儿就那么巧,一把火正烧死人家正经的嫡长孙啊。定是那小老婆出的庶子干的断子绝孙的缺德事。”
这事儿,七八成的人都得这样想,但是,尚未有结论之前,毕竟关系到兴国侯府,二皇子三皇子的母族,实不好乱说。宋荣笑,“母亲,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事儿,叫大理寺来断也不好断个明白。”
老太太不以为然,说儿子,“亏你还做官儿呢,怎么还不如我脑袋灵光。以前咱们村东头儿阿旺家两个小子,分家时可不就为一头猪的事儿,打的头破血流,险没出了人命。气得阿旺一刀把猪捅死,一家一半这才消停。那还只是一头猪,这么大的爵位,谁不动心呢。”
老太太内心十分可怜武安侯夫人,对宋嘉言道,“去了好生劝劝你外祖母,那坏人哪,得不了好报。老天爷长着眼呢,要不然也不能叫人家兄弟都中了状元。”
冯继远之事,牵扯到两个状元一个侯府,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冯家的事。只是,帝都府断没本事断此案的,直接上报,请求御裁。
既然吴家兄弟都在,昭文帝就召了他们兄弟来问个一二。吴双道,“具体的事,臣那时年纪小,记得不大清楚。只记得是小时候元宵节,母亲身体不适,父亲带了我们兄弟去看花灯。回到家时,就见房子着了火。父亲想去救母亲,不妨暗处已经布了弓箭手。臣当时年幼,右肩上曾中过一箭,故此,臣如今都是左手执笔。不得已,臣父带着臣与二弟只得躲进已经起火的宅子里,当年,是臣父将臣与二弟护在身下,臣与二弟方得以保全。而臣父,已在当年的火中容貌尽毁。其他的事,臣也记不清了,很多的时间,都是在仓皇逃命。后来,方辗转在永嘉安顿下来,一住多年。”
对于那场有名的大火,昭文帝倒还有些印象,道,“朕记得,那时朕尚未登基,青云胡同的一场大火烧去了十几户人家。其中就包括了老兴国侯的嫡长孙,听说冯继远的外宅就安在那里。不想,却有如此内情。”
“既然有此冤屈,怎么不早说?”
“若臣与弟弟一日不能取得功名,一日不敢说出这其中内情。”吴双低声道,“陛下,臣实在怕有人再放一把火。”
昭文帝命三司重审当年青云胡同大火一案,当然,同时也要重新认证冯继远的身份。
冯继远只一句话便将如今的兴国侯一脉打入尘埃,冯继远用沙哑的声音道,“如今兴国侯府祠堂,锦程继远的御赐额匾上面放有一个锦匣,取下既知。”
有许多事,是吴家兄弟也不知道的。
昭文帝还见了冯继远一面,冯继远亲自对昭文帝道出其中内情,“当年,臣被弓箭手所逼,带着吴双吴玉躲进火海中,救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祖父。只是,臣容貌尽毁,双腿也受了伤,即便再回兴国侯府,也再不能袭爵。祖父担心我们再为人所害,便安排我们离开帝都。离开前,祖父曾言,他会将所有事情写成奏章,放于祠堂额匾之上。若我们有运道再回帝都,自可申冤。若是不幸死在外面,也是我们的命。”
“祖父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恨二叔所做的一切,却要顾忌当年已经身为陛下侧妃的小姑姑。他深为我而伤心,救我性命,但,他又不能给我一个公道。”冯继远叹道,“冯家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冯继远已经毁面残疾,昭文帝本欲将兴国侯之爵让吴双承袭,吴双却是推辞了,道,“想一想,臣父一世的波折坎坷皆因爵位之事而起。陛下为臣父申冤,使得臣父冤屈得以真相大白,臣父子三人感激不尽。臣自有才学为陛下效力,不愿意袭侯爵之位。便是日后儿孙,有本事便出将入相,若才能平庸,安安分分的做一介草民亦是福气。何况,臣的生母并非父亲名媒正娶之人,说来,臣与二弟都是庶出。臣实不愿袭此爵位,望陛下成全。”
吴双执意推辞,昭文帝倒也没亏了他们,将先兴国侯下大狱问斩之后,把兴国侯的田地财产都赏给了冯继远。能教出这样文武双全的儿子来,可想而知,冯继远当年是何等的惊才绝艳之人。吴双整理后,奉父命俱捐给了国库。
这种品性德行,昭文帝直接点了吴双为侍读学士,依旧是正五品,却是御前服侍,清贵的很。
一时间,吴家兄弟的名声比之先前愈发响亮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哭死,我家继远~~~~第三更稍晚~~~~~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