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陆)
作者:贪狼独坐 更新:2021-10-27 14:41
桃林草庐内,张小公爷难得的亲自在着墨挥毫。
唐伯虎、徐经、王守仁……等诸弟子,则是垂首而立。
这画面看起来有些诡异,毕竟他们的年纪看起来可都比张小公爷大上不少。
然而在小公爷面前,却是如此的恭敬。
“伯安,对西南你有何看法?!”
今天找他们这些弟子来,自然是小公爷有所安排的。
王守仁之所以从王守仁变成了王阳明,龙场驿站的悟道是其中少不了的因素。
张小公爷不希望这样的一位圣人,没有悟通自己的道。
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后世来的知识与王守仁的道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这样会更适应于大明本身。
可现在龙场驿站没了,或者说不再具备悟道的可能性。
环境更为复杂,也更为安全的西南边疆便成了张小公爷为他预选的悟道之地。
“国朝磨合,还需时日!老师已将两国根基拔除,余者不足为患。”
王守仁冷静的垂首,低声道:“只是还需再行教化,命其习我华夏文统。”
“并弹压不法,避免各家货殖会过度搜刮而反弹……”
关于西南事宜,其实王守仁很早就考虑过了。
当时张小公爷做出抓捕西南各路读书人的时候,王守仁首先就是大吃一惊!
随后急忙找到了王越,王越这沙场老将又读过《夫战争述》的自然一下子看出其中关键。
“大手趣÷阁!大气魄!大决断!!”
这就是当时威宁伯的评价,这份评价叫王伯安目瞪口呆。
好在威宁伯很快的将张小公爷所思、所想,掰开揉碎了给王伯安说了一遍。
他这才恍然大悟,国朝要想彻底掌控西南则非此法不可!
安南之乱说到底,就是当地豪族聚集所生。
若是不将那些豪族彻底铲除,这样的乱象只会不断的爆发。
然而要彻底的铲除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小公爷这一手驱虎吞狼之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几个豪族为首的是虎,那些放归忠心归明的降卒是豺。
由他们从上至下全面撕咬那些豪族,才能够保证这些豪族全数被灭掉。
“……化安南、东吁文统为我华夏文统,以我大明官话为其言语!”
王守仁顿了顿,沉声道:“如此一来,其国即便不归属我大明……”
“又和与我大明之地何异哉?!”
是的,若是执行到那一步确实他们已经跟大明无异了。
名义上是一国,国君有、国臣亦有。
但举国耕地、最大的货殖都被大明所控制着,连边疆防御亦是大明所属。
如此之下,他们跟大明本土有甚区别?!
顶多就是个放大版的土司而已,还是没有兵权的土司。
“邃庵公如今在西南主持各项事宜,恐需副手相助。”
张小公爷微微一笑,对于王守仁的回答似乎很是满意:“若是愿去,可与西涯公说项一番。”
眼见王守仁感激的点头应是,张小公爷则是转向了唐伯虎。
“伯虎,你生性跳脱、略欠沉稳。狂放恶习虽改,然秉性难移……”
小公爷的一番话说的唐伯虎面红耳赤,不由得连连拱手。
毕竟唐伯虎都那么大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要让他做出改变,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所以对唐伯虎的安置,才是最头疼的。
唐伯虎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所以先得很是尴尬。
若是叫他作诗写词丹青趣÷阁墨,他自问在师兄弟中独占鳌头。
可其他的事宜,他很多时候就不成了。
尽管这几年在小公爷的收拾下,他勉强能够应付货殖事宜、朝堂诸事。
然而很多时候,他还是明显的感觉到力不从心。
因为这些本来就与他性子相左,这导致的是他做的很痛苦。
“你且先随我出去一趟,回来后再行安排罢!”
张小公爷终究是决定,要把唐伯虎带在身边。
然后看看他的特质,是适合做啥。
“衡父,你且先回江南一趟。”
张小公爷很无奈,弘治皇帝分明就是要他去清扫江南。
鲁东、豫南、冀北这三地还好,毕竟都在京师附近可以大军镇压。
可到金陵就有些麻烦了,大军过去动静太大。
要找个由头把合适的人放过去,在不惊动那些人的前提下布置好动手事宜。
“带着这封信去,到了江南自然会有人跟你联系。”
徐经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赶紧躬身应是。
剩下的就是李兆先了,对于他的问题张小公爷早就考虑好了。
“徵伯,你有两个选择。”
李兆先很激动,这可是少年恩师第一次给他明明白白的安排事情。
之前师兄们说起跟恩师厮杀疆场之事,听得李兆先那是热血沸腾啊!
“其一,你且随伯安到西南去。那里需要你担任教职,同时亦可磨砺一番。”
张小公爷顿了顿,道:“其二,赴任黔州。依旧是教职。”
“于我而言,希望你能培养出至少十人的进士方可离开!”
李兆先静静的听完,却没有立即答话。
去西南无疑是风险最大的,但可能也是对他最好的磨砺。
西南初定,且有障气毒虫。
若是前往说不准一个不小心,就会葬身于当地而不得归。
去黔州则好多了,现在黔州通了直道。
至少在路途上会好很多,且自家少年恩师在黔州的威望极高。
土司们的兵权也心甘情愿的交出来了,米鲁和小公爷的关系更不会让自己在黔州出事儿。
可以说,去黔州就是安安稳稳的拿功绩。
而去西南,那就是真正的磨砺。
那个……真的可能会死的!
“学生……”
李兆先刚要说话,却被张小公爷打断了:“你且回去与西涯公商议一番!”
“夫子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亚圣亦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番话一说,李兆先就知道张小公爷的意思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出自于《论语·里仁》。
而后面的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是出自于《孟子离娄上》。
儒家提倡的是仁孝之道,既然是名教子弟是必然要讲仁孝的。
他现在未曾成婚、没有子嗣,若是随意远游出现了问题导致绝后那可是大不孝啊!
“过几日我要出门一趟,你们且好好守住家里!”
张小公爷淡淡的道,唐伯虎几人不由得诧异。
自家少年恩师不是被陛下禁足在京师么?!为何还要跑出去?!
但自家的少年恩师不说,他们也不敢多问。
只得低头应是……
“隆隆隆……”周子江等人的战马,踏着直道缓缓的离开了京师。
眼见他勒住了战马,回头瞧了眼京师的城墙目光中全是坚定。
周家这是否要崛起,可就看这一回了。
周子江很清楚,如果不是他家祖上周侗的关系这等好机会怎么会留给他?!
别看周家算是当地大户,那只是因为他们小心翼翼的没有触犯士绅的利益。
且周家出的是武夫,士绅们也怕逼迫太甚人家杀他全家落草。
所以双方都小心翼翼的,避免和对方直接冲突。
即便是有时候发生冲突,周家也多以忍让、警告对方为先。
若是这一次周家豁出去能成,那么以后周家便可踏入武勋的行列中来。
自己在战场继续拼搏一番,将来搏杀下一个功勋爵位……
那对子孙也是一个交代不是。
拉紧的披风,将头上的幕篱扎紧。
周子江策动战马轰然杀出。
而跟着他一样沉默的打马飞驰在直道上的,还有数十骑。
这些都是经过遴选,最终被送到军部谈话的。
眼见他们趁着夜色隆隆离开京师,奔向那不知何处的远方。
江南的李福达,则是在一间寺庙的禅房里安然打坐。
禅房很是简陋,甚至隔壁就是柴房。
然而李福达神态自若,仿佛习惯了这里一般。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随即一个声音清冷的传来:“李先生,老祖要见你。”
李福达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微微一笑起身。
走到了门前“吱呀~”一声打开,对着门外的沙弥轻声道:“劳烦引路!”
这沙弥声音听着年轻,然而看起来年纪却似乎有三十上下。
对着李福达双手合十,轻声道:“李先生还请紧随小僧,莫要四处张望……”
“若是引来误会,就不美了。”
李福达依旧是那副笑脸,声音中满是诚恳:“老夫晓得,多谢小师傅提醒。”
说着,便垂首随着这沙弥往前走。
眼见这沙弥低垂着眼眉,打着灯笼走在前面。
李福达则是垂首默默的跟着,也不抬头打量任何一处。
很快的他们走出小院、穿过大殿,来到了大殿后院的禅房。
这处禅房可就比李福达所住的那处,好的太多了。
便见这沙弥对亮着灯的禅房缓缓拜倒跪下,口中轻声道。
“老祖,李先生带到了……”
禅房里很快的传来了一个浑厚而苍老的声音:“莫要失礼,且领李先生进来罢!”
沙弥躬身应是,这才走在前面将禅房的门“吱呀~”一声推开。
李福达垂首上前,抬眼望去心下不由得咯噔了一声。
唐伯虎、徐经、王守仁……等诸弟子,则是垂首而立。
这画面看起来有些诡异,毕竟他们的年纪看起来可都比张小公爷大上不少。
然而在小公爷面前,却是如此的恭敬。
“伯安,对西南你有何看法?!”
今天找他们这些弟子来,自然是小公爷有所安排的。
王守仁之所以从王守仁变成了王阳明,龙场驿站的悟道是其中少不了的因素。
张小公爷不希望这样的一位圣人,没有悟通自己的道。
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后世来的知识与王守仁的道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这样会更适应于大明本身。
可现在龙场驿站没了,或者说不再具备悟道的可能性。
环境更为复杂,也更为安全的西南边疆便成了张小公爷为他预选的悟道之地。
“国朝磨合,还需时日!老师已将两国根基拔除,余者不足为患。”
王守仁冷静的垂首,低声道:“只是还需再行教化,命其习我华夏文统。”
“并弹压不法,避免各家货殖会过度搜刮而反弹……”
关于西南事宜,其实王守仁很早就考虑过了。
当时张小公爷做出抓捕西南各路读书人的时候,王守仁首先就是大吃一惊!
随后急忙找到了王越,王越这沙场老将又读过《夫战争述》的自然一下子看出其中关键。
“大手趣÷阁!大气魄!大决断!!”
这就是当时威宁伯的评价,这份评价叫王伯安目瞪口呆。
好在威宁伯很快的将张小公爷所思、所想,掰开揉碎了给王伯安说了一遍。
他这才恍然大悟,国朝要想彻底掌控西南则非此法不可!
安南之乱说到底,就是当地豪族聚集所生。
若是不将那些豪族彻底铲除,这样的乱象只会不断的爆发。
然而要彻底的铲除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小公爷这一手驱虎吞狼之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几个豪族为首的是虎,那些放归忠心归明的降卒是豺。
由他们从上至下全面撕咬那些豪族,才能够保证这些豪族全数被灭掉。
“……化安南、东吁文统为我华夏文统,以我大明官话为其言语!”
王守仁顿了顿,沉声道:“如此一来,其国即便不归属我大明……”
“又和与我大明之地何异哉?!”
是的,若是执行到那一步确实他们已经跟大明无异了。
名义上是一国,国君有、国臣亦有。
但举国耕地、最大的货殖都被大明所控制着,连边疆防御亦是大明所属。
如此之下,他们跟大明本土有甚区别?!
顶多就是个放大版的土司而已,还是没有兵权的土司。
“邃庵公如今在西南主持各项事宜,恐需副手相助。”
张小公爷微微一笑,对于王守仁的回答似乎很是满意:“若是愿去,可与西涯公说项一番。”
眼见王守仁感激的点头应是,张小公爷则是转向了唐伯虎。
“伯虎,你生性跳脱、略欠沉稳。狂放恶习虽改,然秉性难移……”
小公爷的一番话说的唐伯虎面红耳赤,不由得连连拱手。
毕竟唐伯虎都那么大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要让他做出改变,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所以对唐伯虎的安置,才是最头疼的。
唐伯虎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所以先得很是尴尬。
若是叫他作诗写词丹青趣÷阁墨,他自问在师兄弟中独占鳌头。
可其他的事宜,他很多时候就不成了。
尽管这几年在小公爷的收拾下,他勉强能够应付货殖事宜、朝堂诸事。
然而很多时候,他还是明显的感觉到力不从心。
因为这些本来就与他性子相左,这导致的是他做的很痛苦。
“你且先随我出去一趟,回来后再行安排罢!”
张小公爷终究是决定,要把唐伯虎带在身边。
然后看看他的特质,是适合做啥。
“衡父,你且先回江南一趟。”
张小公爷很无奈,弘治皇帝分明就是要他去清扫江南。
鲁东、豫南、冀北这三地还好,毕竟都在京师附近可以大军镇压。
可到金陵就有些麻烦了,大军过去动静太大。
要找个由头把合适的人放过去,在不惊动那些人的前提下布置好动手事宜。
“带着这封信去,到了江南自然会有人跟你联系。”
徐经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赶紧躬身应是。
剩下的就是李兆先了,对于他的问题张小公爷早就考虑好了。
“徵伯,你有两个选择。”
李兆先很激动,这可是少年恩师第一次给他明明白白的安排事情。
之前师兄们说起跟恩师厮杀疆场之事,听得李兆先那是热血沸腾啊!
“其一,你且随伯安到西南去。那里需要你担任教职,同时亦可磨砺一番。”
张小公爷顿了顿,道:“其二,赴任黔州。依旧是教职。”
“于我而言,希望你能培养出至少十人的进士方可离开!”
李兆先静静的听完,却没有立即答话。
去西南无疑是风险最大的,但可能也是对他最好的磨砺。
西南初定,且有障气毒虫。
若是前往说不准一个不小心,就会葬身于当地而不得归。
去黔州则好多了,现在黔州通了直道。
至少在路途上会好很多,且自家少年恩师在黔州的威望极高。
土司们的兵权也心甘情愿的交出来了,米鲁和小公爷的关系更不会让自己在黔州出事儿。
可以说,去黔州就是安安稳稳的拿功绩。
而去西南,那就是真正的磨砺。
那个……真的可能会死的!
“学生……”
李兆先刚要说话,却被张小公爷打断了:“你且回去与西涯公商议一番!”
“夫子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亚圣亦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番话一说,李兆先就知道张小公爷的意思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出自于《论语·里仁》。
而后面的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是出自于《孟子离娄上》。
儒家提倡的是仁孝之道,既然是名教子弟是必然要讲仁孝的。
他现在未曾成婚、没有子嗣,若是随意远游出现了问题导致绝后那可是大不孝啊!
“过几日我要出门一趟,你们且好好守住家里!”
张小公爷淡淡的道,唐伯虎几人不由得诧异。
自家少年恩师不是被陛下禁足在京师么?!为何还要跑出去?!
但自家的少年恩师不说,他们也不敢多问。
只得低头应是……
“隆隆隆……”周子江等人的战马,踏着直道缓缓的离开了京师。
眼见他勒住了战马,回头瞧了眼京师的城墙目光中全是坚定。
周家这是否要崛起,可就看这一回了。
周子江很清楚,如果不是他家祖上周侗的关系这等好机会怎么会留给他?!
别看周家算是当地大户,那只是因为他们小心翼翼的没有触犯士绅的利益。
且周家出的是武夫,士绅们也怕逼迫太甚人家杀他全家落草。
所以双方都小心翼翼的,避免和对方直接冲突。
即便是有时候发生冲突,周家也多以忍让、警告对方为先。
若是这一次周家豁出去能成,那么以后周家便可踏入武勋的行列中来。
自己在战场继续拼搏一番,将来搏杀下一个功勋爵位……
那对子孙也是一个交代不是。
拉紧的披风,将头上的幕篱扎紧。
周子江策动战马轰然杀出。
而跟着他一样沉默的打马飞驰在直道上的,还有数十骑。
这些都是经过遴选,最终被送到军部谈话的。
眼见他们趁着夜色隆隆离开京师,奔向那不知何处的远方。
江南的李福达,则是在一间寺庙的禅房里安然打坐。
禅房很是简陋,甚至隔壁就是柴房。
然而李福达神态自若,仿佛习惯了这里一般。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随即一个声音清冷的传来:“李先生,老祖要见你。”
李福达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微微一笑起身。
走到了门前“吱呀~”一声打开,对着门外的沙弥轻声道:“劳烦引路!”
这沙弥声音听着年轻,然而看起来年纪却似乎有三十上下。
对着李福达双手合十,轻声道:“李先生还请紧随小僧,莫要四处张望……”
“若是引来误会,就不美了。”
李福达依旧是那副笑脸,声音中满是诚恳:“老夫晓得,多谢小师傅提醒。”
说着,便垂首随着这沙弥往前走。
眼见这沙弥低垂着眼眉,打着灯笼走在前面。
李福达则是垂首默默的跟着,也不抬头打量任何一处。
很快的他们走出小院、穿过大殿,来到了大殿后院的禅房。
这处禅房可就比李福达所住的那处,好的太多了。
便见这沙弥对亮着灯的禅房缓缓拜倒跪下,口中轻声道。
“老祖,李先生带到了……”
禅房里很快的传来了一个浑厚而苍老的声音:“莫要失礼,且领李先生进来罢!”
沙弥躬身应是,这才走在前面将禅房的门“吱呀~”一声推开。
李福达垂首上前,抬眼望去心下不由得咯噔了一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