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声叹息
作者:黑心师尊    更新:2022-09-14 21:06
  味经书院两斋各设有房十六架。
  越过斋门,就可见到挂着“百揆堂”的正堂字匾。这是取自尚书的“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八个大字,意味着日新斋侧重实学,同时又有登高庙堂的理想。
  (百揆,指百事,又指宰执。)
  在堂前有半亩方塘,养有锦鲤。
  正堂左右是三楹的讲堂,皆南向若翼,东西则设有生徒宿舍号房四楹。在后院还另设有射圃、厨房、茅房等建筑。
  号房可供书院求学士子入住。
  王教习给徐行交纳的三两银子,不仅含有求学的学费,书院就读的膳食费,还有入住书院的租赁费。
  徐行取了入住号舍的凭证。
  斋夫是个老头,姓郑,为人很热情,听王教习说徐行出身苦寒,于是做主将书院的备用被褥送给了徐行,并掮在肩上,陪同他一同前往号舍。
  味经书院是秦省督学奏建,附近不少士绅都捐了膏火费。
  不缺钱。
  面对穷困学子,时有捐助。
  号舍是大通铺,此时已入住了两名同窗。
  徐行刚推开门走近宿舍,便见一个身材高大、国字脸的青年半躺在床铺上,翘着的双腿靠在床边的围栏上,手上捧着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他斜睨一眼,书册封面写着《飞花艳想》。
  是本艳俗禁书!
  郑斋夫上前和青年说了几句话。
  青年于是合上了书册,下床整饬了一下衣裳,与徐行互相作揖,并通报了姓名。
  这青年名叫陈建安,家在长安附近的户县,其父是当地有名的药材商。
  能来味经书院读书的士子,多半都是出身豪富之家。
  纵然时人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贵仕多寒畯,公卿鲜贤胤”,但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仅靠普通家庭,压根是负担不起的。
  “徐兄若想买药,尽管告诉我,来我这里,可以便宜三成。”
  陈建安收拾了一下床铺,随手在肋下夹上几本书册。然后径直走出号舍,朝着讲堂的方向走去。在临别之时,笑着对徐行说了这么一番话。
  再过一会,就到了书院的晚课。
  “另一个,回家奔丧去了。”
  “估计得到下个月才能回书院……”
  郑斋夫解释了号舍另一人的行迹。
  “原来如此。”
  徐行闻言,按捺下了结交另一名同窗的打算。
  在【横死之命】这四个字崩溃形散之后,他的【命格】迟迟没凝结出新的。但在刚才与陈建安结交的途中,他【命格】的凝结速度竟然加快了不少。
  对此,徐行稍想了一下,也就明了了。
  同窗、同年、同乡,这是读书人的关系脉络。
  他结交了陈建安,就相当于进入了味经书院这个同窗的关系网。
  也就是所谓的命结贵人。
  当然,陈建安算不上贵人,只是能对他的气运稍加影响。
  ……
  等郑斋夫走后,徐行也没着急入住号舍,他铺好床铺后,就直接出了味经书院,朝孝义堂的临时驻点赶去。
  因为他刚入学,监院放了他三天假。
  途中,他没换下长衫。
  等赶至农舍时,已是天色昏暗。
  厅堂里点着三盏油灯,灯火通明。
  马师傅和十几名袍哥大马金刀的坐在太师椅上,脸色严峻。
  “帮规你应该知道。”
  “误了时辰,过时不候!”
  马师傅厉声道。
  虽然徐行并未正式拜他为师,可这些日子他一直教导徐行,也算是徐行的半个师傅。如今徐行做事出了差错,他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回马师傅,弟子知道,甘愿受罚。”
  徐行没推卸责任,当即跪下,直接认了。
  他是孝义堂辈分最低的哥弟,采买物资的任务都是他做。回来稍迟一些也没事,但因为他在味经书院答题耗费的时间太多,以至于误了一些时辰。
  这错不大不小。
  但只要说话恳切,言语诚实,让大家面子过去了。孝义堂还不至于因为此事罚他个三刀六洞。那样的话,哥老会就没人敢参加了。
  听此,马师傅的脸色和缓了许多,摆了摆手,让徐行起来,“你让大家等了这么久,罚你……将大家的战马都洗了,这事就算过去了。”
  徐行习武还算认真,他看在眼,仅因为这点小错,无需大动干戈。
  当然,威还是要立下的,不然现在误时不可怕,等到去做大事的时候,误了时辰,那可丢的不仅是自个的性命,还会连累其他兄弟一起丢命。
  恫吓立威,又重拿轻放,这是用兵之道。
  “谢马师傅。”
  徐行起了身。
  “你一身长袍怎么回事?”
  马师傅注意到了徐行的衣着与往常不一样。
  “我入了味经书院。”
  “今天入的。”
  徐行沉声道。
  “今天?”
  马师傅眉宇皱了一下,“你今天误了时辰,是入味经书院去了?”
  关中四大书院,关中书院、宏道书院、味经书院、崇实书院。
  味经书院名列关中四大书院之一。
  马师傅在秦省闯荡多年,最近又在泾阳县扎根,对当地的味经书院自然是了解的清清楚楚。刺杀秦省巡抚方允的第一师范学堂即是关中书院,也名列四大书院之一。
  (关中书院是光绪三十二年改称为第一师范学堂。这里提前一些。)
  “你……”
  马师傅细细打量徐行。
  味经书院不是那般好进的,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面前的少年虽穿着长衫,看起来有几分文人气质,可他和徐行相处多日,更觉其像农家子弟,而不是饱读诗书的士人。
  “侥幸入了书院。”
  徐行话说的模棱两可。
  反正马师傅也难以去求证真伪。
  等求证真伪后,到时候的他也绝对会站稳跟脚。一些小小的怀疑,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提不上台面去讲。
  再者,多说多错。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既然入了书院,就是读书人了……”
  “我看你这长衫应该是租的,这是十两银子,你拿着,好好读书。”
  马师傅虽然内心有千言万语想问徐行,但话在喉头后,转而出来的却是这么一番话。他长长叹息一声,掏了两锭银子放在了徐行的手掌上。
  一锭银子五两重。
  两锭合起来,就是十两。
  尊师重教,国人传统。
  读书人可比厮杀汉更金贵……。
  哥老会一直重在吸纳士子,但吸纳别的读书人,哪有徐行这根正苗黑的帮会分子入书院读书成为士子来的更为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