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摘银耳
作者:荆棘之歌 更新:2024-07-29 14:25
当然了,限制西瓜品种的不仅仅是看市场需求,也得看家里有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管理。
比如说老板一开始极力推荐的早熟品种,一根藤上一个瓜,就不太需要精心的照顾。
而那些一棵能有两到三个瓜的,相比之下就要费心费力一些。
修剪促花间果……费的都是功夫。
宋檀在心里略一盘算时间——
“老板,先来一万两千棵早熟苗,两千五百棵中熟苗。”
“明早六点半之前,都给我送到家,行吗?”
唉,这要不是卖点笋,又卖了几斤茶叶,买苗的钱又捉襟见肘了。
日子真难。
行啊,怎么不行呢?!
这么大的生意,老板激动的都打哆嗦了,就算全按照批发价三毛五一棵,他也能收入接近5000块钱!
哎呀,自家大棚的苗还不够呢,得赶紧再找亲戚们凑凑。
不过……
老板又担心的看着她:“姑娘,你家这是一二十亩的地都种西瓜呀?你出货渠道找好了没有?”
“要是没找好的话,别种这么多了,风险大!”
二十亩地,像这种小瓜,伺候的好的话,亩产三千斤是有的,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亏了要伤筋动骨的!
种地这种事,从来都不是撒了种子栽了苗就可以坐等收货的。期间施肥撒药人工管理,还要应对时不时的天灾人祸,风险大着呢。
经常性的一年的时间投入上去了,家底儿也砸进去了,突然一场暴雨,西瓜在地里就直接炸开了……
这种事儿,哪些个种西瓜的没遇到过呢?
再说了,这玩意儿年年都有大批量的上市,如果没谈好渠道就种这么多的话,很有可能西瓜卖不出去,都要烂在地里了。
那一年下来,心血白费,那就完了。
老板想挣钱,但做生意嘛,最好大家都红红火火的,他们才好持续稳定的有收入。
…
啥出货渠道呢?如今除了摆摊网购,其他是一个没有。
不过宋檀也不担心,此刻只能一脸笃定的点头:
“放心,都谈妥了。”
“好好好,好好好!”
老板瞬间喜笑颜开。
虽说很多时候提前谈好价格都会吃亏一些,但胜在稳妥。
这么一来,自己只需要保质保量,自家大棚还有别的苗呢,维持客户,可持续发展呀。
唉,现如今做生意操心的可真多呀。
……
回到家,果然见这爷俩还在兴致勃勃的开着各自的三轮车。
宋檀瞅着她爸骑在三轮上舍不得挪窝的样子,忍不住笑道:“爸,你不是说给我张伯买的吗?怎么自己骑着不放啊!”
宋三成这会儿又理直气壮了:“你张伯腿脚不方便,有啥活我帮忙干就行,不能这样欺负人家吧?”
行吧,一切解释权在东家。
那自然是老爸说什么是什么了。
不过……
“爸,明天还得再找个二十个人上山帮忙种西瓜去。”
宋三成骑在车上,忍不住又愁眉苦脸了:这二十个人一来挥挥锄头,四千块钱都没了。
他有点犹豫:“种西瓜比上回的活轻松些,咱要不要一百五一天呀?”
宋檀想了想:“没必要,爸,都是一个村的,咱们时常有活干,也省得大家见着眼红来捣乱。”
再来,一个人一天从早到晚也就是六七百棵的工作量,算下来也不轻松了。
钱给得大方点,好歹大家种苗子也精心些。
二十亩山地呢,以后用着乡亲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宋三成可比宋檀明白种地的苦,这话也就是提一提,如今倒也罢了。
他这边说完,这边又一踩油门,三轮车发出微微的轰鸣声:“我去后山跟你张伯说一声,抽空再多备点肥。”
这哪是去说一声,分明是去显摆呢!
宋檀没说完的话吞在口中,这会儿只好转移话题对象:“七表爷,明天可要辛苦你了。”
七表爷哼了一声:“咱就是干这个的,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生份!”
“你要真觉得过意不去,不是说山上的银耳长好了吗?赶紧摘一箩筐去,趁这两天天色好,晒干了我给炖上。”
这东西就像黑木耳一样,刚摘下来是不能立刻吃的,非得再经过一道晾晒或者烘干的程序才行。
七奶奶年纪大了,牙口一般,银耳又润肠胃,七表爷惦记这东西很久了。
宋檀笑了笑:“行,我这就上山去。”
“等会儿,”他再一指正捧着平板津津有味看奥特曼的乔乔:“这会儿没啥活了,把他也带过去吧,多长长见识有好处的。”
乔乔都带上了,还能缺一个张燕平吗?
于是三个人一人一个筐子,再拿着一柄锋利的小竹刀,兴致勃勃就往山上去了。
临走还被宋有德叫住了:“檀檀啊?筐子重不重啊?不然搁我这车后座上,我给你送上去?”
宋檀:……
就一个空筐子能有多重,不就是想骑车显摆吗?可爷爷您的后座只能坐一个人,这三个筐子摞不摞得下还两码事呢!
张燕平还叹息一声:“那山上可都是我的血汗呀。”
什么血汗呀?不就是当初种金樱子的时候花了点功夫吗?
宋檀都懒得说了。
一会儿往前头一指:“你看,你的血汗开花了,不行摘两朵回去?”
三月份种下的金樱子长势旺盛,有灵气催发,更是疯了一样抽笋冒叶子打花苞。
种下去的时候被修剪的跟个矮桩似的,现如今长长的枝枝蔓蔓已经挂到了围网上。
开出的白色黄蕊花朵,仙气飘飘,凑近了闻,还有清新的香气呢!ŴŴŴ.BiquKa.coM
无怪乎哪怕只稀疏地开了几朵,也有蜜蜂嗡嗡地围着转。
“这花好大呀!”乔乔立刻凑上前去比划了一下:“什么时候能多多的开呢?我带大熊过来。”
可惜了,没人赞许他看的仔细。
宋檀也已经进了板栗林,对着林中那架得整整齐齐的菌棒开始摘银耳了。
这是头一茬的银耳,个头并不很大。像是压根儿都没舒展开。
最大的也不过才鸭蛋大小。
锋利的小竹刀便选着这样大的银耳贴在根部,只稍稍用力,便瞬间把他们削进了箩筐里。
比如说老板一开始极力推荐的早熟品种,一根藤上一个瓜,就不太需要精心的照顾。
而那些一棵能有两到三个瓜的,相比之下就要费心费力一些。
修剪促花间果……费的都是功夫。
宋檀在心里略一盘算时间——
“老板,先来一万两千棵早熟苗,两千五百棵中熟苗。”
“明早六点半之前,都给我送到家,行吗?”
唉,这要不是卖点笋,又卖了几斤茶叶,买苗的钱又捉襟见肘了。
日子真难。
行啊,怎么不行呢?!
这么大的生意,老板激动的都打哆嗦了,就算全按照批发价三毛五一棵,他也能收入接近5000块钱!
哎呀,自家大棚的苗还不够呢,得赶紧再找亲戚们凑凑。
不过……
老板又担心的看着她:“姑娘,你家这是一二十亩的地都种西瓜呀?你出货渠道找好了没有?”
“要是没找好的话,别种这么多了,风险大!”
二十亩地,像这种小瓜,伺候的好的话,亩产三千斤是有的,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亏了要伤筋动骨的!
种地这种事,从来都不是撒了种子栽了苗就可以坐等收货的。期间施肥撒药人工管理,还要应对时不时的天灾人祸,风险大着呢。
经常性的一年的时间投入上去了,家底儿也砸进去了,突然一场暴雨,西瓜在地里就直接炸开了……
这种事儿,哪些个种西瓜的没遇到过呢?
再说了,这玩意儿年年都有大批量的上市,如果没谈好渠道就种这么多的话,很有可能西瓜卖不出去,都要烂在地里了。
那一年下来,心血白费,那就完了。
老板想挣钱,但做生意嘛,最好大家都红红火火的,他们才好持续稳定的有收入。
…
啥出货渠道呢?如今除了摆摊网购,其他是一个没有。
不过宋檀也不担心,此刻只能一脸笃定的点头:
“放心,都谈妥了。”
“好好好,好好好!”
老板瞬间喜笑颜开。
虽说很多时候提前谈好价格都会吃亏一些,但胜在稳妥。
这么一来,自己只需要保质保量,自家大棚还有别的苗呢,维持客户,可持续发展呀。
唉,现如今做生意操心的可真多呀。
……
回到家,果然见这爷俩还在兴致勃勃的开着各自的三轮车。
宋檀瞅着她爸骑在三轮上舍不得挪窝的样子,忍不住笑道:“爸,你不是说给我张伯买的吗?怎么自己骑着不放啊!”
宋三成这会儿又理直气壮了:“你张伯腿脚不方便,有啥活我帮忙干就行,不能这样欺负人家吧?”
行吧,一切解释权在东家。
那自然是老爸说什么是什么了。
不过……
“爸,明天还得再找个二十个人上山帮忙种西瓜去。”
宋三成骑在车上,忍不住又愁眉苦脸了:这二十个人一来挥挥锄头,四千块钱都没了。
他有点犹豫:“种西瓜比上回的活轻松些,咱要不要一百五一天呀?”
宋檀想了想:“没必要,爸,都是一个村的,咱们时常有活干,也省得大家见着眼红来捣乱。”
再来,一个人一天从早到晚也就是六七百棵的工作量,算下来也不轻松了。
钱给得大方点,好歹大家种苗子也精心些。
二十亩山地呢,以后用着乡亲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宋三成可比宋檀明白种地的苦,这话也就是提一提,如今倒也罢了。
他这边说完,这边又一踩油门,三轮车发出微微的轰鸣声:“我去后山跟你张伯说一声,抽空再多备点肥。”
这哪是去说一声,分明是去显摆呢!
宋檀没说完的话吞在口中,这会儿只好转移话题对象:“七表爷,明天可要辛苦你了。”
七表爷哼了一声:“咱就是干这个的,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生份!”
“你要真觉得过意不去,不是说山上的银耳长好了吗?赶紧摘一箩筐去,趁这两天天色好,晒干了我给炖上。”
这东西就像黑木耳一样,刚摘下来是不能立刻吃的,非得再经过一道晾晒或者烘干的程序才行。
七奶奶年纪大了,牙口一般,银耳又润肠胃,七表爷惦记这东西很久了。
宋檀笑了笑:“行,我这就上山去。”
“等会儿,”他再一指正捧着平板津津有味看奥特曼的乔乔:“这会儿没啥活了,把他也带过去吧,多长长见识有好处的。”
乔乔都带上了,还能缺一个张燕平吗?
于是三个人一人一个筐子,再拿着一柄锋利的小竹刀,兴致勃勃就往山上去了。
临走还被宋有德叫住了:“檀檀啊?筐子重不重啊?不然搁我这车后座上,我给你送上去?”
宋檀:……
就一个空筐子能有多重,不就是想骑车显摆吗?可爷爷您的后座只能坐一个人,这三个筐子摞不摞得下还两码事呢!
张燕平还叹息一声:“那山上可都是我的血汗呀。”
什么血汗呀?不就是当初种金樱子的时候花了点功夫吗?
宋檀都懒得说了。
一会儿往前头一指:“你看,你的血汗开花了,不行摘两朵回去?”
三月份种下的金樱子长势旺盛,有灵气催发,更是疯了一样抽笋冒叶子打花苞。
种下去的时候被修剪的跟个矮桩似的,现如今长长的枝枝蔓蔓已经挂到了围网上。
开出的白色黄蕊花朵,仙气飘飘,凑近了闻,还有清新的香气呢!ŴŴŴ.BiquKa.coM
无怪乎哪怕只稀疏地开了几朵,也有蜜蜂嗡嗡地围着转。
“这花好大呀!”乔乔立刻凑上前去比划了一下:“什么时候能多多的开呢?我带大熊过来。”
可惜了,没人赞许他看的仔细。
宋檀也已经进了板栗林,对着林中那架得整整齐齐的菌棒开始摘银耳了。
这是头一茬的银耳,个头并不很大。像是压根儿都没舒展开。
最大的也不过才鸭蛋大小。
锋利的小竹刀便选着这样大的银耳贴在根部,只稍稍用力,便瞬间把他们削进了箩筐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