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开个先例,帝王气度
作者:吹口哨的熊    更新:2023-07-02 04:14
  这声音传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沿着丹陛石,掠过一层层台阶,向上望去。
  只见三十九级台阶之上。
  一道身着龙袍,威严挺拔的身影,缓缓出现。
  看到杨辰的瞬间。
  满朝文武都是低下了头。
  开国勋贵们,微微垂目。
  而阎国公,则是仰头直视杨辰,目光毫不避让。
  杨辰居高临下,俯视阎国公。
  阎国公回京,确在他意料之中。
  自从在金弦恩那知道了,大梁、大魏、东桑之间的勾当,他便知道,驻守东海的阎国公快回来了。
  只是没想到,回来的这么快。
  不过看阎国公风尘仆仆的样子,应该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回来的这么早。
  他记忆中。
  上一次与阎国公相见,还是十年前,他刚刚登基之时。
  此时再见。
  眼前的阎国公,比记忆中,要苍老了不少。
  但是他依旧威势无双,即便老去,也犹如苍老的雄狮。
  杨辰在打量着阎国公。
  阎国公也在仰头打量着杨辰。
  当年先帝突然驾崩,杨辰登基时,尚是十岁孩童。
  然北苍关有北苍军驻守。
  而东海一带,却犹如大开之门,俨然已成了海寇的后花园,海上众多岛国,对东海一带侵扰劫掠之下,越发猖狂,已有联合入侵大唐之势。
  形势危机之下。
  他毅然决然,带着阎家举族上下,率领阎家军,放弃了京都的繁华,前往东海驻守。
  这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来,他征战不断,伤痕累累。
  今日是十年来,第一次参加早朝。
  皇帝便把文武百官晾在太和殿外,整整半个时辰,这让阎国公心里担忧。
  别人不敢管皇帝,他敢!
  看着台阶之上,那俊朗挺拔,身穿龙袍的陌生年轻人,阎国公朗声说道。
  “陛下,早朝庭议,乃国之重事。”
  “守时这是基本。”
  “万万不可儿戏!”
  阎国公话音一落。
  满朝文武头压的更低了。
  阎国公敢说,他们可不敢看。
  这一年来,他们已经被杨辰杀怕了。
  但不少低头的大臣眼中,确实带着几分看好戏的神情。
  以他们对杨辰的了解,那是从未在臣子面前,妥协过半分。
  而阎国公更是一根筋。
  这君臣必定针锋相对。
  这君臣二人一但斗起来。
  开国勋贵们,在高家这事当前的情况下,必定帮腔阎国公。
  到那时,只要小心谨慎,见风使舵,说不定他们还有利可图。
  而开国勋贵们,余光扫过阎国公,对今日保下高家,更是信心十足。
  仲晨看向互相对视,互不杖让的君臣二人,心中不禁担忧。
  这君臣二人针锋相对,可不是好事。
  三十九级台阶之上。
  杨辰深深注视着阎国公。
  面对阎国公的斥责,他并未答话。
  片刻之后。
  杨辰龙袍轻摆,他缓缓走下台阶。
  “嗒!”
  脚步声传来。
  声音不大,但听在众臣耳中,却如同鼓鸣。
  “嗒!”
  杨辰迈着稳健的步子,拾阶而下。
  三十九级台阶走过。
  杨辰来到阎国公身前。
  他静静的注视着阎国公,目光深邃如海。
  阎国公与杨辰对视,目光丝毫不见闪躲。
  这一刻。
  太和殿前,落针可闻。
  死一般的沉寂中,杨辰威严开口。
  “阎国公!”
  这一声传出。
  满朝文武心中皆动。
  来了,来了,要来了,要发火了!
  众臣心中念头刚起。
  阎国公回道。
  “臣在。”
  杨辰看着阎国公,声音继续传来。
  “阎爱卿驻守东海这些年,辛苦了。”
  “你伤势未愈,便日夜兼程赶回京都,定是有要事与朕相商。”
  “今日早朝,朕确有要事,耽搁了些,不过阎爱卿说的不无道理,朕心中记下了。”
  此言一出。
  满朝文武全部当场石化。
  这是什么情况?
  陛下没发火?
  还向阎国公解释?
  这还是那个一年时间,杀的人人胆寒的暴君吗?
  众臣纷纷侧目,而接下来杨辰的举动,让他们眼珠子直接瞪的滚圆。
  杨辰说着,抬起手来,亲自将阎国公的衣襟合上。
  “阎国公重伤未愈,不能久站。”
  “来人!”
  “给阎国公赐座!”
  一声令下。
  立即有两个太监小跑着,搬来椅子。
  阎国公看着给自己整理衣襟的杨辰,眼眸微微颤动。
  十年未见。
  东海偏远。
  但他也能听到关于杨辰的传闻。
  虽然近一年来,百姓间对杨辰的评价,好了不少。
  但杨辰昏庸残暴的形象,毕竟被传了九年之久。
  对于杨辰的印象,阎国公心中,还是停留在之前的传闻中。
  而此时看来……
  眼前这年轻帝王,与传闻中的昏庸残暴,并不一样。
  “陛下,不可如此。”
  “大唐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臣子坐着上朝的,我怎么能破例?”
  阎国公连忙推辞。
  杨辰抓住阎国公的手臂,斩钉截铁说道。
  “开国以来,没有先例。”
  “那朕就开这先例。”
  “早朝赐座,阎爱卿受得!”
  话音一落,杨辰拉着阎国公,转身走向那椅子。
  直到被杨辰按在椅子上,阎国公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他还想再说什么,但触碰到杨辰真诚的目光,话到嘴边,变成了一句。
  “谢陛下赐座。”
  杨辰微微点头,随即扫视群臣。
  “阎国公,花甲之年,举家迁往东海,驻守大唐海关,这一去便是十年。”
  “如今古稀而归,重伤未愈,朕给阎国公赐座,诸位爱卿没有意见吧?”
  此言一出。
  阎国公不禁心头一热,眼角控制不住的微微湿润。
  而满朝大臣,听到杨辰这一问,哪有质疑。
  “陛下圣明,阎国公劳苦功高,又重伤在身。”
  “我等没有意见。”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开国勋贵中的领袖人物。
  他们能有什么意见?
  那些原本准备看好戏,伺机而动,图谋利益的大臣,此时心中都是不禁失落,同时对杨辰更加惧怕。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
  杨辰三言两语,便给化解了,又将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份对局势的洞察,以及时机的把握,让他们心里发慌。
  仲晨见杨辰比此处理,心底松了口气,同时对杨辰这个皇帝,更多了几分敬意。
  审时度势,赏罚分明。
  此时的杨辰。
  帝王气度,展露无遗!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