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寂寞为伴
作者:木木    更新:2021-11-09 16:02
  有一天,我突然半夜惊醒,不自觉的靠着墙角,紧紧抱着被子,恐慌地看着窗外的夜空。窗外是黑黑的一片,让我有种它要把我吞噬其中的感觉,我突然觉得口渴心慌,害怕的拿起桌上的烟,慌乱地打开了灯,感觉慢慢的好了一些。心情平静后,突然觉得自己对烟的依赖变得那么的强了,突然知道自己已经害怕孤独寂寞的感觉了,突然想起了远方的家人……
  我走出房外,拿出冰箱里的一瓶啤酒,点起了烟,坐在阳台往外看着夜幕,嘴里吐出的白色的烟圈正在飘起。在我身边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感,和不知来路的淡淡忧伤,我轻轻叹了一口气,不觉冷冷地嘲笑着自己的自做多情。我的精神是那么孤独寂寞,仿佛一个人置身在四周漆黑的冰洞,我不敢大声叫喊,不只是因为没有人可以听到,而是我内心的空虚带来的让我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阻碍我去释放压抑的情感,又有多少次这种孤独寂寞让我痛苦,让我忧愁。
  直到有一天,我一个人站在河边,望着绿悠悠的河水和水中的岸边倒影,它们也孤独吗?像我一样吗?一条鱼在水中箭一般地穿梭着,划过一波波的水痕,水荡来荡去,水中的倒影也在晃动,河流在跳舞,在欢乐。而它们的快乐来自那条孤独的鱼,原来孤独寂寞也可以享受,孤独寂寞中也有欢乐。
  从此我学会了如何享受孤独寂寞。我终于悟出,享受孤独寂寞者总是用冷峻平和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这种眼光下,世界的一切悲欢离合,兴衰荣辱,只不过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相遇的过客和不同的价值符号,其本源意义都是选择和命运的殊途同归的;即使是苦难,也不过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另一种形式,是上帝的恩赐和厚爱。当一个人把痛苦磨难当作幸福和享受时,他的心灵世界里其实已没有了痛苦磨难;同样,当一个人把孤独寂寞当作人生预约的美丽,怀着享受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寂寞。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经历一阵喧哗之后,当你终于厌恶于尘世的喧嚣,忽有某一日,能够找一片安静的天空,独坐静思,细细品味人生中的某些细节,某件趣事,会顿感身轻气爽,心灵超越,舒畅无比。
  寂寞,是每一个人都不愿与之为伴的,但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逃不脱寂寞的纠缠。寂寞的存在实在让人无奈。喧嚣的人世使人们都希望自己远离寂寞,可偏偏它时隐时现很难绝迹。当困难和重负压弯了你的脊背,当希望和梦想和你开个玩笑作个鬼脸逃跑时,当遥远的目标在生活苦涩的显影剂中变得虚无缥缈时,当心中的种子拱不动现实板结的土地时,寂寞就会不约而至。它和你促膝谈心,喃喃絮语;它抚慰你,万般柔情。可以说,寂寞是人生旅途中始终和你结伴而行却又无法摆脱的伴侣,是人生之旅一种驱之不散的状态。它就像藤缠树、树绕藤,与人生相依相伴。
  然而,没有寂寞的人生却是有缺憾的人生,能战胜寂寞的人生才可能是圆满的人生。人有时是需要学会和寂莫相处的。辛弃疾在一首词中自嘲自己家屋是:“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这足以见他当时身处的环境是何等的寂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读书写作,潜心创作,生活虽然看来索然无味但他却饶有兴味:“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可见,成大事者大都善于和寂寞打交道,和孤独交朋友,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和寂寞相处要神情专一。孔子在谈到看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时总结出三种方式:“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其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内心寄托。所谓“安”,按现代人的理解就是“心安理得”,心绪宁静。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是与轻浮焦躁全然有别的人格修养,“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惟心境平和的时候,人才能专一,惟其专一,人才能隐默自守,从从容容,心无旁骛,才能真正做到可为世态炎凉所感,但不为人情冷暖所动,一心干自己的事。其实,人的智商没有大的差别,差别往往在于专注事物的程度不一样。投入精力不一,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要耐得住寂寞,就要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礼记》中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可见感物而动是人之天性。人寂寞久了,更容易感物而动。寂寞常常在人想入非非时钻空子。它不知深浅,你越是困惑烦恼、物欲萌动,它越是和你套近乎、拉关系,这就考验你怎样把握自己,不给它可乘之机。因此,必须要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净,守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要保持对诱惑的一种警觉,闹处不闹,闲处不闲,静处不静,躁处不躁。这些对自己形成一种动处守静的人格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耐住寂寞,是一种长期的心理修炼和性格磨砺,是旷日持久的自己与自己较劲,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古人称五十岁是人的知天命之年,泛指此时是人的成熟黄金阶段,对自己偶然的一生算是有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识。古人在总结人生经验时总是把它和“命”联系在一起,总结出“天命”、“立命”、“正命”等一系列的名词并细说了它们的内涵。
  人虽生活在无可计量的偶然性和变化中,但决不失去自己主宰自己的主动性,这叫“知天命”。“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所以立命”,“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尽心上》)。这种“立命”、“知命”、“正命”,一方面明确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人生的某种可能性,其意义都是在鼓励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人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决定权和主宰权,而绝非听命、任命、宿命。
  由此可见,消极地对待寂寞,囿于寂寞,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善于和寂寞相处,战胜寂寞,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
  人生感悟:
  享受孤独寂寞,如同享受罗曼蒂克的潇洒与热情,走向美妙的灿烂永恒,让一切颓卧在记忆的斑驳角落,灵魂开始自由飘荡,最终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自己而征服,为自己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