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一章 承天门外
作者:公子許 更新:2024-11-04 12:57
()漫天大雪之中,右金吾卫的兵卒沿着朱雀大街向北疾驰,黑压压有如潮水一般,予人极大之心理压迫。这些兵卒身穿甲胄,手持横刀盾牌、背负火枪,虽然行进迅捷、速度极快,却始终保持彼此之间的协同距离,一旦遇到袭击就会马上反应、就地接阵展开还击。
郑仁泰乃是知兵之人,一眼便看出这支由左右屯卫整编而来的军队,俨然是天下第一等的强军,尤其继承了右屯卫最早装备火器、最先改变战法之优势,大唐十六卫当中可称第一。
能够与其并驾齐驱者,大抵也只有其“姊妹军”左金吾卫了……
行至皇城与在天街交界之处,右金吾卫迅速展开向着东西两侧移动,阵型严谨、军容鼎盛,与右领军卫隔街对峙。
刀盾举起、火枪瞄准,杀气腾腾。
一大群先到一步被阻拦的文官们,莫名其妙被两支军队夹在中间,两侧军队剑拔弩张、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文官群体当中的刘洎更是亡魂大冒、冷汗涔涔,军方与文官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双方都对彼此怨声载道、恨不能除之而后快,这帮丘八该不会趁着太极宫混乱、有可能兵变的时机,借着开战将他们这些文官给解决了吧?
反正到时候一句“误伤”推卸责任,这数以千计的兵卒混战一处连谁下的手都不知道……
“诸位,冷静!冷静!”
刘洎赶紧站出来,并且让身边仆从打着火把往自己身边靠了靠,以便于火光照在脸上让军队看得清楚一些,免得“误伤”自己之后一句“天黑未看清面目”给搪塞过去……
郑仁泰见是刘洎,忙在马上抱拳:“原来中书令也在,此前未能认出,得罪了。”
刘洎正要说话,身后刑部尚书韩瑷站出来,指着郑仁泰喝叱道:“汝等奉皇命护守社稷、宿卫宫禁,如今宫内形势危急、陛下情形一概未知,非但不知入宫勤王救驾,反而阻拦吾等入宫探视,不知意欲何为?”
这话,等于指着郑仁泰的鼻子骂他谋反了。
不过他也的确有这个资格,其父韩仲良在高祖皇帝晋阳起兵之初便予以支持,且破家舍业资助军费,后来又一度担任大理寺卿,乃是开国功臣。
这还不算,其后在秦王李二与太子之争当中明确表态支持李二,并跟随李二身边征战四方、出力良多,乃是“潜邸功臣”、“从龙之功”,十足十的“帝王鹰犬”。
相比于郑仁泰这个原本忠于隐太子、且是隐太子连襟的“贰臣”,韩瑷自然底气十足,丝毫不将对方放在眼里。
刘洎顿时冒汗,赶紧拉了一把韩瑷,对这位虽然年岁不小、却始终存有一分“纨绔习气”的同僚着实无奈。
若在平常时候,莫说指责郑仁泰几句,就算冲着郑仁泰脸上吐口唾沫,刘洎非但不会怪罪,反而赞一句“真汉子”,可现在何等时候?
帝王危厄、社稷动荡之时,“兵强马壮者为王”!
越是局势混乱,就越是刀把子说了算,这个时候你若是激怒他,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关键你自己倒霉也就罢了,连累我们大家就不好了……
郑仁泰涵养很好,并未因韩瑷之叱责而动怒,反而耐心解释:“非是本将阻挠汝等入宫,实在是现在情况不明,本将在未曾接到上谕的情况之下,不会放任何人入宫。”
某种情况下,他是对的。
可问题在于当下东宫战火连天,太极宫动静全无,这本身已经不符常理,显然太极宫也出了问题。
一味奉守原则、坐视君王陷入危厄而不闻不问,这与袖手旁观何异?
再者说来,如若君王罹难,哪里还会有上谕传出?
右金吾卫大将军孙仁师离得老远,却将郑仁泰的话听得清楚,顿时大声道:“放屁!本将已经收到李君羡之传讯,说是请诸位宰辅大臣入宫商议大事,汝等居然置若罔闻、视若无睹,足以见得别有居心!”
郑仁泰冷哼一声,面对大臣们狐疑的目光,解释道:“李君羡不过‘百骑司’首领,既无品级、更无职司,岂能代替陛下发号施令?如若听从他的话语而坏了大事,这个责任谁来背负?”
“这个……”
刘洎等人沉吟不语、迟疑不定。
不得不说,郑仁泰的话是有道理的,现在陛下之情况不得而知,因为李君羡的一句话便贸然闯入宫闱、后果难测,谁都负担不起。
文官们办事严谨,想的多,难免踟躇不定。
孙仁师大声道:“同安郡公若明哲保身,不肯为了陛下之安危承担任何风险,那么不妨让开道路,由本将进入承天门,将来若陛下怪罪,本将一力担之!”
郑仁泰大怒:“放肆!区区一介副将,纵然担任大将军之职务也敢在我头上耀武扬威?速速滚远,否则莫怪我将你以逆贼处置!”
他虽然不肯帮着李神符、李伏护等人杀入太极宫谋朝篡位,但心底却是倾向于他们的,岂肯让孙仁师率军在大事未定的局势之下进入太极宫?
要尽可能的给李神符争取时间……
孙仁师寸步不让、针锋相对:“同安郡公也是贞观功勋、沙场宿将,居然也玩弄起贼喊捉贼这一套?那好,今日我就看看你是否言行如一、毫无私心!”
当即,催动战马直接踏上天街,向着承天门而去。
郑仁泰怒发冲冠、戟指大骂:“孙仁师你莫要欺人太甚!真以为我不敢将你射杀于马下?”
“呼啦!”
他话音刚落,身后的右领军卫兵卒还未有什么动作,对面的右金吾卫兵卒却齐齐拱上弦刀出鞘,火枪平举、杀气腾腾,大有主将一声令下便即发动进攻之态势。
同时,孙仁师马不停蹄,踏过长街,直接进入右领军卫的军阵,与对方兵卒相距不足一丈。
握着刀、抄着矛、拉着弓弦的右领军卫兵卒有些紧张,未等到大帅的命令自然不敢有任何动作,可即便大帅当真下令将孙仁师射杀,他们就敢射杀了?
那可是右金吾卫大将军!
大唐军方十六卫大将军之一,可以称之为“统帅”的人物!
固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任谁都明白一旦下达射杀孙仁师之命令,郑仁泰的立场也就不言自明,即便未有反叛,也一定是同情反叛、甚至参与反叛。
那可是反叛!
是乱臣贼子!
要不要跟着大帅反叛?
即便任谁都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但依旧没有人能够轻易做出决定。
郑仁泰抿着嘴,看着孙仁师毫不迟疑闯入己方军阵的身影,双目充血咬牙切齿,却很难下令将其射杀。
连兵卒都明白的道理,他又岂能不明白?
只不过他不是忌讳“反叛”这两个字,而是一旦下令射杀孙仁师,那他就等于踏上一条不归路,只能跟着李神符一条路走到黑,再无任何转圜之余地。
风险太大了……
而在对面,刘洎则充满赞赏的看着孙仁师一往无前之背影,这位以往声名不显、却被房俊保举委以重任的将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试探郑仁泰的立场。
若郑仁泰心无反意,此刻必然让开道路,任凭孙仁师入宫救驾。
若郑仁泰已经谋反,则肯定要射杀孙仁师,不惜与右金吾卫全面开战也要给其同伙争取时间。
无论怎样,都不能继续拖延、阻挠。
孙仁师用自己的命,去攻破当下之困局,否则继续拖延下去,宫内凶多吉少……
诸多文官也都相继反应过来,目光复杂的看着孙仁师的背影,颇有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之苍凉,悲壮而又伟岸。
郑仁泰手掌紧紧攥着腰间横刀的刀柄,瞪圆了眼睛看着孙仁师一往无前的直入己方阵中,兵卒未能得到他的命令,纷纷长出一口气,逃也似的向两旁让开,劈波斩浪一般让出一条通道……
而郑仁泰心里又何尝不是松一口气呢?
左金吾卫直至此刻按兵不动、稳如泰山,房俊更是不见踪影,尤其是东宫之内战火连天迟迟不见结束,意味着丽正殿坚若磐石、太子安全无虞……种种迹象都表明形势对李神符极为不利。
孙仁师之不畏生死,也算是帮助郑仁泰下了决心。
只不过由此刻开始,他这位右领军卫大将军怕是也到头了,一个心怀异志之辈,如何能够承担宿卫京畿之重任?
体面一些返回荥阳归隐田园,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一口气泄下,郑仁泰仿佛老了几岁一般,坐在马背之上眼睁睁看着孙仁师与刘洎等人叫开承天门一拥而入,无奈摇摇头,摆摆手对麾下将校下令:“返回安福门驻扎,将此处让给右金吾卫。”
“大帅!”
将校们一愣,不肯受命。
谁都知道太极宫内发生了一些事情,这个时候若能守护承天门、护卫太极宫,无论怎样都是大功一件,岂能白白将这个功劳拱手让人?
郑仁泰再无半分上进之心,叹息一声,不再多说,径自打马向西而行。
长街落雪、宫墙巍峨,自此远离权力之争,也算落得一个优游林泉之下场。
碰上孙仁师这样的后起之秀给予他致命一击,让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之性格终于得到惩罚,倒也不亏。
()
郑仁泰乃是知兵之人,一眼便看出这支由左右屯卫整编而来的军队,俨然是天下第一等的强军,尤其继承了右屯卫最早装备火器、最先改变战法之优势,大唐十六卫当中可称第一。
能够与其并驾齐驱者,大抵也只有其“姊妹军”左金吾卫了……
行至皇城与在天街交界之处,右金吾卫迅速展开向着东西两侧移动,阵型严谨、军容鼎盛,与右领军卫隔街对峙。
刀盾举起、火枪瞄准,杀气腾腾。
一大群先到一步被阻拦的文官们,莫名其妙被两支军队夹在中间,两侧军队剑拔弩张、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文官群体当中的刘洎更是亡魂大冒、冷汗涔涔,军方与文官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双方都对彼此怨声载道、恨不能除之而后快,这帮丘八该不会趁着太极宫混乱、有可能兵变的时机,借着开战将他们这些文官给解决了吧?
反正到时候一句“误伤”推卸责任,这数以千计的兵卒混战一处连谁下的手都不知道……
“诸位,冷静!冷静!”
刘洎赶紧站出来,并且让身边仆从打着火把往自己身边靠了靠,以便于火光照在脸上让军队看得清楚一些,免得“误伤”自己之后一句“天黑未看清面目”给搪塞过去……
郑仁泰见是刘洎,忙在马上抱拳:“原来中书令也在,此前未能认出,得罪了。”
刘洎正要说话,身后刑部尚书韩瑷站出来,指着郑仁泰喝叱道:“汝等奉皇命护守社稷、宿卫宫禁,如今宫内形势危急、陛下情形一概未知,非但不知入宫勤王救驾,反而阻拦吾等入宫探视,不知意欲何为?”
这话,等于指着郑仁泰的鼻子骂他谋反了。
不过他也的确有这个资格,其父韩仲良在高祖皇帝晋阳起兵之初便予以支持,且破家舍业资助军费,后来又一度担任大理寺卿,乃是开国功臣。
这还不算,其后在秦王李二与太子之争当中明确表态支持李二,并跟随李二身边征战四方、出力良多,乃是“潜邸功臣”、“从龙之功”,十足十的“帝王鹰犬”。
相比于郑仁泰这个原本忠于隐太子、且是隐太子连襟的“贰臣”,韩瑷自然底气十足,丝毫不将对方放在眼里。
刘洎顿时冒汗,赶紧拉了一把韩瑷,对这位虽然年岁不小、却始终存有一分“纨绔习气”的同僚着实无奈。
若在平常时候,莫说指责郑仁泰几句,就算冲着郑仁泰脸上吐口唾沫,刘洎非但不会怪罪,反而赞一句“真汉子”,可现在何等时候?
帝王危厄、社稷动荡之时,“兵强马壮者为王”!
越是局势混乱,就越是刀把子说了算,这个时候你若是激怒他,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关键你自己倒霉也就罢了,连累我们大家就不好了……
郑仁泰涵养很好,并未因韩瑷之叱责而动怒,反而耐心解释:“非是本将阻挠汝等入宫,实在是现在情况不明,本将在未曾接到上谕的情况之下,不会放任何人入宫。”
某种情况下,他是对的。
可问题在于当下东宫战火连天,太极宫动静全无,这本身已经不符常理,显然太极宫也出了问题。
一味奉守原则、坐视君王陷入危厄而不闻不问,这与袖手旁观何异?
再者说来,如若君王罹难,哪里还会有上谕传出?
右金吾卫大将军孙仁师离得老远,却将郑仁泰的话听得清楚,顿时大声道:“放屁!本将已经收到李君羡之传讯,说是请诸位宰辅大臣入宫商议大事,汝等居然置若罔闻、视若无睹,足以见得别有居心!”
郑仁泰冷哼一声,面对大臣们狐疑的目光,解释道:“李君羡不过‘百骑司’首领,既无品级、更无职司,岂能代替陛下发号施令?如若听从他的话语而坏了大事,这个责任谁来背负?”
“这个……”
刘洎等人沉吟不语、迟疑不定。
不得不说,郑仁泰的话是有道理的,现在陛下之情况不得而知,因为李君羡的一句话便贸然闯入宫闱、后果难测,谁都负担不起。
文官们办事严谨,想的多,难免踟躇不定。
孙仁师大声道:“同安郡公若明哲保身,不肯为了陛下之安危承担任何风险,那么不妨让开道路,由本将进入承天门,将来若陛下怪罪,本将一力担之!”
郑仁泰大怒:“放肆!区区一介副将,纵然担任大将军之职务也敢在我头上耀武扬威?速速滚远,否则莫怪我将你以逆贼处置!”
他虽然不肯帮着李神符、李伏护等人杀入太极宫谋朝篡位,但心底却是倾向于他们的,岂肯让孙仁师率军在大事未定的局势之下进入太极宫?
要尽可能的给李神符争取时间……
孙仁师寸步不让、针锋相对:“同安郡公也是贞观功勋、沙场宿将,居然也玩弄起贼喊捉贼这一套?那好,今日我就看看你是否言行如一、毫无私心!”
当即,催动战马直接踏上天街,向着承天门而去。
郑仁泰怒发冲冠、戟指大骂:“孙仁师你莫要欺人太甚!真以为我不敢将你射杀于马下?”
“呼啦!”
他话音刚落,身后的右领军卫兵卒还未有什么动作,对面的右金吾卫兵卒却齐齐拱上弦刀出鞘,火枪平举、杀气腾腾,大有主将一声令下便即发动进攻之态势。
同时,孙仁师马不停蹄,踏过长街,直接进入右领军卫的军阵,与对方兵卒相距不足一丈。
握着刀、抄着矛、拉着弓弦的右领军卫兵卒有些紧张,未等到大帅的命令自然不敢有任何动作,可即便大帅当真下令将孙仁师射杀,他们就敢射杀了?
那可是右金吾卫大将军!
大唐军方十六卫大将军之一,可以称之为“统帅”的人物!
固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任谁都明白一旦下达射杀孙仁师之命令,郑仁泰的立场也就不言自明,即便未有反叛,也一定是同情反叛、甚至参与反叛。
那可是反叛!
是乱臣贼子!
要不要跟着大帅反叛?
即便任谁都明白“成王败寇”的道理,但依旧没有人能够轻易做出决定。
郑仁泰抿着嘴,看着孙仁师毫不迟疑闯入己方军阵的身影,双目充血咬牙切齿,却很难下令将其射杀。
连兵卒都明白的道理,他又岂能不明白?
只不过他不是忌讳“反叛”这两个字,而是一旦下令射杀孙仁师,那他就等于踏上一条不归路,只能跟着李神符一条路走到黑,再无任何转圜之余地。
风险太大了……
而在对面,刘洎则充满赞赏的看着孙仁师一往无前之背影,这位以往声名不显、却被房俊保举委以重任的将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试探郑仁泰的立场。
若郑仁泰心无反意,此刻必然让开道路,任凭孙仁师入宫救驾。
若郑仁泰已经谋反,则肯定要射杀孙仁师,不惜与右金吾卫全面开战也要给其同伙争取时间。
无论怎样,都不能继续拖延、阻挠。
孙仁师用自己的命,去攻破当下之困局,否则继续拖延下去,宫内凶多吉少……
诸多文官也都相继反应过来,目光复杂的看着孙仁师的背影,颇有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之苍凉,悲壮而又伟岸。
郑仁泰手掌紧紧攥着腰间横刀的刀柄,瞪圆了眼睛看着孙仁师一往无前的直入己方阵中,兵卒未能得到他的命令,纷纷长出一口气,逃也似的向两旁让开,劈波斩浪一般让出一条通道……
而郑仁泰心里又何尝不是松一口气呢?
左金吾卫直至此刻按兵不动、稳如泰山,房俊更是不见踪影,尤其是东宫之内战火连天迟迟不见结束,意味着丽正殿坚若磐石、太子安全无虞……种种迹象都表明形势对李神符极为不利。
孙仁师之不畏生死,也算是帮助郑仁泰下了决心。
只不过由此刻开始,他这位右领军卫大将军怕是也到头了,一个心怀异志之辈,如何能够承担宿卫京畿之重任?
体面一些返回荥阳归隐田园,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一口气泄下,郑仁泰仿佛老了几岁一般,坐在马背之上眼睁睁看着孙仁师与刘洎等人叫开承天门一拥而入,无奈摇摇头,摆摆手对麾下将校下令:“返回安福门驻扎,将此处让给右金吾卫。”
“大帅!”
将校们一愣,不肯受命。
谁都知道太极宫内发生了一些事情,这个时候若能守护承天门、护卫太极宫,无论怎样都是大功一件,岂能白白将这个功劳拱手让人?
郑仁泰再无半分上进之心,叹息一声,不再多说,径自打马向西而行。
长街落雪、宫墙巍峨,自此远离权力之争,也算落得一个优游林泉之下场。
碰上孙仁师这样的后起之秀给予他致命一击,让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之性格终于得到惩罚,倒也不亏。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