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皆大欢喜
作者:冷炼笙 更新:2022-08-23 14:01
东宫。
后院凉亭。
朱标一脸期待的看着朱同,心思已经完全离开了身旁的棋局,毕竟胡非对他来说,远胜于一局棋的输赢。
李善长也放下了手中的棋子,转头看向了朱同,眼含笑意,带着一丝好奇。
“今日大都督府早堂之上,胡公子因为迟到,被众人指责他只会吟诗敛财,难当大用,如果将来一旦需要有人上战场,他已经一无是处。”
“胡公子听完之后不但严词反驳了众人,并且在离开之际用金龙匕首在议事厅立柱上刻诗一首,引得全场哗然。”
朱同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笑意,将今日早些时候在大都督府中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讲给了朱标。
“说重点!他作了一首什么样的诗?!”
朱标摆着手,催促着说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朱同回想了一下,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将胡非所作的那首诗一字不差的念了出来。
听完这首诗,朱标一时间愣住,他没有想到,从未上过战场,从未进过军营的胡非居然能写出这么气势恢宏,霸气侧漏的佳句。
“好诗!好诗!”
“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似乎都充满了视死如归的英勇之气,没想到他居然能作出这样的诗,不由得让老臣感到钦佩啊!”
李善长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回味着这四句诗,忍不住称赞道。
“他好像总能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事,不弄得满城风雨不罢休啊!”
朱标附和着点了点头,忍不住说道,眼神中除了一丝欣喜,更多的是欣慰。
“殿下,看来您当初选择收服他是对的。”
李善长看着朱标,认真的说道。
“是啊,当初本宫只是看到了他对于商贾之道的天赋,可是没想到紧接着他就展露了自己的文才,现如今又利用文才作出了这样振奋人心的诗句,他好像一直能给本宫制造惊喜。”
“只可惜,他的确只有商贾之才和文才,并非练武之身,否则定能在军中占得一席之地,或许还能立下不世之功。”
朱标一边称赞着,一边惋惜的说道。
“殿下,老臣并不这么想。”
李善长迟疑了一下,笑着说道。
“哦?韩卿有何高见?”
朱标迟疑了一下,转头看着李善长,缓缓问道。
“谁说参军之人必须要身负武功?以一当十?能够让战场都在运筹帷幄之中,进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人,即便他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两军对垒,靠得不只是将士的勇猛,还有领兵之人的步步为营,奇招,往往也能出奇制胜。”
李善长看着朱标,若有所思的说道。
听了李善长的话,朱标愣了一下,紧接着脸上露出了一丝会心的笑容,缓缓点了点头。
“韩卿所言极是,以他那大闹京师的劲头,想来也会令敌军十分头疼。”
朱标一边点着头,一边忍俊不禁的说道。
听了朱标的话,李善长和朱同也是相视一笑,似乎已经想象到了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幕。
“殿下,看来此子在商贾之道、文坛、军中,都能占得一席之地,就看殿下打算怎么培养他了。”
李善长看着朱标,缓缓说道。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不必急于这一时,让他进入国子监和大都督府已经令他抗拒,要不是父皇下了旨意,恐怕他早就找理由拒绝了。”
“一切等他棱角磨平一些之后再说吧,以他现在的性子,即便进入军中,也做不到恪守规矩。或许,待明年年初春闱之后,本宫便会有定论。”
朱标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嗯,殿下说得有理。”
李善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在朱标的身边待的越久,他听到了越来越多关于胡非的事迹,不由得对这个许久未见的亲戚泛起了好奇之心,想着找机会见一见。
...
皇宫。
养心殿。
“启禀陛下,今日京师城中又出了一件事。”ŴŴŴ.biquka.com
庞玉海缓缓走进大殿,冲着坐在坐塌之上浏览奏章的朱元璋恭敬的行了一礼,缓缓说道。
“何事?”
朱元璋抬头瞟了一眼庞玉海,淡淡的问道。
“今日大都督府早堂之上,胡公子与众人争论报国之心,情急之下直接用金龙匕首在议事厅刻诗一首,不出半日便传遍京师。”
庞玉海笑着答道。
“哦?竟有此事?他作了什么诗?”
听到庞玉海的回答,朱元璋不由得来了兴致,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好奇的问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庞玉海思索了一下,缓缓答道。
这事是由检校探查到传回宫中的,检校之责,除了监察百官之外,还会将每日京师城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传回宫中,一般不是百官舞弊之事的话都会直接呈于庞玉海,再由庞玉海向朱元璋转奏。
“誓灭胡奴出玉关...”
“何须马革裹尸还?!”
朱元璋微微皱起了眉头,默念着这两句让他整个人听着有些振奋的词句,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
“胡公子此诗一出,当时在场的众人无一人再敢辩驳,统统汗颜,老奴适才听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是振奋不已,颇有一些激动。”
庞玉海带着一脸笑意,忍不住说道。
“没想到,此子居然能有这样的志气!如果没有心中所想,又怎么能做出此等佳句?!”
朱元璋点了点头,有些感慨的说道。
“是啊,胡公子平日里看起来确实有些玩世不恭,可是没想到他的心中居然有驰骋沙场,视死如归的气势,胡相真是教子有方啊。”
庞玉海深吸了一口气,附和着说道。
对于胡非的印象,很多人还停留在当初那个京师第一纨绔的时候,殊不知今日的胡非早已今非昔比。
“或许,朕的担心都是多虑了,能教导出如此子嗣,他又怎么可能做出对朕不忠之事?”
朱元璋皱着眉头,思虑着,喃喃自语的说道。
“陛下,您说什么?”
庞玉海愣了一下,看着喃喃自语的朱元璋,疑惑的问道。
刚才朱元璋说的那句话,他并没有听到。
“没什么。”
朱元璋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说道。
庞玉海迟疑了一下,没有再问。
“传朕口谕,命大都督府不要清除胡非所刻之诗,就置在那里,每日警醒所有人!”
朱元璋沉思了一下,看向了庞玉海,认真的说道。
“奴才遵旨。”
庞玉海答应了一声,恭敬的行了一礼,缓缓退了出去。
朱元璋站起了身,背负着双手,脑海中回想着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胡非的所作所为,口中念念有词。
...
胡府。
玲珑苑。
傍晚时分。
正当胡非刚刚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听到了一阵笑声从前院传来,紧接着便看到胡惟庸甩着两条膀子快步向正厅走来。
看到胡惟庸一脸高兴的模样,胡非就已经知道,自己的那首诗肯定又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儿子!我的好儿子!”
胡惟庸一边大声的喊着,一边迈步走进了正厅,来到了胡非的面前,上下打量着,脸上带着一丝藏不住的赞许笑意。
“出什么好事了?娶媳妇儿了?”
胡非一边喝着茶,一边若无其事的打着趣。
“混账!胡说八道什么呢?!”
胡惟庸一听,笑容僵在了脸上,紧接着板着脸怒斥道。
胡非笑了笑,没有理会胡惟庸的佯装愤怒,自顾自的喝着茶。
“你小子就顾自己喝是吧?!老夫大老远来看你,招待都不招待一下?!”
看着自顾自的胡非,胡惟庸撇了撇嘴,不满的坐到了一旁,一脸的不快,原本大好的心情也一下子被浇了一盆凉水...
后院凉亭。
朱标一脸期待的看着朱同,心思已经完全离开了身旁的棋局,毕竟胡非对他来说,远胜于一局棋的输赢。
李善长也放下了手中的棋子,转头看向了朱同,眼含笑意,带着一丝好奇。
“今日大都督府早堂之上,胡公子因为迟到,被众人指责他只会吟诗敛财,难当大用,如果将来一旦需要有人上战场,他已经一无是处。”
“胡公子听完之后不但严词反驳了众人,并且在离开之际用金龙匕首在议事厅立柱上刻诗一首,引得全场哗然。”
朱同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笑意,将今日早些时候在大都督府中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讲给了朱标。
“说重点!他作了一首什么样的诗?!”
朱标摆着手,催促着说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朱同回想了一下,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将胡非所作的那首诗一字不差的念了出来。
听完这首诗,朱标一时间愣住,他没有想到,从未上过战场,从未进过军营的胡非居然能写出这么气势恢宏,霸气侧漏的佳句。
“好诗!好诗!”
“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似乎都充满了视死如归的英勇之气,没想到他居然能作出这样的诗,不由得让老臣感到钦佩啊!”
李善长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回味着这四句诗,忍不住称赞道。
“他好像总能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事,不弄得满城风雨不罢休啊!”
朱标附和着点了点头,忍不住说道,眼神中除了一丝欣喜,更多的是欣慰。
“殿下,看来您当初选择收服他是对的。”
李善长看着朱标,认真的说道。
“是啊,当初本宫只是看到了他对于商贾之道的天赋,可是没想到紧接着他就展露了自己的文才,现如今又利用文才作出了这样振奋人心的诗句,他好像一直能给本宫制造惊喜。”
“只可惜,他的确只有商贾之才和文才,并非练武之身,否则定能在军中占得一席之地,或许还能立下不世之功。”
朱标一边称赞着,一边惋惜的说道。
“殿下,老臣并不这么想。”
李善长迟疑了一下,笑着说道。
“哦?韩卿有何高见?”
朱标迟疑了一下,转头看着李善长,缓缓问道。
“谁说参军之人必须要身负武功?以一当十?能够让战场都在运筹帷幄之中,进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人,即便他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两军对垒,靠得不只是将士的勇猛,还有领兵之人的步步为营,奇招,往往也能出奇制胜。”
李善长看着朱标,若有所思的说道。
听了李善长的话,朱标愣了一下,紧接着脸上露出了一丝会心的笑容,缓缓点了点头。
“韩卿所言极是,以他那大闹京师的劲头,想来也会令敌军十分头疼。”
朱标一边点着头,一边忍俊不禁的说道。
听了朱标的话,李善长和朱同也是相视一笑,似乎已经想象到了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幕。
“殿下,看来此子在商贾之道、文坛、军中,都能占得一席之地,就看殿下打算怎么培养他了。”
李善长看着朱标,缓缓说道。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不必急于这一时,让他进入国子监和大都督府已经令他抗拒,要不是父皇下了旨意,恐怕他早就找理由拒绝了。”
“一切等他棱角磨平一些之后再说吧,以他现在的性子,即便进入军中,也做不到恪守规矩。或许,待明年年初春闱之后,本宫便会有定论。”
朱标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嗯,殿下说得有理。”
李善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在朱标的身边待的越久,他听到了越来越多关于胡非的事迹,不由得对这个许久未见的亲戚泛起了好奇之心,想着找机会见一见。
...
皇宫。
养心殿。
“启禀陛下,今日京师城中又出了一件事。”ŴŴŴ.biquka.com
庞玉海缓缓走进大殿,冲着坐在坐塌之上浏览奏章的朱元璋恭敬的行了一礼,缓缓说道。
“何事?”
朱元璋抬头瞟了一眼庞玉海,淡淡的问道。
“今日大都督府早堂之上,胡公子与众人争论报国之心,情急之下直接用金龙匕首在议事厅刻诗一首,不出半日便传遍京师。”
庞玉海笑着答道。
“哦?竟有此事?他作了什么诗?”
听到庞玉海的回答,朱元璋不由得来了兴致,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好奇的问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庞玉海思索了一下,缓缓答道。
这事是由检校探查到传回宫中的,检校之责,除了监察百官之外,还会将每日京师城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传回宫中,一般不是百官舞弊之事的话都会直接呈于庞玉海,再由庞玉海向朱元璋转奏。
“誓灭胡奴出玉关...”
“何须马革裹尸还?!”
朱元璋微微皱起了眉头,默念着这两句让他整个人听着有些振奋的词句,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
“胡公子此诗一出,当时在场的众人无一人再敢辩驳,统统汗颜,老奴适才听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是振奋不已,颇有一些激动。”
庞玉海带着一脸笑意,忍不住说道。
“没想到,此子居然能有这样的志气!如果没有心中所想,又怎么能做出此等佳句?!”
朱元璋点了点头,有些感慨的说道。
“是啊,胡公子平日里看起来确实有些玩世不恭,可是没想到他的心中居然有驰骋沙场,视死如归的气势,胡相真是教子有方啊。”
庞玉海深吸了一口气,附和着说道。
对于胡非的印象,很多人还停留在当初那个京师第一纨绔的时候,殊不知今日的胡非早已今非昔比。
“或许,朕的担心都是多虑了,能教导出如此子嗣,他又怎么可能做出对朕不忠之事?”
朱元璋皱着眉头,思虑着,喃喃自语的说道。
“陛下,您说什么?”
庞玉海愣了一下,看着喃喃自语的朱元璋,疑惑的问道。
刚才朱元璋说的那句话,他并没有听到。
“没什么。”
朱元璋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说道。
庞玉海迟疑了一下,没有再问。
“传朕口谕,命大都督府不要清除胡非所刻之诗,就置在那里,每日警醒所有人!”
朱元璋沉思了一下,看向了庞玉海,认真的说道。
“奴才遵旨。”
庞玉海答应了一声,恭敬的行了一礼,缓缓退了出去。
朱元璋站起了身,背负着双手,脑海中回想着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胡非的所作所为,口中念念有词。
...
胡府。
玲珑苑。
傍晚时分。
正当胡非刚刚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听到了一阵笑声从前院传来,紧接着便看到胡惟庸甩着两条膀子快步向正厅走来。
看到胡惟庸一脸高兴的模样,胡非就已经知道,自己的那首诗肯定又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儿子!我的好儿子!”
胡惟庸一边大声的喊着,一边迈步走进了正厅,来到了胡非的面前,上下打量着,脸上带着一丝藏不住的赞许笑意。
“出什么好事了?娶媳妇儿了?”
胡非一边喝着茶,一边若无其事的打着趣。
“混账!胡说八道什么呢?!”
胡惟庸一听,笑容僵在了脸上,紧接着板着脸怒斥道。
胡非笑了笑,没有理会胡惟庸的佯装愤怒,自顾自的喝着茶。
“你小子就顾自己喝是吧?!老夫大老远来看你,招待都不招待一下?!”
看着自顾自的胡非,胡惟庸撇了撇嘴,不满的坐到了一旁,一脸的不快,原本大好的心情也一下子被浇了一盆凉水...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