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百年树人
作者:颍河柳    更新:2022-08-23 08:50
  两个人这才停止了打骂声,他们相信储银来吃了这次亏,绝对能学精了,这孩子的头脑不是一般的好使,表面上看,憨憨傻傻的,真正弄起事情来确有大将风度,敢作敢为,且为达到自己目的无所不用极致的那种。
  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储银来把25万元交到了范长风手里,临别时,储银来冷冷地说:“长风兄弟,走着瞧吧,咱们不会就此别过,我有的是时间陪你玩,至于和你的爸爸,这25万元已经买断了我们师徒的情谊,我们储家和范家从此互不相欠,一刀两断。”
  储银来的话让范长风的脊骨里立即升腾起一股凉气。
  他深知对方是个怎样的人。
  但范长风毫不示弱,抱拳一笑说:“哼哼,我相信你的话,夺妻伤父的事你都干出来了,你还有什么不能干的。”
  “既然你储银来有想法,我做兄弟的也不能不给你面子。放心,兄弟也一样会陪你玩下去,玩什么花样的任你选。但你也要记住我的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必然要报。”
  两人相互报以冷笑,消失在彼此的视线里。
  范长风将25万元现金交到了爸爸手中,但他的心里沉甸甸的。
  “孩子呀,这事情就到此为止吧,我们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摔了这一跤,我们还得爬起来继续往前看。”范淮河也是忧心忡忡。
  “爸爸,我都知道,我也一定会往前看往前走的。但就这些,储金山一家人不会这么轻易说过就过的。多少年来,你们上一辈子的仇恨,转嫁到我们这一辈子,他们怎可能善罢甘休。”
  爷爷听到了父子的谈话,也颤颠颠地走了过来。
  “你们两个都给我听好了,在我们范家的族谱上就没有‘认输’二字。人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什么把人要比作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想一棵树只要你足够强大旺盛,不是一阵狂风暴雨就能把你连根拔起的。如果你自身够直、够硬、够强大,谁也扳不倒你。风雪中傲然挺立,才是你们要做到的。”
  范长风惊讶了,他没有发现,平时从不多言的爷爷范中华,居然能够说出有如此哲理的话来。
  范长风惊讶地看看爸爸和妈妈,又看看在一旁若无其事的奶奶,他第一次感觉到骨子里有一种正能量的东西在激荡全身,那种力量是一代代延续着的血脉。
  他冥冥之中感觉到了身上有爷爷和爸爸自带光环,还有那不屈服的硬骨头和自强不息遗传因子。
  “爷爷和爸爸,我明白了,从现在起,我范长风从零起步,好好学习柳编技艺,不辜负我们这个有着柳编光荣的家史,只能为国家级非遗传人和省级非遗传人争光,决不能我们范家的新一代丢脸。”
  范长风浑身充满力量,肌肉紧张,一种张力充满全身。
  自打他记事以来,他就反感柳编这种技艺,他总以为这是一种要饭的生意,没法做强做大,即使爷爷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那几年,他也总以为那是国家在花钱保护那些民间古老的柳编技艺,对于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那些早已是历史的产物,对他们来说,做生意不费力挣大钱,才是王道。
  但经历了这些事情,对范长风来说就不同了。他感觉自己在磨难中成长了很多,很快,似乎许多的成长就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
  “长风呀,你明白什么了,我和你爷爷过了六十多年都没明白的事,你就明白了,谁信呢?”
  白发苍苍的奶奶在一旁打趣。
  “奶奶,我爷爷还有啥秘密啊,我咋一点都不知道呢?”
  “这秘密呀,哪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呢?淮河呀,长风这几年光知道读大学,看来对咱们当地的历史文化还是不大清楚呀,这事你应该多和长风交流交流才对。”
  奶奶责怪儿子范淮河,没有把该让孙子知道的事早一点告诉他。
  范淮河一脸苦笑,不知道如何回答奶奶的话。
  “长风呀,你奶奶批评我的对,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么。不过还有一句话,叫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长风,我们家珍藏了一本书,我先把它送你看看。那里面说不定有你要找寻的答案。”
  范长风很是激动。是呀,将来从事柳编行业,连其中的历史文化都不清楚,怎么向别人介绍呢?
  任何地方的文化传承都有它的根源,弄不清来龙去脉何谈能将此项事业做大做强,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手捧起这本线装的宣纸竖本文古书,读了起来。
  书上记载着这么一个传说,上天看到淮河濛洼人受的苦太多了,不忍心,就降下一簇吉祥的柳枝,让它在淮河岸边扎根发芽,长成了这种韧性的美丽柳条。淮河滩上大量淤泥与大大小小的水洼,就是杞柳最好的家园。一到春天来临,站在淮河岸边放眼四望,绿油油的一片,如同万亩森林守护着淮河。ŴŴŴ.biquka.com
  “编筐打篓,养家糊口”。勤劳善良的淮河濛洼儿女在长期与洪水搏斗中,发现杞柳不仅有编篱笆、盖茅屋和打墙的价值,由于它条直、皮薄、韧性强,还能编织成篮子、筐。
  于是,这里的人们有了这样的顺口溜:一亩柳几亩田,学会柳编能挣钱……苦难的人们寻到了一条活路,杞柳成了他们的救命草,淮河濛洼人也称其为救命柳。
  淮河濛洼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已逾500多年。
  范长风越看越激动,继续往下翻看。
  《诗经》中就有“无折我树杞”的诗句。以淮河、洪河、陶孜河三河为主就有20多万亩低洼地盛产杞柳。
  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在从事采集作物的过程中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他们采用有韧性的植物,借助初步掌握的编制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