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夏元吉:老夫我这辈子都没被小学生欺负过。
作者:自知自明    更新:2022-08-21 06:38
  “倒就倒!老夫还不信了!”
  说着,在周围这些官员们的注视下,夏元吉还真撸起袖子,脱了鞋子,提着那桶朝着水池中走了过去。
  看到这一幕,朱高炽忙开口道:“夏大人,你这是又何必呢,快快回来!”
  然而,夏元吉却转身对着朱高炽这位太子爷说道:“殿下不必劝我,微臣今日还非要瞧瞧这水池是不是479桶!”
  太子朱高炽还想再说什么,却看到那夏元吉已经是踏进了那水池当中。
  见此,朱高炽也只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与此同时,在那一旁的几个孩子,也不由的开口道:“嘴硬......”
  另外一个孩子挠了挠头,道:“头铁。”
  个子最小那个也接着话:“出去容易挨揍。”
  这三个孩子的话顿时让一旁的朱高炽等人面面相觑,但不过片刻,太子朱高炽便突然想起什么,皱着眉头看向了那一旁的朱瞻墉,说道:“这几个孩子口中的词,怎么那么像你大哥经常嘴边挂着的话?”
  见老爹终于反应过来,朱瞻墉也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毕竟这进都进来了。
  “这几个孩子都跟大哥学习过一段时间,大哥亲自教的。”
  可听到这话的朱高炽却又问道:“这不是你的孩子,是老大的?”
  听着老爹朱高炽的话,朱瞻墉顿时愣住了。
  “爹,你说什么呢,什么我的孩子,大哥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大哥要我都接回来自己养的。”
  清楚内情后的朱高炽,恍然大悟。
  刚刚进门时见自己这小子故意搪塞,进门后又撞见了这么几个娃娃,还以为这小子是不想自己看到这些娃娃呢。
  想到这里,朱高炽不由的对那老三骂道:“不是你在外面生的私生子,刚刚我们进来时你在那拖拖拉拉做什么?”
  听着老爹的话,朱瞻墉干脆一瘪嘴,闭嘴不说话了。
  他算是发现了,自己这家人,就他是个受气包。
  说什么都是错。
  就当朱高炽和朱瞻墉在这儿说着话时,那水池中的夏元吉还真就一桶桶的往外倒水。
  一桶两桶三桶......
  为了公平起见,那夏元吉每次往外倒水,还都让那外面的三个小子瞧一瞧。
  中间也不知道倒了多少桶水,夏元吉累的浑身都湿透了,就是不知道是汗浸湿了衣服,还是倒水时不小心洒到了衣服上。
  瞧着夏元吉身为朝廷的户部尚书如此模样,朱高炽是真的看不下去了,赶忙对着身边的朱瞻墉说道:“你小子就这么看着?快去,叫些下人过来替换了夏大人。”
  正在一旁的看戏的朱瞻墉,只能是无奈的按照老爹的话去做。
  片刻后,四五名府里的下人走了过来。
  人手一只桶,大小跟夏元吉手中的一致。
  “夏大人,你还是出来吧,叫这些人倒水就是了。”
  听着太子爷朱高炽的话,这一次夏元吉倒没有拒绝,没办法,太累了。
  文弱书生模样的夏元吉,又哪里能做的了这样的事。
  在走出这水池的同时,还不忘对着太子朱高炽拱手致谢。
  随后便在朱瞻墉递来的椅子上休息起来。
  不过就算这夏元吉不倒水了,但眼睛却还仔仔细细的盯着那水池当中的下人们。
  他夏元吉还就不信这个邪了,这么一池子的水,看两眼,画两个看不懂的符号就知道能用多少桶的水倒完了?
  这么多年了,他夏元吉还没有在自身才学方面被人这么鄙视过呢。
  更何况这还只是几个半大的孩子。
  今天这面子要是丢了,别说旁人怎么说他了,就是他自己都感觉到害臊,这大半辈子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瞧着这夏原吉如此的较真,一旁的六部尚书以及内阁的大学士,包括太子也都只能是干瞪眼的站在这儿等着。
  不过好在有了这四五名的下人帮忙后,那倒水的速度提升了一大截。
  400多桶水,转眼间便已经倒了300多桶。
  眼看着距离那几个孩子所计算出来的数字即将达到,而那水池当中的水也渐渐见底时。
  在场所有人的心都不由揪了起来。
  今儿这数字要是真让这几个孩子给算对了,他夏元吉丢脸是肯定的,但连带着与他同行的这一群人,面子上也绝不会好看了。
  整个朝廷的六部尚书以及内阁大学士们齐聚于此,却被几个孩子给教训了。
  这事儿好说不好听啊......
  不过相比于他们这些人,那池塘边站着的三个孩子却一脸轻松,没有一丁点紧张的神色。
  不仅如此,在看见这一群大人们竟然为了如此简单浅显的道理,而大费周章的一桶桶往外倒水,就为了印证这个事情的真实与否。
  总感觉他们是有劲儿没处使。
  简直愚蠢极了。
  那眼眸中的神色也就不必多说了。
  无奈中夹杂着一丝丝关爱。
  而唯一置身事外的自然也就是那朱瞻墉了,在这地方呆久了,在自己大哥身边呆久了,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千万别拿你的认知来衡量这群变态.....
  就比如说那可以自己动的小火车,这玩意儿要是在他亲眼看到之前有人这么跟他说,他绝对会一巴掌抽过去。
  可在亲眼看见之后,他却想一巴掌抽自己脸上。
  甚至包括那水库和水渠,不管是老爷子还是这满朝文武,能够看到的只是这些水库和水渠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但是这些却仅仅只是其本身价值的些许体现罢了。
  当你在详细的了解了它本身的坚硬程度,以及建造时间后,你就会突然发现,人定胜天这句话,还真不是空谈。
  但他这些自己的切身感受,旁人又怎么会能理解呢?
  看着此刻的夏元吉,不正像当初的自己一样吗?
  你就是打死不信邪也没有办法。
  果然,伴随着那池塘当中的水越来越少,那夏元吉一边倒数着数字,一边额头上冒着汗。
  而一旁的老爹朱高炽、六部尚书以及内阁大学士们,那眼珠子也是瞪的越来越大。
  六桶....
  五桶....
  四桶....
  三桶....
  二桶....
  一桶....
  倒水的速度在不断的放缓,直到那池塘当中的水已经少到无法再用桶去装时。
  夏元吉整个人失魂落魄的站着。
  茫然的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切。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精准到这种程度!
  说479桶,还真就一桶不差?
  可他怎么会知道,误差肯定是存在的,比如那圆周率就是一个除不尽的数字,只能用约等于来代替。
  然而,在计算那桶中可以装多少水的时候,他们是以厘米来计算的,最终呈现的也是立方厘米。
  误差依旧存在,但一立方米可是等于1000000立方厘米的。
  在换算到立方米的时候,这点误差已经几乎到了忽略不计的程度。
  更何况是以桶的形式来计算了。
  瞧着那夏元吉失魂落魄的模样,一旁的众多六部尚书以及内阁大学士们,仿佛跟他感同身受一般。
  也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望着眼前的一切。
  他们不是不能接受像这样奇异的事情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打破他们的认知。他们真正不能接受的是,这样奇异的事情发生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打破他们认知的是几个半大的孩子,这些孩子看起来还没他们自己的孙子年纪大。
  这让他们这一群骄傲了大半辈子,自诩为大明朝才学一流的人,如何能够接受。
  瞧着眼前这一幕,就连太子爷朱高炽,此刻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毕竟这件事情发生的开端,也是他们非要跟这几个孩子较真儿,比试才导致的。
  如今事实证明他们输了,咋办?
  就当这场中渐渐安静下来,尴尬下来的时候,朱瞻墉见差不多了,准备开口了结这件事时。
  那夏元吉却突然来到了那几个孩子的面前,竟然恭恭敬敬的对着这几个孩子施了一敬礼,说道:“夏元吉狂妄,是我错了。”
  不得不说,夏元吉这番风度是真高。
  不仅是朱瞻墉,就是一旁的其他大臣们也颇为感慨。
  也颇为敬重。
  儒学者,入门就有一个词,叫不耻下问,叫达者为师。
  虽说简单,但可以做到的,当世也寥寥无几。
  那几个孩子在见着夏元吉如此坦然虚心的向他们躬身行礼,并认输时。
  心中也是有些惊讶的,但面对夏元吉的行礼,他们也都同样还以礼节。
  那站在一旁,瞧着之前还剑拔弩张的两方,如今却彬彬有礼的太子朱高炽,此刻也不由的露出了笑容。
  这,正是儒学的真谛。
  但在感慨的同时,他压根没有想过这件事并不是人家夏元吉搞出来的,而是他这位太子爷朱高炽自己惹出来的。
  如今他倒是在一旁高兴起来了。
  就在此时,那夏元吉也是再次对着面前的几个孩子,开口询问道:“敢问,几位所学之才识,是与哪位贤者所学?能有如此弟子者,夏某想拜访一下。”
  听到夏元吉的话,几个孩子不由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朱瞻墉。
  见此,夏元吉也不再沉默。
  “夏大人,这几个孩子之前跟随着我大哥学习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便在这府中的学院内跟着那些老师们学习。”
  闻言,众人都有些惊讶的看向了朱瞻墉,说道:“哦?可否引荐?”
  瞧着那夏元吉还颇为兴奋的神色,朱瞻墉想了想后,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诸位随我来吧。”
  片刻后,在这府中的一间厅堂内。
  朱瞻墉将这府中的所有老师们都喊来了这里。
  一共三十六人。
  人数如此之多,也是大大的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而这些人在见了太子朱高炽等人后,可不像那些孩童一般不懂事儿。
  光是从他们这些人身上穿的服饰,便知晓了他们大概的身份。
  纷纷齐声喊道:“草民,叩见太子殿下,叩见诸位尚书、大学士.......”
  听着他们的话,朱高炽随手一抬,说道:“都快起来吧。”
  在众人起身后,朱高炽和颜悦色的看着他们说道:“刚刚在外面遇到几个诸位的弟子,与之交谈中发觉个个不凡,本想一睹其师真容,却不曾想,这府中竟藏龙卧虎。”
  听着朱高炽的夸赞,在场的这些老师们虽然高兴,但都还算矜持。
  “不敢不敢,太子殿下谬赞了......”
  然而朱高炽却不以为然的说道:“诸位还是不要谦虚了。谬不谬赞,本王心中有数。能教出那样的学生,其师怎会错了。”
  “只是本王心中有一事不解,诸位既然有如此惊人之才学,为何不参加科举,入仕后为国报效呢?”
  瞧着朱高炽那一脸疑惑的模样,在场众人却是面露尴尬。
  正当朱高炽不解时,那为首一人当即解释道:“太子殿下误会了,我等这些人其实都是落榜的考生,原本在各地教书或做其他的营生。如今之所以可以聚集在这里,全都是受了长孙殿下的抬举。”
  听到这些话,朱高炽也是大惊失色:“以诸位的才学,怎会落榜?”
  说着,便皱起眉头来:“本王实在没有想到,朝廷的科举制,竟错失了如此多的贤才。此番回宫,本王便与父皇商议此事。”
  然而朱高炽越是客气,越是尊重,那在场的那些老师们却脸色越是尴尬。
  正当太子朱高炽还准备说什么时,便赶忙率先一步解释道:“太子殿下实在是误会了.......”
  “朝廷之科举制度已施行数百年,我等哪里敢赖在朝廷科举制度上。实在是我们这些人本就才疏学浅,达不到朝廷取士的要求,因此才落榜。”
  “至于太子殿下所说的那些,教习学生的知识。也并不是我们这些人本就会的。我们这些老师们每日教习学子们的东西,全部都来源于长孙殿下提供给我们的教学教材。说的直白一些,我们这些人也就是些看着书籍教学的教书匠罢了。”
  “实在当不起太子的夸赞,还请太子殿下莫要再折煞我等了.....”
  听着此人的话,原本有意将这些人全部打包带走的太子朱高炽,在听到这一切让他们所震惊的事情,全部来源于自己那儿子朱瞻基时。
  一时之间,竟真的没有反应过来。
  “你们的意思是,教习学子的东西,都是我那儿子朱瞻基所提供?”
  面对朱高炽的再次询问,那为首之人赶忙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若说才学,长孙殿下那才是真的当世大才,有经天纬地之能。”
  随着此人说完,一旁的其他老师们也都面露赞同钦佩之色。
  瞧着这些人对自家那小子由衷的钦佩,不仅是朱高炽,自己就连一旁那些已经对朱瞻基有所了解的大臣们也都十分难以置信。
  如果说之前他们那位长孙殿下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包括提出的那些摊丁入亩等新政,都是因为天赋异禀的话。
  那么此刻在听完这些人由衷的赞叹后,不由的刷新了他们对那位长孙殿下的认知。
  原本对长孙殿下在处政方面的天赋异禀,他们也仅仅只是有一些惊叹和感慨罢了。
  可如今,当他们明白这位长孙殿下所展现出来的一切才能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有其深厚的才学作支撑的时候,那惊叹和感慨,早已化为了无尽的钦佩。
  年纪轻轻,不仅在处政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识与才能,提出了不少革新朝廷弊病的新政。
  还在推行新政的时候展现出了其老辣的手段。
  今日在那水库水渠之地所见,也让他们发现这位长孙殿下还有极高的眼界与胆识。
  使几十万亩土地改天换日。
  这样的想法,别说实施成功了,他们这些大臣是想都未曾想过。
  还有在那矿区的所见所闻,更是让他们见识到了这位长孙殿下的各种奇思妙想与将其切实实施的能力。
  无论是那一栋栋的大楼,还是后来的火药、蒸汽火车等等。
  都是让他们颇为震惊。
  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因为长孙殿下年纪尚轻这一点,将其当做了年轻人的天赋异禀。
  可直到此刻,他们才幡然醒悟,发现这并不是因为长孙殿下的天赋太强,而是他们自以为是。
  长孙殿下的种种所作所为,都是建立在结实的才学基础上。
  而在搞清楚这些后,他们也终于能够理解他们那位长孙殿下为何可以做出那么多让人震惊之事。
  这就好像,一棵树木在没有土壤、肥料以及水来滋润的情况下,却长满了果子。
  人们在看到时,只会震惊和暗暗称奇。
  可当他们在看到这棵长满果子的树木,其实是有充足的土壤、肥料、水来滋润时,这一切就变的理所当然了。
  原本的惊奇情绪,自然而然的变为了对达者、对贤者的敬重和钦佩。
  如果说他们这些大臣们之前之所以对这位长孙殿下十分的恭敬,完全是因为他的太子父亲和皇帝爷爷。
  那么此刻,从现在开始,对这位长孙殿下,他们已经是心甘情愿的臣服。
  是那种对强者,理所当然的臣服。
  “诸位,能否拿出些本王那孩子交给你们的书看看?”
  听到朱高炽的询问,一旁的大臣们也都顿时来了精神。
  能让自己面前这些落榜的老师们,教出那样的学生,他们还真的很好奇,到底是怎么样的书籍,可以做到。
  其中的内容,又到底是什么。
  面对太子朱高炽的请求,若是旁人来,哪怕就是这些六部的尚书和内阁的大学士们,他们这些老师也绝不会答应。可如今开口询问的,却是长孙殿下的父亲,当今的太子爷。
  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想到这里,众人都点了点头。
  随后便逐个转身,朝着各自的住处,去取那些教材了。
  片刻后,随着这三十多位老师每个人的手中都抱着几本书籍走出来时。
  在场的朱高炽等人彻底傻了眼。
  常人一辈子,能将自身的才学汇录成一本书,已是极为不易的事情。
  可如今呢,这三十多位老师,每个人的手中都抱着几本。
  这汇总下来该有多少的内容,多少的知识,又得有多少的才学才能支撑其写出这么多的书籍?
  就当太子朱高炽等人,瞪大了眼珠子瞧着这一切时。
  这三十多位的老师也将其手中的书籍一摞摞的放在了他们的面前,看着这如小山一般的书籍,太子朱高炽以及那些六部以及内阁官员们,一时之间都无从下手。
  可还不等他们从震惊当中回过神来,一旁的那些老师便又说道:“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其他的如果都搬过来的话实在太多,太子殿下还请先看,若觉不足我们再搬来就是了。”
  这话一出口,朱高炽等人更是一脸的茫然。
  瞧着眼前这一大堆的书籍......
  就这......
  还一小部分????
  这要是全部都搬来,该有多少?
  太子朱高炽更是目瞪口呆的瞧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思索道:“这些书籍,你说都是我家那个混小子写出来的?”
  “就那个大懒蛋??”
  朱高炽感觉今日所发生的一切,已经彻底的将他对自家那小子的认知所颠覆了。
  每日看起来表面懒洋洋的,什么都不想做,恨不得躺在那床上就睡他一天。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人,私下里竟然编纂了如此多的书籍。
  更为关键的是,这小子竟真的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以写。
  朱高炽实在难以想象,这小子在宫中被老爷子管的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但想再多也是无用,瞧着眼前的这些书籍,众人纷纷开始动手。
  随手在这桌面上的书籍当中取出一本,仔细的阅读起来。
  尽管在初看时,他们对于这些书籍的内容都抱着一种怀疑和审视的心态去看。然而,伴随着他们阅读的进度越来越深,他们也被这书籍当中的内容所一点一点的吸引,尤其是那一些拿到了有关于科学、地理、数学等等较为新颖科目的官员们。
  这些书籍就好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完全不同的大门似的。
  当然,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顺利无碍的去阅读这些书籍,其原因还是因为那些老师们给他们抱过来的基本上都是比较浅显的知识的书籍。
  算是这些科目的入门。
  所以在这些内容已经提前被朱瞻基预换成了这个时代可以理解的文字后,这些说到底还是有些学问才能的官员们,阅读起来后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就当这场中的朱高炽以及那些官员们渐渐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沉浸在那书海当中时。
  京城皇宫的奉天殿内。
  老爷子朱棣瞧着自大门而入的郑和,大笑着从那龙椅之上走了下来,站在了那郑和的面前。
  这当今朝廷,能够让老爷子朱棣如此举动的人,他郑和还是第一个。
  曾经是朱棣身边近人的郑和,哪里不知道这些,他深切的明白朱棣此举所表示出来的亲近之意和厚爱之恩。
  心中感动之余,也是感慨的双手举过头顶,朝着朱棣埋首一拜,道:“皇上!”
  站在郑和面前的朱棣,双手挎着腰,眼神和善的望着地上的郑和,说道:“起来吧。”
  在那郑和起身后,朱棣更是环视整个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说道:“马保,自幼在云南跟着我,自我做燕王时,为我牵战马。靖难之役时,是我右军前锋,能征善战,绝不在一代名将之下!”
  此话一出,彻底将郑和的才能定了调子。
  而后继续说道:“这几年,率领宝船队,远渡重洋、披荆斩棘,扬威海外。”
  “这是我大明的奇才!”
  可郑和在听到朱棣对自己的夸赞后,却丝毫不敢自持,拱手说道:“靠着皇上的天威,大明的国运昌盛,得逢盛世,郑和,岂敢爱惜自己。”
  听着郑和的话,朱棣顿时笑了起来。
  “别人这么说,我自当时拍马屁,你这么说.....朕相信。”
  说到最后时,朱棣的脸色异常认真。
  可见老爷子朱棣对那郑和的信任和青睐。
  而在听到朱棣这么说后,原本还恭恭敬敬的郑和,此时也难免露出了一丝以往在朱棣身边时,才会显露的笑意。
  想起这郑和与自家那几个小崽子以往亲密的关系,朱棣不由说道:“老二老三......”
  说到这里,却发现自家的老大不在,不由皱眉道:“老大呢?还没回来吗?”
  闻言,朱高煦赶忙说道:“还没呢。”
  说完这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便来到了那郑和的面前,亲切的说道:“马保兄弟,我们可是有些日子没见了,咱们先公后私,一会儿吃完老爷子的宴席,再吃我们哥俩的。”
  说着,还狠狠的在郑和的肩膀上拍了两下。
  一旁的赵王朱高燧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口道:“老二前几天就念叨你,你要再不回来啊,这河一上冻,就又到来年春天再见了。我把咱们当年右军的老兄弟都喊来!”
  就当这汉王赵王以及郑和正在说着话时,郑和瞧见那站在老爷子龙台下,跟个侍童似的朱瞻基,不由的对身边的二位王爷说道:“二位王爷,且容我一步。”
  说完,便起身来到了那朱瞻基的面前。
  瞧着郑和,朱瞻基的脸上也挂起了笑。
  而那郑和也是恭恭敬敬的对着朱瞻基拱手一拜,然后说道:“长孙殿下,您要臣带回的东西,臣找见了,也带回来了。”
  听到郑和的话,朱瞻基顿时脸色一变。
  见此,郑和也是一脸的疑惑,不清楚朱瞻基为何如此表情。
  可下一秒,那龙椅上的老爷子便第一时间开口道:“郑和,这小子让你给他带什么东西了?说出来让朕听听。”
  如今朱瞻基在老爷子朱棣的眼中,那就是一个百宝箱。
  时不时就能从他那里弄点好东西出来,所以对他的一举一动,那是瞧的仔细。
  否则一个不注意,指不定那好宝贝就从他的指缝里溜走了。
  其实朱瞻基又何尝不知道老爷子的心思呢?
  所以在那郑和开口的一瞬间,朱瞻基便意识到了不好。
  可还是迟了。
  听到皇上朱棣的话,那郑和也赶忙回话道:“回皇上的话,长孙殿下托臣在游历之时带回些那蛮夷之地的一些草木。”
  闻言,老爷子朱棣顿时便看向了下面的朱瞻基,问道:“臭小子,说说吧,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瞧着老爷子那含笑的目光,朱瞻基明白,老爷子这是在告诉自己,不要骗他,也骗不了他......
  但其实老爷子的目光是何意,又岂止他朱瞻基一个人看得清楚,一旁的赵王汉王、以及下面那些随行过之前这一趟的百官们,哪个还不知道自家这位皇帝打孙子秋风的事情。
  面对老爷子的质问,朱瞻基也只能是无奈的说道:“爷爷,不就是些树木吗,能有什么用处,您就一天尽瞎操心吧,孙儿没见过那些蛮夷之地的树,心中好奇,才托郑和叔叔带回来。”
  瞧着朱瞻基那无奈的表情,朱棣仔细想了想,倒也不觉得那些草木能有什么用。
  随即也不再追问。
  见此,朱瞻基也是松了口气。
  这要是把那些草木的用处告诉了老爷子,老爷子指不定又要连夜给他安排什么差事呢。
  而那郑和在与这老朱家的人各自交代了一声后,也随即重新回到了这大殿的中央,然后对着那龙椅上的朱棣恭声喊道:“臣,郑和。永乐七年九月,任大明市舶司正使,与副使王景弘、侯显,率官兵两万七千人,架宝船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出使占城、宾童龙、真腊......等国。”
  “诸国国王皆派尊使,随宝船队入京朝贡。”
  “臣,恭请皇上召见!”
  听着郑和口中这些国家古代的名称,朱瞻基那是一个都听不懂。
  随后,在老爷子朱棣的应允下,诸国使者开始入朝。
  不过像这样无趣的场面,朱瞻基是实在没有心情在这里待着浪费时间,随即便趁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宫殿门口随时进入的诸国使者时,朱瞻基便偷偷的从那奉天殿的侧面溜走了。
  坐在那龙椅之上的朱棣,自然是瞧见了朱瞻基的所作所为,不过对此,朱棣也只是嘴角微翘的笑了笑,也没去管他。
  毕竟在他朱棣年轻的时候,和如今的朱瞻基不一模一样吗?
  这种装模作样的形式礼仪是一刻都不想多待。
  就即便是如今,他朱棣也不愿意做这种事情。
  也实在是没办法了,这皇帝是自个儿,实在是推脱不掉。
  而另外一边,偷偷从那奉天殿的侧殿溜出去的朱瞻基,第一时间便朝着那京郊郑和宝船的位置,跑了过去。
  虽然在宝船之上的货物和使者,都已经来到了京城当中,但是还有一批不太要紧的货物依旧留在了宝船之上。毕竟运送这些货物的人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第一时间便全部运送到京城之内,但显然朱瞻基已经急不可耐了。
  他也等不到那个时候了,这些东西对于旁人来说可能只是无足轻重的东西,但对于他朱瞻基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如此,他要的还必须是活着的这些草木,而不是死掉的草木。
  既然那郑和在朝堂之上对自己说,将这些东西带了回来,那显然是在宝船抵达时还活着。可若是在这宝船之上无人照料,万一出个什么意外,他朱瞻基可就欲哭无泪了。
  郑和这出去一趟可是不容易,尤其是像抵达北美洲的那种航线更是不容易。
  这一趟下来少则两三年,多则便是五六七八年都有可能。
  如果说要他朱瞻基,在七八年后得到这些东西,他不得急死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还只有那北美洲有,其他的地方压根不存在。
  还偏偏非常的重要。
  缺了这些东西还真不成。
  在朱瞻基的快马加鞭下,很快他便来到了京城外长江支流的码头上。
  在出示了自己的身份令牌后,便第一时间在那宝船海员的带领下,来到了那放置物品的宝船之上。
  走进了宝船的船舱之中,朱瞻基第一眼便看到了自己要那郑和带回来的北美洲草木。
  瞧着这些草木的枝叶还算茂密。
  朱瞻基也是长长的松了口气。
  随后便指挥这些海员率先将自己需要的这些草木给运到马车之上,朝着京城内的太子府处运了回去。
  没办法,这些草木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偏偏又异常的重要,所以他朱瞻基根本不放心交给其他人去照料种植。
  而自家的后院儿中,也有一大块的空地,完全可以种植的下这些草木。等这些草木在自己府内生根发芽后,再想办法进行栽培。
  总之,一定要确保这些草木的存活。
  而他朱瞻基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些草木,是因为这些草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橡胶树和橡胶草!
  这些草木的作用从他的名字上便可得以体现,那就是制作橡胶!
  像后世很多地方都必须用到橡胶这种原料,比如最常见的一个,轮胎。
  当然,除了轮胎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关键器械,也都需要用到橡胶这个原料。
  可以说,没有橡胶这个材料,还真的做不成。
  可偏偏这玩意儿只存在于那北美洲。
  哪怕是在后世的建国之后,对于这种材料的种植,也是当做了全国的第一等要务。
  列入了战略物资的清单当中。
  尽管如今这大明朝对于橡胶的需求还不是太大,但是朱瞻基如果想要改变如今这大明朝的一切,那这橡胶还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说的直白一些,如果有了这些橡胶甚至大规模的种植量产后,别的不敢说,让大明朝进入到自行车时代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明朝的交通速度有多慢,这自不必说。
  原因是什么呢?
  工具。
  就比如那马车,想想那轮子使用的还是木轮和铁轮时,对其速度就可想。
  可是在朱瞻基拥有了混凝土制作道路后,再配以橡胶制作的轮胎。
  那发展的空间可就大了。
  甚至搞一台效率不算太高的蒸汽式汽车,在那混凝土上行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此外,还有在制作那蒸汽机时,这橡胶也可以在很多地方提升效率。
  总之,橡胶这个东西你可以不用,但绝不可没有。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白银这种重金属都要意义重大。
  想到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骑着一辆自行车在京城的大道上穿行而过,朱瞻基那心里就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而当朱瞻基带着人急匆匆地赶回太子府后。
  这运东西的动静很快便吸引了府中太子妃以及胡善祥的注意。
  瞧着朱瞻基这破天荒的运了几盆草木回来,太子妃不由的乐着说道:“这儿子终于是想到为娘的好了,知道弄些草木回来讨娘的高兴了。”
  然而在听到太子妃的这番话后,朱瞻基却吓了一跳,赶忙慎重的嘱咐道:“娘,这些东西可不是给您玩的,这玩意儿,金贵着呢,平日里除了儿子,您可千万别让别人靠近它,这玩意儿,儿子我自己养,谁也别插手。要是谁给弄死了,就是有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到了。”
  太子妃在听到朱瞻基的这番话后,愣了一下,虽然在听到朱瞻基这么说后加了小心,可嘴上还是有些不高兴的说道:“这乐了半天,原来不是给娘带回来的啊。得,白高兴一场。”
  听着自己老娘的话,朱瞻基赶忙说道:“娘你放心,不就是些花花草草吗,今儿郑和的宝船回来了,您别急,儿子一会儿没事就去宫里头大大秋风,看能不能给娘您带点好玩的玩意儿回来。”
  闻言,老娘的脸上顿时又眉开眼笑的,瞧着自己儿子,高兴的笑道:“行,怎么的也比你爹强,这个儿子还算没白疼。”
  瞧着自己老娘被老爹宠的跟个老小孩似的,朱瞻基也是不由的在心里为自己老爹叫屈。
  但叫屈归叫屈,手上的动作却一刻不停。
  直到所有这次带回来的橡胶草和橡胶树全部移植到了自己那小院的空地上后,朱瞻基这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