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速决
作者:府天    更新:2022-08-20 15:53
  最快更新朱门风流最新章节!
  第七百零七章 速决
  永宁宫乃是东六宫之一,永乐洪熙年间素来是高等嫔妃所住,如今住在这里的便是孙贵妃。二进院子朝南的正门名曰永宁门,前院正殿是永宁宫。正殿五间,前接抱厦三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兽形檐角,檐下五彩斗栱,绘龙凤和玺彩画。正堂的正中悬着当今皇帝朱瞻基的御书金漆匾,题曰“恭肃德懿”。
  东西配殿各三间,也全都是朱瞻基亲自题词,东曰明性堂,西曰静心居,却是和东西六宫常用的贞顺婉宁等字大不相同。如今这位皇帝坐在明性堂中紧挨双交四菱花扇窗的椅子上,一面笑呵呵地逗弄着自己唯一的女儿,一面端详着孙贵妃展示给自己瞧的刺绣。
  “你这手艺真是越发精巧了。”
  比起木头人似的胡皇后,孙贵妃素来最会撒娇扮痴,此时便轻轻哼了一声:“皇上惯会说好话哄人,前日妾把那幅绣好的帕子送给太后,太后却什么都没说,还是用的平日那一块,倒是皇后打的扇络子见着用了。妾的手艺寻常得很,哪里比得上皇后。”
  瞧见心上人那委委屈屈的表情,朱瞻基哪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却没法子劝说什么,只能岔开话题。好在孙贵妃也不痴缠,很快便笑吟吟地说起了别的,他的心情自然而然好了起来,又许诺晚上留在这儿过夜。得了这样的准信,哪怕是孙贵妃素来便是宠冠六宫,心中也欢喜得紧,立时说御膳房的晚膳不过虚应故事,自己亲自去备办宵夜,留下女儿就去了。
  她这么一走,朱瞻基的眼睛虽说看着脚旁咿咿呀呀的女儿,心里却不禁想起了母亲张太后对孙贵妃那种冷冷淡淡的态度。按理说孙贵妃年少入宫,又是他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亲自送进来的,一直养在张太后身边,可如今张太后愣是亲近之后才入宫的胡皇后。只是这些事情纵使他这个皇帝也不好说什么做什么,唯有平日待孙贵妃更好而已。
  小公主如今已经两岁,听她奶声奶气地叫着父皇,朱瞻基自是心头高兴,便笑嘻嘻地拿着桌上果盘中那些鲜艳的糕点,正逗得开心的时候,他忽然瞧见王瑾鬼鬼祟祟地站在门口,遂随手把那块红豆糕递给了一旁的乳母,命其好生看着小公主,这才站起身来。
  到了门口,看见王瑾忙不迭地行礼,他就没好气地摆了摆手,又问道:“你送英国公去了那么久,可是他说了什么?抑或是给了你什么好处打听消息?”
  “是,英国公确实嘱托了小的一件事,不过这好处却是不曾有。英国公为人方正严肃,哪里屑于做拿小恩小惠收买人这种勾当。”王瑾膝盖没着地就看到朱瞻基叫起的手势,自然顺势站起身来,又赔笑把张辅的嘱托复述了一遍,这才说道,“说实话,小的那会儿又疑惑又纳闷,英国公素来不是贪得无厌的人,张信能当兵部侍郎已经是额外加恩,他怎么就会随随便便再请恩典,这世袭岂是那么容易的?”
  “怪不得皇爷爷在世的时候最信赖他,父皇也褒奖他虽为武臣,知礼过六卿,他能多年稳居高位,这不骄不躁便是一条,那些文官真该好好学一学。”
  朱瞻基此时已经明白了过来,却也没有向王瑾点透,感慨了一番便吩咐道:“你去兵部传旨,召兵部侍郎张信到乾清宫,朕要见一见他,看看英国公这‘煞费苦心’举荐的人究竟如何。”
  张信从前当工部侍郎的时候随班远远见过时任皇太孙的朱瞻基数次,但之后又是贬谪又是丁忧,便一直游离在朝廷中枢之外,就是此次起复,也还没有单独面见天子的机会。因此,这会儿跟着前头引路的王瑾来到这乾清宫,他只觉得心头说不出的激动,等王瑾若有若无地暗示先头英国公见驾时已经举荐过他,他更是感到一颗心跳得飞快。
  多年蹉跎,他总算是等到了拨云见日的这一天!
  “朕从吕震之请任卿为兵部尚书,那时候倒没想到卿便是英国公的从弟。”端详着张信,朱瞻基觉着对方和张越有几分相像,便和颜悦色地说道,“张家是将门世家,上上下下对用兵之旨都深有见地,就连张越年纪轻轻,在兵部也是屡建奇功。如今你任兵部侍郎,朕倒是要问问你,对于眼下的军情可有什么建言?”
  张信自打就任之后,就对兵部事务狠狠下了一番气力了解,而自从兵部尚书李庆调任南京,觊觎尚书之位的他更是花了好些天的工夫整理心中所思所得,此时皇帝开腔发问,他便把精心准备的话有条有理一桩桩一件件说了出来。
  因之前朱高炽即位之后便是暂缓用兵、暂停下西洋、罢诸道金银课等等,他自觉朱瞻基虽开海禁,其余事务却也应当沿袭之前那一套。再加上北边瓦剌鞑靼称臣纳贡很是恭顺,而黄福前往安南之后,那边也渐渐恢复平静,他自然是力主削减南北备边兵员,屯重兵于京师,又指出阳武伯张攸镇守交趾已经有四五年了,也到了轮换的时候。
  朱瞻基听着听着,心里渐渐有些不以为然。他和父亲朱高炽的想法不同,朱高炽觉得永乐年间南北连番大战,如今应该罢兵不用以求休养生息,同时也能渐渐削除那些勋贵的兵权和影响力。但他曾经跟朱棣出塞,深知北边的蒙古乃是狼子野心,长时间不打不但会任其做大,就是边疆守备兵力也会逐渐弱化。祖父朱棣第三次北征的时候,将兵就已经削弱太多了。
  而张越临走前,给他上兵事十条时,更是清清楚楚地指出,交趾镇守总兵绝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换,交趾布政司的官员也不可轻易调动——不但如此,朝廷还需优抚。交趾孤悬西南,之前曾经多年不从王化,好容易用一员将领以及一批官员使得上下民心归附,动辄换人便意味着政策大变,之前的局面很可能毁于一旦。
  等到听完这长篇大论,朱瞻基心想张辅究竟是老谋深算,当即便笑道:“张卿果然是家学渊源,若是文官都能如卿这般肯下功夫精研武事,何愁天下不宁?来人,取冠服来。”
  张信看到两个小太监捧着东西从一边的门进来,也来不及细看,慌忙拜伏谢恩。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是感觉到有人走到他的面前,轻轻摘下他的乌纱帽,随即换上了另一样东西。心中疑惑的他抬起头来,却看见面前除了皇帝之外,那两个低眉顺眼的小太监捧着的赫然是一套绣着虎豹纹的衣裳冠冕。一瞬间,他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
  “既是将门世家,朕便破个例!改卿武职,授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指挥佥事。朕知道你的长子如今已经是翰林庶吉士,也是年少英才,这世袭军职是用不着了,这世袭指挥佥事让你另一个儿子承袭就好!张家三代忠勇,你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番期望。”
  广州和京城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便是快马驿传往往也要十余日,因此朝廷的任何消息传到这里,往往也就变成过时的消息了。而天高皇帝远,与云贵之间又隔了一个广西,其中还有屡屡叛乱的大藤峡,于是交趾军粮也很少从这儿征发,广东百姓从商从农安居乐业。于是,张越上任伊始,拿着了这么一桩大案子,却没有借题发挥的意思,反倒是把带来的那些小厮随从都派了下去了解四乡农耕,又派人到黄埔镇所在的码头上了解往来商船的情形。
  他对那案子摆出了一幅袖手不理的态度,理问所的几个属官反而是犯了难。主官虽不问,可人是他命人拿回来的,自然不能蒙混过去;可布政司的参政参议有好几个常常派人查问情况,更有人直接关说人情,这让他们实在是招架不住。这拐卖与否倒是不好说,可将本国人口卖与他国,从洪武年间便是一条禁令,单单咬住这一条,那徐大牙便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眼看左右逢源的结果便是两面不讨好,从六品的理问熊浩急得嘴角生出了一溜水泡,吃饭喝水都是生疼。和副理问以及负责案卷的几个书吏反反复复商量了好几次,他终于决定直接去见张越一回,把明细情形一一报上,到时候上头怎么说他怎么处置。
  此时,他在正堂中把一应案卷都交了上去,简短汇报了情形,随即便正襟危坐再不吭声,眼角余光却在瞄着上头刚刚换上去的牌匾。昔日的宣德两个字如今变成了宣仁,一样的黑漆金字,仿佛没有什么改变。不过,德和仁字意思相近,倘若这位新任藩台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上上下下的人才能真正安心。想归这么想,他偷觑张越的目光却仍满是忐忑。
  “徐大牙供认确实曾货卖男女百余人给番使和番商?”
  “是。”
  “该名女子情系拐卖查无实证?”
  “是……”
  “之所以查无实证,是因为该名女子坚决不肯吐露姓氏名讳?”
  眼见张越一面翻案卷一面提问,不一会儿就问到了最关键的一条,熊浩不禁扭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坐得更笔直些,随即低下头说:“因此女乃是苦主,属下不好动粗逼问,所以实在问不出她的真实名讳。听说话口气,察举止做派,极像是正经人家出来的,兴许有可能是怕泄露名姓,到时候遭乡邻耻笑,所以属下不敢轻举妄动污人清白。”
  “好,很好。”看到熊浩听了这三个字,反而更加忐忑不安,张越不禁哑然失笑,心想自己当初面对朱棣的时候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如今这些下属面对自己的时候也同样如此。信念一转,他便笑道,“掌刑名者,就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都像你这般,则百姓何患酷吏?此事便用私将人口出境罪办理,还了那名女子身契就是。”
  听明白这确实是夸奖,熊浩这才松了一口大气,待到领悟了张越只就事论事,并无株连扩大的打算,他更是喜上眉梢,知道如今对布政司的其他官员也都能交待了。一一答应了一声,又变着法子逢迎了张越一番,他这才上前抱起厚厚一沓案卷,躬身退出了大堂。
  “宣仁……这一回杀鸡儆猴也就够了,毕竟是查无实证。要是再像从前那样走到哪里,哪里就落下遍地人头,我这名声恐怕就要真要被人用来止小儿夜啼了。”
  张越望着那自己亲笔所题的匾额,喃喃自语了一句,随即不耐地伸手拉了拉衣领。虽说已经到了小半个月,但他还是极其不习惯这里闷热潮湿的天气。他生来畏热喜寒,最怕的就是大伏天,可如今这种时节,他只是端坐着说了一会儿话,后背心就完全湿透了,这一年到头多半是如此,他可怎么过日子?之前来广州时他完全忘记了这里的酷热,如今可有得受了。
  理问所衙署就在布政司衙门的左边,前厅有左右夹室各一间,后头菜是三间正堂,乃是理问退省之地,两旁走廊的数间屋子则是用来贮存案卷。虽说林林总总的屋子也有一二十间,但由于久经时日,如今的梁柱等等都已经颇为陈旧,家具摆设更是不成样子。相形之下,理问所后头的监狱则是显得更为破败,熊浩只在门口站了一站,便再也不愿意跨进去。
  这事情不论交给本地的县衙还是府衙都可以办好,但就是因为张越亲自交代,他不得不亲自出马,如今那个徐大牙就关在这女牢里头。自来能下在这儿的都是重犯要犯,大牢里头的犯人从来就不下百人,每年至少都有十几个庾死狱中,那股臭腐蒸湿之气自然是非同小可。此时此刻,他琢磨了一下张越的态度,便对门口的狱卒吩咐把原告被告提上正堂。这些天他为了安那徐大牙之心,很是敷衍了她一番,如今却得快刀斩乱麻。
  “按大明律,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疋、紬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货物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犯妇徐大牙私将人口出境,按律处绞刑。”
  在大牢中一关就是十余日,又是理问所中的大牢,徐大牙自然不用说便是满脸颓色。此时被人架着跪在大堂上,她不禁双腿发软,战战兢兢连上头的问话都听不分明。当听到熊浩冷冰冰的那番判词时,她更是两眼一黑,晕了过去。而熊浩却是瞧都不瞧她一眼,见九娘默默跪在一边,他就沉声说道:“民女九娘告徐大牙拐卖,查无实证,发还身契听其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