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因祸得福的苏轼(为白银大盟‘奣临天下’加更,2)
作者:迪巴拉爵士    更新:2021-10-27 13:14
  御史台内很热闹,官员们在激烈的讨论着。
  “西夏使者和辽使斗殴,这分明就是内讧,于两国之间的关系影响不大。”
  使者斗殴只是丑闻,对两国关系确实是影响不大。
  “可三人断腿,一人昏迷不醒啊!”
  “那又如何?不过是随从罢了,两国使者却只是鼻青脸肿,可见都有分寸。”
  杨继年站在边上不说话,想着芋头如今越发的可爱了,回头去榆林巷看看。
  有人却见不得他清闲,就问道:“杨御史如何看此事?”
  杨继年摇头道:“老夫不知。”
  这事儿涉及到了沈安,他不肯表态,这便是谨慎。
  那御史笑道:“据闻西夏使者送了礼物去沈家,杨御史可知吗?”
  杨继年的脸颊抽动了一下,这事儿他当然知道。
  “杨御史……令婿乃大宋首富,不过某曾听闻过一番话,说是人心本贪婪,贪欲无止境,家财万贯,依旧对那些小钱伸手,这便是什么……蝗虫的腿上都能刮一层油下来……”
  这是对沈安的攻击,杨继年冷冷的道:“你想说什么?”
  当着老夫的面攻击老夫的女婿,你莫不是觉得老夫是个死人?
  那御史笑了笑,“沈安收了钱财是真,难道说不得吗?”
  杨继年冷笑道:“那你可敢和老夫赌一赌?若是沈安没受贿,你当如何?”
  御史有些犹豫,众人就开始起哄。
  这便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
  御史咬牙道:“若是如此,某便当众道歉。可若是他没退……不对!”
  御史突然一拍脑袋:“消息都到了咱们这里,沈安不退才是傻子。”
  众人不禁一阵哄笑,有人看着杨继年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这个杨继年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可刚才却差点就坑了人。
  “苏轼来了。”
  御史台的大才来了。
  “苏轼,两国使者斗殴,此事你以为如何?”有人就问了苏轼。
  苏轼皱眉,假装在沉思,然后一本正经的道:“辽人先是被大宋废除了岁币,这是大损失,更是大羞辱。而西夏人此刻翻脸,这便是趁火打劫。辽人跋扈百年,岂能容忍?某敢断言,两国盟约必然会形同虚设。”
  有人说道:“你这话太绝对了吧?”
  苏轼叹道:“某最近半年一直在琢磨大宋和辽国、西夏之间的事,为此废寝忘食,食不甘味啊!若是论对此事的了解,某敢说御史台无人能及!”
  苏轼性情豪爽,所以才能说出这等话来。
  那些官员们顿时一脸纠结。
  操蛋啊!
  苏轼这意思是说御史台的都比不过他吗?
  杨继年走到了苏轼的身边,低声道:“别信口开河。”
  苏轼的大嘴巴属性已经被杨继年知道了,此刻见他一竹竿就把御史台的同僚给扫了进去,心中不禁暗叹,觉得这厮迟早会倒霉在自己的大嘴巴上面。
  苏轼忍着得意,低声道:“某刚才碰到了安北……”
  杨继年心中一松,微微颔首,然后负手回去。
  他缓缓走到了台阶下,然后轻轻一跃,就跳了上去。
  “苏轼大话!”
  “就是,他懂什么外交?不过是信口胡说罢了。”
  苏轼性情豪爽,和谁都能聊几句,渐渐的大家就发现这家伙的嘴巴没个把门的,什么不靠谱的事儿都敢说。
  所以一阵哄笑之后,众人就散了。
  “阳春白雪啊!”
  苏轼摇摇头,觉得很是寂寞。
  “辽使回去了!”
  一个小吏冲了进来,欢喜的喊道:“辽使在驿馆外,发誓要让大宋和西夏人好看,然后带着人回去了。”
  刚走到各自值房前的官员们缓缓回身,看向苏轼的目光都变了。
  这人莫不是个神仙?
  “他不参加大朝会了吗?”
  辽使来此的目的本就是参加新年大朝会,恭贺大宋新年。
  现在新年马上就到了,他竟然走了?
  这是啥意思?
  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不敢相信。
  “那盟约……真的要废了?”
  “辽人和西夏有了盟约,那时某真的担心他们会联手南下啊!”
  “两国若是联手,大宋顷刻间就会风雨飘摇。”
  “……”
  苏轼!
  众人想到了苏轼刚才的分析,不禁由衷的佩服。
  “苏御史,此事是怎么说的?”
  “子瞻,你竟然能一言中的,可见对外交多有琢磨,回头还请不吝赐教。”
  “子瞻,今日下衙了某请客,咱们去喝酒,不醉不归。”
  御史中丞唐介出来时,见到大家都围着苏轼,热情洋溢的让人不解,就皱眉道:“这是怎么了?”
  唐介的脾气很硬,但凡见到不妥当的就会出言呵斥,所以大家都有些怕他。
  有御史拱手道:“先前我等谈论辽使和西夏使者斗殴之事,判定对两国关系影响不大,可苏轼却说会导致两国之间的盟约形同虚设,我等不服,谁知道刚才来了消息,说是辽使痛斥大宋和西夏,随后就带着人归国了。我等对苏轼的判断深感佩服,所以就喧哗了些……”
  “辽使走了?”唐介觉得这事儿真的有些稀奇,在宋辽两国的交往史上从未见过。
  “是。”报信的小吏恭谨的说道:“辽使说大宋和西夏勾结,狼狈为奸,他此次归国后,定然要让辽国给大宋和西夏好看。”
  “竟然是这样?”唐介不禁一喜,说道:“如此两国盟约当然是形同虚设……这对大宋有极大的好处,好啊!”
  苏轼站在那里,微微昂首,看着器宇轩昂,可心中的得意几乎都要实质化了,恨不能大声的喊出来。
  “苏轼……”唐介一直觉得苏轼不够稳重,“某一直以为你不够稳重,所以觉着你该多磋磨几年……”
  别啊!
  苏轼闻言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虽然不算官迷,可升官的诱惑却没法拒绝。
  若是在御史台再磋磨几年,他觉得自己都要疯了。
  “可你竟然能看穿此事,可见平日里没少用功。”
  是啊是啊!
  苏轼点头,努力装作矜持的模样说道:“下官只是在家中经常琢磨这些事。”
  唐介点头道:“许多人归家之后就顾着享乐,可看看苏轼,他回到家中依旧在琢磨公事,若是御史台上下都有这等心,那还担心什么完不成弹劾?”
  御史台也是有任务的,每年你完不成弹劾任务,自然会有处罚等着你,在上官的口中,你的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升官啥的就别想了。
  众人不禁都看向了苏轼。
  苏轼负手而立,须发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神色从容,恍如仙人。
  谪仙人啊!
  有人心中不禁暗赞,然后诚恳的道:“以往某也以为苏御史整日玩笑,耽误了公事,可今日某才知道,他竟然这般刻苦,哎!某此后当效仿苏御史,不说头悬梁,锥刺股,好歹也要弄些动静出来。”
  唐介点头,“好。如此我御史台上下一心,明年就好好的大干一场。苏轼……”
  “下官在。”这一刻苏轼连行礼都是洒脱的。
  唐介心中暗赞,说道:“老夫往日对你也颇有些误会,此刻却悔了,正好官家令御史台派人去问话,此次你去。”
  哦……
  众人不禁发出一阵艳羡的叹息。
  这是年底汇报啊!
  一般这种事儿都是御史中丞去,可唐介却让苏轼去,就是委婉的告诉赵曙:官家,苏轼这人还不错,您给看看吧。
  这便是得了登天的机缘。
  苏轼带着一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一路进宫,等见到赵曙时,洒脱的行礼,让赵曙也暗自点头。
  一般人在初次陛见时,多半会手足无措,紧张不已。
  可苏轼却很是洒脱大气,这个就很难得了。
  赵曙想起苏轼的诗词文章,不禁微微点头,却不知道苏轼就是个傻大胆,极端乐观主义者,按照沈安的说法,这厮就算是被丢在琼州,他也能自得其乐。
  而且宫中的两位……曹太后和高皇后都对苏轼赞赏有加,特别是高滔滔,拿着苏轼的诗词文章就能看许久。
  “御史台今年如何?”
  赵曙当然知道唐介派苏轼来的意思,于是难得的笑了笑。
  “官家,御史台今年……不大好。”苏轼一开口就让边上的陈忠珩差点跪了。
  别人来陛见汇报自家衙门的事儿时,都是说好不说坏,你倒好,一开口就是不大好。
  若是被御史台的人知道了,怕是会把你给生吞活剥了。
  赵曙却心中大赞,觉得这样的臣子心中无私,方可重用。
  苏轼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的得了赵曙的青眼,继续说道:“今年御史台弹劾的人少了,而且有些无序……”
  “你说说。”赵曙真的有兴趣了。
  苏轼继续傻大胆加大嘴巴,“就说上次弹劾韩相,那分明就是捕风捉影之事,可御史们还是蜂拥而上,想的是什么?臣以为都是想着若是能扳倒了韩相,那便是青史留名的功绩……臣以为,这等好名的心思不可取,当压制。”
  好!
  御史台求名这没错,但分寸必须要掌握好。可这些御史哪里会理会这个?他们可是连帝王都能弹劾的人,一旦帝王被他们抓住了把柄,那弹章保证能让赵曙气疯。
  所以苏轼今日这么一个大嘴巴,让赵曙的心中极为熨帖,看着苏轼就难免多了许多美化。
  果然是好臣子啊!
  苏轼突然想起了沈安以前说过的话,大意是要和同僚们搞好关系,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某刚才说了些什么呀?
  苏轼想到自己刚才说的话,不禁脊背汗湿,然后正色道:“陛下,求名之心人皆有之,臣也有,臣和那些同僚一样,只不过在求名之时,尽量多想些朝政,多顾及些大局。”
  这话极为大气,赵曙点头,含笑道:“御史台今年还算是不错。”
  御史台今年没给他添堵,所以自然是不错。
  于是苏轼的危机又莫名其妙的过去了。
  “你好生去做。”赵曙看着他,见他神色依旧从容,不禁赞道:“若是有暇,可多做些诗词文章来。”
  “是。”
  苏轼告退,出了大殿就觉得身体一软,幸而扶住了栏杆,然后装作诗兴大发的模样说道:“某有了。”
  擦!
  送他出来的陈忠珩不禁艳羡的道:“苏御史果然是才华横溢啊!”
  这才华不是横溢,而是奔涌。
  随后苏轼就站在这里作了一首词,少顷被传到了赵曙和后宫之中,顿时引来了一阵阵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