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五 人说太子铁骑来(四)
作者:美味罗宋汤 更新:2022-07-23 21:37
最快更新金鳞开最新章节!
鲁王喜出望外,当即拜倒道:“殿下但有吩咐,臣莫敢不从!”
他之前听朱慈烺要筹办国家图书馆,就已经做好了将府中藏书捐出一些的打算。(请搜索,或者直接输入看最新章节)
自己若是能够执掌皇家图书馆,那就算是全捐出去又能如何!
只是换个地方存放罢了。
“我将善本孤本另存在皇家图书馆,倒不是藏私。”朱慈烺解释道:“只是为了保护珍惜古籍罢了。到时候大王和先生可以联合天下名宿,立一藏书社,只许让名儒学者入社,凡是入社之人,皆可自由出入皇家图书馆,借阅图书。只是不可轻易带出,以免毁损。”
张岱心中痒痒难耐!这不是皇家出钱,让自己这等好书之人过瘾么?
“皇家图书馆里的珍藏,也当命人小心誊抄,放在国家图书馆供世人借阅。”朱慈烺其实是将后世的图书馆分成了两个个体,对珍本加以保护,加大通行本的普及。
“唯一让我担心的事,便是有恶吏借此机会侵夺民间善本。”朱慈烺道:“所以这上头就要请张先生多多辛苦,派人去私家藏书楼誊抄,绝不可勒令民间进贡。”
张岱颇有些诧异,仍道:“殿下放心,草民理会得。”
朱慈烺见张岱有些不以为然,又强调了一番。之所以如此啰嗦,也是因为有前车之鉴,不能不上心。
在原历史剧本中,满清乾隆帝大修四库全书,要集天下之书于大内。其中自然抄出许多**,纷纷焚毁。其标准之宽,令人指。但凡书名上有“皇明”字样的书,即便是植树之类的农书也不能幸免。
更有许多府县官员,借机侵夺私家藏书中的珍本善本,见了宋元刻本更是如狼似虎。
乾隆修一部四库全书,五分之三个明朝的藏书都就此灭绝。相形之下。诸如始皇焚书、毛祖革文,根本就是小打小闹。
修建国家级图书馆这样不逊于创办科举的文教盛事,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污点出现。尤其现在许多地方用的还是老官吏,未经裁汰,不能不防。
“即便是诲淫诲盗的恶书,不收就是了,千万不要去禁他。”朱慈烺见张岱不解。连忙又道:“怕的是殃及池鱼。”
《金瓶梅》在现在已经悄悄流行了,这种书一面被人称为“千古奇书”,一面又被人说是“淫秽不堪”。到底是奇书还是**,之间该如何界定?索性还是留给后人吧。哪怕真是因此有**漏网,终究不会比**造成的危害大。
张岱没有想到《金瓶梅》,倒是想到了万历末年江南流行的非君书籍。还有颠覆传统伦理,反对重农抑商,要求国家兴商的“奇书”——譬如李贽的《藏书》、《焚书》之类。
“殿下,如此盛事,国库可能支撑?”张岱觉得光凭自己家的财力,肯定是办不成这样的大事。国家愿意给多少钱,才是能办多大事的尺度。
“馆舍由国家给。”朱慈烺道:“国家图书馆就用我的外邸。那里容纳三五千人问题不大,待日后真是不够了,还可以把附近的王府吞并进去。”
张岱对朱慈烺的感观已经彻底改变了。从略有好感,到崇敬,继而现在的膜拜,不过只是一席烤肉的光阴。
“其他就只有认捐了。”朱慈烺道:“若是捐的不够,就慢慢来,我会劝皇父陛下从市舶司税入中抽一部分出来。”
“草民愿认捐一万两!”一旁久久没有出声的张萼突然叫道。吓得张岱和鲁王都不禁打了个哆嗦。
朱慈烺轻笑一声:“你从哪里来的银子?还不是令尊大人的旧藏?与其卖给别人换银子捐,不如直接捐出来。日后我还要建个博物馆,收罗黄帝至今的所有古物、珍玩,供世人观赏。到时候你捐的古董之下还有令尊和你的名讳,岂非流芳百世的路子?”
朱慈烺了解张岱,是因为真心喜欢他的文章。了解张萼,乃因为张萼实在是史上少有的败家子。
张萼的父亲张联芳是史上有名的收藏家、书画家。与沈周、文徵明、董其昌并列。其本人是万历时辅朱赓朱文懿的外孙,舅舅朱敬循号石门,也位至九卿,是有明一代的大收藏家。其收藏甚至可与嘉靖朝的权相严嵩媲美。
张联芳眼光毒辣,下手果决,能够以藏养藏。曾经以百金买了一块三十斤重的石璞,以水洗涤之后,在日光下见石内有绿光闪射,知是上等翡翠玉石。募来琢玉高手,仿制舅舅朱石门家藏龙尾觥一件、合卺杯一件,标价三千两,剩余的边角翡翠玉料也售得“巨万”。
“而且……听闻令尊故去之后,你只数日间便将令尊的千万巨藏贱卖一空了。”朱慈烺突然想起书中看来的逸闻。
“啊呀呀!是何人如此诬我!”张萼登时大怒,若不是因为在皇太子面前,说不得要掀翻了几案,大闹一场。
就连朱慈烺身边站着的闵子若都差点出手。
“殿下,传言恐怕有误。家叔前年大病一场,但如今已经转好了,并未故去。”张岱连忙解释道。
朱慈烺前世里,张联芳是在崇祯十七年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任上。而如今因为朱慈烺的出现,李自成的顺军没有南下山东,自然没有威胁淮安。没有威胁淮南,张联芳也不会被史可法调去清江浦练兵。虽然疾病仍旧不免,但也不至于病死。
“喔!”朱慈烺欣喜道:“那一客不烦二主,令叔若是愿意出掌皇明博物馆,我必虚位以待。”
“草民这便投书仲叔,想他定会感恩戴德,疾驰而来。”张岱当即替张联芳答应下来。
博物馆虽然是新事物,然而只听这个名号就知道是部寺一级。张联芳之前只是扬州府同知,能够一举入京为官自然是格外恩宠。
“在令叔未能到任之前,蝶庵还要为我掌眼。”朱慈烺笑道。
近卫二师在宁远拦住了东虏两白两红四旗,而他们又都劫掠了大量珍玩文物。这些东西出自宫里的还好辨认,但还有许多是从官宦人家搜罗出来的,这就难以保证真伪了。许多人家为了保护真品,故意献出赝品,也是人之常情。
文物鉴定这个行当,靠书本教育是教育不出来的,更别说现在这种成式教育。必须从小接触真东西,长年累月浸淫其中,这才能通物性,即便仿制得以假乱真,一样可以一目了然。
朱慈烺对晚明时代的收藏家了解不深,正巧知道张氏底细,索性就交给张家人来办。事实也可以证明,像张氏这样的豪族子弟,只要不涉及家族利益,还是很乐于自己贴钱办事的。朱慈烺现在手里银钱短缺,民生才是真正的重头戏,找个土豪做事,总比找个处处讨钱的人要强。
朱慈烺敲定了国家级别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人选,总算是吃了两口肉串,便先行一步返回天津行辕。算算时日,崇祯帝应该快到天津了,自己得提前出去郊外迎候圣驾,然后随同入京。
京师里的入城礼已经准备妥当,以天子亲征凯旋之礼安排,算是给崇祯帝一个天大的面子。
严格来说,崇祯这已经算是失国而又复国了。
……
“母后,皇兄会在哪里等咱们?”坤兴问道。
“该是在天津郊外吧。”周后轻轻抚着坤兴额前的丝,调笑道:“我儿回了宫,也该出阁了。想选个什么样的人家?”
坤兴羞涩起来,道:“这还不都由大人们做主么?不过皇兄不知怎么看。”坤兴说完,自己脸都红了,不知道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周后倒像是没在意一般,道:“我怕你皇兄将你许给那些将军呢。”
“女儿倒是觉得,不拘什么人,总得嫁个与国家有用的人才好。”坤兴小声道。
周后一听,心中有谱了,暗笑道:这显然是受了大儿子的影响,知道国家与皇家休戚与共了。当年这些孩子在宫中游戏,用国家社稷去劝他们上进,哪个肯听呢?
不过嫁个武夫终究还是有些过分了点,找个文士就不错。
最好是江南人氏。
周后是苏州人,虽然十几岁跟着父亲到了北京,但终究还是觉得江南文士儒雅翩翩,说话、家教都属上乘。
如今长子的婚事基本已经敲定,那位可怜的内定太子妃从崇祯十八年就跟在行宫,没名没分熬到如今,等回了北京肯定是要尽快为皇太子大婚的。剩下就只有坤兴的婚事,至于定王永王倒是不着急,还有得几年。
因为心中念着这等大事,周后倒是觉得前面的路好走了许多。中途休息的时候,她又找了皇帝丈夫说起这事,还在想怎么让春哥儿掺合进来,只听丈夫长吟一声,道:“春哥儿这两年在外也长了见识,可召他一同参详,看看可有合适的人家,总比太监靠得住。”
皇帝皇后是不可能亲自去找女婿的,所以这种举荐良家子候选的工作,都落在太监身上。
这也是太监为数不多的大买卖。
ps:求推荐票~~~求本月和下月的月票~~~!
鲁王喜出望外,当即拜倒道:“殿下但有吩咐,臣莫敢不从!”
他之前听朱慈烺要筹办国家图书馆,就已经做好了将府中藏书捐出一些的打算。(请搜索,或者直接输入看最新章节)
自己若是能够执掌皇家图书馆,那就算是全捐出去又能如何!
只是换个地方存放罢了。
“我将善本孤本另存在皇家图书馆,倒不是藏私。”朱慈烺解释道:“只是为了保护珍惜古籍罢了。到时候大王和先生可以联合天下名宿,立一藏书社,只许让名儒学者入社,凡是入社之人,皆可自由出入皇家图书馆,借阅图书。只是不可轻易带出,以免毁损。”
张岱心中痒痒难耐!这不是皇家出钱,让自己这等好书之人过瘾么?
“皇家图书馆里的珍藏,也当命人小心誊抄,放在国家图书馆供世人借阅。”朱慈烺其实是将后世的图书馆分成了两个个体,对珍本加以保护,加大通行本的普及。
“唯一让我担心的事,便是有恶吏借此机会侵夺民间善本。”朱慈烺道:“所以这上头就要请张先生多多辛苦,派人去私家藏书楼誊抄,绝不可勒令民间进贡。”
张岱颇有些诧异,仍道:“殿下放心,草民理会得。”
朱慈烺见张岱有些不以为然,又强调了一番。之所以如此啰嗦,也是因为有前车之鉴,不能不上心。
在原历史剧本中,满清乾隆帝大修四库全书,要集天下之书于大内。其中自然抄出许多**,纷纷焚毁。其标准之宽,令人指。但凡书名上有“皇明”字样的书,即便是植树之类的农书也不能幸免。
更有许多府县官员,借机侵夺私家藏书中的珍本善本,见了宋元刻本更是如狼似虎。
乾隆修一部四库全书,五分之三个明朝的藏书都就此灭绝。相形之下。诸如始皇焚书、毛祖革文,根本就是小打小闹。
修建国家级图书馆这样不逊于创办科举的文教盛事,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污点出现。尤其现在许多地方用的还是老官吏,未经裁汰,不能不防。
“即便是诲淫诲盗的恶书,不收就是了,千万不要去禁他。”朱慈烺见张岱不解。连忙又道:“怕的是殃及池鱼。”
《金瓶梅》在现在已经悄悄流行了,这种书一面被人称为“千古奇书”,一面又被人说是“淫秽不堪”。到底是奇书还是**,之间该如何界定?索性还是留给后人吧。哪怕真是因此有**漏网,终究不会比**造成的危害大。
张岱没有想到《金瓶梅》,倒是想到了万历末年江南流行的非君书籍。还有颠覆传统伦理,反对重农抑商,要求国家兴商的“奇书”——譬如李贽的《藏书》、《焚书》之类。
“殿下,如此盛事,国库可能支撑?”张岱觉得光凭自己家的财力,肯定是办不成这样的大事。国家愿意给多少钱,才是能办多大事的尺度。
“馆舍由国家给。”朱慈烺道:“国家图书馆就用我的外邸。那里容纳三五千人问题不大,待日后真是不够了,还可以把附近的王府吞并进去。”
张岱对朱慈烺的感观已经彻底改变了。从略有好感,到崇敬,继而现在的膜拜,不过只是一席烤肉的光阴。
“其他就只有认捐了。”朱慈烺道:“若是捐的不够,就慢慢来,我会劝皇父陛下从市舶司税入中抽一部分出来。”
“草民愿认捐一万两!”一旁久久没有出声的张萼突然叫道。吓得张岱和鲁王都不禁打了个哆嗦。
朱慈烺轻笑一声:“你从哪里来的银子?还不是令尊大人的旧藏?与其卖给别人换银子捐,不如直接捐出来。日后我还要建个博物馆,收罗黄帝至今的所有古物、珍玩,供世人观赏。到时候你捐的古董之下还有令尊和你的名讳,岂非流芳百世的路子?”
朱慈烺了解张岱,是因为真心喜欢他的文章。了解张萼,乃因为张萼实在是史上少有的败家子。
张萼的父亲张联芳是史上有名的收藏家、书画家。与沈周、文徵明、董其昌并列。其本人是万历时辅朱赓朱文懿的外孙,舅舅朱敬循号石门,也位至九卿,是有明一代的大收藏家。其收藏甚至可与嘉靖朝的权相严嵩媲美。
张联芳眼光毒辣,下手果决,能够以藏养藏。曾经以百金买了一块三十斤重的石璞,以水洗涤之后,在日光下见石内有绿光闪射,知是上等翡翠玉石。募来琢玉高手,仿制舅舅朱石门家藏龙尾觥一件、合卺杯一件,标价三千两,剩余的边角翡翠玉料也售得“巨万”。
“而且……听闻令尊故去之后,你只数日间便将令尊的千万巨藏贱卖一空了。”朱慈烺突然想起书中看来的逸闻。
“啊呀呀!是何人如此诬我!”张萼登时大怒,若不是因为在皇太子面前,说不得要掀翻了几案,大闹一场。
就连朱慈烺身边站着的闵子若都差点出手。
“殿下,传言恐怕有误。家叔前年大病一场,但如今已经转好了,并未故去。”张岱连忙解释道。
朱慈烺前世里,张联芳是在崇祯十七年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任上。而如今因为朱慈烺的出现,李自成的顺军没有南下山东,自然没有威胁淮安。没有威胁淮南,张联芳也不会被史可法调去清江浦练兵。虽然疾病仍旧不免,但也不至于病死。
“喔!”朱慈烺欣喜道:“那一客不烦二主,令叔若是愿意出掌皇明博物馆,我必虚位以待。”
“草民这便投书仲叔,想他定会感恩戴德,疾驰而来。”张岱当即替张联芳答应下来。
博物馆虽然是新事物,然而只听这个名号就知道是部寺一级。张联芳之前只是扬州府同知,能够一举入京为官自然是格外恩宠。
“在令叔未能到任之前,蝶庵还要为我掌眼。”朱慈烺笑道。
近卫二师在宁远拦住了东虏两白两红四旗,而他们又都劫掠了大量珍玩文物。这些东西出自宫里的还好辨认,但还有许多是从官宦人家搜罗出来的,这就难以保证真伪了。许多人家为了保护真品,故意献出赝品,也是人之常情。
文物鉴定这个行当,靠书本教育是教育不出来的,更别说现在这种成式教育。必须从小接触真东西,长年累月浸淫其中,这才能通物性,即便仿制得以假乱真,一样可以一目了然。
朱慈烺对晚明时代的收藏家了解不深,正巧知道张氏底细,索性就交给张家人来办。事实也可以证明,像张氏这样的豪族子弟,只要不涉及家族利益,还是很乐于自己贴钱办事的。朱慈烺现在手里银钱短缺,民生才是真正的重头戏,找个土豪做事,总比找个处处讨钱的人要强。
朱慈烺敲定了国家级别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人选,总算是吃了两口肉串,便先行一步返回天津行辕。算算时日,崇祯帝应该快到天津了,自己得提前出去郊外迎候圣驾,然后随同入京。
京师里的入城礼已经准备妥当,以天子亲征凯旋之礼安排,算是给崇祯帝一个天大的面子。
严格来说,崇祯这已经算是失国而又复国了。
……
“母后,皇兄会在哪里等咱们?”坤兴问道。
“该是在天津郊外吧。”周后轻轻抚着坤兴额前的丝,调笑道:“我儿回了宫,也该出阁了。想选个什么样的人家?”
坤兴羞涩起来,道:“这还不都由大人们做主么?不过皇兄不知怎么看。”坤兴说完,自己脸都红了,不知道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周后倒像是没在意一般,道:“我怕你皇兄将你许给那些将军呢。”
“女儿倒是觉得,不拘什么人,总得嫁个与国家有用的人才好。”坤兴小声道。
周后一听,心中有谱了,暗笑道:这显然是受了大儿子的影响,知道国家与皇家休戚与共了。当年这些孩子在宫中游戏,用国家社稷去劝他们上进,哪个肯听呢?
不过嫁个武夫终究还是有些过分了点,找个文士就不错。
最好是江南人氏。
周后是苏州人,虽然十几岁跟着父亲到了北京,但终究还是觉得江南文士儒雅翩翩,说话、家教都属上乘。
如今长子的婚事基本已经敲定,那位可怜的内定太子妃从崇祯十八年就跟在行宫,没名没分熬到如今,等回了北京肯定是要尽快为皇太子大婚的。剩下就只有坤兴的婚事,至于定王永王倒是不着急,还有得几年。
因为心中念着这等大事,周后倒是觉得前面的路好走了许多。中途休息的时候,她又找了皇帝丈夫说起这事,还在想怎么让春哥儿掺合进来,只听丈夫长吟一声,道:“春哥儿这两年在外也长了见识,可召他一同参详,看看可有合适的人家,总比太监靠得住。”
皇帝皇后是不可能亲自去找女婿的,所以这种举荐良家子候选的工作,都落在太监身上。
这也是太监为数不多的大买卖。
ps:求推荐票~~~求本月和下月的月票~~~!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