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观望
作者:日新说313 更新:2022-07-17 17:48
最快更新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最新章节!
“将军,这就是董逆之母的首级!”
一名汉军队率地提着一枚白发苍苍的头颅,兴奋地向刚好要进入郿坞的皇甫嵩报功。
这个董逆的母亲,平日里养尊处优,大难临头却像个疯婆子一样,一路大喊大叫,颤颤巍巍地往郿坞大门这边而来,吸引了不少汉军士卒的眼光,最后还是让自己抢先上前砍下了这枚脑袋,夺下了这份功劳。
皇甫嵩带兵多年,他自然能够感受到这个队率立功的激动心情,他只是瞄了那枚头颅一眼,就大声勉励了立功的队率,通过对这名队率的赞扬,间接鼓舞了其他士卒的士气。
看着这座董卓苦心经营的郿坞终告沦陷,其中的董氏族人也相继被斩杀,皇甫嵩的心中,也涌现了一股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他和董卓就像是一对针锋相对的老冤家,一方风光无限的同时,另一方总有落魄失势的际遇:
中平元年,自己带领北军五校、三河骑士横扫大河南北的黄巾时,取代卢植的董卓因为兵败而被追究罢职。
中平二年,自己因为宦官的诬陷,被免去左车骑将军的印绶,削爵罢官,董卓随后就击败了边章、北宫伯玉等人。
中平六年,自己再次掌兵,借着陈仓的坚城和寒冬的风雪,追击大败了王国、韩遂等人的凉州联军,董卓因为骄横跋扈,被自己弹劾,很快就被朝廷调离了三辅。
初平元年,董卓掌控了朝政大权,权势熏天,自己则被征入朝,差一点就被董卓杀掉,若非自家的儿子皇甫坚寿向董卓求情,只怕自己早已死在狱中。
初平二年,董卓从雒阳返回长安,已经晋位为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董卓命令文武百官向他下跪行礼,仪仗车驾堪比天子,而董卓就在百官面前,当众羞辱了自己一番,之后又逼死了自己伯父的遗孀。
到了如今,董卓授首,董氏一族族灭,而带兵攻破郿坞的,赫然就是忍辱负重、蛰伏已久的自己。
今日,一直争锋较量的双方终于有了一个了解,隐忍已久的皇甫嵩也总算扬眉吐气,得到了解脱。汉代民风还受着血亲复仇思想的影响,皇甫嵩和董卓是有血仇的敌人,他已经把握住了这个扭转局势的机会,现在看着董氏一族的老弱妇孺,也没打算要手下留情,放过他们。
“董氏一族,罪行昭彰,奉天子诏,诛灭不赦!”
皇甫嵩铁面无情,下达了诛灭董氏族人的命令,随后策马缓缓踏入郿坞之中。
在这个了结双方血仇的时刻,他要亲眼目睹董卓一族的覆灭。
···
疼!
这是董黛睁眼醒来的唯一感觉,此时蓬头垢面、咽喉沙哑的她已再无半点往日的风采,一度被烈火烧灼到的秀发,也在逃亡的途中被董黛自己用匕首割断,她的身上因为在草丛、林中爬行穿梭了许久,又多挂了好几道伤痕,挨到如今,一牵动伤口就是火辣辣的疼。
她强忍着疼痛,从草丛中探起身来,确认了天色将昏,这里是渺无人迹的旷野之后,才轻轻摇晃蜷缩在她身边的小董白,让她从昏昏沉沉中转醒。
董白哪怕陷入到了昏迷之中,稚嫩的脸上还挂着泪痕,想必是她在梦中梦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事情,亦或者她在梦中又将今日的飞来横祸又回忆了一遍。
但无论如何,对于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而言,这种经历终究太过于惨痛,短短半日间,她就丧失了人生中的一切依靠。
在逃亡时,董黛还能够用严厉的话语,刺激、吓唬她紧紧跟上自己的脚步,但当逃出生天时,董黛看着悠悠转醒的董白,一时间也哽咽无语。
“姑妹,我是在梦中么?”
这是董白醒来后,说出口的第一句话。
确实,变故发生的太快,让人仿佛就在梦中一样。谁又能想到,如今蜷缩在草丛之中的两个女子,竟然是曾经在郿坞中锦衣玉食的贵人封君呢。
“没事,一切都过去了。”
董黛怜爱地抱着董白,眼睛望向了逃亡时的来路,只见郿坞方向有黑烟升空而起、经久不绝,她不知道坞堡中的祖母等其他亲人如何了,也不知道董白的母亲如何,更不知道自己的幼弟能不能逃出生天,或者说,她根本不敢去想这些事情的结果。
她恨那些谋害自己父亲的朝臣,恨那些杀戮自己族人的士卒,也恨自己,她恨自己不是男儿之身,不能够和父兄等人并肩御敌,只能够以这样一种屈辱的方式苟活下来。
带着董白隐姓埋名,逃往何处,董黛在逃亡时,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是当她再看向冒着黑烟的郿坞方向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一种想要哭出声的冲动。
···
河东皮氏城
阎行站立在用熟土夯筑的城墙上,手掌轻轻摩挲过厚实的墙垛,他眼睛望着西面和皮氏仅有一河之隔的三辅大地,默然不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杨奉、候选的白波人马,已经到了哪里了?”
不知过了多久,阎行才突然回首,向同样安静站在他身边的戏志才问道。
“据昨夜里的快马来报,杨奉、候选的人马,已经从龙门渡过了大河,奔袭夏阳,虽然这些白波余部兵甲不全,但多是见过血的士卒,攻打夏阳城或许还缺乏器械,但抄掠乡野里聚,调动左冯翊的郡兵却是绰绰有余了。”
戏志才如数家珍地将渡过大河后的白波军的动向一一道来。
阎行的西凉军在以协防皮氏城的名义,控制了皮氏这座北境大城之后,也确实煞有其事地派兵出城攻打了逃亡而至的白波军,而白波军佯败一场后,就按照阎行给他们指示的路线,从龙门渡河西进,入侵进入三辅。
在平定白波军后,阎行的西凉军除了一方面加紧巩固对河东北境那些刚刚收复的城邑的统治,另一方面,也趁着董卓身死、长安大乱的时机,将触手开始伸入一衣带水的三辅大地上。
白波军残部只是阎行最先派入三辅,搅乱左冯翊局势的一支人马,他本部的西凉军依然驻扎在对岸的皮氏城,没有轻举妄动贸然入侵三辅,阎行还要再小心翼翼试探一下刚刚发生天翻地覆的长安朝廷的态度。
长安城中董卓遇刺是四月二十三日,等传到河东皮氏的阎行这边,已经是四月份底了。
在这段时间里,成功剿灭董逆的司徒王允声望达到了巅峰,开始主导长安朝廷的朝政,手握生杀大权的王允为政之始,就是对原来附从董卓的一众朝堂余党进行清算,还有巩固朝廷对三辅之地的统治。
田景、刘嚣、唐珍等董卓党羽或被当场格杀,或被下狱问罪,连海内闻名的名士蔡邕,也因为只言片语就被王允当成董逆余党下狱问罪,最终冤死在了狱中。
而除了长安所在的京兆尹由王允亲自坐镇之外,右扶风、左冯翊也由王允派遣了与自己同郡的王宏、宋翼两人分别镇守。
至于驻守长安的西凉军将领,董旻、董璜已经身死,董越、樊稠败逃,胡轸、杨定、徐荣等人相继向长安朝廷投诚,除了他们这些还身处在关东之地的人马外,董卓时期声势浩大的西凉军基本上已经被瓦解了大半。
“我等求乞赦免的上书到了长安就再无消息,河东郡府的态度也是隐晦不明,这个时候,只怕所有人都在观望着这局势的变化啊!”
阎行听完白波军进入三辅的军报之后,他冷笑一声,将远望长安的眼光收回,看向戏志才悠悠说道。
戏志才对于当下扑朔迷离的局势也是忧心忡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长安城中人事剧变,朝廷对于赦免凉州将士的诏令一直迟迟不发,长此再拖下去,人心思变,只怕又是一场大祸啊!”
他想了想,随后又补充说道:
“不过河东郡府的心思,倒是可以就近来暗中大肆招募郡兵,从中窥见一二啊。”
阎行手扶着剑柄,凛然屹立,听完戏志才的分析,他随即口中说道。
“王子师为政刚直,又居功自傲、泥古不化,不是朝廷对凉州将士的赦令迟迟不发,而是这朝堂之中的诸公,根本就无心赦免凉州的将士们。”
说到这里,阎行又自嘲地笑道:
“这收复河东北境的捷报才发出不久,这乞求赦免的上书就又接连发出,可长安朝廷不但赏赐不行,连赦免的诏令都不见踪迹,只怕如我等之辈,也真成了董逆余党了。”
“至于河东郡府,这位新来的王太守,着实是个人物,姜桂之性,老而弥坚,比起安邑的卫、范二姓而言,更为棘手,他今日不出兵攻打我等,却是在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给我等致命的一击啊!”
戏志才点点头,认同阎行的看法。
王邑对付西凉军的方法,无疑比范、卫二姓还要高明,若是河东郡府以讨伐董逆余党的名义来征讨西凉军,对于擅长野战的西凉军而言,对阵河东郡兵,依然具有很大的取胜优势。
可是王邑的态度暧昧不明,按兵不动的同时,又卡住了西凉军军需辎重,这种举动,却是成功让阎行的西凉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若是进攻安邑,难免会有顿兵坚城之下、四面皆敌的窘境,若是专事西面,身在背后的河东郡兵则随时随地,能够给阎行的西凉军来上一刀。
这样拖下去,兵粮不济、人马困顿的西凉军,迟早不是河东郡兵的对手。
戏志才看出了西凉军两难的处境,但他不慌不忙,依然对阎行和自己的谋划充满信心。
“话虽如此,但自古胜负、强弱皆无恒常,一念之差即有翻覆之机。校尉明见,已经提前布局西面,眼下我等也只等着东面来的捷报了!”
“将军,这就是董逆之母的首级!”
一名汉军队率地提着一枚白发苍苍的头颅,兴奋地向刚好要进入郿坞的皇甫嵩报功。
这个董逆的母亲,平日里养尊处优,大难临头却像个疯婆子一样,一路大喊大叫,颤颤巍巍地往郿坞大门这边而来,吸引了不少汉军士卒的眼光,最后还是让自己抢先上前砍下了这枚脑袋,夺下了这份功劳。
皇甫嵩带兵多年,他自然能够感受到这个队率立功的激动心情,他只是瞄了那枚头颅一眼,就大声勉励了立功的队率,通过对这名队率的赞扬,间接鼓舞了其他士卒的士气。
看着这座董卓苦心经营的郿坞终告沦陷,其中的董氏族人也相继被斩杀,皇甫嵩的心中,也涌现了一股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他和董卓就像是一对针锋相对的老冤家,一方风光无限的同时,另一方总有落魄失势的际遇:
中平元年,自己带领北军五校、三河骑士横扫大河南北的黄巾时,取代卢植的董卓因为兵败而被追究罢职。
中平二年,自己因为宦官的诬陷,被免去左车骑将军的印绶,削爵罢官,董卓随后就击败了边章、北宫伯玉等人。
中平六年,自己再次掌兵,借着陈仓的坚城和寒冬的风雪,追击大败了王国、韩遂等人的凉州联军,董卓因为骄横跋扈,被自己弹劾,很快就被朝廷调离了三辅。
初平元年,董卓掌控了朝政大权,权势熏天,自己则被征入朝,差一点就被董卓杀掉,若非自家的儿子皇甫坚寿向董卓求情,只怕自己早已死在狱中。
初平二年,董卓从雒阳返回长安,已经晋位为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董卓命令文武百官向他下跪行礼,仪仗车驾堪比天子,而董卓就在百官面前,当众羞辱了自己一番,之后又逼死了自己伯父的遗孀。
到了如今,董卓授首,董氏一族族灭,而带兵攻破郿坞的,赫然就是忍辱负重、蛰伏已久的自己。
今日,一直争锋较量的双方终于有了一个了解,隐忍已久的皇甫嵩也总算扬眉吐气,得到了解脱。汉代民风还受着血亲复仇思想的影响,皇甫嵩和董卓是有血仇的敌人,他已经把握住了这个扭转局势的机会,现在看着董氏一族的老弱妇孺,也没打算要手下留情,放过他们。
“董氏一族,罪行昭彰,奉天子诏,诛灭不赦!”
皇甫嵩铁面无情,下达了诛灭董氏族人的命令,随后策马缓缓踏入郿坞之中。
在这个了结双方血仇的时刻,他要亲眼目睹董卓一族的覆灭。
···
疼!
这是董黛睁眼醒来的唯一感觉,此时蓬头垢面、咽喉沙哑的她已再无半点往日的风采,一度被烈火烧灼到的秀发,也在逃亡的途中被董黛自己用匕首割断,她的身上因为在草丛、林中爬行穿梭了许久,又多挂了好几道伤痕,挨到如今,一牵动伤口就是火辣辣的疼。
她强忍着疼痛,从草丛中探起身来,确认了天色将昏,这里是渺无人迹的旷野之后,才轻轻摇晃蜷缩在她身边的小董白,让她从昏昏沉沉中转醒。
董白哪怕陷入到了昏迷之中,稚嫩的脸上还挂着泪痕,想必是她在梦中梦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事情,亦或者她在梦中又将今日的飞来横祸又回忆了一遍。
但无论如何,对于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而言,这种经历终究太过于惨痛,短短半日间,她就丧失了人生中的一切依靠。
在逃亡时,董黛还能够用严厉的话语,刺激、吓唬她紧紧跟上自己的脚步,但当逃出生天时,董黛看着悠悠转醒的董白,一时间也哽咽无语。
“姑妹,我是在梦中么?”
这是董白醒来后,说出口的第一句话。
确实,变故发生的太快,让人仿佛就在梦中一样。谁又能想到,如今蜷缩在草丛之中的两个女子,竟然是曾经在郿坞中锦衣玉食的贵人封君呢。
“没事,一切都过去了。”
董黛怜爱地抱着董白,眼睛望向了逃亡时的来路,只见郿坞方向有黑烟升空而起、经久不绝,她不知道坞堡中的祖母等其他亲人如何了,也不知道董白的母亲如何,更不知道自己的幼弟能不能逃出生天,或者说,她根本不敢去想这些事情的结果。
她恨那些谋害自己父亲的朝臣,恨那些杀戮自己族人的士卒,也恨自己,她恨自己不是男儿之身,不能够和父兄等人并肩御敌,只能够以这样一种屈辱的方式苟活下来。
带着董白隐姓埋名,逃往何处,董黛在逃亡时,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是当她再看向冒着黑烟的郿坞方向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一种想要哭出声的冲动。
···
河东皮氏城
阎行站立在用熟土夯筑的城墙上,手掌轻轻摩挲过厚实的墙垛,他眼睛望着西面和皮氏仅有一河之隔的三辅大地,默然不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杨奉、候选的白波人马,已经到了哪里了?”
不知过了多久,阎行才突然回首,向同样安静站在他身边的戏志才问道。
“据昨夜里的快马来报,杨奉、候选的人马,已经从龙门渡过了大河,奔袭夏阳,虽然这些白波余部兵甲不全,但多是见过血的士卒,攻打夏阳城或许还缺乏器械,但抄掠乡野里聚,调动左冯翊的郡兵却是绰绰有余了。”
戏志才如数家珍地将渡过大河后的白波军的动向一一道来。
阎行的西凉军在以协防皮氏城的名义,控制了皮氏这座北境大城之后,也确实煞有其事地派兵出城攻打了逃亡而至的白波军,而白波军佯败一场后,就按照阎行给他们指示的路线,从龙门渡河西进,入侵进入三辅。
在平定白波军后,阎行的西凉军除了一方面加紧巩固对河东北境那些刚刚收复的城邑的统治,另一方面,也趁着董卓身死、长安大乱的时机,将触手开始伸入一衣带水的三辅大地上。
白波军残部只是阎行最先派入三辅,搅乱左冯翊局势的一支人马,他本部的西凉军依然驻扎在对岸的皮氏城,没有轻举妄动贸然入侵三辅,阎行还要再小心翼翼试探一下刚刚发生天翻地覆的长安朝廷的态度。
长安城中董卓遇刺是四月二十三日,等传到河东皮氏的阎行这边,已经是四月份底了。
在这段时间里,成功剿灭董逆的司徒王允声望达到了巅峰,开始主导长安朝廷的朝政,手握生杀大权的王允为政之始,就是对原来附从董卓的一众朝堂余党进行清算,还有巩固朝廷对三辅之地的统治。
田景、刘嚣、唐珍等董卓党羽或被当场格杀,或被下狱问罪,连海内闻名的名士蔡邕,也因为只言片语就被王允当成董逆余党下狱问罪,最终冤死在了狱中。
而除了长安所在的京兆尹由王允亲自坐镇之外,右扶风、左冯翊也由王允派遣了与自己同郡的王宏、宋翼两人分别镇守。
至于驻守长安的西凉军将领,董旻、董璜已经身死,董越、樊稠败逃,胡轸、杨定、徐荣等人相继向长安朝廷投诚,除了他们这些还身处在关东之地的人马外,董卓时期声势浩大的西凉军基本上已经被瓦解了大半。
“我等求乞赦免的上书到了长安就再无消息,河东郡府的态度也是隐晦不明,这个时候,只怕所有人都在观望着这局势的变化啊!”
阎行听完白波军进入三辅的军报之后,他冷笑一声,将远望长安的眼光收回,看向戏志才悠悠说道。
戏志才对于当下扑朔迷离的局势也是忧心忡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长安城中人事剧变,朝廷对于赦免凉州将士的诏令一直迟迟不发,长此再拖下去,人心思变,只怕又是一场大祸啊!”
他想了想,随后又补充说道:
“不过河东郡府的心思,倒是可以就近来暗中大肆招募郡兵,从中窥见一二啊。”
阎行手扶着剑柄,凛然屹立,听完戏志才的分析,他随即口中说道。
“王子师为政刚直,又居功自傲、泥古不化,不是朝廷对凉州将士的赦令迟迟不发,而是这朝堂之中的诸公,根本就无心赦免凉州的将士们。”
说到这里,阎行又自嘲地笑道:
“这收复河东北境的捷报才发出不久,这乞求赦免的上书就又接连发出,可长安朝廷不但赏赐不行,连赦免的诏令都不见踪迹,只怕如我等之辈,也真成了董逆余党了。”
“至于河东郡府,这位新来的王太守,着实是个人物,姜桂之性,老而弥坚,比起安邑的卫、范二姓而言,更为棘手,他今日不出兵攻打我等,却是在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给我等致命的一击啊!”
戏志才点点头,认同阎行的看法。
王邑对付西凉军的方法,无疑比范、卫二姓还要高明,若是河东郡府以讨伐董逆余党的名义来征讨西凉军,对于擅长野战的西凉军而言,对阵河东郡兵,依然具有很大的取胜优势。
可是王邑的态度暧昧不明,按兵不动的同时,又卡住了西凉军军需辎重,这种举动,却是成功让阎行的西凉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若是进攻安邑,难免会有顿兵坚城之下、四面皆敌的窘境,若是专事西面,身在背后的河东郡兵则随时随地,能够给阎行的西凉军来上一刀。
这样拖下去,兵粮不济、人马困顿的西凉军,迟早不是河东郡兵的对手。
戏志才看出了西凉军两难的处境,但他不慌不忙,依然对阎行和自己的谋划充满信心。
“话虽如此,但自古胜负、强弱皆无恒常,一念之差即有翻覆之机。校尉明见,已经提前布局西面,眼下我等也只等着东面来的捷报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