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进香(二合一求月票)
作者:乡村原野 更新:2022-07-07 10:48
最快更新水乡人家最新章节!
郭大全忙道:“留些放在那屋里。待会要发月钱、过年赏银。要是只进不出,那不发财了呢。哪有那么好的事!”
郭勤听了忙和管事核对数目安排。
清哑趁空对爹和大哥道:“爹,这个专利我们要当心。”
她不知怎么说,因为清楚家里人对挣钱的执着,这个专利使用费看起来收钱容易,怕他们为了银子就忘乎所以了,特别提醒一句。
郭守业忙道:“爹晓得。”
郭大全也笑道:“大哥不会钻钱眼的!”
清哑见二人听进去了,才放心。
管理还得他们来,她可没本事管。
当下事了回屋,和沈寒梅二嫂整理年货。
这一年的热闹自不必说,耳根就没有清静的。
清哑和家人共度新年,心情很好,像个孩子似的放开了玩。这情形等过了年三十就变了,从初一开始,各路亲友上门拜年不计其数。拜年还在其次,求亲才是主要。长辈们找各种机会见她,想各种说辞要打动她。
清哑嫌烦,只得再次投入钻研工作,房门也不出。
吴氏便为她谢绝一切来访,才清静了。
清哑沉入研究便忘记了身周的一切,结果这个正月她比往年都忙。一直到二月中,她设计完成两幅织锦,集中的热情和灵感才消退。然后她感到一阵疲惫,再也不想摸纸笔了。出门看见柳枝吐露鹅黄嫩芽,田间地头石缝里到处冒头的浅绿小草,心便按捺不住了。
郭守业和郭大全等人在正月初五就去了城里。
没让清哑跟去,这是规避夏家的意思。
因此绿湾村家里就剩吴氏、郭大有两口子和巧儿郭俭。
清哑便对吴氏说,她想坐船出去逛。
因郭大有没空,吴氏不放心她独自出去,想了想道:“二月十九有庙会。要不你跟娘去五桥观音庙上香好不好?娘早说要去给你二嫂求个签的,上个香,许个愿,一直没得空。”
清哑忙抱住她胳膊。用力点头,眼睛笑弯了。
吴氏便知道她这是喜欢了,想去呢。
就笑道:“那我们明天去。你也求个签。”
说完心里升起期盼:这样也好,带闺女去了。顺便向观音菩萨求个好姻缘。闺女这样心善,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她嫁得如意郎君。
清哑点点头,还是看着她。
吴氏就说这五桥观音庙多灵验,谁家媳妇求了生儿子了,又有谁家老娘生病大夫都看不好。去庙里求了一道符化水喝了就好了,又有谁家求姻缘等等,“一到庙会的时候,人挤不动。那个大树上挂满了红绸子。”
清哑含笑听着这些民间传闻轶事。
她之所以一听“五桥观音庙”就动心,不是为了去庙里进香,而是听娘和嫂子们说起过几回观音庙的情况,对那环境感兴趣。
五桥村在景江上游,离乌油镇还有十几里。原名吴桥,因为村中水网交错,有五座石桥。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呼为五桥村了。
五桥村头有个观音庙,庙前有棵银杏树,几人合抱粗。
清哑第一次听见这个地方,脑海中就浮现一副图画:
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张开庞大的树冠,稠密的枝叶间系满了红绸纸签;一座古老的庙宇,并不轩昂壮观,青石路缝隙和青砖墙面上布满苍苔,斑驳脱落;善男信女从水陆各道赶来。满脸虔诚地或围在树下磕头,或一步三拜地拜向庙里……
这情景给她一种奇妙的感觉。
今天吴氏一提,她便答应要去。
当晚便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起大早走。
巧儿也要去。被吴氏哄住了,让她在家陪娘、带弟弟。
次日凌晨,清哑带着细腰细妹,吴氏带着杨安平家的和两个媳妇,另有阮秀带四个少年护院驾船,一行人往五桥赶去。
且说五桥村。村尾有个老篾匠赵大爷。
正月初四那天,赵大爷家来了两个青年汉子,他对邻居说是他远房表侄,因家里没得过才来投奔他。兄弟俩都是一脸络腮胡子,头发蓬乱,一身拖泥带水的衣裳,袖子拖老长,看着有些邋遢,好在一个体格健壮魁伟,一个身材修长挺拔,才没那么显落魄。
兄弟俩撑一条小船,在水上打鱼讨生活。
有时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见回。
见过几次后,村里人就习惯了有这两个人在。
有时打了鱼,他们就坐在庙前的银杏树下,一边卖鱼一边听人天上地下闲扯,讲些风土人情和乡间趣闻。
那年轻一些的汉子很少说话,偶尔插一两句,也是问的多。
老大就话多些,有问有答。
这日早饭后,兄弟两个提着起早打的鱼又来到银杏树下。
树下已经坐了许多做小买卖的:有卖米糕的,有卖豆花的,有卖香烛纸钱和装了平安符的荷包的,都是村里人,赶早来等香客,好赚个零花钱。
见了他们,众人忙招呼。
说笑间,有老汉见那年轻汉子仰头看树上,主动讲起这系红绸和许愿纸签的习俗来,“灵验的很!”
话题很快扯到观音庙,说这庙的观音特别神,护持五桥村的人。
“那还发大水,这庙也被淹了?”年轻汉子声音低沉。
“年年都破围(堤),这庙哪一年不淹!”有人笑道。
“怎么不修围埂呢?”年轻汉子又问。
人们便七嘴八舌说,年年修,年年破。
“用那些沙袋糊弄人,怎围得住!一冲就垮了。”
有经验的老汉不住摇头。
另一个汉子道,听说朝廷派人来修,怎么不修好。
大家就叹气,说他们从来没看见哪个官儿用心修过。
年轻汉子就问用什么材料修围堤,往年都修过那些地段,每年大概什么时候破围,破围后他们怎么办,“眼看就到时候了,我们早些做准备。好逃命。”
众人都笑,说“往哪儿跑?就躲这庙里最稳当。”
“这庙有观音保佑。淹了几十年,庙也没倒。瞧,还牢实的很!这树也是。越淹水长得越旺。我小的时候,它就有这么粗了。我们从小在树下玩大的。天热的时候,坐在这树底下都不用扇扇子,凉快的很。我们一年到头没病没灾,不都是观音保佑!”
“水涨最高的时候。都淹到这树根来了。”
“你说怪不怪,大水从来没淹过这树根。”
“涨水的时候我们都躲到观音庙来。”
“水一退,样样都照常。”
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这观音庙和银杏树的种种奇特。
年轻汉子正凝神听着,忽然目光盯着埠头不动了。
杂乱的埠头驶来一艘船,比乌篷船要大些,看着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船头站着两个少女,一个美艳,一个……空灵沉静!
他一只长袖微微颤动,不知怎么了。
清哑望着前方枝繁叶茂的庞大银杏树冠。呈完美的蘑菇伞状,才张开的绿叶色泽青嫩,十分养眼;树上系了许多红绸;对比之下,树下坐着的人仿佛缩小版。
她情不自禁微笑,果真跟她想象的不差呢,好壮观!
船靠岸后,吴氏挽着她的胳膊,被众人簇拥下船。
清哑径直向古树走去,两眼始终没有离开树身。
在离古树几丈远的时候,她停下了。细细观赏。
因为再近就看不清全貌了。
树干少说也要四人合抱,树根盘结,枝柯交错,树冠遮天蔽日。历经岁月风霜,古朴优雅,姿态飘逸。绿叶间,许多红带飘动。
看着,忍不住微笑摇头。
年轻汉子好像听见她轻声抱怨:“好好的树系这么多红带子!”
“好不好看?”吴氏问。
“好看!”清哑随口回道。
“来,拜一拜。这树灵呐!”
吴氏虽不能理解闺女的雅趣。却知道她喜欢这类风景,很配合地陪她看树,看了觉得不拜不虔诚,所以拉她拜一拜。
清哑想这古树不知几千年了,是值得尊敬的,就拜吧。
于是,母女又向前走近些,细腰等人忙跟上。
清哑忽然有被强烈关注的感觉,这才看向树下。
树下坐了许多做买卖的人,都是朴实的庄稼人。这时都好奇地看着她们。卖的东西虽普通,这民俗景象却是她最喜欢看的。
她便忘了找注视自己的人,走过去挨个观看,一面脸上带笑,轻声道:“这什么……啊,好大的红鲤鱼!”
自她走来,青年汉子仿佛僵住了。
听见她说话,他静了一会才道:“姑娘想要?”
清哑见另一个桶里还有几条大鳜鱼,都十分鲜活,动了想要的念头,因对吴氏道:“娘,这鱼新鲜,买了晚上煮……”
一语未了,被吴氏止住,急道:“别瞎说!在这买鱼,都是用来放生的,不能杀!罪过罪过!菩萨莫怪,莫怪!她人小不懂事,平常心最善的。”
清哑便悄悄吐舌,转脸,恰对上年轻汉子的目光。
忽觉他与人不同:不像那些乡民好奇地看她,目光有些瑟缩有些羡慕,是穷人看富贵人惯常的目光;他的目光很明亮,眼神有些奇特,她有种熟悉的感觉,目光便在他脸上多停了一瞬。
确定这人她不认识,遂收回目光。
年轻汉子也垂下眼睑。
吴氏告罪过后,对清哑道:“回头再买了放。你先来拜拜。”
清哑便上前,对着古树双手合十拜了几拜。
拜完了转身,望向另一个摊子:竹篓子支着一个圆筛子,筛子里摊着白粗纱布,上面放了几块绿莹莹的饼,好诱人!
她看向吴氏,微笑,“娘,买个饼。”
吴氏也忍不住笑了,“想吃?”
清哑忙点头,这个饼是用田间地头掐的嫩蒿叶拧出汁来做的,里面有馅儿,叫做“粑粑”,说是三月三吃,粑魂的。
吴氏就叫杨安平家的买了几个。
递一个给清哑,笑道:“外头的东西就好吃吧。”
清哑接过来,咬了一口,闭着嘴慢慢嚼。
吴氏满眼宠溺地看着她。
想起以前她小时候带她去乌油镇,路过冒着香气的煎饼摊子或者包子铺,小小的清哑总是目不斜视,装不在意的样子,她见了格外心疼,就会买几个,也是像这样子看着她吃,她自己一个也舍不得吃。
想着,吴氏满心柔情,又问:“好不好吃?我再买块糕给你。”
又叫杨安平家的去买蒸米糕。
她很享受这买东西给闺女吃的感觉。
清哑咽干净了,点头道:“香!要是加点虾仁就鲜了。”
那馅儿是用水芹豆干辣椒调拌的,很香,她觉得若加点虾仁会更鲜。虾子不是难得的,这个季节,只要扛个虾爬子出去转一圈,一斤虾米总能有,炒韭菜或者焖笋都好。
吴氏急拦道:“又说!”
杨安平家的笑道:“姑娘,来这儿都是吃素的。”
旁边人都笑了起来。
清哑醒悟自己又说错了,亵渎了菩萨。
一瞥之间,就见青年汉子眼中隐隐有笑意。
她心头又涌现奇怪的感觉,望着他。
汉子似乎有些不安,又垂下眼睑。
他大哥忙笑问道:“姑娘可要这鱼?”
吴氏道:“我们先去拜菩萨,回头再来。”
一面拉着清哑走向青石台阶,往庙内走去,细腰细妹等人紧随,阮秀带着两个少年跟在后面。
清哑走了几步,猛回头看。
树下有几个农妇正望着她笑,别无异样。
她疑惑地扫了一圈,又转过身去。
这一棵银杏树就映得庙宇古木森森,配上布满苍苔的青石地面、青砖墙面,说不出的清幽古朴。再者,来的人虽多,却并不喧嚣拥挤,人们都专注在自己虔诚的心思里。
清哑觉得心头很宁静安详。
庙不大,就两进,每进三间,但都很宽敞、朗阔。
正殿供着观音像。
吴氏虔诚地跪下磕头,嘴里念念有词。
拜过了,还抽了一支签。
然后,又叫清哑跪拜,抽签。
“试试看。很灵的。”吴氏期盼地怂恿她。
清哑点点头,果真跪下默默拜求。
她这会儿也想看看,上天能否给些启示。
抱着签筒用力摇,然后抽了一支。
拿出来一看,是八号签。
和吴氏走到东屋,又拜过送子娘娘后,找一个老和尚领签文。
吴氏先领了,交给清哑看。
清哑看不懂,依旧递给老和尚,请他解释。
清哑的签文一拿来,展开一看,不由愣住。
只见黄色笺纸上录了一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上上签!
******
朋友们,今天原野是不是很早?月底了,搜搜你们的票夹,有存货的支持一下水乡呗!好像底气有些不足啊!呃,主要是最近都没加更,没存稿的人伤脑筋!(未完待续。)
郭大全忙道:“留些放在那屋里。待会要发月钱、过年赏银。要是只进不出,那不发财了呢。哪有那么好的事!”
郭勤听了忙和管事核对数目安排。
清哑趁空对爹和大哥道:“爹,这个专利我们要当心。”
她不知怎么说,因为清楚家里人对挣钱的执着,这个专利使用费看起来收钱容易,怕他们为了银子就忘乎所以了,特别提醒一句。
郭守业忙道:“爹晓得。”
郭大全也笑道:“大哥不会钻钱眼的!”
清哑见二人听进去了,才放心。
管理还得他们来,她可没本事管。
当下事了回屋,和沈寒梅二嫂整理年货。
这一年的热闹自不必说,耳根就没有清静的。
清哑和家人共度新年,心情很好,像个孩子似的放开了玩。这情形等过了年三十就变了,从初一开始,各路亲友上门拜年不计其数。拜年还在其次,求亲才是主要。长辈们找各种机会见她,想各种说辞要打动她。
清哑嫌烦,只得再次投入钻研工作,房门也不出。
吴氏便为她谢绝一切来访,才清静了。
清哑沉入研究便忘记了身周的一切,结果这个正月她比往年都忙。一直到二月中,她设计完成两幅织锦,集中的热情和灵感才消退。然后她感到一阵疲惫,再也不想摸纸笔了。出门看见柳枝吐露鹅黄嫩芽,田间地头石缝里到处冒头的浅绿小草,心便按捺不住了。
郭守业和郭大全等人在正月初五就去了城里。
没让清哑跟去,这是规避夏家的意思。
因此绿湾村家里就剩吴氏、郭大有两口子和巧儿郭俭。
清哑便对吴氏说,她想坐船出去逛。
因郭大有没空,吴氏不放心她独自出去,想了想道:“二月十九有庙会。要不你跟娘去五桥观音庙上香好不好?娘早说要去给你二嫂求个签的,上个香,许个愿,一直没得空。”
清哑忙抱住她胳膊。用力点头,眼睛笑弯了。
吴氏便知道她这是喜欢了,想去呢。
就笑道:“那我们明天去。你也求个签。”
说完心里升起期盼:这样也好,带闺女去了。顺便向观音菩萨求个好姻缘。闺女这样心善,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她嫁得如意郎君。
清哑点点头,还是看着她。
吴氏就说这五桥观音庙多灵验,谁家媳妇求了生儿子了,又有谁家老娘生病大夫都看不好。去庙里求了一道符化水喝了就好了,又有谁家求姻缘等等,“一到庙会的时候,人挤不动。那个大树上挂满了红绸子。”
清哑含笑听着这些民间传闻轶事。
她之所以一听“五桥观音庙”就动心,不是为了去庙里进香,而是听娘和嫂子们说起过几回观音庙的情况,对那环境感兴趣。
五桥村在景江上游,离乌油镇还有十几里。原名吴桥,因为村中水网交错,有五座石桥。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呼为五桥村了。
五桥村头有个观音庙,庙前有棵银杏树,几人合抱粗。
清哑第一次听见这个地方,脑海中就浮现一副图画:
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张开庞大的树冠,稠密的枝叶间系满了红绸纸签;一座古老的庙宇,并不轩昂壮观,青石路缝隙和青砖墙面上布满苍苔,斑驳脱落;善男信女从水陆各道赶来。满脸虔诚地或围在树下磕头,或一步三拜地拜向庙里……
这情景给她一种奇妙的感觉。
今天吴氏一提,她便答应要去。
当晚便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起大早走。
巧儿也要去。被吴氏哄住了,让她在家陪娘、带弟弟。
次日凌晨,清哑带着细腰细妹,吴氏带着杨安平家的和两个媳妇,另有阮秀带四个少年护院驾船,一行人往五桥赶去。
且说五桥村。村尾有个老篾匠赵大爷。
正月初四那天,赵大爷家来了两个青年汉子,他对邻居说是他远房表侄,因家里没得过才来投奔他。兄弟俩都是一脸络腮胡子,头发蓬乱,一身拖泥带水的衣裳,袖子拖老长,看着有些邋遢,好在一个体格健壮魁伟,一个身材修长挺拔,才没那么显落魄。
兄弟俩撑一条小船,在水上打鱼讨生活。
有时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见回。
见过几次后,村里人就习惯了有这两个人在。
有时打了鱼,他们就坐在庙前的银杏树下,一边卖鱼一边听人天上地下闲扯,讲些风土人情和乡间趣闻。
那年轻一些的汉子很少说话,偶尔插一两句,也是问的多。
老大就话多些,有问有答。
这日早饭后,兄弟两个提着起早打的鱼又来到银杏树下。
树下已经坐了许多做小买卖的:有卖米糕的,有卖豆花的,有卖香烛纸钱和装了平安符的荷包的,都是村里人,赶早来等香客,好赚个零花钱。
见了他们,众人忙招呼。
说笑间,有老汉见那年轻汉子仰头看树上,主动讲起这系红绸和许愿纸签的习俗来,“灵验的很!”
话题很快扯到观音庙,说这庙的观音特别神,护持五桥村的人。
“那还发大水,这庙也被淹了?”年轻汉子声音低沉。
“年年都破围(堤),这庙哪一年不淹!”有人笑道。
“怎么不修围埂呢?”年轻汉子又问。
人们便七嘴八舌说,年年修,年年破。
“用那些沙袋糊弄人,怎围得住!一冲就垮了。”
有经验的老汉不住摇头。
另一个汉子道,听说朝廷派人来修,怎么不修好。
大家就叹气,说他们从来没看见哪个官儿用心修过。
年轻汉子就问用什么材料修围堤,往年都修过那些地段,每年大概什么时候破围,破围后他们怎么办,“眼看就到时候了,我们早些做准备。好逃命。”
众人都笑,说“往哪儿跑?就躲这庙里最稳当。”
“这庙有观音保佑。淹了几十年,庙也没倒。瞧,还牢实的很!这树也是。越淹水长得越旺。我小的时候,它就有这么粗了。我们从小在树下玩大的。天热的时候,坐在这树底下都不用扇扇子,凉快的很。我们一年到头没病没灾,不都是观音保佑!”
“水涨最高的时候。都淹到这树根来了。”
“你说怪不怪,大水从来没淹过这树根。”
“涨水的时候我们都躲到观音庙来。”
“水一退,样样都照常。”
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这观音庙和银杏树的种种奇特。
年轻汉子正凝神听着,忽然目光盯着埠头不动了。
杂乱的埠头驶来一艘船,比乌篷船要大些,看着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船头站着两个少女,一个美艳,一个……空灵沉静!
他一只长袖微微颤动,不知怎么了。
清哑望着前方枝繁叶茂的庞大银杏树冠。呈完美的蘑菇伞状,才张开的绿叶色泽青嫩,十分养眼;树上系了许多红绸;对比之下,树下坐着的人仿佛缩小版。
她情不自禁微笑,果真跟她想象的不差呢,好壮观!
船靠岸后,吴氏挽着她的胳膊,被众人簇拥下船。
清哑径直向古树走去,两眼始终没有离开树身。
在离古树几丈远的时候,她停下了。细细观赏。
因为再近就看不清全貌了。
树干少说也要四人合抱,树根盘结,枝柯交错,树冠遮天蔽日。历经岁月风霜,古朴优雅,姿态飘逸。绿叶间,许多红带飘动。
看着,忍不住微笑摇头。
年轻汉子好像听见她轻声抱怨:“好好的树系这么多红带子!”
“好不好看?”吴氏问。
“好看!”清哑随口回道。
“来,拜一拜。这树灵呐!”
吴氏虽不能理解闺女的雅趣。却知道她喜欢这类风景,很配合地陪她看树,看了觉得不拜不虔诚,所以拉她拜一拜。
清哑想这古树不知几千年了,是值得尊敬的,就拜吧。
于是,母女又向前走近些,细腰等人忙跟上。
清哑忽然有被强烈关注的感觉,这才看向树下。
树下坐了许多做买卖的人,都是朴实的庄稼人。这时都好奇地看着她们。卖的东西虽普通,这民俗景象却是她最喜欢看的。
她便忘了找注视自己的人,走过去挨个观看,一面脸上带笑,轻声道:“这什么……啊,好大的红鲤鱼!”
自她走来,青年汉子仿佛僵住了。
听见她说话,他静了一会才道:“姑娘想要?”
清哑见另一个桶里还有几条大鳜鱼,都十分鲜活,动了想要的念头,因对吴氏道:“娘,这鱼新鲜,买了晚上煮……”
一语未了,被吴氏止住,急道:“别瞎说!在这买鱼,都是用来放生的,不能杀!罪过罪过!菩萨莫怪,莫怪!她人小不懂事,平常心最善的。”
清哑便悄悄吐舌,转脸,恰对上年轻汉子的目光。
忽觉他与人不同:不像那些乡民好奇地看她,目光有些瑟缩有些羡慕,是穷人看富贵人惯常的目光;他的目光很明亮,眼神有些奇特,她有种熟悉的感觉,目光便在他脸上多停了一瞬。
确定这人她不认识,遂收回目光。
年轻汉子也垂下眼睑。
吴氏告罪过后,对清哑道:“回头再买了放。你先来拜拜。”
清哑便上前,对着古树双手合十拜了几拜。
拜完了转身,望向另一个摊子:竹篓子支着一个圆筛子,筛子里摊着白粗纱布,上面放了几块绿莹莹的饼,好诱人!
她看向吴氏,微笑,“娘,买个饼。”
吴氏也忍不住笑了,“想吃?”
清哑忙点头,这个饼是用田间地头掐的嫩蒿叶拧出汁来做的,里面有馅儿,叫做“粑粑”,说是三月三吃,粑魂的。
吴氏就叫杨安平家的买了几个。
递一个给清哑,笑道:“外头的东西就好吃吧。”
清哑接过来,咬了一口,闭着嘴慢慢嚼。
吴氏满眼宠溺地看着她。
想起以前她小时候带她去乌油镇,路过冒着香气的煎饼摊子或者包子铺,小小的清哑总是目不斜视,装不在意的样子,她见了格外心疼,就会买几个,也是像这样子看着她吃,她自己一个也舍不得吃。
想着,吴氏满心柔情,又问:“好不好吃?我再买块糕给你。”
又叫杨安平家的去买蒸米糕。
她很享受这买东西给闺女吃的感觉。
清哑咽干净了,点头道:“香!要是加点虾仁就鲜了。”
那馅儿是用水芹豆干辣椒调拌的,很香,她觉得若加点虾仁会更鲜。虾子不是难得的,这个季节,只要扛个虾爬子出去转一圈,一斤虾米总能有,炒韭菜或者焖笋都好。
吴氏急拦道:“又说!”
杨安平家的笑道:“姑娘,来这儿都是吃素的。”
旁边人都笑了起来。
清哑醒悟自己又说错了,亵渎了菩萨。
一瞥之间,就见青年汉子眼中隐隐有笑意。
她心头又涌现奇怪的感觉,望着他。
汉子似乎有些不安,又垂下眼睑。
他大哥忙笑问道:“姑娘可要这鱼?”
吴氏道:“我们先去拜菩萨,回头再来。”
一面拉着清哑走向青石台阶,往庙内走去,细腰细妹等人紧随,阮秀带着两个少年跟在后面。
清哑走了几步,猛回头看。
树下有几个农妇正望着她笑,别无异样。
她疑惑地扫了一圈,又转过身去。
这一棵银杏树就映得庙宇古木森森,配上布满苍苔的青石地面、青砖墙面,说不出的清幽古朴。再者,来的人虽多,却并不喧嚣拥挤,人们都专注在自己虔诚的心思里。
清哑觉得心头很宁静安详。
庙不大,就两进,每进三间,但都很宽敞、朗阔。
正殿供着观音像。
吴氏虔诚地跪下磕头,嘴里念念有词。
拜过了,还抽了一支签。
然后,又叫清哑跪拜,抽签。
“试试看。很灵的。”吴氏期盼地怂恿她。
清哑点点头,果真跪下默默拜求。
她这会儿也想看看,上天能否给些启示。
抱着签筒用力摇,然后抽了一支。
拿出来一看,是八号签。
和吴氏走到东屋,又拜过送子娘娘后,找一个老和尚领签文。
吴氏先领了,交给清哑看。
清哑看不懂,依旧递给老和尚,请他解释。
清哑的签文一拿来,展开一看,不由愣住。
只见黄色笺纸上录了一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上上签!
******
朋友们,今天原野是不是很早?月底了,搜搜你们的票夹,有存货的支持一下水乡呗!好像底气有些不足啊!呃,主要是最近都没加更,没存稿的人伤脑筋!(未完待续。)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