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为什么不行?
作者:黑人人黑 更新:2022-06-07 18:03
清晨,在一阵爆竹声中,大唐迎来了贞观十五年。
昨天晚上的齐王府依旧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但是齐州的百姓就没那么高兴了,盐的事情始终在百姓心中挥之不去。
虽然李佑跟他们作出了保证,但是李佑没真正解决问题之前,百姓终归会担心的。
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李佑也没闲着,而是又买了两百人的奴仆,教他们晒盐之法。
海盐现在就有,但是因为制作海盐的工艺还不完善,制作出来的盐杂质较多,而且味道还苦,算是粗盐中的粗盐。
一般百姓都不会买海盐,除非是那种穷得叮当响的百姓。
所以市面上的海盐很少,井盐等其他盐才是主流,并且还有精盐,不过那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至于晒盐之地肯定就是沿海城市登州了。
一月底,李佑就让这一百人带着银子秘密出发去了登州,并且告诉他们不到迫不得已不许暴露自己的身份。
至于为什么要秘密行进,不是因为李佑把盐看得多重要,而是想狠狠坑一把孔家。
等孔家学会做人后,李佑大概率会把晒盐之法公开,跟羊毛衣一样自己只制定一个标准价格就行。
二月出头的一天,张承汉来了齐王府。
李佑见张承汉忧心忡忡地便问道:
“张知府,找本王有什么事吗?”
“殿下,请您下令停止新城那边的招工,有不少百姓都不耕种,而是继续做工,这样下去会耽误春耕的。”
张承汉焦急地说道。
新城是建好了,但是扩张原本就是李佑的计划。
李佑原本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但是这会儿听张承汉一说就知道原因了,于是李佑不慌不忙地问道:
“张知府,别着急,本王问你,你知道百姓为什么不耕地而去做工吗?”
“是因为百姓爱戴殿下。”
在张承汉看来是因为这些百姓受李佑的恩惠很多,所以自愿帮助李佑做工。
“非也,本王再问你,你知道去年有了齐王犁,秋收之后的米价是多少吗?”
“三到四文一斗。”
张承汉脱口而出,随即便知道了原因了。
他不是傻子,经过李佑一提点,他就懂了。
“殿下,我懂了,但是百姓不耕种,齐州没粮食,百姓吃什么?不能每年都问别的州买吧?”
张承汉虽然知道了原因,但是还是免不了担心。
“为什么不能?有银子买不到米?”
李佑的反问让张承汉一愣,这是他从来没想过的道路,毕竟百姓耕地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已经深入人心。
张承汉想反驳但是又说不出什么不对来。
这时李佑继续说道:
“现在齐州的米价已经跌到三四文一斗了。这还只是齐州,江南那边的米价肯定更低。大唐现在的粮食已经够多的了,没有齐王犁之前,单单齐州的粮仓每年都有吃不掉的粮食慢慢变成陈粮。那你说如果你是齐州的百姓,你怎么选?”
张承汉虽不想承认,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
“做工,但是如果整个大唐的百姓都没人种地,那岂不是完了。”
李佑摇摇头说道:
“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问你如果市面上的粮食变少了,那么粮价会怎么样?”
“会涨价。”
张承汉不假思索地说道,然后他又懂了。
“殿下,我知道了。”
李佑点点头说道:
“种地只能让百姓吃饱,但是不能让百姓富足。江南之所以富足,不单单是盛产粮食,商业发达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商业发达,做工的人就不会少,比如纺织。当然地理优势也是其富足的重要原因,不过本王只是打个比方,你能明白本王的意思吗?”
“我懂了。”
张承汉真的懂了,并且大受震撼。
“嗯,还有其他事吗?”
李佑说的很浅显,深层次的东西他没有讲,他怕给张承汉讲傻了。
“没了,下官告退。”
张承汉走了,他决定回去就动员百姓做工,反正他收税的时候可以收银子。
有银子还怕买不到粮食?恐怕到时候其他州会抢着把银子送到他面前。
可是还没等张承汉想好怎么说服百姓去做工,百姓们就已经自己说服自己了。
百姓们又不傻,当然知道做工挣钱多了。众人见有人去做工而张承汉又没动静,接下来几天大家纷纷加入到做工的行列。
孔家府邸里,孔仁明急急忙忙地跑道孔守杜面前高兴地说道:
“爹,有一个好消息。”
“说。”
孔守杜不喜不悲地说道。
“齐州的百姓都不耕地了,而是在帮李佑做工建城。”
“地都不种了?”
孔守杜感觉有些诧异。
“千真万确,爹,要不要把这事跟祖父说一下,让祖父在皇帝面前参李佑一本?”
孔仁明很兴奋,他觉得李佑这次说不得要跌个大跟头。
“然后李佑再把我们孔家强取豪夺和控制盐价的事禀报给皇帝?”
孔守杜原本以为李佑会让李世民给他们施压,但是李佑没有这么做,连强取豪夺地事都没往上报。
李佑这是想自己解决这件事,不过这也正和孔守杜的意,没有李世民参与更好。
当然就算李世民参与,他们孔家也不会怕,顶多就是不痛不痒地责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孔家在山东可没怕过谁。
孔守杜的反问让孔仁明兴奋的心情瞬间冷却下来。
“爹,是我想简单了。”
“嗯,做事不要毛毛躁躁,想清楚了再做。”
“我知道了,我只是一想到李佑当街羞辱我,我就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他李佑蹦跶不了多久。李佑手里没有盐了,上次百姓分到的盐顶多还能撑两个月,到时候才是他难受的时候。所以,不要急。”
孔守杜笑着说道,他的心里更生气。闯进孔府大门,带有他儿子和侄子,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是,父亲。”
孔仁明也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到李佑知道孔家的厉害后,他要指着李佑的脸,千百倍地侮辱回来。
昨天晚上的齐王府依旧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但是齐州的百姓就没那么高兴了,盐的事情始终在百姓心中挥之不去。
虽然李佑跟他们作出了保证,但是李佑没真正解决问题之前,百姓终归会担心的。
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李佑也没闲着,而是又买了两百人的奴仆,教他们晒盐之法。
海盐现在就有,但是因为制作海盐的工艺还不完善,制作出来的盐杂质较多,而且味道还苦,算是粗盐中的粗盐。
一般百姓都不会买海盐,除非是那种穷得叮当响的百姓。
所以市面上的海盐很少,井盐等其他盐才是主流,并且还有精盐,不过那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至于晒盐之地肯定就是沿海城市登州了。
一月底,李佑就让这一百人带着银子秘密出发去了登州,并且告诉他们不到迫不得已不许暴露自己的身份。
至于为什么要秘密行进,不是因为李佑把盐看得多重要,而是想狠狠坑一把孔家。
等孔家学会做人后,李佑大概率会把晒盐之法公开,跟羊毛衣一样自己只制定一个标准价格就行。
二月出头的一天,张承汉来了齐王府。
李佑见张承汉忧心忡忡地便问道:
“张知府,找本王有什么事吗?”
“殿下,请您下令停止新城那边的招工,有不少百姓都不耕种,而是继续做工,这样下去会耽误春耕的。”
张承汉焦急地说道。
新城是建好了,但是扩张原本就是李佑的计划。
李佑原本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但是这会儿听张承汉一说就知道原因了,于是李佑不慌不忙地问道:
“张知府,别着急,本王问你,你知道百姓为什么不耕地而去做工吗?”
“是因为百姓爱戴殿下。”
在张承汉看来是因为这些百姓受李佑的恩惠很多,所以自愿帮助李佑做工。
“非也,本王再问你,你知道去年有了齐王犁,秋收之后的米价是多少吗?”
“三到四文一斗。”
张承汉脱口而出,随即便知道了原因了。
他不是傻子,经过李佑一提点,他就懂了。
“殿下,我懂了,但是百姓不耕种,齐州没粮食,百姓吃什么?不能每年都问别的州买吧?”
张承汉虽然知道了原因,但是还是免不了担心。
“为什么不能?有银子买不到米?”
李佑的反问让张承汉一愣,这是他从来没想过的道路,毕竟百姓耕地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已经深入人心。
张承汉想反驳但是又说不出什么不对来。
这时李佑继续说道:
“现在齐州的米价已经跌到三四文一斗了。这还只是齐州,江南那边的米价肯定更低。大唐现在的粮食已经够多的了,没有齐王犁之前,单单齐州的粮仓每年都有吃不掉的粮食慢慢变成陈粮。那你说如果你是齐州的百姓,你怎么选?”
张承汉虽不想承认,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
“做工,但是如果整个大唐的百姓都没人种地,那岂不是完了。”
李佑摇摇头说道:
“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问你如果市面上的粮食变少了,那么粮价会怎么样?”
“会涨价。”
张承汉不假思索地说道,然后他又懂了。
“殿下,我知道了。”
李佑点点头说道:
“种地只能让百姓吃饱,但是不能让百姓富足。江南之所以富足,不单单是盛产粮食,商业发达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商业发达,做工的人就不会少,比如纺织。当然地理优势也是其富足的重要原因,不过本王只是打个比方,你能明白本王的意思吗?”
“我懂了。”
张承汉真的懂了,并且大受震撼。
“嗯,还有其他事吗?”
李佑说的很浅显,深层次的东西他没有讲,他怕给张承汉讲傻了。
“没了,下官告退。”
张承汉走了,他决定回去就动员百姓做工,反正他收税的时候可以收银子。
有银子还怕买不到粮食?恐怕到时候其他州会抢着把银子送到他面前。
可是还没等张承汉想好怎么说服百姓去做工,百姓们就已经自己说服自己了。
百姓们又不傻,当然知道做工挣钱多了。众人见有人去做工而张承汉又没动静,接下来几天大家纷纷加入到做工的行列。
孔家府邸里,孔仁明急急忙忙地跑道孔守杜面前高兴地说道:
“爹,有一个好消息。”
“说。”
孔守杜不喜不悲地说道。
“齐州的百姓都不耕地了,而是在帮李佑做工建城。”
“地都不种了?”
孔守杜感觉有些诧异。
“千真万确,爹,要不要把这事跟祖父说一下,让祖父在皇帝面前参李佑一本?”
孔仁明很兴奋,他觉得李佑这次说不得要跌个大跟头。
“然后李佑再把我们孔家强取豪夺和控制盐价的事禀报给皇帝?”
孔守杜原本以为李佑会让李世民给他们施压,但是李佑没有这么做,连强取豪夺地事都没往上报。
李佑这是想自己解决这件事,不过这也正和孔守杜的意,没有李世民参与更好。
当然就算李世民参与,他们孔家也不会怕,顶多就是不痛不痒地责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孔家在山东可没怕过谁。
孔守杜的反问让孔仁明兴奋的心情瞬间冷却下来。
“爹,是我想简单了。”
“嗯,做事不要毛毛躁躁,想清楚了再做。”
“我知道了,我只是一想到李佑当街羞辱我,我就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他李佑蹦跶不了多久。李佑手里没有盐了,上次百姓分到的盐顶多还能撑两个月,到时候才是他难受的时候。所以,不要急。”
孔守杜笑着说道,他的心里更生气。闯进孔府大门,带有他儿子和侄子,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是,父亲。”
孔仁明也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到李佑知道孔家的厉害后,他要指着李佑的脸,千百倍地侮辱回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